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中风后肩痛研究进展
2012-01-29戴淑青贺新泽
戴淑青,郑 燕,贺新泽
中风后肩痛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最早发生在中风2周以后,多于2个月~3个月出现[1],其发生率约5%~84%[2],如不及时治疗会出现盂肱关节半脱位,肩胛骨粘连,肩手关节痉挛甚至肌肉萎缩,其严重影响患者肩关节及上肢功能恢复并且大大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给患者及社会造成难以估计的负担。因此,怎样更好的预防和治疗中风后肩痛引起了医界的重视,其中针灸疗法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现将近十年来有关针刺治疗中风后偏瘫肩痛的研究及报导综述如下。
1 体 针
1.1 辨证取穴 邓柏颖等[3]将中风后偏瘫肩痛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分别采用针灸、中药、针灸加中药进行治疗。其中针灸组以经络辨证针刺治疗,毫针平补平泻手法。结果提示,针灸治疗中风后偏瘫肩痛具有良好疗效,并在其中起着主导作用,早期介入效果更佳。粟胜勇等[4]将80例中风偏瘫后肩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经络辨证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治疗。结果表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肩关节疼痛、上肢运动功能均明显改善,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赵津妍等[5]将60例偏瘫肩痛的患者随机分为单纯中西医内科常规治疗组(A组)和针灸加中西医内科常规治疗组(B组)。A组采用中西医内科常规治疗,B组在A组基础上配合针灸治疗,采用经络辨证取穴,以水沟、内关、通里、极泉、足三里、悬钟、三阴交、涌泉为主。毫针平补平泻手法。极泉穴不留针;余穴得气后留针30min,每日1次,5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d,共治疗4个疗程。结果,A组的优良率46.7%,B组的优良率93.3%。研究表明,对于偏瘫后肩痛针灸加中西医比单纯中西药治疗具有更好效果。
1.2 体针加运动疗法 王如杰[6]将40例住院脑梗死后肩痛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与西药组。针刺组取穴患侧天鼎、天柱,毫针针刺,行泻法,留针30min,15min运针1次,运针时嘱患者肩部主动或被动运动,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西药组口服双氯芬酸钠,每次25mg,每日3次,治疗20d。结果发现,针刺组疗效明显优于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龚燕等[7]将60例中风后肩痛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取患侧阳陵泉,毫针针刺,行平补平泻,留针30min,留针期间配合康复训练,每日1次,每周治疗5次,4周为1个疗程。对照组采用肩关节常规取穴辅以电针治疗,治疗时间、疗程同治疗组。结果表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且选取阳陵泉单穴针刺配合运动疗法,有助于提高止痛效果。
1.3 特殊手法治疗 裘小玲等[8]采用钩针疗法治疗中风偏瘫后肩痛。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钩针组和毫针组。钩针组采用特制针具,取穴以局部腧穴和上肢腧穴为主,操作方法以震颤法、弹拨法、深部按摩法为主,针刺入穴位后,运用腕力的抖动,着力于针尖部,向左、右各弹拨抖动5下,然后进行上、下小幅度的提插,使针体呈连续颤动,持续10s,最后在病灶局部顺时针方向轻轻按摩20s。术毕在肩髃、阿是穴处拔罐。隔2日1次,6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5d,共治疗2个疗程。毫针组取穴同上,行提插捻转、平补平泻法,肩髃、阿是穴处加1.5cm清艾条灸,留针20min,出针后在阿是穴、肩髃处拔罐。结果发现,钩针组基本痊愈率及总有效率为56.7%、96.7%,毫针组分别为23.3%和80.0%,且钩针组在缓解疼痛、肌力改善情况、总的生活活动能力提高方面优于毫针组。