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药高职校企渠道联盟协同机制研究

2012-11-10

中国医药导报 2012年12期
关键词:医药渠道成员

刘 徽

辽宁卫生职业技术学院药学系医药营销教研室,辽宁沈阳 110101

医药高职校企渠道联盟协同机制研究

刘 徽

辽宁卫生职业技术学院药学系医药营销教研室,辽宁沈阳 110101

在医药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研究中,引入市场营销学的渠道联盟理论,认为校企渠道联盟是医药高职毕业生实现与用人单位之间“零距离”对接的最佳组织形态;在校企渠道联盟机制的建设中,引入协同学理论,认为联盟机制的建设即是联盟协同机制的建设,这是联盟组织有效、良性运行的根本动力。

医药高职;校企渠道联盟;协同;机制

医药高职教育过程中,校企合作常常表现出不稳定、低效率等现象,医药高职校企渠道联盟组织的构建为解决校企合作中出现的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框架。校企渠道联盟是由医药高职院校和一家或多家医药企业共同构建的渠道联盟组织,可以被看作是一个整体系统。

医药高职校企渠道联盟是将渠道联盟理论运用在医药高职教育的校企合作中。渠道联盟是企业战略联盟的类型之一,是市场营销学中的渠道理论在战略联盟理论的运用。由于医药高职院校与医药企业之间符合营销渠道“上下游企业”的关系特征,在各类战略联盟中,渠道联盟更适合应用于校企合作研究。

1 渠道联盟、医药高职校企渠道联盟、协同、机制的内涵

渠道联盟是指处于不同渠道角色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经济独立、地位对等的企业,在共同战略目标的基础上结成的优势互补、风险共担的松散型组织;医药高职校企渠道联盟是指医药高职院校与两个或两个以上经济独立、地位对等的医药企业,在共同战略目标的基础上结成的信息共享、优势互补、风险共担的一种具有战略意义的长期盟友组织。

协同是使系统内部各要素向有序转化的一种形式,有序则表现了系统形成结构的稳定性程度。协同效应产生了协同作用,自然系统和社会系统中,都存在协同作用。协同作用是复杂系统所固有的自组织能力,是系统内部从无序向有序结构转变的内在驱动力。

机制是指一个工作系统的组织或部分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和方式。“机制”一词最早源于希腊文,是指机器的构造和动作原理,现已广泛应用于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指其内部组织和运行变化的规律。“机制”在任何一个系统中,都起着基础性的、根本的作用。“良好的机制”可以使一个社会系统接近于一个“自适应”系统,即在外部条件的不确定变化下,能自动地、迅速地做出反应,调整原定的策略和措施,实现优化目标。

医药高职校企渠道联盟是社会系统的一种组织形态,是由不同组织构建的一个开放的巨组织系统,医药高职院校和联盟的医药企业属于这个巨系统内的子系统,这些子系统既存在自发的、无规则的独立运动,又存在子系统之间的固定关联而形成的协同运动,实现联盟的动态协调运行,发挥组织中各要素之间的竞争和协同作用。校企渠道联盟需要建设利于联盟组织系统运行和发展的一个动态、良性循环机制,其本质就是建立一个联盟协同机制,使系统的所有“部件”之间,实现协同有序、高效运转、动态管理。

2 医药高职校企渠道联盟协同机制设计

构建校企渠道联盟协同机制,需要首先确定系统协同过程中对其起到决定作用的要素。学者孟琦等[1]认为,战略、结构、文化是联盟自组织演化的动力要素,其中,战略是指联盟组织的政策、战略目标、行动方案、监督与控制等;结构是指联盟内部组织结构,即联盟组织间的分工协作所形成的结构体系;文化是指联盟组织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等。进一步地,他们确定战略协同机制、结构协同机制和文化协同机制是联盟系统自组织演化的根本动力机制。

医药高职校企渠道联盟属于渠道联盟范畴,渠道联盟属于企业战略联盟范畴,所以本文拟采用学者孟琦、韩斌的观点,结合医药高职校企渠道联盟自身的特质,设计一个校企渠道联盟协同机制,即以战略协同机制、结构协同机制和文化协同机制三个方面构建校企渠道联盟协同机制。

2.1 校企渠道联盟战略协同机制

对于战略协同机制的设计,首先要理解战略一词的深层次内涵。一个企业、一个组织的战略实际上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是由高层管理者制定,也不是只与高层管理者有关,而是与企业和组织中的每一个员工密切相关。例如一个员工的某种行为对其本人,或企业,或组织的将来产生影响,则这个员工的行为对个人来说就是具有战略意义的,即企业和组织中不同层次的人都具有战略性的行为。一个好的企业应该使个人的战略性和企业的战略性相一致[2];一个好的联盟组织应该使个人的战略性、联盟成员的战略性和联盟组织的战略性相一致,上述三个战略间的一致性通过联盟内部战略协同机制和联盟外部战略协同机制实现。

