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长期发热64例临床诊断分析

2012-02-09李建军李艳秋雷艳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12年3期
关键词:感染性病因儿科

李建军, 李艳秋, 雷艳

在儿科临床工作中,以发热待查收住院的病例较多,其病因复杂,诊断较困难。为探讨儿童不明原因的长期发热(fever of unknown origin,FUO)的病因和诊断方法,笔者对近6年收治的64例FUO病例进行分析和讨论,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5-01/2011-02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长期发热患儿64例,热程均大于2周,其中男37例,女27例,男女之比1.4∶1;年龄~1岁7例,~3岁14例,~7岁19例,>7岁24例,平均5.8岁(2.5个月至14岁)。平均热程44.7d(14~365d),其中~1个月47例,~3个月9例,>3个月8例。

1.2 诊断标准 体温≥38℃,热程≥2周检查诊断不明者称为长期发热[1]。

1.3 纳入标准 (1)符合FUO诊断标准;(2)年龄≤14岁;(3)病历资料完整。

1.4 方法 回顾性分析病例的病因及最终明确诊断的方法,最后诊断以出院诊断为准。

1.5 观察指标 患儿体温变化及明确诊断的方法,对病因进行分析。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诊断情况 根据临床过程及有关检查,64例中未明确诊断的3例,占4.7%。未明确诊断的原因主要为住院的时间过短,未收集到确诊的资料。其中2例考虑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但因自动出院,诊断依据不足难以确诊。1例考虑结核,由于住院的时间只有1d,未能确诊。无死亡病例。明确诊断61例,诊断率95.3%。最后明确诊断的方法见表1。

表1 61例发热待查的最终诊断方法

表2 61例明确诊断的发热待查患儿病因分析表

2.3 感染和非感染性疾病热程比较 感染性疾病的平均年龄为(5.5±4.3)岁,平均热程为(37.3±37.7)d;非感染性疾病的平均年龄为(6.0±3.3)岁,平均热程为(71.7±96.0)d。两组比较,平均热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01,P<0.05),平均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

3 讨论

国外多数学者把体温高于38.3℃,发热持续3周以上,且住院1周检查诊断不明者称为长期发热[2]。现国内多数学者把体温≥38℃,热程≥2周检查诊断不明者称为长期发热[1,3-6]。本研究64例体温均≥38℃,热程≥2周符合长期发热诊断标准。体温调节中枢、皮肤、血液等方面共同协调下,机体体温始终保持恒定和稳定,一旦这种协调被打破,机体就会出现发热,所以发热的病因十分广泛和复杂,导致临床诊断十分困难。临床工作中,长期发热亦较多,诊断更困难,长期发热始终未明确诊断的大约5%~10%[7,8]。

发热原因总体分为感染和非感染两大类。国内外对长期发热的原因分析表明:感染性疾病所致占第一位(60%~80%)[1,5,6,8]。感染性疾病中以呼吸道感染为主。本研究64例长期发热病例,感染性疾病所占比例高达80.3%,主要为呼吸道感染。其次是非感染性疾病,非感染性疾病中以结缔组织系统疾病和肿瘤占主导地位,其他原因相对少见。董梅等[7]报道,结缔组织疾病占非感染性疾病的41.1%,肿瘤占13.1%,其他占12.1%;秦树林等[8]报道,结缔组织占非感染性疾病的52.3%,肿瘤占15.9%。与本研究64例长期发热病例,非感染性疾病12例,结缔组织疾病占非感染性疾病的58.3%相符,但肿瘤占非感染性疾病41.7%与文献不符,可能与样本小有关。

目前可供临床使用的医学检查诊断技术越来越广泛和先进,如何合理、经济、简便、快速选用各种相关检查技术,尽快明确发热病因,实施有效的治疗,防止医疗资源浪费,尽快减轻患儿的痛苦和负担十分重要。64例长期发热病例分析表明,采用血清学和细菌学方法可明确36.1%的病因诊断;影像学方法可明确29.5%的病因诊断。笔者强调一定要仔细准确收集病史,反复行体格检查,针对性选择能及时明确诊断的最佳检查手段。目前有的临床医师,特别是一些基层医生,在还未完全了解病史和详细的体格检查之前,除了常规化验外,一来就是CT、MRI,甚至还使用PCR技术,而一般的肝功、肾功、生化常规检查都未进行,结果病因未查到,还加重患儿家庭经济负担。即使检查结果尚不能十分明确病因诊断,可针对临床过程和治疗反应,明确部分病因诊断;本研究经临床过程和治疗反应最后明确诊断的达到19.7%,关于骨髓和体液检查要有针对性。

[1] 廖清奎.儿科症状鉴别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7-18.

[2] Barbado FJ,Pena VJ,Arnalich PF,et al.Pyrexia of unknown origin:changing spectrum of diseases in two consecutive series[J].Postgrad Med J,2002,68(8):884-887.

[3] 吴瑞萍,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266.

[4] 王慕逊.儿科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18-219.

[5] 徐保平,申昆玲,江载芳,等.744例儿童发热待诊的临床分析[J].中华儿科杂志,2000,38(4):549-552.

[6] Chantada G,Casak S,Plata JD,et al.Children with fever of unknown origin in Argentina:an analysis of 113cases[J].Pediatr Infect Dis J,2007,42(13):260-263.

[7] 董梅,孙秀静,魏珉.不明原因长期发热的临床分析[J].中华儿科杂志,1999,37(7):426-428.

[8] 秦树林,刘晓霞,王爱霞,等.不明原因长期发热110例临床分析[J].中华内科杂志,1998,37(9):605-607.

猜你喜欢

感染性病因儿科
伤寒杆菌致感染性腹主动脉瘤合并腹腔脓肿1例
9例布鲁氏菌病并发感染性主动脉瘤患者临床诊治分析
牛子宫内膜炎病因与治疗
《思考心电图之177》
老年眩晕患者的病因分析及治疗
SSE教学模式在普通本科-儿科专业后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视疲劳病因及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2019年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汉字小门诊系列(六)
儿科医联体的共赢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