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嘉良学术文集》简介
2012-01-29
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资深教授王嘉良先生的《王嘉良学术文集》,2011年10月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文集共12卷,总计400万字左右,基本上反映了作者三十余年学术研究的主要成果。
王嘉良教授在浙江师范大学任教已历四十余年,长期致力于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与研究工作。其主要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文学思潮与流派、地域文化与文学、现当代作家论等。学术成果丰硕,已出版学术专著、编著、文学史教材三十余部,发表学术论文280篇左右。文集各卷内容简述如下:
卷1、卷2收入专著《现代中国文学思潮史论》(上、下)和部分研究论文,旨在通过对以往文学思潮研究的反思,提出一个新的研究视角,即从文学形态论角度切入,从史与论的结合上阐述中国现代文学思潮史。重点论述七种现实主义文学形态、五种浪漫主义文学形态和三种主要的现代主义文学形态,以求对文学思潮研究的突破。
卷3《“浙江潮”与20世纪中国文学》,为作者完成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浙江新文学作家群与20世纪中国文学”的研究成果,论述作家群体生成的地域历史文化背景、引领文学新潮的意义等,分别论述浙东乡土作家群、“白马湖”作家群、“湖畔”诗人群、“语丝”作家群、浙东左翼作家群、“现代”作家群、战时浙江作家群等七个作家群体。
卷4《鲁迅创作论》,是对鲁迅各种类型的创作(小说、杂文、散文、诗歌等)的研究与评述。杂文研究见于收入的专著《诗情观念与审美构造——鲁迅杂文的诗学意义阐释》,论述其他文体见于发表的学术论文,揭示了鲁迅创作的艺术独创性和多样审美形态。
卷5《茅盾小说论》,收入专著《茅盾小说论》和其后发表的部分研究论文,有对茅盾小说的全景描述,重在揭示典型的社会剖析小说模式、现实主义小说特质、独到的小说叙事模式等,并对茅盾作为小说家的历史地位作出评价。
卷6《茅盾艺术范式论》,侧重论述茅盾注重理性化叙事的艺术思维独特性、强调“社会批判”的现实主义创作特质等“范式”特征,由此显示出其作为艺术“范型”的存在,并对中国新文学产生范式意义。
卷7《萧乾传论》分为“传”与“论”两部分。收入的《萧乾评传》对萧乾的生平与创作作了全面评述,揭示其作家、报人、翻译家三位一体在中国现代文化/文学史上的重要贡献。“专论”部分侧重论其文学创作,论其作为独特“京派作家”的创作特色。
卷8《战时东南文艺史论》亦为作者完成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收入两部专著《战时东南文艺史稿》和《中国东南抗战文化史论》,对持续抗战八年之久的战时东南文艺、文化运动作了全景描述,对战时东南文学、艺术创作都有较为详尽的述评。
卷9《地域视阈的文学话语》为专论地域文学的论文结集,着重阐述地域文学与文化,地域文化与作家群体、文学思潮等诸种关系。本卷论文均在国内有影响的学术刊物发表,侧重阐述作家群体的地域色彩、精神品性、艺术诉求等,对地域文学研究有较大的学理提升。
卷10、卷11《新文学论丛》分《文学史论》和《创作论》两卷,为中国新文学研究论文结集,侧重于文学史问题的研究与探讨,新文学创作的综合研究,涉及带有流派性、文体创造性等文学现象的研究。对单个作家的研究,对其代表性文本作了较为深入的解读。
卷12《综论·序跋》收入了文集各卷未曾容纳的研究论文、文艺评论、教育研究论文等。本卷的“序跋”部分,收入为著者本人和他人的学术著作所作的自序、总序、序言、后记18篇,从中可以概见各书的成书过程和著者的部分学术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