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矿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2012-01-29樊克恭
刘 音,樊克恭
山东科技大学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山东 青岛 266590
实践教学
采矿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刘 音,樊克恭
山东科技大学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山东 青岛 266590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我国工程教育领域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本文结合山东科技大学采矿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建设与改革,在分析当前采矿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基本思路,由此建设满足采矿卓越工程师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的实践教学体系。
采矿工程;卓越工程师;实践教学;教学体系
随着创新型国家战略决策的实施,我国对高水平创新型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采矿专业作为工科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学生能力培养中最重要的部分,而实践教学环节是影响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主要因素。2009年底教育部提出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项目(简称“卓越计划”),该项目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对于提高工程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工程教育和工程师的国际互认具有重要意义[1]。
山东科技大学采矿专业已有60余年的办学历史,通过近年来对采矿工程专业人才需求的调研和煤矿企业对毕业生质量的反馈,我校采矿工程专业毕业生在近年来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有明显弱化的现象,由此反映出目前传统的实践教学环节已不能满足卓越采矿工程师培养的需要。因此研究如何通过改革采矿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学生实践教学效果,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相结合的卓越工程师,是卓越采矿工程师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重点。
一、采矿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许多高校采矿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中有明显不足,存在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重基础教学,轻专业教学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本科生扩招,人才培养目标也在逐步转变,大学教育的目的使学生学习的知识范围更宽,学生毕业以后更好就业,因此我国大多数采矿工程专业提出 “厚基础,宽口径”的教学体系,此培养方案主要是增加公共课、基础课课时,而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实践课课时都有所减少,由此导致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较以前明显减弱。
2.师生比例严重失调
随着本科生人数的逐年增加,师生比例越来越大,以我校采矿工程专业为例,如今师生比已是1∶20,每年1名专业课教师要带近20人进行课程设计或毕业设计,因此根本不能做到人均一题,而且为完成设计任务,很多老师都简化了设计题目,或只做专题而不做设计,使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达不到设计课程的目标要求。
3.学生实习困难
实习基地、实习经费有限,且很多矿井考虑到安全问题,不愿意让学生下井实习[2],因此很多学生从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直至毕业实习,只下过一两次矿井,现场跟班见习整个采掘工艺过程的实践机会几乎没有。因此学生对矿井现场的了解实在有限,很多学生到煤矿企业毕业实习三周返校后,竟然画不出一张完整的矿井设计图。这些因素都严重影响了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提高
4.高校专业教师引进重学历,轻能力
目前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学生规模的快速发展,各专业都积极引进专业教师,但是人才引进中主要看中的是学历,而对于有现场经历但是学历稍低的人才却很难引进,如今引进的年轻专业教师虽然具有很高的学历,理论层次很高但却明显缺乏工程实践经验,导致在学生实习和设计时难以胜任相应的指导工作。
5.缺乏有效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制度
缺乏有效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制度。目前的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在实习、设计环节上,除非学生缺课或特殊原因,极少有学生在此环节不及格或影响其毕业。导致学生自身对该环节就缺乏重要性的认识,不把实践环节当一回事,学生的实践效果就可想而知。
二、卓越采矿工程师实践教学体系的要求与设计
我校卓越采矿工程师的培养将依据“卓越计划”,旨在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强、具备创新精神,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煤矿行业工程技术人才。针对目前采矿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卓越采矿工程师培养体系重点放在三个方面:一是要求煤矿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二是学校按照煤矿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三是强化采矿工程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由此看出,采矿卓越工程师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的关键不仅在于校内实践,更在于在煤矿企业综合实践的实施效果。
为满足以上要求,我校采矿工程专业将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方案与以前的“3+1”定单式人才培养方案相结合,实施校企对接,实行“3+1”培养模式,让企业纳入整个人才培养过程。学生前3年在校重点学习数理基础、人文管理和专业知识,第4年到签约单位进行工程实践、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这一培养模式既为煤矿企业培养了急需的人才,又可有效解决就业问题,突出了对学生的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
