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放增长路子还能走多远
2012-01-30吴可人
□ 文/吴可人
粗放增长路子还能走多远
□ 文/吴可人
在对假货厉声喊打时,更应该认真思考如何破解“粗放式增长”模式桎梏
央视4月15日爆出毒胶囊事件,浙江制造再次被舆论推上风口浪尖。占据我国药用胶囊1/3强的新昌县,已成为此次毒胶囊事件的重灾区。截至4月18日,新昌县18家胶囊企业的96批次抽样检测,被检出33批次铬含量超标,不合格率竟高达1/3之多。
小小胶囊包裹的是粗放增长之痛。浙江省医药行业权威人士
称,将工业明胶用于生产药用胶囊或食品,并非个案,是长期来存在的普遍现象。听闻如此真相,我们在愤怒之余,不禁要问,早在2004年,新昌县药企就曾被查出使用皮革废料、毛发等原料生产药用胶囊的违法事件。为何时隔8年,毒胶囊非但没有销声匿迹,反而愈演愈烈,原因何在?监管何在?良心何在?十分明显,监管的缺位,固然给了假货以可乘之机,但是从根源上看,食用明胶与工业明胶的利差,是相关企业为节约成本而造假的直接动机;而下游药厂大量低价原料药需求,是相关企业陷入造假泥潭而久久不能自拔的强大动力和支撑。
粗放发展给浙江制造带来巨大困局。长期来,浙江产业发展形成了以“两低”格局为特征的路径依赖,即低成本投入和低档次产品。浙江制造业多为劳动密集产业,附加价值较低,工艺技术较低,创新积累较低、抵御风险能力较弱,在国际产业分工中处于附加值较低的产业价值链末端,产品同质竞争、低价竞争的现象较为严重。
粗放发展的结果就是,不少微利跑量的中小企业在生产成本上升面前不堪一击。以新昌胶囊企业为例,新昌县共有43家药用胶囊生产企业,生产规模之巨达年产胶囊1000亿粒左右,部分竞争力较弱的中小企业只能靠压价来赢得市场,从而演绎了当下为了区区几厘钱利润而铤而走险的严重事件。据中国医药包装协会提供数字显示,1万粒使用药用明胶或食用明胶生产的空心胶囊,成本大约在150元左右,如果以工业明胶生产则可将成本减少至110元左右,在较大的成本差距面前,一些企业选择了以次充好、以假乱真。
当前浙江正遭遇严峻的要素供给制约,粗放发展模式或将走到尽头。首先,浙江劳动力短缺趋势明显,近年来浙江工业企业从业人员增长减缓就是一个信号。其次,土地资源缺乏压力加大,目前浙江可用土地资源是江苏的1/3、广东的1/4,用地空间明显受限。第三,能源保障不足,原有的季节性、时段性、局部性缺电正在转变为全局性的较长时段电力紧张,中小民营企业往往成为限制用电的首选。第四,原材料价格上升,且特殊原材料供给有限。例如,有限的食用明胶产量决定了有限的胶囊产量,而进口明胶成本较高。同时,在劳动力、能源原材料、土地、环境等生产要素成本高企的时代,浙江对于低层次市场需求的低价供给优势也将不复存在。
我们在对假货厉声喊打时,更应该认真思考如何破解“粗放式增长”模式桎梏。化压力为动力,加快转型升级是浙江制造的唯一出路。
一是坚决淘汰一批劣质企业。特别是淘汰过度依赖资源环境的加工制造环节,着力扭转数量多、规模小、分布散、集约化程度低的制造业格局。毒胶囊案例中,正是由于过度低小散的格局,导致过度竞争和低水平重复建设,导致制药企业价格杀跌愈演愈烈。淘汰一部分不正规小企业,有利于构建良好的产业生态环境。
二是培育发展一批龙头骨干企业。积极推进企业技术、品牌、管理和商业模式创新,实施龙头企业百强工程,加快形成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一批“专、精、特、新”的行业龙头企业,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的创新型企业。
三是引导支持一批企业拓展延伸。以医药企业为例,产业链拓展具有多个方向,向上可以拓展到延伸到药品、保健品研发实验,向下可以拓展到胶囊成药生产。横向也可以有多个方向,如做注射剂、片剂、胶囊剂、口服液体制剂等不同类型的药品;还可以跨行业整合提升,向医药营销配送等服务领域拓展。
四是着力打造一批知名品牌。鼓励企业、行业设立技术研发中心等机构,加大技术开发投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鼓励企业积极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建立自主品牌的技术领先优势,形成和强化品牌竞争力。
(供稿:浙江省发展和改革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