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埃索美拉唑镁肠溶微丸的制备及其工艺评价

2012-01-29赵玉娜郑春丽朱家壁刘建平

药学与临床研究 2012年1期
关键词:溶出度奥美拉唑制剂

赵玉娜,郑春丽,朱家壁,刘建平

中国药科大学药物制剂研究所,南京 210009

埃索美拉唑(Esomeprazole,EMZ),是阿斯利康公司研发的全球第一个单一异构体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PPI),其主要用于治疗胃食管反流病、HP(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消化性溃疡及与胃酸有关的消化系统紊乱性疾病,其口服肝代谢率较低,血药浓度和生物利用度比奥美拉唑或R-异构体高,且抑酸作用更强[1]。EMZ是奥美拉唑的S型光学异构体,与镁离子成盐后,改变了其化学性质,不同于奥美拉唑/钠需要在避光、低温、防潮等条件下保存。镁盐分子中含三个结晶水[2],三水合埃索美拉唑镁 (esomeprazole magnesium trihydrate,EMZMg,图1)微溶于水,是颗粒状结晶,室温放置五年以上,不变色,含量不下降。但是,由于EMZ-Mg结构中亚砜基的存在,药物在酸性介质中仍极其敏感,易被酸性化合物催化快速降解。因此,就药物的稳定性而言,显然口服固体制剂的EMZ-Mg必须被保护起来以防止其与胃酸的直接接触,使活性物质能够被完整的传送到pH值接近中性的及药物可以被迅速吸收的胃肠道部位[3]。目前国内外上市的大多是肠溶制剂,采用肠溶包衣可有效地保护药物免遭胃酸的破坏。本实验采用空白糖丸芯流化上药并包衣的方法制备了EMZ-Mg肠溶微丸,以肠溶微丸在人工胃液中的耐酸力及体外溶出度为评价指标,对其进行处方工艺研究。

图1 三水合埃索美拉唑镁的结构式

1 仪器与试药

高效液相色谱仪(岛津SPD-20A紫外检测器,LC-20AT泵);小型流化床包衣机(沈阳药科大学制药厂);BT100-2J型恒流泵(保定兰格恒流泵有限公司);ZRS-4型智能溶出仪 (天津大学无线电厂);BS124S型分析天平 (德国Sartorious公司);85-1B型磁力搅拌器(巩义市予华仪器有限责任公司)。

EMZ-Mg(江苏吴中苏药医药有限公司,批号101003);空白糖丸芯(Non-pareil seeds,德国JRS公司);欧巴代03K1922(美国卡乐康公司);丙烯酸树脂(Eudragit L30D-55,上海德固赛辅料公司);柠檬酸三乙酯(TEC,上海晶纯试剂有限公司);羟丙基甲基纤维素E5(HPMC E5,美国卡乐康公司);滑石粉(Talc,广西桂林航天药用滑石有限责任公司);乙腈(色谱纯,山东禹王实业有限公司);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所用辅料均为药用级。

2 方法与结果

2.1 载药微丸的制备

采用流化床包衣机(底喷)对空白糖丸芯上药制备含药微丸。称取空白糖丸芯20 g置流化床包衣装置中,原料药研磨过100目筛,以3%的HPMC E5水溶液为粘合剂,称取处方量的药物混悬于HPMC水溶液中,持续搅拌条件下进行流化上药。控制温度37~39℃;雾化压力0.15~0.2 MPa;鼓风频率29.5 Hz;喷液流速0.5~1 mL·min-1。所制药丸于40℃流化干燥30 min。

2.2 载药微丸的包衣

EMZ-Mg在小肠上端吸收,故选用在pH 5.5以上可溶的Eudragit L30D-55为肠衣材料。主药遇酸不稳定,而肠衣材料为酸性高分子化合物,pH值大约为3.5,故需在含药丸芯与肠溶层之间包被隔离层,将药物与酸性肠衣材料隔离[4]。本制剂选用欧巴代03K19229为隔离包衣材料,采用流化床包衣,工艺如下:2.2.1 隔离包衣 称取适量欧巴代03K19229,以水为溶媒配制含量为8%的溶液。将所配包衣液在持续搅拌状态下用喷枪喷洒至含药微丸上,控制床温40℃,雾化压力0.2 MPa;鼓风机频率29.5 Hz;喷液流速0.5 mL·min-1。包衣增重约12%,40℃流化干燥30 min。