2.1.1 联盟内部战略协同机制

2.1.1.1 联盟每个成员从联盟组织全局出发,在联盟成员之间、每个联盟成员内部各部门之间,由上至下地制订动态的多层次、多角度、多方面、全方位的立体联盟网络战略协同机制。

2.1.1.2 由于联盟组织构建的前提是愿景、互信、配合和共享四个要素:愿景是大家拥有共同愿望的信念和动力;互信是联盟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配合是联盟成员间为实现愿景的共同行动努力;共享是联盟成员间的信息和利益共享[3-5]。这四个要素贯穿联盟运行的始末和联盟运行的所有环节,所以,联盟内部战略协同机制即是通过联盟成员自身发展政策、战略目标等方面的制订来体现成员间愿景、互信的战略协同;通过行动方案、监督与控制方案等方面的制订来体现配合、共享的战略协同。

2.1.1.3 联盟内部战略协同机制由联盟成员间战略协同机制和联盟每个成员内部战略协同机制构成。机制建设的人员主要是医药高职院校和联盟医药企业的高层决策者以及联盟企业的员工;机制建设的内容是政策、战略目标、行动方案、监督与控制等方面;机制建设的程序是先由决策者共同制定联盟组织的内部战略和联盟成员本企业的战略,再由联盟医药企业的内部员工根据上述两个战略制订个人的发展战略;机制建设的要求是联盟内部战略与联盟外部战略实现协同性,联盟成员之间实现战略协同性,联盟成员内部员工战略与联盟成员战略、联盟组织战略实现协同性。

2.1.2 联盟外部战略协同机制建设

2.1.2.1 一个企业或组织的外部影响因素主要是政府、相关组织和社会公众等[2],校企渠道联盟组织要将上述因素纳入到战略协同机制建设中。

2.1.2.2 政府战略,校企渠道联盟的战略要与政府战略保持协同性。医药高等职业院校不同于一般的社会盈利性企业,政府关于高等职业教育的法律法规、政策等对高校和校企联盟的影响意义深远。在校企渠道联盟机制建设中要建立信息收集机制全面了解关于医药高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和国家教育政策,收集教育系统行业内部的教育实战案例、科学研究成果,了解医药行业的政府政策等信息。这些需要医药高职院校与校企渠道联盟成员企业协作完成,建设一个配套的管理制度、人员结构、工作流程等。

2.1.2.3 相关组织战略,校企渠道联盟的战略机制要与高职教育、医药行业等相关组织的战略保持协同性。校企渠道联盟外部的其他医药高职院校、非医药高职院校、医药企业等组织部门的战略会影响校企联盟战略。

2.1.2.4 社会公众,校企渠道联盟的战略机制要与社会公众的发展保持协同性。高职院校学生的家长、高校所在县市、校企联盟成员医药企业的客户、新闻媒体、社会团体等构成校企渠道联盟组织的社会公众,这些对联盟外部战略协同机制的构建具有影响力和约束力。

图1是校企渠道联盟战略协同机制的构成,包括联盟内部战略协同机制的构成,以及联盟内部战略协同机制与联盟外部战略协同机制之间的关系等方面。

2.2 校企渠道联盟结构协同机制

合理、科学的联盟结构体系是联盟的动力要素,这一要素可以使联盟组织各成员之间既保持自身的独立运行,又保持通力协作。联盟关系的保持和联盟组织的良性运转成为联盟成员的显性竞争优势,促进联盟成员的发展,成为联盟组织发展的根本动力机制之一。

结构是指联盟内部组织结构,即联盟组织间的分工协作所形成的结构体系。联盟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组织,联盟内部也需要像企业或组织一样具备组织制度、协作机构以实现联盟组织的各项职能。它需要围绕联盟战略、联盟计划进行人员组织和领导,对联盟运行过程实施控制。联盟不同于一般的企业或组织,联盟组织表现为松散性特点,沟通、信任在联盟中扮演重要角色。本文对联盟结构协同机制的设计主要从联盟组织的各项职能入手,逆向构建出联盟组织结构,实现以相互信任为基础的信息共享、资源互补、风险共担的校企渠道联盟,使联盟成员间在组织结构、运营方式、业务流程、人员配备等方面相互适应,实现协同性。见图2。

