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

2012-01-29高尚社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2年2期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通络

高尚社



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

高尚社

(河南省 460-01 医院,中牟 451460)

中医药疗法;强直性脊柱炎;综述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一种慢性全身性免疫性疾病,以侵犯骶髂关节和中轴关节为特征,也可不同程度累及眼、肺、肾脏等器官及心血管系统[1]。本病多见于青壮年男性,在我国发病率3%。早期多表现为腰背僵硬或疼痛,晚期可发生脊柱强直、畸形,造成严重功能障碍,致残率约为20%~30%[2]。据流行病学统计[3],因种族差别则患病率也不同,如美国的黑人患病率为白人的1/4,而在美国的印度人则高达7.6%;高加索人为0.18%~1.4%;日本人为0.01%;中国人为0.3%。发病年龄一般在15~54岁之间,高发年龄为25~34岁,AS多见于青壮年男性,男女比例为4:1。强直性脊柱炎在很早以前就已存在[4]。Hipporates,Caelius,Aurilius,Reado,Colombo,Sydenhem及Cohnor等先后对此病有过不同程度的描述,一度被误认为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变异为类风湿性脊柱炎。强直性脊柱炎据有遗传倾向,Leet和DereK等研究了本病患者的HLA抗原并从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分离出来。1910年,德国的Reiter、法国的Fiessinger和Leroy几乎同时发现了以关节炎、尿道炎和结膜炎为特点的急性痢疾病例,后人称之为瑞将综合征[5]。

脊柱本身是一个整体,构成脊柱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和脊柱与内脏功能之间在结构上是联系的,在功能上是协调的,在病理上是相互影响的。脊柱及其所联系的各个组织器官之间,都有各自不同的功能,而这些不同的功能,又都是整体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这种相互联系,是以脊柱为中心,通过神经、血管、经络等联系作用而实现的。它体现在脊柱与四肢、脊柱与脏腑、组织之间的生理与病理各个方面。在病理上,脊柱与脏腑等存在着有机的联系。在发生病变时,脊柱的功能失常,可以通过神经体液因素反应与脏腑、肢体,而肢体、脏腑的病变也可通过脊柱表现出来[6]。

本病的发病特点:早期多在踝关节,膝关节上下、髋关节、肘关节、腕关节、肩关节红肿痉痛。因此,多误诊为关节炎治疗。当炎症发展至胸、颈椎体后,病情发展较快,小关节迅速骨增生,诸椎体渐次呈“竹节”形状改变并连接,迫使患者行动受限,头颈转动受制,眼睛只能直视,形成鸡胸龟背,改变了人的正常体型[7]。《内经》曾经象的描述为“尻以代踵,脊以代头[8]”。中医无强直性脊柱炎之病名,根据其病因病机及症状特征多归属以“尪痹”、“骨痹”、“历节风”、“龟背风”“大偻”、“脊痹”等范畴[9]。中医药治疗本病具有独具特点的手段和优势,现将迈年来中医药治疗本病的概括综述如下。

1 病因病机

1.1 外邪痹阻论 马光明[10]认为,本病属于中医“痹症”范畴,与痹病中的“历节”、“骨痹”等病相似。现代医家称之为“尪痹”、“顽痹”等。其病因因风寒湿热之邪是外因,素体虚弱、正气不足、腠理不密、卫外不固是内因。正如《中藏经·论痹》篇说:“痹者,风寒湿之气中于脏腑之为也。入腑则病浅易治,入脏则病深难治”。所以,风寒湿邪伤及关节经络肌肉是发病的外在因素,而正气素亏或先天不足,是引起本病发生的内在因素,此即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湊,其气必虚”。故痹症其本为虚,以风寒湿三气杂至为致痹的外在因素,正气虚衰尤其是阳气虚则是痹症发病的关键。最终导致脉络痹阻,痰瘀互结。李奇[11]等认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以春冬两季为易发病季节,冬季发病例数最多,推论:春季多风,气候变化不定,人体易于感邪,冬季气候寒冷,人体易感受寒湿之邪,而夏、秋季则以热、燥之邪为主,提示本病的发病病因以风、寒、湿之邪伤人为主,是本病发病的关键因素。

1.2 瘀血痹阻论 冯兴华[12]认为本虚标实为本病的病机特点,提出了“肾精亏虚为本,风、寒、湿、热、痰、瘀为标,血瘀络阻为其主要病理机制”的观点,强调分期辨证治疗,活动期当以祛邪为主,兼以扶正活血;稳定期当以扶正为主,兼以祛邪通络。但无论是在活动期或缓解期[13],总有瘀血作崇,活血化瘀法应贯穿治疗的始终。宋欣伟认为本病的性质是本虚标实,虚实错杂。治宜扶正祛邪,但更注重于瘀,故极力推崇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中提出的“痹症有瘀”的论点,主张在治疗中活血化瘀宜贯穿始终。