刘光亭[9]研究巨针巨刺法治疗脑卒中偏瘫后肩痛的临床疗效及其机制。将60例缺血性脑卒中病人随机分为巨针巨刺组与毫针常规针刺组。巨刺组采用特质巨大长针具,取穴阳陵泉,针具与穴位皮肤约15°的角度对准阳陵泉穴,快速将针刺入皮肤,然后于皮下沿着足少阳胆经循行的方向向悬钟分段进针,直至悬钟。待针刺区域有酸麻胀或有传导后,留针30min,每10min行针1次。毫针组采用普通毫针,直刺入上穴,待得气后留针30min,每10min行针1次。结果发现两组对脑卒中偏瘫后肩痛及血液流变学均有改善作用,且巨针组明显优于毫针组。朱慎勇[10]采用双针巨刺治疗偏瘫后肩痛,将60例偏瘫后肩痛患者随机分为双针巨刺组、常规针刺组,巨刺组取两穴,患侧肩部的最痛点所对的健侧相应点和健侧条口穴,双手各持一针同时刺入两穴,得气后,行提插捻转泻法,条口要求深透承山,同时让患者主动或被动活动患肩,留针30min,中间行针1次。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针刺组取以局部腧穴为主,配以远端辨证取穴,行或补或泻,或平补平泻手法,其他同巨刺组,发现针巨刺组治愈率为87.0%,多在4次以内治愈;常规针刺组治愈率为40.0%,多在5次以上治愈。
2 头 针
龚辉等[11]将60例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随机分为针康组和康复组,分别采用头穴丛刺配合康复治疗和单纯康复治疗。针康组头针针刺取穴采用于氏头部腧穴分区法中的顶区和顶前区,采用长时间留针间断行针法,留针6h,期间每隔30min捻转1次,重复两次,然后每隔2h捻转1次,直至出针,每日1次。在头针治疗基础上,另取穴肩髃、肩贞、臑会接电麻仪,每日1次,每次30min。治疗时间每日1次,每周6次,与此同时配合康复治疗,总疗程为4周。康复组则单纯采用康复治疗,疗程同针康组。研究表明,针康组及康复组治疗脑卒中后偏瘫肩痛均能有效,且针康组的治愈率显著优于康复组;在缓解肩疼痛、改善患者肩关节的运动功能以及活动度方面,针康组也明显优于康复组。唐强等[12]观察头针结合高电位治疗脑卒中后肩痛的临床疗效。其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灸结合高电位组和药物对照组各20例。针灸组头针按国际标准定位,取中央前回中部,进针后沿皮下刺入0.5寸~0.8寸,以酸胀感为度,留针30 min。在捻针的过程中,让患者主动或被动活动肩部,以耐受住疼痛为度。同时采用高电位疗法,每日1次,每次为20min。药物组按神经内科常规治疗。结果发现,针灸结合高电位组分别为75%和95%,治愈率及有效率药物组分别为40%和75%,针灸结合高电位疗效优于药物组。
3 特殊针刺法
3.1 腕踝针 邝侵好等[13]研究针刺配合腕踝针治疗偏瘫肩痛的临床疗效,将30例偏瘫合并肩痛患者采用针刺肩部及下肢穴位,每日1次,每次25min,10次1个疗程,同时在腕踝部选相应点进行留针,留针1h,隔日1次,5次1个疗程。3个疗程后发现,患者肩痛程度及频度较治疗前明显减轻,上肢功能达Ⅳ级由16.7%提高到53.3%。张招娣等[14]对25例偏瘫肩痛患者采用腕踝针配合康复治疗。先辨明肩部疼痛部位所在,再按照腕踝针分区定位,患侧取穴,留针60min,每日1次,5d为1个疗程。腕踝针留针期间配合康复训练,训练时间每次50min,每日1次,5次为1疗程。4个疗程后发现,患者肩痛程度明显减轻,上肢功能达Ⅳ级及以上,由12%提高到64%。石敦康等[15]将90例中风后肩痛患者随机分为腕踝针配合康复治疗组及康复治疗组。康复治疗组行矫正肩胛骨位置、刺激稳定肩关节的肌群和保持肩关节的正常活动范围等康复训练。腕踝针治疗组在康复的基础上进行腕踝针针刺,留针30min。隔日1次,10d为1个疗程。研究结果表明,腕踝针结合康复疗法对脑卒中后肩痛的即时镇痛效果和疗效维持时间均优于单独康复疗法。
3.2 腹针 陈红霞等[16]研究腹针结合康复运动疗法治疗中风后肩痛的临床疗效。将60例中风后肩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给予腹针加康复训练,对照组只给予康复训练。治疗组取穴中脘、商曲(病灶侧)、外陵(患肢侧)、上风湿点(患肢侧)、上风湿外点(患肢侧),使用毫针直刺,并据患者一般情况缓慢调整针刺深度及方向。每日1次,留针30min,2周为1个疗程,共12次。研究结果发现,在改善卒中后肩痛疼痛症状方面,腹针配合现代康复技术治疗较单纯现代康复技术治疗效果更佳。
3.3 浮针 彭伟等[17]采用循经浮刺治疗中风后肩痛,取手少阳、手阳明经肩部循行所过之处,常规消毒,将1.5寸毫针分别从肩髃、肩髎斜针浅刺进入皮下,针体贴近皮肤表面,沿皮下浅表层刺人1.0寸~1.5寸为宜,再距上两针针尖5cm处继刺入2针,以同样方式再刺入第3针,留针30min~40min。均不捻转提插,辅患者行肩关节的被动运动,每日2次,10d为1个疗程。研究发现,采用循经浮刺治疗中风后肩痛,取穴少,针刺感应面广,取得了较好疗效。
