民进党两岸政策的被迫省思与现实诉求
2012-02-15彭丹宇
■ 彭丹宇
民进党两岸政策的被迫省思与现实诉求
■ 彭丹宇
在台湾现行选举制度下,投票率是反映选民投票热情的重要指标,大型选举得票数更是被看作政党实力最直观的反映。虽然民进党2008惨败之后在蔡英文党主席任内比较快地恢复了元气,但2012岛内选举显示,如果民进党不能找到切实可行的两岸路线,2016的两岸议题仍将成为民进党的“罩门”。正是由于两岸议题已经成为民进党“走完最后一哩路”的关键制约因素,才使得民进党主席选举角逐中的两岸政策论述成为倍受关注的重点,才使得败选之后的民进党出现了一波两岸政策反思和检讨的声浪。大趋势的发展与民进党既有基本价值取向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民进党不得不面对、不得不解决的一个基本问题。
在北蓝南绿的政治格局中,从2012年岛内“二合一”选举结果观察,绿营在南部的政党实力虽对蓝营仍然保持约15%的选票优势,但绿营快速上升的态势已有所减缓。浊水溪以南的南台湾县市,选民总数约408.3万,占全台湾总选举人数的30.58%。此次选举显示南部投票率普遍低于全台湾平均水平,更不及北部,这虽然可解读为绿营选前未能充分激发选民投票热情,但另一方面也显示出,绿营支持者对民进党的忠诚度较之以往有所滑坡,折射出选民对民进党现行两岸论述的隐忧和对未来与祖国大陆交流的现实期待。岛内民调显示,目前已有49.6%认同民进党“废除‘台独’党纲”,有66.8%认为民进党“不应排斥与中国大陆交往”。前大陆事务副主管游盈隆、前民意代表郭正亮与前民进党主席许信良等“交流派”主张,应从根本路线及战略结构调整出发,民进党才有可能找到出路,显示选后岛内对民进党两岸思维调整的新期待。
在败选检讨报告中,蔡英文坦言:“只有加强处理中国问题的能量与能力,才会得到社会对民进党的信赖。”败选检讨报告显示,民进党要想摆脱外界对其“反中”、“锁国”的印象,就要从互动中来增加对祖国大陆的了解,采取主动出击、正面处理的方式,来扩大互信的基础,寻求对话的空间。从民进党想要恢复“中国大陆事务部”,加强与祖国大陆智库的互访,进行县市首长交流,建立常态性的沟通平台,甚至建立互动机制等一系列设想中不难看出,民进党的务实派已然看到,两岸关系越来越密切是大势所趋,两岸因素无论是对整个台湾,还是对民进党的影响都将越来越大,两岸议题是未来台湾任何大的选举都无法回避的问题,会越来越多地影响着民进党的未来。
从陈菊接任民进党代理党主席后释放出要成立党务改革小组的信息,到岛内认为今后两年没有选举是民进党拿出魄力与决心大刀阔斧改造的好时机的看法,再到蔡英文抛出的“处理中国问题不是坐在家里想要怎么处理,要处理中国问题必须要了解中国,要了解中国必须要在互动中去了解”的主张中,不难看出民进党现行两岸政策开始出现的调整迹象。如果两岸路线问题处理不好,民进党的未来依然堪忧。
对于2012的败选,民进党前民意代表林浊水认为,民进党输在路线的错乱,而非立场,民进党应根据基本价值、大环境条件,建立一贯政策,诉诸群众。蔡英文败选检讨中虽承认路线有问题,但倾向从稳健、维护“主权”的角度来操作。台湾战略学会理事长王昆义认为,“九二共识”是两岸经贸交往的脐带,民进党首要之务就是厘清目标,重新思考“九二共识”的属性并顺势而为。台湾智库咨询委员张国城认为,民进党还没有真正进行检讨,蔡英文已经错失调整两岸政策的最好时机,未来四年,不是民进党考虑要用什么态度来思考两岸关系,而是民进党能做的空间愈来愈少,最后还是要服从于大环境的变化。台湾综合研究院董事长黄辉珍则认为,蔡英文的败选检讨报告中,民进党愿意面对两岸、重视中国大陆因素,态度积极,向大陆发出新信号,值得肯定。