1.3 肝肾亏虚论 肝藏血主筋,肾藏精主骨。精血充盈,则筋骨强利;精血亏损,则筋痿骨枯,百病丛生。吕文亮[14]认为“本虚标实”为其病机,肝肾精血不足,邪气循经入络,伏于络脉,毒瘀互结而致强直。庞学丰[15]等认为本病的发生在于先天不足或房劳过度,肾水匮乏不能濡养督脉,六淫之邪乘虚而入,直中伏脊之脉,气血凝滞,筋骨不利以至拘蒌不用而成。陈志军[16],陆肇中[17]等均认为乃肝肾亏虚而致。

1.4 湿气独胜论 张玉龙[18]认为,《内经》言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后世更增邪热为患即热痹之说。但验之本病,优以湿邪为患最多。因痹症多伤肌肉筋骨,而湿性黏滞,最易留恋于肌肉筋骨之处,阻滞气机,致经脉不利,气血不行,诸症丛生。湿易困脾,影响津液运化并阻碍气血化生,经脉骨节失于濡养,病愈加缠绵。湿邪流注于筋骨关节之间,或寒化或热化,碍气耗血,伤阴损阳。湿性粘滞,最难迷己,故湿邪在痹症的治疗中尤为重要。

1.5 肾督虚寒论 国医大师焦树德[19]遵《黄帝内经·生气通天论》中说:“阳气者……开阖不得,寒气从之,乃生大偻”。正式提出将“大偻”作为AS相关的中医病名,认为病因病机是肾督不足为先,风寒湿邪侵入肾督,造成骨损、筋挛、腰脊僵痛,而渐成“尻以代踵,脊以代头”的疾患,故治以主张用补肾督、祛寒湿为大法,辅以养肝荣筋,祛瘀通络,调护脾胃,以顾后天。刘继刚[20]认为AS主要是人体肾督正气不足,风寒湿三邪(尤其是寒湿偏重者)深侵深督发病。王丽敏[21]认为AS病位在半表半里,属督脉之络脉病变,涉及风寒湿热等外邪,督脉空虚日久累积于肾。陶庆文[22]认为AS患者肾虚督寒证最多。马晓[23]等研究发现肾虚督寒证为AS主要证型。袁福林[24]、徐玲[25]、焦树德等[26]也均认为肾虚督寒是该病的主要病机。

1.6 湿热痹阻论 袁占盈[27]认为,在风寒湿三邪合而为痹之病机中,以湿邪最为重要,因其性阴柔,重着粘滞,最易侵袭经络关节,痹阻气血,而病发本证。且极易随病人体质的不同或寒化或热化。出现寒湿、湿热或寒热错杂之证。若湿从热化,湿热流窜经络,痹组气血,可成湿热痹证。王健利[28]也认为湿热痹阻,经络不通,筋骨失养是本病的重要病机。

2 治疗大法

2.1 中医汤剂治疗

2.1.1 补肾强脊 祛邪止痛 吕昊哲[29]等常用蠲痹汤治疗,药物组成:杜仲、牛膝、黄芪、当归、茯苓、青风藤、独活、防己、元胡、制马钱子等,水煎服。方中以牛膝、杜仲补肾强脊为君药。《本草汇言》谓:“下焦之虚,非杜仲不去,下焦之湿,非杜仲不利;足胫之酸非杜仲不去,腰膝之痛,非杜仲不除”。牛膝主下部血分,杜仲主下部气分,二者相须为用。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杜仲对细胞免疫免疫显示双向调节作用,对体液免疫有一定抑制作用。牛膝有较强的抗炎、消肿作用。黄芪、当归、茯苓益气养血为臣药。《本草求真》谓:“黄芪入肺补气,入表实卫,为补气诸药之最,是有 之称”。现代药理研究,黄芪具有双向免疫调节作用,与当归合用,能显著提高NK(自然杀伤)细胞的活性。独活、青风藤、防己祛风除湿为方中佐药。《本草正义》谓:“独活善行血分,祛风行湿散寒之药也”。现代药理研究,独活具有较强的抗炎作用。青风藤,祛风寒,通经络,《本草汇言》载:“青风藤,散风寒湿痹之药也,能舒筋活血,正骨利髓”。大量研究表明,青藤碱是青风藤的主要成分,具有抗炎、抗风湿免疫抑制等药理作用。使以制马钱子、元胡二药均有较强的止痛作用。方中加入甘草,意在健脾和胃,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补肾强脊,益气养血,祛风除湿,活血之痛之功。治疗4例,总有效率为92.5%。孟庆良等[30]常用益肾蠲痹丸治疗。该方是全国著名老中医、国医大师朱良春积50年经验研制的治疗痹症的经验方。方中以熟地黄、仙灵脾、骨碎补等补肝肾而扶正气;以乌梢蛇、白僵蚕、全蝎、露蜂房蠲痹通络,搜剔病邪诸药相合,标本兼顾,扶正祛邪。治疗100例,总有效率为91%。王露[31]等益肾蠲痹丸治疗40例,总有效率为97.50%。方中所用虫类药物,不仅具有“虫蚊搜剔”之性,且均含有动物异体蛋白质,对机体的补养调整有特殊作用,特别是蛇类还能促进垂体前叶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合成与释放,使血中这种激素浓度升高,从而达到抗炎、消肿、止痛的效果。

