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贫困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状况调查
2012-01-30张宇赵仁环贺连平
张宇,赵仁环,贺连平
(皖南医学院1.护理学系;2.人文管理系;3.预防医学系,安徽芜湖241002)
高等教育状况体现了一个国家教育和科技发展的水平,贫困生是高校中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由于家庭条件的限制及成长环境的影响往往使他们不能及时适应大学迅速转换的评判标准、学习模式和人际交往关系,出现一定程度的身心健康水平下降的现象。探讨贫困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问题,为高校制定针对贫困大学生身心健康问题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有助于提高大学生整体身心健康水平。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研究对象共1 645人,包括大一新生918名和大三学生727名。大一新生分为贫困生234名和非贫困生684名;大三学生分为贫困生232名和非贫困生495名。贫困生鉴定标准:持有贫困证明,经学校审核符合条件者。
1.2 研究方法按照《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标准和体检操作规程》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1]分别对研究对象进行体检和心理测试,比较不同年级贫困大学生和非贫困生的身心健康状况。体检内容包括五官、内科、外科、胸透以及血液检查。
1.3 诊断标准视力<5.0为视力低下;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90 mmH为高血压,收缩压<90 mmHg和(或)舒张压<60 mmH为低血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40 U/L为肝功能异常;对心脏听诊异常者进一步做心电图检查诊断;体质量指数BMI<18.5 kg/m2为消瘦,18.5 kg/m2≤BMI<24 kg/m2为正常,BMI≥24 kg/m2为肥胖。
1.4 统计分析采用Epidata软件建立数据库,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两组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以α=0.05为检验水准。
2 结果
2.1 健康体检结果
2.1.1 大一贫困生与大一非贫困生健康体检结果比较由表1可以看出,大一贫困生与非贫困生仅在心电图一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贫困生异常检出率高于非贫困生,其他项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表1 大一年级贫困生与非贫困生体检结果
2.2 症状自评量表(SCL-90)调查结果
2.2.1 大一贫困生与非贫困生心理健康测试结果比较大一贫困生与大一非贫困生症状自评量表(SCL-90)各维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大一贫困生与非贫困生心理状况比较
表2 大一贫困生与非贫困生心理状况比较
项目贫困生(n=234)非贫困生(n=684)tP SCL-90总分124.58±35.20124.59±33.100.002>0.05躯体化1.21±0.331.22±0.330.364>0.05强迫症状1.69±0.571.69±0.530.022>0.05人际关系1.52±0.551.53±0.540.383>0.05抑郁1.35±0.481.33±0.400.484>0.05焦虑1.34±0.411.35±0.410.461>0.05敌对1.35±0.911.34±0.590.030>0.05恐怖1.32±0.441.27±0.371.570>0.05偏执1.48±1.081.45±0.710.349>0.05精神病1.40±0.451.37±0.390.978>0.05其他1.36±0.451.36±0.4250.253>0.05
2.2.2 大三贫困生与非贫困生心理健康测试结果比较大三贫困生与非贫困生症状自评量表(SCL-90)各维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 大三贫困生与非贫困生心理状况比较)
表3 大三贫困生与非贫困生心理状况比较)
项目贫困生(n=232)非贫困生(n=495)tP SCL-90总分129.67±24.01128.34±27.050.655>0.05躯体化1.32±0.361.27±0.361.472>0.05强迫症状1.67±0.421.67±0.500.048>0.05人际关系1.62±0.421.59±0.480.753>0.05抑郁1.44±0.351.46±0.420.501>0.05焦虑1.46±0.451.42±0.441.011>0.05敌对1.39±0.391.41±0.500.409>0.05恐怖1.31±0.351.31±0.550.070>0.05偏执1.42±0.401.47±0.650.801>0.05精神病1.40±0.381.39±0.520.437>0.05其他1.14±0.621.22±0.68-1.283>0.05
2.2.3 大一贫困生与大三贫困生心理状况比较大一贫困生和大三贫困生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其他(睡眠和饮食)多个维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除其他(睡眠和饮食)一个维度大一贫困生得分高于大三贫困生外,其他各维度均为大三贫困生得分高于大一贫困生(见表4)。
表4 大一贫困生与大三贫困生心理状况比较
表4 大一贫困生与大三贫困生心理状况比较
项目大一贫困生(n=234)大三贫困生(n=232)tP SCL-90总分124.58±35.20129.67±24.011.628>0.05躯体化1.21±0.331.32±0.363.009<0.01强迫症状1.69±0.571.67±0.420.335>0.05人际关系1.52±0.551.62±0.421.983<0.05抑郁1.35±0.481.44±0.352.135<0.05焦虑1.34±0.411.46±0.462.764<0.01敌对1.35±0.911.39±0.390.645>0.05恐怖1.32±0.441.31±0.360.100>0.05偏执1.48±1.081.42±0.400.627>0.05精神病1.40±0.451.40±0.380.038>0.05其他1.36±0.451.14±0.624.193<0.01
3 讨论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在大一年级贫困生与非贫困生健康体检中,仅心电图异常一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为贫困生检出率高于非贫困生。心电图检查是临床上诊断心血管疾病常用方法,心电图异常,除与心脏因素有关外,还与个人的年龄、情绪、饮食等因素有关[2]。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也是身心健康状况的另一关键因素。调查显示大一、大三年级贫困生与非贫困生在症状自评量表中各维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在大一贫困生与大三贫困生的对比中可以发现,大一贫困生仅在其他(饮食和睡眠)一项得分高于大三贫困生,主要与新生进入新环境的不适应有关,而大三贫困生的心理状况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几个维度上得分高于大一贫困学生,这与金洁鹏、明晶等人[3-4]的研究结果相近。随着大学校园活动的开展和人际交往的进一步加深,贫困生家庭经济拮据的弱势逐渐显现,往往会造成贫困生自我认识的偏差和被动消极的生活态度导致身心健康水平下降[5-7]。有研究显示学校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贫困生自身积极的心态调适将有利于提升心理免疫力和抵抗力,促进身心健康发展[8-10]。
综上所述,学校应将预防贫困大学生身体疾病纳入宏观卫生管理的日程,开展相关的健康教育,切实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有调查结果显示[11],与男生相比,女生的心理状况较差。因此,高校教育工作者在加强针对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引导工作时要着重女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多与贫困生沟通交流,防治可能发生的躯体不适感、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等心理健康的问题,了解其思想动态,做好疏通、引导工作,避免大学校园环境带给贫困生的不良影响。
[1]方可,梁丽,周章毅.四川某高校2006——2010年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1):115-120.
[2]陈文彬,潘详林.诊断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520-521.
[3]金鹏洁,吕耀平,王徐华,等.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J].丽水学院学报,2010,32(6):93-99.
[4]明晶.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干预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
[5]孙婧婧,赵理,曲巍.高校贫困生思想状况分析及对策研究[J].辽宁医学院学报,2011,9(4):60-62.
[6]李妩祎,曲莉.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障碍成因分析与解决对策[J].科协论坛,2010(3):163.
[7]程芳云.农村贫困大学生心理和谐的自我调适策略[J].滁州学院学报,2010,12(1):99-100.
[8]周正红,周生江,张桂青.贫困大学生心理压力、心理适应及心理健康的相关分析[J].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8(2):202-206.
[9]孔宪福.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困惑与心理援助策略——孟万金教授“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价值新探[J].中国特殊教育,2010(9):74-77.
[10]刘英,赵军.关于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的几点逆向思维[J].塔里木大学学报,2010,22(2):119-121.
[11]李伟明.“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12):8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