台湾媒体以“破冰”来形容民进党人士2012年3月份赴云南腾冲,参加海峡两岸关系研究中心主办的第十届两岸关系研讨会,民进党也表现出少见的积极肯定态度。陈菊认为,民进党党员应该多了解中国大陆。民进党发言人林右昌表示,民进党对于两岸之间的交流,一贯抱持着积极开放的态度。谢长廷受访时也认为,多了解是好事,了解才能沟通。岛内媒体报道显示,对民进党的这次“登陆”之举,无论是绿营还是蓝营,大都给予了较为正面的评价。针对民进党开始启动的“从互动中了解中国”的政策,陈淞山坦言:不只绿营要主动“登陆”,党中央更应敞开大门,邀请大陆涉台学者专家来台与民进党座谈,以灵活策略面对中国大陆,维持良性互动,才能重新迈向执政之路。
如果说,民进党青壮派两岸问题专家“登陆”腾冲,是意在测试岛内反应和民进党与共产党交流的风向,那么,国台办新闻发言人在2012年2月29日举行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明确表示“凡是赞成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台湾各界人士,包括民进党基层人士,我们都欢迎他们以适当身份来大陆走走看看,了解大陆的发展与进步,了解我们的政策主张,增进彼此了解。当然,民进党作为党的立场,仍坚持‘一边一国’的‘台独’主张,我们一贯是坚决反对的。因为搞‘台独’不符合台湾同胞的根本利益,也违背两岸关系发展潮流”。这是祖国大陆与民进党交往的原则立场、政策主张和未来方向。
可以肯定,只要民进党改变“台独”立场,祖国大陆与民进党交往的大门就是敞开的。然而,对祖国大陆释放出的善意,民进党发言人林右昌却以“对等、尊严的交流是民进党的一贯立场,希望中国不要陷入僵化的意识形态,也不要预设前提”进行回应。可见,绿营的“破冰之旅”更多的意义是在大形势变动之下,做出的能够使民进党党籍人士与祖国大陆交流的“除罪化”与“台面化”的举措,避免再出现范振宗、许荣淑这样的悲剧。至于民进党与祖国大陆交往的正常化、制度化,还有相当的路程要走。
在与民进党交流方面,祖国大陆反对“台独”与坚持“九二共识”这一重要的政治基础是不可能有任何退让空间的。可见,民进党所谓不预设立场开展民进党与共产党交流是不现实的。未来的路怎么走,更多地取决于民进党自身的路线选择和政策把握,而不是把两岸议题工具化、功利化。正如绿营出身的美丽岛电子报副董事长吴子嘉在《暴虎冯河的民进党》一文中所言,“踩在红线区里谈和平”,是目前民进党正在制造的矛盾,2016之前,如果连一只脚都不愿抽出,将注定陷于两岸僵局。吴子嘉直言,新任的民进党主席,不只要敢于接招,更要把两岸视为第一优先的讨论议题,以行动展现主动面对中国大陆的态度,“民进党如果无法调整两岸政策,2016绝对无望”。
民进党要想落实蔡英文“从互动中了解中国”的构想,首要之务在于民进党如何切实调整两岸政策打开“民共对话”之门,以创造双方沟通机会和构建双方交流平台,但现阶段民进党主席选举之后,苏贞昌面临着党内斗争、世代交替、派系整合、贪腐议题等诸多现实问题的制约,又使得其两岸政策调整充满了不确定性。诚如前国民党中央副秘书长、大陆事务部主任张荣恭所言,罗致政等出席大陆的研讨会,算是民进党走出改进的第一步,但民进党接触大陆还在初浅阶段,如果希望尽早进入更高层次,就需要民进党在两岸政策上作大转变才行;若想建立两岸党对党的关系,没有“九二共识”是不可能的。
