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当前我国动画人才培养的思考

2012-01-29四川音乐学院成都美术学院动画系高中立

中国艺术 2012年2期
关键词:动画片动漫动画

四川音乐学院成都美术学院动画系 高中立

一、我国动画行业发展的基本概况

2004年至2010年间,中国动漫产量增加了50倍,超过美、日、韩成为世界第一动漫生产大国。单就2010年而言,全国动画片产量为220528分钟,然而播出仅2万分钟,大量的国产动画片被库存。众多地方政府为了追求政绩,体现对文化产业的重视与发展,无视动画生产基地与相关企业一味追求生产数量的现状。但是高产量不等于高质量,我国动漫产业“大而不强”的问题非常突出。

在20世纪80年代末至2000年,《花木兰》等很多美国动画片的中期工作都是在中国完成的,中国一直充当着动画加工者的角色,因为劳动力便宜。但是现在东南亚诸多国家的劳动成本低于中国,因此动画加工的中心转移了。动画加工业竞争激烈,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国内大量的人员难以从业。

目前,国内的动画市场还不健全成熟,很多动画项目在没有做好市场调研与策划准备时就匆匆制作,导致动画产品质量低下,无卖点,也没有与观众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同时,行业的发展没有进入到良性发展的阶段,大部分动画公司没有能力通过市场化运作赢利,生产的动画片无法与国外动画片产品竞争,最终导致行业本身提供的就业机会有限。

与国外的动画大片相比,我们的有些创作观念还比较保守狭隘,例如“说教”的理念大量存在于国产动画片中,未能很好地创造生活的幻象,真正体现出人类的情感。中国动画要“做大做强”就必须在内容上、观念上、题材上有大的突破,扭转国人对动画的固有看法。如果有大量的能促进行业发展的高素质原创动画专业人才从业,那么这种情况将得到较好的改变。

二、关于动画专业生源

行业的发展引发了众多院校开设动漫专业的办学热情,但同时也产生了一定的盲目性与功利性。在办学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匆匆上马”,培养出大量的“中低专业素质的动画专业人才”,毕业生专业能力存在严重不足,无法完成专业的工作任务,而且这类人员积聚众多,导致从业竞争激烈,就业率持续走低。

现在很多美术考生并不是因为热爱美术才来学习,而是因为要参加高考,文化成绩比较差而选择学美术考大学这条“捷径”,许多家长的观念就是如此。这种浮躁而功利的心态是根本上的错误。如果没有强烈的热情与兴趣,那么走美术这条路会更艰难。这种情况也反映出当前许多美术考生的文化底子比较差的真实原因。

为了“快餐式”地培养学生考上大学,“应试教育”这一模式应运而生:在短短几个月中,一个考生可以从不会画画到通过专业考试线;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往往忽略基本功的训练与积累,功利性地教给学生应试的技巧。也许这个学生能够专业过线,然而进入大学之后,一切又需重新来过。再有,许多美术院校在进行专业选拔考试时,重点偏离学生的报考专业,不管是绘画类还是设计类都考“头像素描”,没有针对性。更有的学校近10年来考题就没怎么变过,许多学生只要进行针对性的训练,背几张范画就能过关。美术在西方教育中地位十分重要。例如在美国,在小学生上地理课时往往是通过美术的手段来进行:老师在讲到一个国家的地理知识时,作业形式要求学生将该地域的特点、物产种类、建筑特征等绘制成系列的图片或制作成立体的模型并且配上音乐,这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创意思维。而我们更多地是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这就是应试教育产生的结果。动画在美术中是介于绘画与设计的中间学科,既要重视专业技能的训练又要重视创意思维能力的培养,如果生源素质太低,那么在这条道路上将会“举步维艰”。

三、动画院校的教育现状

1.定位不明确,办学无特色

高等教育应当培养什么层次的动画人才,很多院校的培养目标是模糊的。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是国内顶级的动画院校,很多地方院校到该校考察后回去便修改自己的教学大纲与人才培养计划,这完全脱离了自己院校的实际情况。其实,前者的教学资源与优势往往是后者不具备的,结果往往“东施效颦”,迷失自己。国内众多院校的层次、规模、教学资源与优势各有所长,有的应注重高级创意型人才的培养,进行精英教学;有的院校(例如职业学院)则应注重结合实际需要培养中级动画人才。办出专业特色,这才是众多院校的生存之道。

