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降低小儿青霉素皮试假阳性率的临床护理探讨

2012-01-29张松成

中国医药导报 2012年12期
关键词:感受器皮试试液

刘 婷 张松成

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第三人民医院儿科,河南南阳 473007

青霉素类药物以其高效、低毒的优点,在临床广泛应用,但其过敏反应发生率居各类药物之首。根据美国一项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各种青霉素过敏者在正常人群中占0.7%~10%,青霉素严重过敏引起死亡的发生率为0.02‰[1]。因此,《中国药典》规定:在使用各种剂型的青霉素前都必须常规做皮试。然而在实际工作中,青霉素皮试经常出现假阳性反应,尤其小儿更容易发生,从而给分析和判断皮试结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李亚玲[2]报道,小儿青霉素皮试假阳性率为10.9‰。为了能够合理用药,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小儿青霉素皮试假阳性率已成为临床护理工作者的共同责任,本文对此进行了一些有益地探讨,现报道如下:

1 皮试方法与判断标准

1.1 皮试方法

采用常规配制的青霉素皮试液,浓度为1 mL生理盐水含青霉素500单位,皮内注射0.05~0.10 mL,内含青霉素25~50单位,皮丘直径为0.5 cm,20 min观察结果。通过多年的临床观察,笔者发现,对于小儿来说,皮试液浓度过高、注入量过大或放置时间过长,都会明显增加其阳性率,因此,必须严格掌握皮试液的配制与注射方法,确保浓度和用量的精确性,避免用量过高或注入皮下。除此之外,还应正确选择注射部位,应选择前臂掌侧面下1/3处腕横纹上三横指(1岁以下婴儿二横指)正中与腕横纹皮纹平行进针,机械损伤小,注射药物顺流无阻力,可有效地防止假阳性的发生[3]。

1.2 判断标准[4]

阴性:皮丘无改变,周围不红肿,并无自觉症状。阳性:局部皮丘隆起,并出现红晕硬块,直径大于1 cm,或周围有伪足,局部发痒,严重时可出现过敏性休克。观察反应同时应询问有无胸闷、气短、发麻等过敏症状,若有此症状,则避免使用青霉素。

2 假阳性的原因分析

2.1 消毒剂的影响

消毒剂容易对皮试假阳性产生影响,主要表现在:①常规用75%的酒精消毒,对皮肤刺激性较强,易出现假阳性,特别是小儿青霉素皮试假阳性明显高于成人;②在皮试消毒液尚未完全干燥即给予穿刺,使消毒液在穿刺处渗入皮内,易出现局部皮丘隆起、偏硬,红晕直径可≥1 cm,出现假阳性。

2.2 皮试液的影响

青霉素皮试液浓度的不精确也容易出现假阳性,且浓度越大假阳性率越高;皮试穿刺时过深、皮丘过大,在一定范围内不易吸收,同样会导致假阳性反应;配制青霉素皮试液时宜用生理盐水而不宜用注射用水,因注射用水是低渗性的,当与组织接触时,水分进入细胞内导致细胞肿胀可引起局部疼痛,疼痛刺激使局部血管充血、皮肤潮红、皮丘增大造成假阳性。

2.3 气候因素的影响

皮肤黏膜的温度感受器分为冷觉感受器和温觉感受器,冷觉感受器的神经元数量多于温觉感受器,因此,冷觉感受器对寒冷刺激较敏感。冬天天气寒冷,皮试液温度低,寒冷刺激会使局部皮肤发红,容易出现假阳性。

2.4 年龄因素的影响

小儿青霉素皮试阳性率明显高于成人,因为小儿皮肤较成人皮肤薄,表皮棘细胞只有2~3层,缺乏透明层,角质层仅有数层相互黏着不紧的鳞片组成,真皮组织相对不成熟,乳头展平,因此,小儿皮肤外观光滑细嫩,但韧性不如成人,轻微刺激即可造成损伤;小儿皮肤结缔组织含基质多,含水量比成人高,受轻度物理刺激即可引起渗出,是小儿青霉素皮试阳性率高的直接原因,同时也是生理盐水对照试验出现类似反应的理论基础[5]。