2.1.2 补肾强督 温经通络 钟明[33]等认为该病多为寒邪入肾,内舍于督所致。肾藏精主骨,主督脉,肾之强弱在发病中至关重要,肾精足则骨髓充足,骨有所养,督脉通,卫阳振,腠理致密,邪不可干。反之肾气不足,风寒湿邪乘虚而入,郁而不化,致督脉气血凝滞,经脉痹阻则腰背痉痛。其病机主要为肾虚督寒,肾虚为本,寒盛为标,属本虚标实之证。治宜补肾壮督,温经散寒,化湿通络,常用补肾通痹片治疗,药物组成:雷公藤(全根)、淫羊藿、杜仲、桑寄生、枸杞子、川牛膝、丹参、鸡血藤、黄芪、当归、白芍等。治疗100例,总有效率为93%。红岩[34]认为本病稳定期治宜益气补肾祛寒,逐瘀化痰通督为主,方用川续断、淫羊藿、鹿角胶温肾强督填精,强壮筋骨;狗脊、杜仲补肝肾、强筋骨,谷芽健脾利湿强筋,穿山甲散瘀通络,红花、川芎养血活血,威灵仙,延胡索、蜈蚣祛风散寒,散瘀止痛。诸药合用,补肾强腰,通督化瘀,舒筋通络。孔维萍[35]常用补肾强督方治疗,药物组成:狗脊、鹿角、地黄、淫羊藿、骨碎补、杜仲、穿山甲等组成,治疗292例,总有效率为74.3%。邱福庭[36]常用补骨汤治疗,药物组成:党参、补骨脂、炒杜仲、生黄芪、全当归、怀牛膝各30g,姜黄20g,海桐皮30g,炒苍术20g,生天南星15g。治疗100例总有效率为98%。娄多峰[37]常用强脊宁二号汤为主方:淫羊藿30g,制何首乌30g,桑寄生30g,川牛膝30g,当归20g,丹参30,鸡血藤30g,白芍30g,独活30g,木瓜20g,威灵仙20g,甘草10g,黑豆60g,黄酒100ml。每天1剂,水煎2次服。治疗40例,总有效率为97.5%。

2.1.3 清热利湿 宣痹止痛 王健利[25]常用四炒散加减治疗,药物组成主要为苍术、黄柏(盐炒)、牛膝、薏苡仁、土茯苓、蒲公英、忍冬藤、穿山龙等。治疗本病病因湿热所致者,效果显著。商阿萍等[38]也常用四炒散合宣痹痹汤加减治疗湿热阻络证。

2.1.4 滋补肝肾,通络止痛 孔炳华[39]等认为,AS久病不愈或反复发作多属肝肾虚亏,或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故本病的缓解期治疗应以滋补肝肾,养阴清热,活血通络为主。常用自拟中药方加减:生地黄20g,山药15g,山茱萸15g,茯苓12g,泽泻15g,牡丹皮10g,川芎10g,桑寄生10g,牛膝10g,当归10g。治疗42例,总有效率为92.86%。张灵等[40]认为本病多为肝肾亏虚、痰瘀痹阻络脉之证。治宜补益肝肾,化痰活血通络为法,常用石藤胶囊治疗。药物组成:石楠藤、雷公藤、三七、怀牛膝、莱菔子等。方中石楠藤祛风、通络益肾、治风痹、腰背酸痛,“为治风痹肾弱要药”《本草纲目》。雷公藤[41]祛风通络,消肿止痛;助石楠藤以通络止痛。怀牛膝补肝肾,强筋骨,活血通经,“治腰膝骨痛,足痿筋挛”《本草备要》。三七散瘀止血,消肿定痛;可助石楠藤活血止痛之功。莱菔子“化瘀除风,散邪发汗”《本草再新》,化瘀通利关节。三七与莱菔子配伍,化瘀活血以除痰瘀之痹阻,通行经络而治不通之痉痛[42]。治疗35例,总有效率为97.1%。吕彤辉[43]也认为滋补肝肾、疏风通络、养血通脉为法,治疗47例,总有效率为100%。

2.1.5 调和阴阳 舒筋活络 张磊[44]认为本病乃正虚不足,风邪入中,阴阳不和,经络不通所致,常用张仲景《伤寒论》桂枝汤治疗。柯韵伯[45]称之为:“此为仲景群方之魁,乃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发汗之总方也”。其方中具有辛甘酸苦四味,正符合《内经》中:“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泻为阴”之义。后世医家认为桂枝汤为调和阴阳,彻上彻下,能内能外之方。临床常用此方加减治疗,药物组成[46]:桂枝15g,白芍10g,生姜10g,大枣15g,甘草10g,北黄芪25g,知母6g,葛根15g,羌活15g,全蝎15g。对治疗本病,效果显著。