2.2.2 肠溶包衣 称取滑石粉(Talc,抗粘剂)6 g,柠檬酸三乙酯(TEC,增塑剂)3 g,加入适量水中,匀化,缓慢倒入搅拌状态下的Eudragit L30D-55(50 g)中,配成聚合物含量为8%的肠溶包衣液。将包好隔离衣的微丸置于流化床中包肠溶衣,包衣结束后40℃干燥2 h,包衣厚度以隔离小丸增重计。通过考察不同包衣增重的肠溶微丸在0.1 mol·L-1HCl(人工胃液,SGF)中2 h的稳定性情况及pH 6.8的磷酸盐缓冲液(人工肠液,SIF)中45 min的溶出情况来确定包衣液用量。包衣工艺条件:鼓风机频率:29.5 Hz;雾化压力:0.15 MPa;喷液流速:1 mL·min-1;流化温度:30~35℃。

2.2.3 包衣增重量的确定 经过多次反复的包衣试验,隔离层的增重为含药丸芯重量的12%~15%时,隔离层既能很好地将主药和肠溶衣完全隔离开,避免药物与酸性膜材直接接触而影响药物的稳定性,又不致包衣偏厚影响药物释放。几种不同肠溶增重的微丸在SGF中作用2 h的剩余药量和SIF中45 min的累计释放量如图2所示。由图2可知,肠溶衣层的增重为隔离丸重的50%~60%时,肠溶微丸在SGF中2 h稳定(降解量<10%),在SIF中的溶出情况良好,15 min即可溶出标示含量85%的药物。

当肠衣层增重为隔离层丸重的30%~40%时,由于微丸在酸液中不稳定,故未测定其溶出度。当肠衣层增重大于隔离层丸重的60%时,由于肠衣层过厚,微丸在肠液中崩解较慢,45 min后溶出杯中仍残留少量未崩散的颗粒。因此,本制剂以肠衣层增重55%为优选处方。

图2 肠溶衣增重对微丸耐酸力及溶出度情况

2.3 EMZ-Mg在释放介质中的稳定性研究[5-6]

PPIs类药物在酸性和中性介质中不稳定,EMZMg在SIF中的半衰期仅为8 h(37℃)。因此,有必要对药物在缓冲液介质(SIF)释放过程中的稳定性进行研究,为其肠溶制剂的释放度测定提供实验依据。

按一个制剂规格,精密称取EMZ-Mg原料药22.4 mg于溶出杯中,将其溶于1000 mL磷酸盐缓冲液(pH 6.8)中,转速100 r·min-1。分别于0、5、10、15、30、45 min取样10 mL,0.45 μm微孔滤膜过滤,精密量取续滤液5 mL,立即加入0.25 mol·L-1的NaOH溶液1 mL,摇匀作为供试样品。取供试液20 μL注入液相色谱仪,照“2.4.1”项下色谱条件,测定EMZ-Mg的含量,以0 min药物含量(C0)为100%,计算各个时间点的剩余药物(Ct)百分含量。

实验结果表明:EMZ-Mg在释放介质中较稳定,45 min药物略有分解(约3.02%),能够满足释放度考察的要求,但随着时间的延长,EMZ-Mg分解增加(见表1),因此取样后应该加碱处理并尽量迅速测定。

表1 EMZ-Mg剩余量与时间的关系

2.4 耐酸力及溶出度测定

2.4.1 色谱条件[7-8]色谱柱:Kromasil C8(150 mm× 4.6 mm,5 μm);流动相:乙腈-0.01 mol·L-1磷酸氢二钠(pH 7.6)(27∶73);检测波长:302 nm;柱温:30℃;流速:1.0 mL·min-1;进样量:20 μL。

2.4.2 耐酸力的测定[6,9]因EMZ-Mg在酸中迅速分解,故无法直接测定其在酸中的释放量,因此需测定其未释放的药物含量,即为耐酸力。取本品,照释放度测定法 (《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XD第二法),以盐酸溶液(9→1000)750 mL为溶剂,转速100 r·min-1,2 h后停止并取出微丸,用蒸馏水冲洗微丸表面残留的酸液,滤纸吸干。将小丸转移至100 mL棕色量瓶中,加入无水乙醇20 mL,超声振荡5 min,加入0.01 mol·L-1的硼砂溶液60 mL,超声振荡5 min,将溶液冷却至室温,硼砂溶液定容,摇匀,滤过,取续滤液1 mL至10 mL量瓶中,硼砂溶液定容,摇匀作为供试液。另取EMZ-Mg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同法配置成对照品溶液,照高效液相色谱法按外标法以峰面积计算剩余药物含量。

取自制肠溶微丸3批(肠溶增重55%),含量及耐酸力测定结果见表2。3批样品耐酸力良好,批次间差异较小。

表2 3批产品的耐酸力测定结果(n=6)