3.4 排刺 宋丰军[18]采用经筋排刺法治疗79例中风后肩痛患者。取患者患侧阳明经臂臑到巨骨为第一线,少阳经臑会到肩髎为第二线,太阳经肩贞下2寸到天宗为第三线,太阳经云门到天府为第四线,厥阴经天池上2寸到天泉为第五线,曲池、外关、合谷。选用毫针在每一线上相隔1寸即直刺1针,针刺后,轻轻捻转5次~7次,使患者稍有针感即可,外关、合谷选用0.25mm×25mm毫针直刺,针刺后,提插捻转的频率和幅度略大于前面的操作,使患者产生的针感较强。然后接电针治疗仪,每1线选2穴位接1组线,外关、合谷接1组线,选择连续波,频率0Hz~10Hz,强度2mV~4mV,以患者能耐受为度。每日1次,1周治疗5次,2周为1疗程。治疗结果显示,79例患者中总有效率96.2%。
3.5 电针 郭青[19]采用滞针法电针加TDP照射治疗中风后偏瘫肩痛50例,取穴以阿是穴为主,配合经络辨证取穴,阿是穴行提插泻法,待得气后,朝一个方向捻转针柄,成搓麻样,造成人为滞针。配穴行捻转泻法,得气后加用电针,疏密波,留针30 min,同时配合TDP照射,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结果发现总有效率为92.0%,提示滞针法对穴位能持续刺激,直至炎症消失为止,且有镇痛、松解肌肉痉挛的作用。
3.6 埋针 姚洁涤等[20]将78例中风后偏瘫肩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9例)与对照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加针刺治疗,常规取穴,平补平泻,留针30min,每10min行针1次。每日1次,5次为1疗程,治疗4个疗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加针刺治疗的基础上,配用埋针,取穴肩髃、肩贞。用穿刺针将羊肠线置入穴位,10d埋线1次,2次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作疗效统计。结果显示,组间总疗效、治疗前后肩痛程度积分改善、治疗后肩关节活动范围比较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
3.7 穴位注射 刘玉生[21]将27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穴位组19例和药物组8例,穴位组采用穴位注射疗法,Ⅰ号配方:利多卡因、VitB1、VitB6、VitB12、地塞米松,;Ⅱ号配方为利多卡因、布比卡因、VitB1、VitB6、VitB12、地塞米松。取穴:主穴为极泉、天鼎、颈臂;配穴为阿是穴及经络辨证取穴。每次注射选主穴1个~2个,配穴2个~4个;每穴注药2mL~4mL。根据不同症状选择不同配方。每日或隔日1次,7次1个疗程。药物组常规给予非麻醉性镇痛药。结果发现,经过35d的治疗,穴位组显效率明显优于药物组。
3.8 平衡针 王文远等[22]研究肩痛穴平衡针灸治疗偏瘫性肩关节周围炎。将336例偏瘫性肩关节周围炎患者随机分为平衡针灸治疗组和传统针灸治疗组。平衡针灸治疗组单取肩痛穴,交叉取穴,传统针灸治疗组取穴以肩贞、肩鹘、肩醪、肩井、手五里、手三单、支沟为主。两组治疗均1次/日,4周为1个疗程。结果表明,平衡针灸治疗组疼痛消失患者明显多于传统针灸治疗组。柏强[23]研究平衡针法与常规针刺治疗脑卒中后肩痛的疗效差异,将60例脑卒中后肩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平衡针法与常规针刺治疗。平衡针组应用平衡针法,交叉取穴,穴取肩痛穴,行直刺法,上下提插手法,出现针感即可出针,每日1次,共治疗10次;常规针刺组采用常规针刺法,穴取水沟、内关、通里、足三里、悬钟等穴并循经配穴,得气留针30min,每日1次,共治疗10次。结果发现,平衡针法与常规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肩痛均有显著的止痛效果,且平衡针法的即时止痛效果优于常规针刺法。
4 结 语
中医认为中风后肩痛属中医“痹证”、“偏瘫肩”范畴。其发病主要由于中风后气血逆乱,寒湿易附关节,气血运行受阻,加之局部多静少动,气血壅滞,运行不畅,肌肤筋脉失于濡养而致。
近年来针灸在治疗中风后偏瘫肩痛的临床中应用非常广泛,且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目前临床治疗偏瘫肩痛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中风肩部疼痛的衡量及疗效标准不精确,没有确切的量化指标;针刺穴位以局部选穴为主且具体选穴也各有不同,手法及针法也不尽然;留针时间和疗程的长短有待商榷;缺乏整体观念,没有抓住本虚标实的基本病机;灸法疗效显著,但应用较少;大部分样本含量普遍较少,缺乏可信度等,故尚需做进一步的研究,以期寻求出更为可靠的治疗方法。
