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与再创新局面

2012-02-15刘红

统一论坛 2012年5期
关键词:祖国大陆经贸两岸关系

■ 刘红

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与再创新局面

■ 刘红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入第二个四年后,“继续巩固两岸政治互信基础,深化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共同认知;继续巩固两岸经贸关系发展成果,深化互利合作;继续巩固两岸各界大交流局面,深化文化教育领域交流;继续巩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民意基础,深化两岸同胞的感情融合”,作为发展两岸关系的战略设计,得到两岸各界的高度赞成。“四个巩固和深化”重在推动两岸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也是在为两岸关系的突破增添动能。

累积政治互信是在构建破解难题的政治基础

政治互信就是海峡两岸双方彼此以口头、书面或行为默契的方式,展现出共同维护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法理和政治现实之意志,建立起相互包容和信任的政治关系。在和平发展阶段,政治互信的本质是,在两岸主要矛盾由公开对抗向和平发展的转变过程中,表现出双方的政治决策、政策制订和政治包容度。

过去几年来,双方确立的反对“台独”、和平发展和坚持“九二共识”等政治决策,签订对双方互利互惠的18个协议、特别是以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为主体的具体政策,以及双方在突发事件发生时、敏感问题处理时的理解态度和解决方案,既是政治互信的结果,也是对政治互信的考验,更是政治互信的提升。政治互信伴随着和平发展的过程,推动着和平发展的前进。就政治互信来看,分为初级和高级两个阶段。初级阶段的特征是民间进行的经贸文化社会的交流,主要是和平发展的启动和正常运转,实现和平发展的正常化和机制化,此阶段的政治互信是保护“民间行为”的诚信保证和政治保障。和平发展的正常化和机制化,必然呼唤和平发展的常态化和普及化,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也由“民间渠道”转为“机制渠道”。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的深化,必然促进社会融合,逐渐成为各自社会构成、逻辑思维、价值观念的一部分,那么经过累积的政治互信也会随之逐步提升和强化,“一个中国的认知”由“口头的、各自的、模糊的”向“协议的、共同的、精准的”方向演变,成为和平发展的制度和政治保障的组成部分。当前,政治难点如果解决,思想认识和具体操作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对于政治难题,祖国大陆提出“一中框架”下的“两岸一国”,台湾强调“宪法一中”。如何化解这一“法统难题”,目前还缺乏解决的条件。两岸文化交流与合作以其特有的方式和议题展开,实为政治难题解套的软实力之一。在“法统意识”和政治对立意识没有缓解的情况下,两岸的“文化认同”、“民族认同”通过文化交流与合作逐渐强化,中华文化也将成为超越两岸关于发展道路、意识形态、政治体制和经济模式争论的最大共识和认同,进而在政治难题的解决过程中自觉内化为共同的价值取向,政治互信也将进入高级阶段,为和平发展与和平统一打下扎实的基础。

政治互信两个阶段的辩证关系和累积、提升过程,就是创造破解政治难题的条件和过程。

两岸谈判历程为政治对话提供了成功典范

在“九二共识”基础上的两岸对话,是改善两岸关系的必由途径,也是和平发展巩固和深化的重要方式。就两岸对话机制看,一是海协会和海基会商谈机制化。每半年一次、在两岸分别举行的“两会”协商,已经成功签署18项协议,成为两岸对话的主要渠道。“两会”作为两岸协商主渠道,决定着两岸商谈的方向、议题,成为维护民间交流秩序的“非体制保障”。

二是协商渠道多样化、参加成员专业化。两岸对话根据交流交往议题的需要,开始组织相关行业和主管官员参加谈判。如两岸金融监管部门在2009年11月签署《两岸金融监理合作谅解备忘录》、旅游部门在2010年5月互设办事处、经贸部门为落实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成立“经济合作委员会”、食品研究部门签署合作意向书就是成功的典范。作为两岸对话机制,经贸文化论坛、海峡论坛、地区合作和专题合作论坛越来越多,议题越来越广,成为两岸协商的新途径、新平台。

