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廷正骨熥药治疗腰痛痹证临床观察*
2012-01-31叶海东指导
叶海东 王 丰 指导 刘 刚
(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护国寺中医医院,北京 100035)
腰痛痹证是骨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多发于中老年人,主要症状以腰部疼痛、活动受限为主,造成患者翻身、行走等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本病相当于现代医学腰椎退行性骨关节病。笔者师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宫廷正骨术”第5代代表性传承人刘刚主任,采用宫廷正骨熥药对腰痛痹症患者进行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08年5月至2010年8月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护国寺中医院门诊患者344例,诊断符合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骨关节炎诊治指南(2007年版)》腰椎骨关节炎诊断标准。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72例,男性57例,女性115例;年龄 41~87 岁,平均(57.20±12.60)岁;病程 7 个月至 33 年,平均(6.80±2.10)年。 对照组172例,男性55例,女性 117例;年龄43~85 岁,平均(55.30±11.60)岁;病程 6 个月至 27 年,平均(6.90±1.62)年。 两组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予宫廷正骨熥药热敷治疗,10 d为1疗程。药物组成:续断、鸡血藤、补骨脂、木瓜、海螵蛸、透骨草、伸筋草、防风各15 g,红花、乳香、羌活、独活、牛膝、杜仲、桂枝、血竭、附子各12 g。使用方法:(1)缝制2个30 cm×20 cm的布袋,将上药1剂倒入容器中,加入酒精含量>50%白酒100 mL,将药末与白酒搅拌均匀,分装入2个布袋中制成2个药包待用;(2)将药包放入蒸锅中加热,蒸热后取出1个放于患处热敷,另1药包锅中待用;5 min后,将另1药包取出放于患处热敷,并将已冷却的药包重新加热待用,如此反复;(3)热敷1 h后,将用过的药袋放置在阴凉通风处晾干,备日后治疗使用,可反复使用5次。对照组予双氯芬酸钠肠溶缓释胶囊(海南普利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0656)100 mg口服,每日1次;同时佩戴腰围,大小、松紧度以患者舒适为宜。10 d为1个疗程。
1.3 疗效标准[1]痊愈:腰痛消失,功能恢复。好转:腰痛减轻,活动功能基本恢复,劳累后仍觉疼痛不适。无效:腰痛无明显减轻,活动受限。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Ridi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见表1。2个疗程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3 讨 论
腰痛痹证属中医学“骨痹”范畴,中医学认为肾藏精、主骨;肝藏血、主筋。《素问·上古天真论》云“五八肾气衰”,“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诸病源候论·风痹候》指出“痹者,风寒湿之气杂至,合而成痹也”。由此可见,腰痛痹证的病机,内因为肝肾亏虚,正气不足,外因为感受风寒湿邪致病[2]。
宫廷正骨熥药,做为“宫廷正骨”流派的传统用药,在我院应用已有数十年,具有中医特色突出、临床疗效优良的特点,治疗腰痛痹证效果尤佳。2007年,刘刚教授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宫廷正骨”第5代代表性传承人,依托北京市中医药科技项目基金,将宫廷正骨“熥药”对腰痛痹证的治疗效果进行了验证、整理、总结。本方具有补肝肾、祛风湿、散寒通络之功。方中以杜仲、续断为主,补肝肾、强筋骨;鸡血藤、赤芍、血竭等活血通络;防风、羌活等祛风止痛;透骨草、伸筋草等通痹止痛;桂枝、附子等,温经通脉。药物经加热熏蒸后,行腰部热敷,有效成分通过皮肤、经络渗透,直达病所,发挥效用。现代医学已证实,上述诸药,具有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促进炎性分泌物吸收的作用。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宫廷正骨“熥药”突出了传统中医药在日常卫生保健中的优势,具有价格低廉、使用方便、疗效显著的特点,值得深入研究。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01.
[2] 王丰,伍晓靖.骨科熥药汽雾透皮疗法治疗寒湿阻络型晨僵91例[J].中医外治杂志,2007,16(4):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