2.观念陈旧滞后,缺乏创新精神

现在很多院校教学观念保守,在动画教学中,不管是教学内容、学科建设,还是教学的手段与设备都一成不变,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就业。动漫产业和动画技术发展迅速,导致很多院校教学跟不上趟,致使供需对接产生问题,。许多院校10年前的教学重点是传统动画中的“原动画”训练,今天仍是如此,没有在专业技术上进行大胆的尝试与革新。

动漫产业是以“创意”为核心的,动画现在已经演变成“大动画”的概念,它涵盖到动画、游戏美术、数字绘画、动漫图书、报刊杂志、电影电视、音像制品、舞台剧和基于现代信息传播技术手段的动漫新品种等动漫直接产品的开发、生产、出版、播出、演出和销售,以及与动漫形象有关的服装、玩具、电子游戏等衍生产品的生产和经营。因此,我们在培养人才的时候,不要老是拘泥于“动画”本身,而应该打开视野,根据院校具备的资源、特点与优势,培养原创设计人才、创意策划人才、营销管理人才等,只有这样,动画院校才能拥有自己的生存空间,才能为做强我国的动漫产业提供可能性。

3.校企合作流于表面

这些年,很多企业都说招不到合适的人才,因此很多院校都在尝试校企合作,推进“产学研一体化”的进程。然而事实却不尽如人意。首先,很多院校是在学生进入高年级时才将企业引入学校,以“实战状态”带动学生,培养从业的技能与选拔人才。而在此之前,学校在教学基础阶段,或许是因为师资,或许是对行业缺乏关注与了解等原因,致使教学内容偏离行业的基本要求。企业进入学校后,几乎要对学生从零开始培养,因此企业叫苦连天。再者,进入学校的企业层次与规模各异,并且是“有的放矢”而来,有的需要原创设计人才,有的需要制作人才,学校也感觉众口难调,难以达到企业的要求。企业有个特点,商人的理念就是“利润最大化”,因此,有很多企业进入学校后采取“有偿培训”以获利,这更增加了学校与学生的经济负担,至于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才却成为次要,这使得校企合作虚于表面。

四、社会培养与行业的责任

现在很多企业都在抱怨毕业生的能力差,这是不争的事实。人才的培养是多环节、多方位的,如果靠学校单方面培养人才,所培养的人才难免会出现缺陷。行业的分工越来越细,既要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技能,又要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能力,这就要求学校根据自身的情况侧重教学。再有,国内的专业院校文化课的比重大,专业课的时间有限,所以不可能培养全才。古人云:厚积薄发。在学校所学的知识日后一定会有用武之地,这需要企业有长远的眼光和正确的引导。

行业对人才的培养是具有责任与义务的。几乎所有的用人单位在招聘人才时都要求应聘者具有从业的经验,然而毕业生即使具有几个月甚至一年的实习经验,也说不上有丰富的经验。因此,企业必须提供实践的工作岗位,才能真正培养自己所需要的人才。如果企业只“坐享其成”而不愿付出与承担,那么就业压力自然会越来越大,导致产业链的恶性循环。

对于人才的培养必然有个后续阶段,社会要承担一定的责任,建立起人才应用体系,尽量多方位、多环节地为各种层次的人才创造适合的或者相关的工作机会。前面已经提到“大动画”的发展态势,那么这条产业链上的企业就不仅仅是动画企业,而是应该辐射开来,根据需要提供岗位,在实践中真正培养实用并且能够推动行业发展的人才。

结语

行业的发展离不开以“人才”为核心的推动力。只有高质量、具有开拓精神与社会责任感的人才才能凝聚力量,群策群力地推动行业健康、快速发展,才能完善与健全“大动画”市场,维持健康的产业生态。为此,对于我国动画人才的培养,我们应该打破陈规,改变观念,放开视野,与时俱进,学校、行业、社会共同努力,建立起一套动画人才培养体系,真正做大做强我国的动漫产业。

[1]吴冠英.《对中国动画教育的思考》

[2]《2010年全国各省市国产电视动画片生产报表》.四川动漫研究中心

猜你喜欢

动画片动漫动画
Clifford hits the big screen
做个动画给你看
动画发展史
动画片是怎样播放的
推荐一部动画片
看,动画片开演啦!
——介绍一部你喜欢的动画片
我的动画梦
推荐一部动画片
动漫二次元
锋绘动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