2.1.6 扶正祛邪 通经活络 张雁元[47]认为,人体正气不足,卫外不固,风寒湿邪乘虚而入,肢体经络为风、寒、湿邪流注闭塞关节,气血运行不畅,导致肌肉、关节、筋骨发生疼痛,酸楚,重着,麻木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变形而病发本证。正如《古今医鉴》云:“夫痹者手足痛而不仁也,盖有无精内虚,而为风、寒、湿三气所袭,不能随时驱散,流注经络,入而为痹,其为病也”。治宜扶助正气,祛风散寒除湿为大法。常用自拟中药方愈痹汤治疗。药物组成:生黄芪30g,生白芍15g,桂枝10g,秦艽12g,防己12g,威灵仙15g,细辛4g,杜仲15g,淫羊藿15g,桑寄生15g,甘草6g。本方用黄芪益气固表;白芍养血和营,缓急止痛;桂枝温脉通阳,散寒止痛;秦艽、防己、威灵仙祛风除湿通络止痛;淫羊藿温肾助阳,强筋骨;甘草缓急止痛,调和诸药。验之临床,效果显著。

2.1.7 益气活血 祛风通络 段富津[48]认为本证属气虚血痹,风邪阻络,治宜益气合营,祛风通络。常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药物组成:黄芪30g,桂枝15g,赤芍15g,威灵仙15g,川芎15g,当归15g,葛根15g,秦艽15g,炙甘草15g,姜黄15g。马光明常用活血通络汤治疗,药物组成:黄芪50g,乌梢蛇30g,丁公藤、赤芍各15g,豨莶草、威灵仙、当归各12g,川芎10g,全蝎6g,蜈蚣2条。随症加减:热重加忍冬藤30g;风重加海风藤20g;寒重加制川乌头、制草乌头各6g(先煎);痛甚加延胡索、没药各6g;湿重加薏苡仁30g,方中丁公藤、 草祛风除湿通络;威灵仙祛风消肿,活络之痛,并可载药达病所;川芎、赤芍活血,有助于祛风通络,并有扩张血管,改善循环,促进组织修复作用;全蝎、蜈蚣、乌梢蛇搜风通络,透骨止痹;黄芪、当归补益气血,黄芪能补一身之正气,卫外而又行其内,补气益精而扶正。现代药理研究证实,黄芪能提高白细胞的免疫功能,减少B细胞的增殖和自身抗体,调节T细胞亚群,从根本上改善和消除实变的基因。诸药合用,补益气血,祛风通络,消肿止痛。治疗50例,总有效率为94%。

2.1.8 清泻肝胆 清热解毒 孔炳华等对强直性脊柱炎伴发葡萄膜炎常用清泻肝胆,清热解毒法治疗,药物组成:板蓝根15g,龙胆草10g,菊花10g,石膏(先煎)30g,柴胡10G,赤芍10g,夏枯草10g,车前子12g。治疗42例,总有效率为92.86%。

2.1.9 祛风散寒 通络止痛 王会菊[49]等认为本病多因风寒湿邪侵袭,气血瘀滞经络所致。治宜祛风散寒除湿,温经通络之痛。常用马卜散治疗。药物组成:制马钱子125g,五加皮125g,千年健125g,白节莲125g,卷柏125g,杜仲(盐炙)125g,补骨脂(盐炙)125g,安息香125g。将以上八味药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即得,然后用小纸袋分装,每袋2g,每次1袋,每日2次。10元1个疗程。治疗34例,总有效率为97.06%。

2.1.10 辨证求因 分型论治 董秋梅[50]等将AS辨证分为5型:肾虚督寒型,治以补肾祛寒,壮督除湿,散风活瘀,强壮筋骨,拟方补骨壮督祛寒汤;邪郁化热证,治以补肾清热,壮督通络,拟方补骨壮督清热汤;湿热伤肾证,治以清热除湿,祛风通络,益肾壮督,拟方补肾壮督清化汤;邪痹肢节汤,治以益肾壮督,疏风散寒、祛湿利节,拟方补肾壮督利节汤;邪及肝肺证,治以燮理肝肺,益肾壮督,通络利节,拟方补肾壮督燮理汤。商阿萍[51]等辨证分为5型:寒湿痹阻证,方用蠲痹汤合桂枝汤加减;肾督空虚证,方用青娥丸合独活寄生汤加减;肝肾阴虚证,方用当归地黄汤合虎潜丸加减;瘀血阻络证,方用大黄蔗虫丸合身痛逐瘀汤加减;湿热阻络证,方用四炒散和宣痹汤加减。王丽敏[52]分为四型论治。风寒湿阻型,治宜散寒除湿,通络止痛,方用乌附麻辛桂姜汤加减;风湿热郁型,治宜清热除湿,祛风通络,方用宣痹汤加减;痰瘀互结型,治宜活血祛瘀,化痰开结,方用桃仁饮加地龙、胆南星、乌梢蛇等加减;肾督空虚型,治宜补肾强督,方用独活寄生汤加狗脊等加减。

2.2 中医针刺治疗 吕昊哲[53]等针刺治疗强直性脊柱炎32例,总有效率为75%。白伟杰[54]等用杨刺法及齐刺法治疗有良好效果。曾莉[55]以扬刺夹脊穴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22例,总有效率为81.8%。张杰[56]等针刺治疗36例,总有效率为94.4%。