2.3 校企渠道联盟文化协同机制

文化是特定的历史与地理环境下所产生的逻辑性及理性的反映[6]。文化会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从而影响人们对事物的态度。文化对企业(或组织)的影响是多层次、全方位、渗透性的。企业(或组织)文化是指企业的精神文化,是企业全体员工所共同拥有的价值观念和精神理念,包括企业经营活动中形成的价值观、信念、理想、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等的综合。每个企业都有各自的历史、观念、信仰,有其独特的经营理念、指导思想和管理风格。企业文化是对企业正式制度的有效补充。

实践中,结成渠道联盟的各方(特别是国际间战略联盟)可能会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引起联盟成员间的冲突。文化差异会导致双方无法顺畅地沟通,无法融入到对方的经济活动中,最终导致渠道联盟解体。不同企业间(或组织)的文化存在差异,尤其是医药高职院校与医药企业在文化方面的差别相对于其他类型的联盟组织更为显著,以及由此带来的组织运营观念的迥异是天然存在的,这给校企联盟成员间的协作带来障碍。要实现双赢,联盟双方就要在文化协同问题上进行协商和磨合,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联盟文化协同机制是指联盟伙伴之间相互了解并适应对方的企业(或组织)文化,并在联盟一方的企业文化发生变化时联盟成员之间动态地实现联盟文化的协同性。构建校企渠道联盟的共同文化能够强化联盟成员行为的连续性和一致性,减少人际关系摩擦,联盟共同文化的动态、长久保持则需要在联盟文化协同机制下实现。

企业(或组织)文化多元性及包容性的提高会使联盟成员之间的文化协同较易实现。管理心理学家Adler认为文化协同是“承认在文化组成中的异同点,不忽视和缩小文化上的差异,而是把这些差异转化为构思和组建一个组织的有利因素”[7]。联盟双方需要在达成合作共识的基础上,通过文化的交流与沟通加强双方间的信任,进一步实现文化上的协同。首先,医药高职院校与联盟成员之间建立起高层间的动态文化交流,双方定期会谈,协商修订双方都能接受的合作经营理念和管理方法,形成制度化;其次,联盟双方要建立方便双方员工文化交流的平台,例如通过会议、组织内部文件、网站、跨文化员工培训、互派人员交流、组织活动中渗透对方文化等形式向其各级员工传达联盟的文化,缩小双方文化的差异,加强理解和尊重,使联盟组织文化利于联盟组织的高效运行。

[1]孟琦,韩斌.企业战略联盟自组织演化的协同动力模型构建[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27(8):111-113.

[2]蔡会明.企业战略协同系统的分析与构建[J].商业时代,2007,16:56.

[3]潘喆.渠道联盟关系影响因素研究[D].武汉:武汉科技大学管理学院,2005:18-19.

[4]赵春明.虚拟企业[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51.

[5]刘徽,黄珂.医药高职校企渠道联盟关系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1,29(12):61-65.

[6] 袁磊,武振业.战略联盟中的文化协同[J].管理现代化,2001,(5):36.

[7]熊志刚,刘国新.合资企业的企业文化协同研究[J].汽车工业研究,2003,12:40-41.

Synergistic mechanism study on medical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and enterprise’s channel alliance

LIU Hui
Medical Marketing Teaching and Research Section of Pharmacy Department,Liaoning Medical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Liaoning Province,Shenyang 110101,China

The study of cooperation between medical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and enterprise integrates the channel alliance theory of Marketing,and considers that college and enterprise's channel alliance is the best organization frame for the zero distance's linking between medical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graduations and employers.During building the mechanism of college and enterprise's channel alliance,the study introduces synergy science theory.And the study considers that alliance mechanism construction is the alliance synergistic mechanism construction.That is an essential power for alliance organization to produce more efficient and virtuous function.

Medical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Channel alliance of medical higher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 and enterprise;Synergy;Mechanism

G640

C

1673-7210(2012)04(c)-0166-03

2010年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项目名称:基于渠道联盟理论的医药院校高职毕业生服务辽宁老工业基地零距离对接研究;项目编号:L10BGL002)。

刘徽(1979年),女,汉族,辽宁鞍山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渠道联盟研究、高职教育研究。

2012-02-22 本文编辑:冯 婕)

猜你喜欢

医药渠道成员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聚焦“五个一” 打通为侨服务渠道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书业如何拥抱新渠道?
传统医药类非遗
医药下一个十年 创新为王
《中国当代医药》来稿要求
《中国当代医药》来稿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