[1] Poduri KR,Gibson CJ.Heterotopic ossification as a complication of toxic epidermal necrolysis EJ[J].Arch Phys Med Rehabil,1997,78(7):774-776.
[2] 赵钛.现代偏瘫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6:190;265.
[3] 邓柏颖,粟胜勇,李扬帆,等.针灸治疗中风后偏瘫肩痛的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04,31(12):1038-1039.
[4] 粟胜勇,邓柏颖,李扬帆,等.中风后偏瘫肩痛针灸疗效因素浅析[J].上海针灸杂志,2005,24(9):13-14.
[5] 赵津妍,郑文英.针灸治疗中风后偏瘫肩痛30例[J].中国民间法,2010,18(12):13.
[6] 王如杰.针刺治疗脑梗死后肩痛20例[J].中国针灸,2007,27(12):926.
[7] 龚燕,王翀敏,候海明.针刺阳陵泉结合运动疗法治疗中风后肩痛30例[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8(8):518-519.
[8] 裘小玲,裘昊,黄涌,等.钩针疗法治疗中风偏瘫后肩痛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06,25(7):10-12.
[9] 刘光亭.巨针巨刺对脑卒中偏瘫后肩痛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5,3(6):538-539.
[10] 朱慎勇.双针巨刺治疗偏瘫后肩痛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08,27(5):26-27.
[11] 龚辉,唐强.针康法治疗脑卒中后偏瘫肩痛的临床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10,26(1):10-11.
[12] 唐强,陈慧杰,李雪静.头针结合高电位治疗脑卒中后肩痛的临床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09,25(1):19-20.
[13] 邝侵好,陈惠珊.针刺配合腕踝针治疗30例偏瘫肩痛[J].中国临床医药研究杂志,2004(12):49-50.
[14] 张招娣,胡蓉,李博文,等.腕踝针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肩痛的临床疗效观察[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0,32(5):57-58.
[15] 石敦康,唐小山.腕踝针配合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痛的临床研究[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34(1):33-35.
[16] 陈红霞,何铭锋,谢仁明.腹针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肩痛的临床观察[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27(4):333-145.
[17] 彭伟,范丽华.循经浮刺治疗中风后肩痛的体会[J].新疆中医药,2004,22(6):35.
[18] 宋丰军.经筋排刺治疗中风后肩痛79例[J].浙江中医杂志,2010,45(5):363.
[19] 郭青.滞针法电针加TDP照射治疗中风后偏瘫肩痛50例[J].陕西中医,2006,27(7):858-859.
[20] 姚洁涤,陈湘军,姚洁辉.针刺配合埋针治疗中风后偏瘫肩痛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学,2008,3(4):67-68.
[21] 刘玉生.穴位注射治疗偏瘫肩痛[J].中国康复,2005,20(6):336.
[22] 王文远,孙永慧,齐迎春.肩痛穴平衡针灸治疗偏瘫性肩关节周围炎168例[J].中国临床康复,2005,9(41):67;72.
[23] 柏强.平衡针治疗脑卒中后肩痛临床观察[J].中国针灸,2010,30(11):921-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