2.3 中医针灌疗法 王贺元[57]等运用针刺百会穴与督脉拔罐相结合的方法,治疗70例AS患者,并与40例阿是穴治疗对照,2组病人均在针刺的基础上口服中药(穿山甲粉3g,白术粉1g,三七粉1g),经治1个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43%。赵鸿[58]对32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使用背部走罐,刺络拔罐治疗,并对致治疗1个月,3个月,6个月分别对患者的晨僵,痉痛,整体功能分级等统计对照,结果表明,治疗时间越长疗效越好,治疗6个月时,总有效率为100%。

2.4 中药外敷治疗 吴桂华[59]等认为,穴位贴敷疗法最早见于《五十二病方》,其理论基础为整体观念,以中医经络学说为依据,把药物研成细末,用姜汁,水,醋,酒,蛋清,蜂蜜,植物油,米饭,枣泥等制成软膏,丸剂或饼剂,或将中药汤剂熬成膏,或将药末敷于膏药上,再直接贴敷穴位,患处(阿是穴),在发挥药物治疗作用的同时还发挥了经络腧穴对人体的调节作用,通过药物的吸收作用,激发经气作用来达到治病的目的。李宗兴[60]常用痹症膏外敷治疗,药物组成:马钱子、川乌、草乌、清风藤、乳香、没药、细辛等,上药粉碎后用75%酒精浸泡足够时间后,回收乙醇,药液过滤备用。然后将适量的医用凡士林水浴溶化,加入维生素E和药液搅拌得乳膏剂即成。用时外敷用医用绷带固定,治疗235例,总有效率为91%。

2.5 穴位药物注射 王芳[61]认为,穴位注射疗法起于20世纪50年代,具有疏通经络,扶正祛邪,调整阴阳等3三大作用。李烁[62]用穴位注射当归注射液,香丹注射液配合TDP治疗62例,总有效率为91.9%。吕彤辉用“追风迷”注射液治疗30例,总有效率为100%。

2.6 中药熏蒸疗法 吕昊哲[63]等常以补肾强督,祛寒除湿,舒筋活络止痛立法,采用中国大连腾达科贸公司生产的S2-88IIID熏蒸治疗仪治疗。熏蒸中药以透骨草、伸筋草、川乌、草乌、熟地黄、淫羊藿、金毛狗脊、地龙、元胡等为主药,每周治疗4次。治疗28例,总有效率为82.14%。杜学辉[64]采用中药熏蒸疗法治疗,药物组成:当归15g,川芎15g,制乳香、制没药各15g,赤芍20g,青风藤、海风藤各30g,络石藤30g,忍冬藤30g,鸡血藤30g,伸筋草30g,五加皮30g。治疗60例,总有效率为96.7%。

2.7 药物离子导入 钱永刚[65]认为,外用药物离子导入,可以借助药力和电流的综合作用,将中药的有效成分透过皮肤直达病所,可明显改善关节局部的血液循环,改善骨内微循环,促进炎性介质的吸收,加快损伤的良性修复,达到内病外治之功。药物组成及用法:独活20g,羌活20g,防风12g,桑寄生30g,伸筋草30g,透骨草30g,鸡血藤30g,威灵仙20g,丹参20g。上药放入砂锅中加水500ml,浸泡30min,煎30min,取汁150ml,然后用2个药垫在药液中浸泡后,1个放在患者痉痛部位,另1个放在其对称部位,用药物离子导入治疗仪进行治疗,将两电极分别放在2个药垫上,调整电流强度,以患者能耐授为度,每天1次,每次40min,15d为1个疗程。治疗40例,总有效率100%。

