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缝隙护理在肿瘤患者管理中的应用

2012-02-14郝雅楠

天津护理 2012年1期
关键词:缝隙出院入院

郝雅楠

(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天津 300060)

20世纪90年代,拉塞尔·M·林登创造了 “无缝隙组织”(Seamless Organization)这一概念,它以满足顾客无缝隙的需要为目标。一些发达国家将其引用于医疗组织中应用收到了一定的效果。无缝隙护理是现代护理管理的新突破,是以患者的需求为导向,以患者的满意为目标,对患者从入院到出院实行全方位无缝隙护理服务,使患者整个治疗及康复过程更完整、更仔细,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人性化、个性化的护理理念。

随着我国人民健康观念日益更新,对护理服务质量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为了提高肿瘤患者服务的优质化,我科于2009年6月至2010年12月以“无缝隙组织”理论为指导对186例肿瘤患者实施全程无缝隙护理,达到护理零投诉的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86例肿瘤患者(其中有外籍患者10例),其中男性102例,女性84例,年龄18~89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上158例,初中以下28例。肺癌41例,乳腺38癌例,胃癌33例,肝癌24例,卵巢癌16例,甲状腺癌14例,恶性淋巴瘤11例,胰腺癌9例。

2 无缝隙护理在肿瘤患者管理中的应用

2.1 院前护理周到细致,为患者入院打好坚实基础 提高预防保健意识,为治疗赢得宝贵时间。我科与院预防保健科协作,对有体检需求的肿瘤好发人群进行定期体检,对确诊的肿瘤患者根据病种选择相应科室尽早制定治疗方案,帮助办理住院手续,预约各种入院检查,尽快安排治疗,缩短等待时间,将体检与入院做好无缝衔接。其中56例患者是通过体检发现肿瘤,从而做到第一时间住院治疗,治疗效果理想,患者满意。

打造舒适就医环境,提升服务质量,面对肿瘤患者病程长、病情易反复、治疗方法多样化、心理复杂等特殊情况,病房配备适合患者的生活环境和条件,做到环境舒适、干净整齐、安宁恬静,温湿度适宜、温馨宜人。我科在病区循环播放静谧而又舒缓的背景音乐帮助肿瘤患者放松紧张抑郁的情绪,还为由于手术及放化疗期间需要饮食营养的患者准备了微波炉和电磁炉。

做好入院前的评估及病历采集,充分了解患者入院前情况,包括病情、既往病史及过敏史、用药情况,家庭情况及社会关系,性格及心理状况,做好入院衔接。与家属进行充分沟通,鉴于有的家属担心患者知道自己得了肿瘤而难以接受,希望对其隐瞒病情或希望慢慢渗透病情,所以对有病情保护要求的患者做好交接班,在护理中予以保护性语言;通过病历采集对患者选择合适的称呼,充分考虑到患者的特殊身份和特殊要求,如藏族、汉族信奉佛教,欧美患者信奉天主教,护士进行治疗时,最好与他们念经、祷告、礼拜的时间错开,尽量满足他们的需求。

2.2 住院期间提供全程无缝隙护理 患者一入院,所有的检查均由护士先行预约,而后派专人陪护全程,对病情重,活动差的肿瘤晚期患者加强安全护理,避免患者一系列不适,缩短了护患的距离。由于手术后患者需要入住重症室、放疗患者需要CT定位并行放射治疗、化疗患者需要到导管室行深静脉置管等等,各种环节都要做好接口对接,即做好本科室与其他病房、检查科室,导管室、急诊之间的患者交接。

同时将个性化、专科化的健康教育贯穿始终,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和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愿地改变不良的健康行为和影响健康行为的相关因素,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1〕。由于本病房为综合性病房,收治来自不同科室的肿瘤患者,有需要手术的外科患者,也有需进行放化疗或免疫治疗的内科患者,根据患者病情及治疗方案给予相适应的健康教育。体现因人施护,根据患者性格特点、文化水平、心理承受能力、职业、素质等个体差异,应用不同病种健康教育路径对各类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按患者入院时间采取分次少量方式进行,如入院当天主要以介绍病区环境及医院制度为主;入院第2天主要以介绍各种检查目的、配合方法、注意事项为主;第3天开始围绕治疗介绍,如手术患者介绍手术前的准备及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如何预防、对放化疗患者介绍治疗的配合方法及可能出现的不适症状及如何应对;而后针对手术患者康复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康复锻炼及出院指导,对放化疗患者进行治疗后的副反应观察及出院指导。针对术后恢复或准备出院的患者,采用演练示范式,亦可请一些恢复好有经验的患者进行,让受教对象模仿训练,并予以耐心地指导和纠正,使患者能够掌握身体功能恢复方式及适度的运动。体现因需施护,收集患者感兴趣或有特殊需求的健康知识进行讲解。并将宣教知识做成卡片放于患者床头桌上,便于患者随手取阅,将健康教育贯穿始终。

2.3 心理干预无缝隙 患者的心理干预在患者住院期间护士针对不同肿瘤患者不同时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使其情绪乐观,积极配合治疗。针对肿瘤患者患病初期对疾病未知的恐惧予以正确的疾病知识引导,激发其积极治疗的决心;针对因肿瘤疼痛引发的烦躁情绪可在医生予以止痛治疗的前提下辅以听音乐、聊天等方法通过分散其注意力达到止痛缓解烦躁情绪。注意观察细节,多与患者沟通,仔细倾听患者诉说,1例术前性格开朗的加拿大籍华人,在行乳腺癌根治术后第3天突然出现情绪低落,护士通过与其深入沟通了解到由于患者看到术后缺失的乳房,不对称的胸壁继而对以后的形象较为担忧,产生自卑心理,甚至后悔当初手术的决定。这时,护士首先肯定了其接受手术的决定是完全正确的,并提供了多方信息使其了解乳腺癌术后顺利康复的典型事例,并借助其家人的情感支持在心理上给予其更多的帮助,并在其住院期间联系康复中心为其订做了义乳文胸,该患者顺利出院后以自信的心态很快的融入了社会。此外还要特别发挥病友之间的沟通,倾听,交流,能很大程度的缓解患者的心理负性情绪,由于我病房多为单间,制约了患者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应部分患者需求,我科在病房开设了患者谈心角,护士将这一小天地布置的温馨,舒适,展示以往患者的出院留言和各种节日护患联谊的照片,患者之间促膝谈心,互相鼓励,交流各种治疗康复经验,得到患者和家属认可。