针对该人才培养模式重在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的特点,我校采矿工程专业依托已有的实践教学支撑平台,专门制订了以“课程实训—学期实训—企业实训”为主线的实践教学体系,探索出了“学习—实训—再学习—再实训”的能力培养途径,构建了以工程实践应用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学习—实训—再学习—再实训”的螺旋式提升能力的培养模式。该实践教学体系的培养计划中,前4个学期主要设置了包括公共基础课及专业基础课在内的课程实验与实训、名师讲座、科技创新实验等共20个实践学分的“课程实训”,重在加强学生专业基础知识及基础实践能力培养;第5~6学期共设置了认识实习、采煤课程设计、名师讲座、参加科技创新小组等15个实践学分的“学期实训”,主要通过由校内专职教师及现场兼职教师的共同指导和培训,将课堂专业理论知识与现场实践应用相结合,强化锻炼学生的知识转化及应用能力,从而找出自身知识上的不足,以备在后期的学习中及时汲取和领会;第7~8学期,设置了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学生参加导师课题组、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共38个实践学分,主要通过在指定的校外实训基地进行现场毕业设计,强化学生的现场应用及创新能力,同时在这种真实的企业环境里也培养了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
三、卓越工程师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
采矿卓越工程师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能否达到预期的目标,实践环节的组织、实施过程以及实施效果是其关键。因此,针对以前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通过改革创新,加强组织管理等有效的措施推动卓越工程师计划实践教学的进行。
1.校企合作
由学校和煤矿企业共同制订采矿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推进实践教学内容改革,使校内实践和企业综合实践相辅相成。首先通过课程实训,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比例;其次通过学期实训,将煤矿企业项目的内容纳入日常教学;组后通过煤矿企业实训环节,形成具有产学特色的实践教学培养模式。
2.加强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建设
利用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省级实验示范中心平台,扩大实验室开放力度,提高实验室综合利用率;与煤矿企业加强合作建立稳定的校内外实习基地,为学生的实习、设计、科研实践等创造良好的实践环境;引进煤矿企业的资源和设备,模拟现场工程环境,建立实习模拟矿井,即可节约实习经费,也可让学生对矿井有全面的了解。
3.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首先完善校内专任教师到矿山企业、科研部门学习交流,矿山企业、科研部门高技能人才到校兼职授课的制度和机制。我校已与山东能源集团签订了全面合作培养采矿专业人才的协议,为教师的现场实践提供了可靠的基地;本专业每年将安排1~2名青年教师到煤矿企业工程岗位工作,或通过实际工程项目设计、科学研究等积累工程实践经验。其次,从煤矿企业、科研部门聘请工程实践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承担部分专业课程的教学任务,或担任本科生的现场指导老师,承担指导毕业设计等任务。
4.改革传统的实践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
适应采矿卓越工程师培养的需要。由于卓越工程师型的学生依据其培养方案有半年的毕业实习是在煤矿现场进行,学生的毕业实习成绩也将由现场实习指导教师和学校指导教师共同评定。学生的毕业设计由学校和煤矿企业的技术人员共同审核,审核合格可参加答辩,审核不合格须重做至来年再进行答辩。毕业答辩委员会则由学校专业教师和签约单位的技术人员共同组成,共同参加学生毕业答辩。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课程设计的考核,也可改变传统单一的笔试考核方式,将笔试、现场答辩以及设计作业等方式综合起来,考核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四、结束语
实践教学环节对于培养学生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实践教学的效果也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采矿工程专业是工科专业,实践教学是培养工科大学生的重要平台,也是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本文针对采矿工程专业目前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对卓越采矿工程师培养中的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进行了探讨,期望使之与大众化教育背景下的采矿工程师的培养目标相比更科学,使毕业后的学生具有较好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够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
[1] 王家臣,钱鸣高.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的战略思考——科学采矿人才培养[J].煤矿高等教育,2011,29(5):1-4.
[2] 何标庆,郭玉森,林世豪.地方性本科高校采矿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J].龙岩学院学报,2011,29(2):397-399.
[3] 陈静,郭惟嘉.采矿工程专业目标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创新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1,(7):143-144.
Research on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of Excellent Engineer Training in M ining Engineering
LIU Yin, FAN Ke-gong
Shand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Qingdao 266590,China
“Excellent Engineer training plan” is a new intelligent training pattern in Chinese engineering education. Combined w ith the construction and reform of the M ining Engineering of Shand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ased on the analysis about the problems of this major, the paper presented the method of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of the training plan. This method w ill establish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which meets the needs of know ledge, ability for a quality engineer.
mining engineering; excellent engineer; practice teaching; teaching system
G 642
A
1006-9372 (2012)03-0058-03
2012-05-04;
2012-07-07。
刘 音,女,讲师,主要从事矿山环境保护的研究与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