2.8 中医督灸疗法 督炙是在督脉的脊柱段上施以隔药发泡炙的一种特设的中医外治法[66]。督炙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有其独特的疗效,它是以《素问·骨空论》“督脉生病治督脉,治在骨上[67],”《素问·调经论》:“病在骨,大率针药[68]”,为理论基础的,其汇经络、腧穴、药物、艾炙的作用于一炉,具有温肾壮阳,补精益髓、温经通络、行气活血、祛痛除湿、豁痰破瘀、通督止痛的功效,是针对AS的病机,标本兼治的特色疗法。张巍云等[69]将自制督炙药粉均匀敷于脊柱上,隔纸敷鲜姜末,置艾炷隔姜末炙(自大椎穴至长强穴),燃艾炷了壮,然后去除艾炷灰,姜末及药粉,次日在无菌操作下刺破所起水泡,结束治疗。每月治疗1次,3次为1个疗程,治疗112例,总有效率91.07%。胡秋生[70]将附子、桂枝、桑枝、伸筋草、透骨草、海风藤、川乌、草乌等药量制成药粉,用陈醋、蜂蜜调和制成直径10cm-6cm-2cm不等的中药饼,隔中药饼施炙,共治疗AS89例,总有效率85.14%。冯祯根[71]治疗AS36例,辅料以丁麝粉(含丁香25%,麝香50%,肉桂25%)110-118g,去皮大蒜捣烂成泥500g,陈艾绒200g制成,总有效率83.13%。孙秀华[72]自大椎穴至腰俞穴治脊柱正中线按条状涂沫姜汗(宽约10cm),于其上撒督炙粉呈线状,然后垫一层桑皮纸,纸上铺宽5cm,厚2cm上窄下宽的梯形姜泥,最后在姜泥的上面顺次放置三角椎形艾炷。炙后局部皮肤红润,4h~6h后起泡(泡的大小,多少因个体略有差异),24h后奖泡液放摔,让其自然结痂脱落,有效率为93%。张庆力等[73]用消毒的七星针垂直叩刺皮肤,然后在脊柱及两侧撒上薄薄的一层中药粉末(麝香、马钱子、川芎、当归、淫羊藿等组成),在其上铺两层纱布,上面放约1.5cm厚的捣碎的生姜,再放上艾绒,然后点烯艾绒,让其自然燃烧,治疗40例,有效率为100%。王平森[74]将生姜、葱白泥铺子纱布上置于大椎穴至腰俞穴,艾炷置于其上,分段点燃,进行督脉经炙疗,每次1~2h,隔日1次,7次为1个疗程。每次督炙完,再用手法治脊柱督脉经按摩10min,有效率为1000%。王国栋[75]取督脉腰阳关、命门、至阳、大椎动主穴,将生姜切实直径4cm,厚约0.5cm的姜片共4片,将艾条截成约2cm高的艾炷,艾炷放于姜片上,点燃艾柱,放于督脉四穴上,总有效率96%。林庆学等[76]在患者督脉大椎至腰俞部位涂上蒜汗并均匀撒上麝斑粉1~1.5g,用3寸宽的桑皮纸覆盖,纸上再铺敷2寸宽、5分厚的蒜泥,其上铺长蛇形艾炷施炙,共治疗AS89例,总有效率91%。

2.9 中医药酒疗法 游琼[77]常用黄藤酊,该药剂系黄藤带皮全根制刘,用白酒浸泡制成,含黄藤浓度12.5%,每日30ml,分3次口服。以30d为1个疗程。其作用机理,其一,黄藤易溶解于乙醇,有效万分易提取;其二,黄藤具有清热解毒,祛风除湿、舒筋活血、通络消肿止痛之功效;其三,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藤具有非特异性抗类和高节机体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功能,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抑制炎症细胞浸润和渗出,抑制和对抗炎症的介质,从而有效抑制免疫炎症反应发展。用该制剂分早、中、晚3期治疗。早期270例,有效率为100%;中期630例,有效率为100%;晚期300例,有效率为93.33%。从疗法观察来看,黄藤酊治疗强直性脊柱炙起效快,可明显发送AS晨径时间、胸廓活动度、关节炎症指数及关节功能等,且副作用较轻。

2.10 中医综合治疗 张艳丽等[77]用针药并治疗300例,总有效率为96.7%。武志全等[78]用针刺华佗夹脊配合温和炙肾俞穴、八穴治疗40例,总有效率为82.5%。罗志为[79]用拇指压揉配合水针治疗20例,总有效率为100%。张梅[80]用非手术综合疗法治疗960例,总有效率为98%。邓聪[81]用神阙穴隔盐炙结合腰椎夹脊穴电针对脊髓损伤患者泌尿系感染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3 小结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中医药治疗性脊柱炙(AS)具有一定的优势,不仅能缓解症状,控制病情,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近期疗效接近或优于西药,而且远期疗效明显,且耐受性好,副作用少等。近年来,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医学遗传学和免疫学的发展,运用现代医学的研究成果阐释AS发病机制,对探讨中医药治疗AS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张建英[82]认为AS病机特点可概括为本虚标实,以肾精不足为本,以风、寒(热)、湿、瘀、痰等病邪阻滞为标;其中湿邪和瘀血为重要病机;病变过程中易出现肝血虚和气血亏虚。因此治宜标本同治,邪正兼顾。曹晓光等[83]等提出隐慝期治未病,以祛风散寒除湿为主;活动期防传变,以清热利湿解毒为主;稳定期缓国治,以补肾强督通络为主;并以共性防治原则各阶段皆宜一以贯之,即活血化瘀贯始终,补益肝肾疗其宗,舒筋活络为常法,循经用药达病所,用药注意顾护脾胃的观点。马武开等[84]从调节免疫功能,维持机“阴阳平衡”;镇痛抗炎,改善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局部微循环,抑制和修复骨质破坏;利用基因芯片技术探索作用机制;利用细胞信号转导技术,寻找治疗靶点几方面有望在AS的治疗上获得新的突破。简伟[85]认为整脊中的整肌疗法可有效的巩固和加强治疗效果。崔学瑞[86]、钟明等[87]认为治疗AS最终将会在活血化瘀通络和益肾蠲痹解毒途径上取得重大突破。徐艳玲则认为在整个治疗过程中针对患者的心理特点施以护理干预对提高临床疗效和生存质量都有巨大作用。由此可见,随着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的逐步提高,中医药治疗强直性脊柱水的水平和疗效一定会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1] 张建英,王海军,滕佳林.强直性脊柱炎病机与辨证治疗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2):160.