2.4.3 溶出度的测定[6]取自制肠溶微丸3批,照释放度测定法 (《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XD第二法),以SGF 750 mL为溶剂,转速100 r·min-1,2 h后,向容器中加入预热至37℃的磷酸钠溶液(0.2 mol·L-1)250 mL,分别于5、10、15、30、45 min取样,依法操作,HPLC法测定溶出量,并绘制溶出曲线。

按处方工艺制备3批肠溶微丸样品(肠溶增重55%),测定其在人工胃液中作用2 h后,人工肠液中释放45 min后的溶出度。由图3可知肠溶微丸在人工肠液中释放迅速,达到了速释的目的。

图3 EMZ-Mg肠溶微丸在人工肠液中的溶出曲线(n=6)

3 讨 论

3.1 EMZ-Mg在酸性pH条件下镁离子游离,最终以EMZ的形式发挥药效。因其对酸性介质不稳定,因此为了使药物口服后不被胃酸破坏,需将其制备成肠溶制剂。EMZ在小肠上端吸收,故选用在pH 5.5以上可溶的Eudragit L30D-55为肠衣材料,以达到药物在十二指肠释放的目的。包衣液pH值在4.0左右,如果直接进行肠溶包衣,会使主药分解变色。故选用对药物无影响的欧巴代作为隔离材料,进行保护性包衣,较好地解决了肠溶微丸的稳定性问题。

对EMZ-Mg在人工胃液中的稳定性进行考察,结果表明在《中国药典》规定的释放时间内(45 min)降解的药物约为3%,不会影响释放度的考察结果。但是释放考察完成后样品应尽快测定,如果放置时间过长,药物同样容易分解使测定结果偏差。

3.2 微丸属于剂量分散型制剂,口服后子单元在胃肠道迅速分布形成均匀分散的微粒系统,可有效避免由于局部药物浓度过高对胃黏膜的刺激性,改善药物吸收,从而提高生物利用度,也可降低由于进食和胃排空等引起的个体内和个体间差异,避免剂量突释(dose bumping)现象,保证用药的安全性[9]。

3.3 实验结果表明,本制剂具有较好的耐酸力,SGF中作用2 h后,3批微丸的剩余药量均可达投药量的98%以上,由此可预见本制剂在口服后可有效避免胃酸对药物的降解破坏,安全到达肠道吸收部位,且其溶出迅速完全,15 min即可达到标示量的85%以上,可预测药物能够在肠道较好的释放吸收。

该工艺制备的肠溶微丸耐酸力及溶出度均符合《中国药典》要求,且有效解决了埃索美拉唑镁的稳定性问题,制备工艺简单易行,重现性好,可进一步应用于工业化生产。

[1] 杨 丽,严宝霞.埃索美拉唑的药动学[J].中国新药杂志,2003,13(5):398-400.

[2] British Pharmacopoeia2011.Volume I&II[S].2011:821.

[3] Bergstrand PJA,Lovgren KI,Walleriusgatan,et al.Multiple pharmaceutical preparation containing proton pump inhibitor:WO,96/01624[P].1996-01-25.

[4] 胡海洋,宋华先,陈大为,等.奥美拉唑肠溶微丸的制备及其处方优化[J].中国药学杂志,2003,38(10):780-1.

[5] 夏才付,刘向荣,胡寿荣.奥美拉唑在释放介质中的稳定性研究[J].中国药品标准,2008,9(1):11-3.

[6]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二部[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1039-40.

[7] 于西全,肖 华,陈 欢.奥美拉唑肠溶胶囊的质量标准研究[J].中国药业,2008,17(22):28-9.

[8] 陈新菊,张爱华.奥美拉唑肠溶胶囊释放度的研究[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杂志,1998,15(2):28-9.

[9] Debunne A,Vervaet C,Mangelings D,et al.Compaction of enteric-coated pellets:influence of formulation and process parameters on tablet properties and in vivo evaluation[J].Eur J Pharm Sci,2004,22(4):305-14.

猜你喜欢

溶出度奥美拉唑制剂
奥美拉唑、血凝酶联合生长抑素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
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观察
消化酶制剂治疗消化不良的疗效观察
奥美拉唑联合生长抑素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及对止血成功率的影响
奥美拉唑联合奥曲肽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应用研究
凝胶法二氧化硅用于提高难溶性药物溶出度的研究
凝胶法二氧化硅用于提高难溶性药物溶出度的研究
FAO/WHO农药固体制剂标准导则简介(一)
2016中国农药制剂销售50强企业榜
片剂生产中溶出度的常见影响因素及控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