2.5 人为因素的影响

护士在操作时为了减轻工作量和降低材料的消耗,放置时间过长的皮试液仍然使用,从而使青霉素烯酸和青霉素噻唑酸含量升高,刺激皮肤导致假阳性率增高[6];由于青霉素可能发生较严重的过敏性休克,如果护士的责任心不强,害怕引起纠纷,承担风险,人为的放宽了判断阳性的标准,当皮肤轻微发红(即应激反应)与过敏反应的皮肤发红辨别不清时,一律视为阳性,则会提高假阳性率;患儿的衣服袖口较紧,用手按压、抓挠同样也会增加假阳性反应。

2.6 其他因素影响

患儿空腹、饥饿、紧张、发热以及应用血管扩张药(654-2、阿托品等)与乙醇制剂等均可出现假阳性反应;且夜晚行皮试,由于灯光影响,且肾上腺皮质分泌激素水平下降,同样容易出现假阳性反应。

3 预防措施及体会

3.1 加强责任心,树立严谨的工作作风

护理人员应加强责任心,树立严谨的工作作风,对工作要认真求实,精益求精,尽可能避免因害怕承担风险而人为造成假阳性反应的出现。

3.2 皮试液的配制

配制皮试液时,必须用生理盐水并准确吸药,稀释时充分摇匀确保万无一失;禁止使用放置时间过长的皮试液,应现配现用;由皮试液刺激引起的皮肤发红,要认真对待,加以区分;皮试液应注射在两层真皮之间,该部分因神经末梢多,因此,皮试时感觉相当疼痛,疼痛刺激有时会引起患者心慌、胸闷、头晕等假阳性反应,此症状短时即会消失,护理人员应仔细辨别,不能按阳性处理。

3.3 消毒方法的选择

为减少消毒剂对皮试结果的影响,笔者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认为,用常规消毒液75%酒精消毒皮肤后再用生理盐水擦拭,可有效地降低青霉素皮试假阳性率。此方法有操作简单、取材方便、明显降低皮试假阳性率、减少患者痛苦且不影响皮肤消毒效果的优点[7]。

3.4 气候因素的影响

气候寒冷时可将皮试液放置5 min或用手温稍加热几分钟,使皮试液温度不至于过低,从而降低青霉素皮试的假阳性率。

3.5 延长观察时间

对于小儿阳性反应率明显高于成人的问题,可采用延时观察法[8]。笔者多年临床发现,小儿皮试延时观察10 min可减少假阳性率。这种方法既可避免患儿再做生理盐水对照的痛苦,又减少了护士的工作量和材料消耗,但此方法不应将皮试过程中出现全身症状、局部反应强烈的真阳性患儿列入观察范围。

3.6 特殊情况特殊对待

当患者空腹、饥饿时,应先让其进食后再做皮试;对高热患者伴皮肤发红者,应待其皮肤颜色恢复正常后再做皮试;对应用血管扩张药的患者,应待其药物作用消退后再做皮试;对判断不准的皮试结果,应多个护士观察,且注意倾听患者主诉,首次注射应观察30 min,防止迟敏反应发生;夜晚尽量不做皮试。

综上所述,护理工作者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既要重视和熟悉青霉素过敏反应,提高对青霉素结果的鉴别能力,又要牢记容易出现假阳性反应的各种因素,严格技术操作规范,力争把青霉素皮试假阳性率降到最低限度。

[1]Amerian Academy of Allergy,Asthma and Immunology,American College of Allergy,et al.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anaphylaxis:an up dated practian parameter[J].J Allergy Clin Immunol,2005,115(3):483-523.

[2]李亚玲.青霉素皮试假阳性 30例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8,5(17):137.

[3]管黎静.小儿药物过敏试验假阳性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J].淮海医药,2010,28(2):176.

[4]甘兰君.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177.

[5]张学军.皮肤性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10.

[6]周艳霞.分析青霉素皮试假阳性的原因及预防措施[J].医学信息,2010,23(9):3254-3255.

[7]薛芳.降低儿童青霉素皮试假阳性的探讨[J].护理研究,2010,24(7B):1841-1842.

[8]郑月红.小儿青霉素试验假阳性原因分析及防护对策[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9,6(7):606.

猜你喜欢

感受器皮试试液
广东省某三甲医院取消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常规皮试实践
PCR仪温度过冲特性有限元仿真研究
蠋蝽生殖器及胸足化学感受器的显微结构观察*
化学感受器瘤诊治经验
基于个人数字助理的皮试信息核查功能优化
手指为什么比其他部位敏感?
急诊皮试告知单的设计与应用
皮试液配制专用注射器的设计思路
注射青霉素前为什么要做皮试?
孟氏隐唇瓢虫的触角感受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