家属的心理干预,恶性肿瘤的确诊不仅对患者的心理带来极大的打击,对于患者家属的心理也产生巨大影响。作为患者最亲近的人如配偶,父母或子女,往往所遭受的痛苦比患者还重。他们同样要经历对癌症的情感反应过程。特别是承担照顾患者的家属,在极度焦虑中,尚需担负日夜繁重的护理任务,所以,帮助他们减轻心理压力亦显得尤为重要。对晚期肿瘤患者,当患者经历从生命垂危到死亡的过程时,他的家属同样面临着如何照顾患者、帮助其达成心愿、承受失去亲人的痛苦、善后事宜的妥善处置等各种问题的挑战。他们急需护理人员提供除常规医疗服务以外的各种咨询与协助。帮助家属接受事实,顺利渡过悲伤期,是姑息护理的任务之一,也是肿瘤专科护士的重要职责。

2.4 护理细节无缝隙 针对患者日常生活工作需要,合理安排治疗时间。比如部分人际关系网丰富,工作繁忙的患者有时会因为工作需要把工作和会议带入病房,在此期间可根据病情与医生协商暂不安排治疗或推迟治疗。在日常护理中,护士多与患者沟通协调,将护理工作与患者作息时间合理分配,体现人性化护理。比如有的患者夜间睡眠较轻易醒,对护士夜间查房影响其睡眠很是反感,我们会耐心的讲解夜间查房的必要性,并根据其病情及其平时夜间去卫生间的次数和时间调节我们查房的时间,并床旁放呼叫器方便患者有需要通知护士。

肿瘤患者特别是需要化疗的患者由于输入药物刺激性强且治疗周期长,大部分患者多采用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的方式输液,由于置管位置多为肘部,每次输液和换药患者要反复脱衣袖,尤其是冬季给患者带来很多不便,为方便患者日常治疗护士对其衣服进行裁改,在置管侧的衣袖根据体外导管长度及位置缝制一条拉链,在输液和换药时患者可以在不脱衣袖的前提下充分暴露导管,不仅方便患者输液也起到保暖的作用。

设置患者服务区,包括患者日常所需物品,各种疾病康复用具及治疗期间针对副反应发生的保护性用具等等。例如患者日常所需的针线盒;为外地患者准备的本市地图及超市,银行等常去地点的路线图及乘车指南;专为老年患者准备的带放大镜的指甲刀;增加患者舒适度,方便更换体位的各式靠垫;冬季为防止便器冰冷给患者带来的不适而准备的马桶坐垫。针对各种疾病导致患者肢体功能障碍而准备的各种按摩仪;帮助患者锻炼精细动作的各种小型拼装玩具。针对患者睡眠障碍准备的安神眼罩;对化疗期间出现胃肠道反应的患者准备凝神去异味的香囊减少烦躁及恶心症状;针对使用奥沙利铂等需要禁冷,对末梢神经有损伤的副作用准备病室各种不锈钢把手,输液架,床挡的保护套。

2.5 延伸护理 尽可能地为患者及家属提供方便、指导,及时解除后顾之忧。如出院随诊:在患者出院后1周内,护士用电话对患者进行回访。内容包括生活起居,饮食情况、服药、康复状况,疑难问题咨询等表达护士的问候。了解化疗间歇期患者的身体情况,安排好下一疗程化疗的时间做好接诊。对携带PICC导管出院的患者讲解院外导管维护相关注意事项,提供导管定期维护服务。对死亡患者家属心理护理延伸至院外,定时电话随访死亡患者家属,给与其心理上的安慰,帮助家属顺利渡过悲伤期。这些措施增加了患者的安全感、信任感,做到了无缝隙护理,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用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为患者提供人性化护理服务”的护理理念。

3 体会

无缝隙护理是现代护理管理的新突破,主要目的是保持护理的连续性和完整性〔2〕。我科从患者人院到出院的各个环节,查漏补缺,实施全程无缝隙护理,通过对患者进行优质的专业护理,丰富的专科健康教育,全程陪伴的心理疏导,真正做到技术上无缝隙;通过对患者实施各种特色服务,在护理细节上下功夫,真正做到服务上无缝隙;通过对工作质量的严格监控,在各个环节排除安全隐患真正做到管理上无缝隙。无缝隙护理服务模式体现的是一种团队协作精神,它的本质是消除服务中的缝隙,达到最佳的个性化护理服务。

〔1〕徐宇红,孙勇,杨俊玲.临床路径在医学领域的发展现状及展望[J].护理研究,2006,20(3B):659-661

〔2〕王兰,黄正文,亢林萍.产科无缝隙护理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2006,12(4B):772

猜你喜欢

缝隙出院入院
住院医师入院教育实践与效果探索
54例COVID-19患者出院1个月后复诊结果分析
雨的缝隙
中西医结合治疗一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出院患者的疗效观察
作文门诊室
作文门诊室
一种带宽展宽的毫米波波导缝隙阵列单脉冲天线
第五回 痊愈出院
作文门诊室
302例军人伤病员出院跟踪随访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