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油画颜料和丙烯颜料的比较及其发展

2012-01-29华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游刃莹

中国艺术 2012年2期
关键词:色粉色相可塑性

华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游刃莹

众所周知,油画这一西方传统艺术形式产生于15世纪,直到今天依然散发着恒久的魅力,并受到世界众多艺术家的青睐。而在21世纪,在丙烯颜料的大力传播下,油画颜料还会继续被使用下去吗?

首先,油画颜料可分为透明和不透明两大类。透明颜料是指某种色粉在与油调和后产生透射作用而使色层处于透明之中,透明色具有色相饱和、覆盖力差的特点。不透明色则是指色粉与油调和后产生反射作用而使色层处于不透明的状态,不透明色具有色相实在、覆盖力强的特点。

油画颜料的优点:颜料色相的稳定性。所谓稳定性主要是指颜料在色相上的稳定与耐久程度。首先颜料应是耐光的,一般来说,多数有机颜料是不耐光的,矿物颜料则是耐光的,如深红会在光照后逐渐褪色,而土黄、土红及优质群青等却经久不衰。另外,颜料之间须彼此兼容,有的颜料调和后会因为某种化学反应而改变色相,还有的颜色会渗透在另一覆盖色上,造成麻烦。另外,还有油的作用,过多地用油会造成色相变黄变暗。所以我们在作画中最好选用一些易于调和、干燥速度快、相对稳定的颜料,而且尽量将颜色控制在相对简练的范围,以避免更多的意外。

油画颜料的可塑性:油画颜料的另一个特点是它的可塑性,这种可塑性是由色粉加以适量的调色油形成膏状后所产生的,在笔和刀等工具的运用下,颜料会形成不同的肌理变化,画家常利用油画颜料这种特性来增加油画的肌理感和厚重感。油画颜料的可塑性甚至还包括它的可被稀释性,这种稀释包括对透明颜料的稀释,也包括对不透明颜料的稀释而形成半透明色。这种透明与半透明色常常被用于传统技法的透明画法中。油画颜料的这种透明特性同样也增加了油画的表现力,造成了油画的柔润感和融合感。

相比于油画来说丙烯的历史就短暂很多。丙烯颜料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是颜料粉调和丙烯酸乳胶制成的。50年代中期,在美国画坛上,艺术家不断地追求新颖、奇特的艺术形式,艺术新流派相继出现。抽象表现主义以纽约为中心,是一个现代艺术思潮,其流派被称为“纽约画派”。代表画家有波洛克、马瑟韦尔、德库宁、霍夫曼、马克、托比等等。他们利用各种手段,创造出滴、甩、拖、挤、压、溅等丙烯绘画技法。波洛克的抽象表现主义作品就是把画布铺放在地上,用大扁刷蘸上丙烯颜料滴上去,或用管装丙烯颜料直接挤到画布上,被人们称为“滴画”。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人们审美观念的变换,油画繁杂的制作程序及长时间的制作周期,使许多人感到不适应。而丙烯颜料的问世,恰好弥补了油画的不足。

丙烯颜料与油画颜料的不同点:

1、可用水稀释,利于清洗。

2、速干。颜料在落笔后几分钟即可干燥,不必像油画作品那样完成后需等几个月才能上光。喜欢慢干特性颜料的画家可用延缓剂来延缓颜料干燥时间。

3、着色层干后会迅速失去可溶性,同时形成坚韧、有弹性的不渗水的膜。这种膜类似于橡胶。

4、颜色饱满、浓重、鲜润,无论怎样调和都不会有“脏”“灰”的感觉。着色层永远不会有吸油发污的现象。

5、作品的持久性较长。油画中的油膜时间久了容易氧化,变黄、变硬,易使画面产生龟裂现象。而丙烯胶膜从理论上讲永远不会脆化,也绝不会变黄。

6、丙烯颜料在使用方式上与油画的最大区别是带有一般水性颜料的操作特性,既能做水彩,又能做水粉用。

7、丙烯塑型软膏中有含颗粒型,且有粗颗粒与细颗粒之分,为制作肌理提供了方便。丙烯画以水调色,经济方便,画时可薄画,可厚涂,色纯正,干得快。不仅可以达到油画的某些制作效果,经济便捷,而且还可以拓展油画所达不到的某些方面,如泼彩、粘贴等方法,更适合超越传统绘画观念的现代艺术表现形式的自由发挥。丙烯画颜料在当代大型壁画、舞台美术、环境装饰等方面也得到广泛的应用,还可用于手绘墙画的绘制。

当下的艺术形态在思想的不断扩张下,也在不断地延伸。它兼具其他画种材料的特性,几乎能模拟所有传统绘画材料的艺术特点,具有其他绘画材料无法达到的包容性。在丙烯颜料的这些便捷的优势下,油画颜料是否还可以依然保持热度,继续被使用下去,是否能够适应现在这样快节奏的生活,还是将会被丙烯替代?

[1]陈心懋.《综合绘画材料与媒介》.上海书画出版社.2005年

[2][英]雷·史密斯著,杨凤英译.《油画基础》.吉林美术出版社.1998年

[3]贺建国.《丙烯画技法》.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年

猜你喜欢

色粉色相可塑性
甲基苯丙胺改变成瘾小鼠突触可塑性基因的甲基化修饰
内源性NO介导的Stargazin亚硝基化修饰在脑缺血再灌注后突触可塑性中的作用及机制
超声刺激小鼠伏隔核后c-Fos蛋白及结构可塑性改变的实验
《偏执与无知》
浅析色粉材料在插画中的运用
王丹作品
高效液相色谱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
古老色粉画的“冷暖”往事
刺五加苷E对穹窿-海马伞损伤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神经元可塑性的影响
色相、心相与舞台造型——民国京剧批评中的“扮相”品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