[2] 李满意,贾军辉.王颂歌.206例强直性脊柱炎临床分析[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6(8):910.

[3] 高萍.督炙治疗性脊柱炎的研究进展[J].光明中医,2011,26(4):831.

[4] 袁作武,袁有信.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J].湖北中医杂志,1998,20(4):36.

[5] 刘清华,彤伟,杨淑平.中药内外结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36例[J].光明中医, 2009,24(12):2291.

[6] 刘培英,中西医诊治风湿病史略[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4):198.

[7] 孙瑾,浅谈脊柱的病理变化[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11):116.

[8] 乔纯礼,对强直性脊柱炎的认识及早期治疗[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9,7(2-Ⅱ):1.

[9] 冯新,强直性脊柱炎的中医治疗近况[J].光明中医,2001,26(4):851.

[10] 马光明,中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50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0,8(2):27.

[11] 李奇,张艳珍,喻建平,从中医证候递向分析强直性脊柱炎的病因病机[J].光明中医,2011,26(4):625.

[12] 许风全,冯兴华辨治强直性脊柱炎经验集要[J].辽宁中医,2008,35(10): 1478-1479.

[13] 陈永刚,宋欣伟教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经验[J].云南中医中药,2009,30 (1):21.

[14] 周慧敏,万莹,岳滢滢,吕文亮教授辨治杂病验案举隅[J].国医论坛,2008, 23(6):9-10.

[15] 刘欢,宠学丰.宠学丰辨治风湿病临床经验撷萃[J].吉林中医药,2008, 28(10):711.

[16] 陈志军,崔新生,龚环英.中医辨证分开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2,6(24):375.

[17] 陆肇中.强直性脊柱炎的辨证论治体会[J].天津中医,1996,13(3):1

[18] 蔡懿.张玉龙主任中医师治疗痹证经验[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0,8(4):10.

[19] 焦树德.树德中医内科[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88.

[20] 刘继刚.强直性脊柱炎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探讨[J].四川中医,2007, 25(6):31-32.

[21] 王丽敏.强直性脊柱炎的中医证治体会[J].中国中医急症,2009,18(1): 141-142.

[22] 陶庆文,阎小萍,金笛儿.强直性脊柱炎骨密度变化为中医辨证分型关系探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4,24(9):834.

[23] 马晓,阎小萍,王昊.HLA-B27亚型与强直性脊柱炎中医辨证分开[J].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3,1(6):527.

[24] 袁福林.辨证治疗强直性脊柱炎20例报告[J].中医正骨,2001,13(3):97.

[25] 得玲,田侃民.强直性脊柱炎117例临证分析[J].陕西中医,2000,21(3):97.

[26] 焦树德.大偻(强直性脊柱炎)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探讨(下)[J].

[27] 刘建平.名老中医袁占盈治痹经验[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 8(9):8.

[28] 王健俐.浅谈四妙散在痹证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 8(2):63.

[29] 吕昊哲,常惟智,孙妍.蠲痹汤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9,7(3-1):26.

[30] 孟庆良,周子明,郑福增.益肾蠲痹丸联合西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100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9,7(11-Ⅱ):123.

[31] 王露,黄云台,孟庆良.益肾蠲痹丸治疗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13):192.

[32] 王洪艳,赵瑞芬.益肾蠲痹丸异病同治验案举隅[J].吉林中医药,2001,3:57.

[33] 钟明,周祖山,赵晓兵.补肾通痹1个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肾虚督寒型)100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9,24(12):2279.

[34] 红岩.强直性脊柱炎的中西医治疗[J].光明中医,2011,26(5):1018.

[35] 孔维萍,阎小萍.补肾强督法治疗强垆一脊柱炎292例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8,15(4):290.

[36] 邱福庭.补骨汤治疗强直脊柱炎100例[J].河北中医,2009,31(3):373.

[37] 娄玉钤,娄高峰.娄多峰论治风湿病[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218-219.

[38] 商阿萍,潘广博.辨证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经验[J].河北中医,2008,30(6): 599-601.

[39] 孔炳华,中文,谢楚芳.中西知结合治疗直性脊柱炎伴发葡萄膜炎42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6):52.

[40] 张灵,王振亮.石藤胶囊配合早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35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13):

[41] 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606.

[42] 陈可燕,史载祥.实用血瘀证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59-161.

[43] 吕彤辉.30例强直性脊椎炎的综合治疗[J].光明中医,2008,23(12):1973.

[44] 张磊.桂枝汤治疗痹证之心得体会[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 (13):186.

[45] 柯琴.伤寒来苏集[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9.

[46] 解学超,张勇刚,尚恒.桂枝汤在临证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05:9.

[47] 张雁元.愈痹汤治疗痹证的体会[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8,6(8): 834-835.

[48] 段凤丽,段富津.段富津教授扶正祛邪治疗痹证验案4则[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6):82.

[49] 王会菊,王琴.马卜散治疗腰腿痛64例[J].光明中医,2008,23(12):1945.