张亚中更是认为,民进党主席蔡英文在这次选举中有两个致命性的缺失。第一个是没有刻意地与陈水扁的贪腐划清界限。第二个是否认“九二共识”。前者等于放弃唤回台湾社会应有的良善价值,丧失了社会的公义;后者等于把台湾带入了可能的险境。对于台湾企业主与岛内民众而言,“九二共识”已经是两岸和平与发展的代名词,蔡英文屡次坚决反对,等于把自己推入了困境,让她在最后无法得到中间立场“经济选民”的支持。作为一个政党,民进党一直没有办法提出一个能够超越“九二共识”的两岸论述,也是受到外界、尤其是台湾企业界质疑的重要原因。岛内认为如果蔡英文当选,将会使得两岸现有的和平发展趋势停滞倒退,因而纷纷站出来支持“九二共识”。
败选后,民进党内的“中国路线辩论”尚未正式启动,围绕着党主席选举的权力斗争就已登场。苏贞昌如何在“确保台湾主体意识”与“务实调整两岸政策”之间找出平衡点,并且提出具体周延的两岸政策,是他面临的一大挑战。尽管被视为独派的“新台湾国策智库”董事长吴荣义,明确表示要“守护民主、守护台湾、迈向执政”并要发起“二次创党运动”,但资深高雄市议员、前任高雄市议会议长庄启旺在《南台湾政局与选情》中认为,民进党在两岸、两党之间不论如何变化,都会朝着比较正面、比较中间的路线靠拢,不管以后如何发展,还是要在一个经济架构之下,朝着比较法制化或是两岸取得某种共识的方向进一步作对谈。民进党代理主席陈菊卸任前则表达了,新任主席要能够带领民进党脱颖而出,处理好两岸关系,坚持民进党爱护弱势与弱势同在的理想价值;许信良更是放言要大胆西进。
然而,民进党要突破“民共对话”的政治障碍,不仅是要调整敌视祖国大陆的政治心态,不要再“逢中必反”,更重要的是,民进党最终需要能够妥善解决好“台独党纲”与“台湾前途决议文”的问题。这也是制约民进党两岸路线调整方向的最重要的难题,以及实现高层次“民共对话”最难克服的政治障碍。
今天的民进党,无论是主张对两岸交流应“立场坚定”(即维护“事实主权独立”,确保“一边一国”前提,民进党更应扮演维护台湾“主权”和“经济自主性”的角色),还是认为要“态度友善”(即民进党不但不能“反中”、还应“从互动中更加了解中国”,要积极参与两岸交流,并将与祖国大陆交流“制度化”、“正常化”、“除罪化”),无论是坚持“论述弹性”(坚持“台湾共和国”已过时,甚至可用“中国大陆”等称呼“中国”),还是主张“彻底转型”(包括可以修改“党纲”,接受“中华民国宪法”,在两岸政策上缩小与国民党差距,进而与国民党争夺选民),民进党内部已然认识到,2008年以来,两岸关系的总体面貌已经发生了历史性变化,未来已经不得不正视祖国大陆因素和两岸关系并尽力实现与祖国大陆的互动交流。
正因为“台独党纲”与“台湾前途决议文”被视为是民进党最重要的核心价值与灵魂,如何调整短期在民进党内部难有共识,鉴于此,民进党务实派陈淞山认为,要先从政治心态的调整与“策略灵活”的务实交流策略做起,等到党内对中国大陆有更深入的了解与交往成熟后再来面对党纲修正与否的问题,努力去达成阶段性目标,并认为关卡一旦开启,很多的仇恨、猜忌与敌视自然会有机会化解。
可见,随着两岸关系的深入发展,两岸议题已经成为未来台湾重大选举无法回避的重要问题。蔡英文的败选表明,祖国大陆因素日益成为民进党不得不直接面对并妥善处理的关键选项,两岸和平发展的新形势与国际局势的新变化,让民进党面临着越来越大的转型压力, 无论是民进党内对两岸路线的争论,还是民进党对两岸政策进行某种程度调整的呼声,都说明民进党内已经出现了新变化,这种变化虽然与我们的期待还有距离,但重回深绿路线的可能性已经越来越小。民进党中的有识之士已深刻认识到,两岸路线和政策已然成为民进党不得不重新检视的关键议题,唯有体认大环境并与时俱进,才可能最终走出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