三是自觉遵守协议。两岸签署的各项协议,尽管是民间的,基本能够得到严格执行,成为两岸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的重要保障。从华航谈判、金门协议、“汪辜会谈”和会晤,到“两会”商谈、专业部门的商谈和各种论坛,两岸谈判已经积累起成功的经验。如谈判态度上,是紧紧抓住和切实用好两岸关系发展面临的难得历史机遇,珍惜和维护“两会”交往商谈的政治基础;如谈判过程上,是平等协商、善意沟通、积累共识、务实进取,积极务实地解决存在问题;如谈判议题上,是两岸双方要商谈解决的问题很多,对商谈议题和步骤做出合理规划。值得指出的是,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设计的理念、政策思路与实践方式,对未来全面建构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具有重要示范意义。两岸应借鉴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有益经验,推动两岸关系全面深化发展,包括尽快启动社会文化交流合作的制度化建设,适时启动两岸各种方式的政治对话与协商。两岸已有的谈判经验,为推动两岸政治关系的发展,为进行两岸政治对话提供了宝贵经验。

台湾民意新动向为政治突破缔造合适的社会氛围

两岸“三通”的实现,促进两岸经贸文化和人员交流高潮的到来,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为台湾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直接帮助台湾经济抵御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和完成经济转型。两岸的共同利益在增加,精神纽带在增强,在直接往来中增进了相互的了解与理解,两岸和平发展的氛围大为改善。

共同利益的形成,构成了两岸和平发展的物质基础。就台商投资祖国大陆来说,到2011年底,台商投资祖国大陆项目为85772个,总额达到542亿美元,台商每年利润超过200亿美元。就两岸经贸来说,2011年达到1600亿美元,台湾顺差近898亿美元。两岸经贸33年达到12690亿美元,台湾顺差达到7890亿美元,顺差相当于台湾2年的外贸总量,两岸经贸成为台湾经济和外贸持续增长的重要原因。就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来说,早收清单进入的台湾产品539项、138.4亿美元,占台湾对祖国大陆出口的16.1%,台湾有2.3万家中小企业和42万劳工受惠,产值最少增加新台币千亿元。就免税和减税效果看,台湾在2011、2012年分别减少税收141亿、152亿新台币。就祖国大陆民众赴台旅游方面,赴台的450万游客,不仅为台湾观光业带来50亿美元的外汇收益,而且还增加约5万个就业岗位。就陆商投资台湾来说,尽管存在限制和启步不久,到2011年12月底,投资项目204个,总额约52.5亿新台币,创造4700多个就业岗位。两岸经济交流正常化、经济合作制度化取得的经济效益,成为和平发展巩固和深化、台湾民意出现变化的物质基础。

岛内民意的变化上,出现一些值得关注的动向。如广大台湾同胞积极支持和投入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两岸关系和“九二共识”开始成为台湾重大选举的正面议题,台湾民众对祖国大陆的敌意和误解有了大幅下降,维护和平发展成为台湾绝大多数民众的共识。支持和平发展的台湾民意的积聚,客观上是积聚政治突破的能量,是在为破解政治难题创造民意条件。

和平发展的巩固和深化,必然带来政治互信的增加、两岸谈判的成熟、台湾民意的变化等结果,这些结果必然带来两岸关系的美好前景。这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

(作者为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理事)

猜你喜欢

祖国大陆经贸两岸关系
浅析“台湾网红”的网络传播现象
中美经贸摩擦的四种应对措施
中美经贸变局将走向何方
合作是处理中美经贸摩擦唯一正确选择
对台湾青年在陆交流与融入的新观察与新思考
两岸成人教育学学科专业培养比较研究
政治话语:两岸关系认知框架的一种新诠释
新形势下破解两岸关系症结的对策和建议
加强文化交流 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祖国大陆与我国台湾地区的毒品犯罪立法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