[50] 董秋梅,阎小萍.强直性脊柱炎的综合强化治疗[J].中医正骨,2006, 18(5):64-66.

[51] 商阿萍,潘广博.辨证治疗性脊柱炎经验[J].河北中医,2008,30(6):599-601.

[52] 王丽敏.强直性脊柱炎的中医证治体会[J].中国中医急症,2009,18(1): 141-142.

[53] 吕昊哲,常惟智,孙妍.针刺为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32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12):40.

[54] 白伟杰,谭吉林.杨刺、齐刺法为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疗效观[J].中国针炙,2006,26(7):495-497.

[55] 曾莉.杨刺夹脊穴治疗强直性脊柱炎[J].湖北中医,2006,28(2):46.

[56] 张杰,玉璐.针刺治疗强直性脊柱炎36例[J].中国针炙,2007,27(1):22.

[57] 王贺元,于晓东.针刺百会穴与督脉拔罐相结合治疗早中期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校,2008,10(8):133.

[58] 赵鸿.针罐结合治疗直性脊柱炎疗效观察[J].北京中医药,2009,28(4): 287-288.

[59] 吴桂花,孙通华,崔艳霞.穴信贴敷的临床实验研究概况[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12):265.

[60] 李宗兴.关节镜与痹证膏联合治疗风湿性关节病235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5):52.

[61] 王芳.略述穴信药物注射疗法的临床应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0,8(12):41-42.

[62] 李炼.穴位注射配合TDP治疗腰椎退行性骨关节病疗效观察[J].光明中医,2010,(4):635.

[63] 吕昊哲,王倩,孙妍.中药熏蒸疗法配合补肾汤治疗强直性脊柱炎28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11):158.

[64] 杜学辉.激光针刀配合中药熏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60例疗效观察[J].河北中医,2009,31(8):11541155.

[65] 钱永刚.综合疗法治疗强直性脊柱具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11,26 (3):491.

[66] 高萍.督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研究进展[J].光明中医,2011,26(3):491.

[67-68] 田代华整理,黄帝内经素问[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12,120.

[69] 张巍云,陈卫国,王新春.麝斑散合督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210例[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9,5(24):686-687.

[70] 胡秋生.长蛇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89例[J].中国针灸,2002,22(3):176.

[71] 冯祯根.辅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36例[J].上海针灸杂志,2004,23(1):20.

[72] 孙秀华.督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效果观察[J].护理研究,2004,1(18): 46-47.

[73] 张庆力,许朝刚,高冠华.督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40例[J].中医外治杂志, 2007,8(16):46-47.

[74] 王平森.督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16例体会[J].中医外治杂志,2002,8(11):33

[75] 王国栋.督脉隔姜灸为主中西医结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50例疗效分析[J].按摩与导引,2008,7(24):24-25.

[76] 林庆学,段希栋.长蛇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89例[J].中国民间疗法,2004, 12(10):22.

[77] 张艳丽,韩建红.针药并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30例[J].光明中医,2011, 26(3):535.

[78] 武志全,苏云海.针刺与灸法并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40例疗效观察[J].黑龙江中医药,2009,38(6):41.

[79] 罗志为.拇指压揉配合水针治疗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J].光明中医,2011, 26(3):312.

[80] 张梅.非手机综合治疗脊柱退行性疾病960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17):249.

[81] 邓聪.神阙穴隔盐灸结合腰椎夹脊穴电针对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9,7(10-Ⅱ):169.

[82] 张建英.强直性脊柱炎病机特点文献研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1,8(23):211.

[83] 曹晓光,唐勇,王冠军.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思路和方法探讨[J].江苏中医药,2008,40(9):22-24.

[84] 乌武开,钟琴,姚血明.中医药防治强直性脊柱炎的思路及方法[J].中医杂志,2008,49(7):631-653.

[85] 简伟.浅谈整脊中的整肌疗法[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13):125.

[86] 崔学瑞.身痛逐瘀汤治疗老年腰腿痛60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5):20.

[87] 钟明,周祖山,赵晓兵.益肾蠲痹解毒汤治疗直性脊柱炙38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14):30.

[88] 徐艳玲,杨本杰,罗亚东.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心理特点与护理干预[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9,7(11-Ⅰ):62.

2011-12-01

10.3969/j.issn.1672-2779.2012.02.097

1672-2779(2012)-02-0135-06

(本文校对:韩世辉 )

猜你喜欢

强直性脊柱炎通络
强直性脊柱炎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最新研究进展
推拿联合督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42例经验体会
强直性脊柱炎的部分影响因素分析
Multicenter Randomized Double-Blind Controlled Clinical Study of Huoxue Tongluo Recipe (活血通络方) External Washing in the Treatment of 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
益温通络汤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40例
当归拈痛汤加减治疗湿热痹阻型强直性脊柱炎28例
壮督除痹汤内服联合活血化瘀膏外敷治疗强直性脊椎炎64例
通络止痛汤治疗原发性头痛68例
蛭龙通络胶囊联合中医辨证论治治疗慢性肾衰竭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