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强化记者采访的基本功

2012-01-28张洪军

中国地市报人 2012年7期
关键词:对象事物情况

□ 张洪军

(吉林市人民广播电台,吉林 吉林 132011)

采访是一种获取和采集新闻素材的一种调查研究活动,报纸或广播中的一切体裁的写作都离不开采访;即使写评论也要了解党和政府的有关意图,了解实际工作的情况,因而也离不开采访。采访是新闻工作者的一项基本功。

笔者总结采访的类型大体可分为有线索采访和无线索采访两种:有新闻线索的采访就是指事先了解掌握了情况的采访,因而心中有数,所以这种采访较容易。例如,一些会议活动、外事活动、有关部门正在抓的一些需要新闻单位宣传的事情、比较重要的文艺活动、社会上发生的比较引人注目的事件等,这类线索有些是比较容易获得的。而无新闻线索的采访则事先不了解任何情况,需要记者自己去寻找线索、发现线索,这种采访就比较难。无线索采访要根据不同情况,分而治之。一种是编辑对报道没有提出任何要求,也没指定你去哪儿,而是要求记者自己找线索,去“大海捞针”。另一种是编辑出一个笼统、大致的报道要求和方向,或提出某个报道题目,但具体的线索却要记者自己去找。不论哪种情况,要达到预想的目的,都要求记者必须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有较强的新闻敏感,能吃透“两头”。同时,也需要记者付出加倍的劳动。当然,这当中还有个方法问题。方法得当,事半功倍;方法不当,事倍功半。记者的采访方法,有两个问题特别重要,即方法的多样性和运用的灵活性。由于事物是复杂的,不同的事物应该采用不同的方法。同时,也要根据采访对象的不同,采访的具体任务不同,使用的文体(如通读和消息)不同等情况而分别采取不同的方法。记者个人素养、文化水平、生活习惯各不相同,所采取的方法也不尽相同,这体现了方法的多样化特点。但某些基本方法和规律又是每个记者所必须遵循的。采访的成功与失败,稿件的质量高和低,除了记者的政策思想水平等因素外,很重要的原因是采访对象选择是否正确。一个事物报道得是否正确、深刻,除对事物本身的了解是否正确深刻外,还决定于能否把它在整个生活中所站的位置摆对,能否把这一件事同它所处的环境正确的联系起来。而从上到下,从面到点地进行采访,正好解决了这两个问题。这个论述,是相当有道理的。记者下去采访,常是有了意图有了题目,到达目的地之后,先和领导机构接触,了解全面情况,从中发现线索,然后再逐级下去采访。也有时是先在下面发现了线索,进行了采访,然后再同领导沟通。无论是自上而下,还是自下而上,都是为了全面了解情况,避免主观性、片面性、表面性。只有上下结合还是不够的,有了上下结合,还要点面结合。从狭义上讲,点面结合这种活动方法,是基于典型报道的综全的需要。

点上的采访人们通常称“下马观花”。像采访某个先进人物,某个先进单位等。这种采访的特点是深入细致,系统周密。但要知道你采访的是否典型,是否值得报道,又必须了解面上的情况。面上情况的采访,是同点上的采访相对而言的。这是综合报道的需要。综合报道是在一个主题思想的统帅下,把许多的具有不同特色的情况综合起来。所谓“面上找题,点上做文章”就是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重要经验。

记者在采访中注重了上下结合、点面结合之后,更要注重抓事物的特点。任何事物都是有特点的,任何一个事物与其他事物的区别就在于它的特点。新闻,正是要在众多的事实当中报道某一个事实,而且要求迅速、简练,使人们容易“辨认”,那么,就更需要抓住特点了。要想抓住特点,就必须选取有特点的事实,采访有特点的对象,抓住有特点的部分,想出有特点的问题,挖掘有特点的细节。这几点都做到了,才可能写出一篇生动、感人的报道。

采访除了方法以外,笔者认为还有个技巧问题。

要想采访成功,必须做好采访前的准备。我们常说“不打无准备之仗”就是这个意思。第一,要做好平时的准备,平时就必须注重对政策、理论及有关资料的积累。要做好平时准备,就必须系统的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及邓小平理论,不断提高自己的政策水平;熟悉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路线、方针、政策,提高自己判断是非的能力。另外,还要学习有关业务知识,积累“百科”知识。第二,要做好专题性准备,这种情况一般是接受某一具体采访任务后,所要做的准备。专题准备:包括情况准备和政策准备。情况准备:即对你所要采访的人或事要有一个大概的了解,要了解与他有关的人和事;政策准备:即要认真学习与这次采访任务有关的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了解有关部门的见解和主张,然后制定采访提纲。第三,给采访对象以准备。古语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自己做好了准备,还要向采访对象说明意图。因为,采访是采访者与被采访者共同进行的活动。所以,要把采访目的和要求告诉对方,必要时可以把采访提纲交给对方,便于他们准备,做到双方思想沟通,配合默契。第四,采访时还要注意礼节。礼节是打开对方“话匣子”的钥匙。首先,言谈举止要适度,给对方一个信任感。谈话时要有礼貌,不要随意打断别人的话,要认真倾听别人讲话,不要左顾右盼,要注意谈话内容,少谈与采访无关的问题。其次,要赢得对方的尊重。

记者在采访时,要善于观察、善于提问、善于启发被采访者愿意同你交谈,并能谈出你所需要的东西。由于人们的政治思想、职业、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社会阅历的不同,在采访中要注意根据不同的采访对象,采用不同的采访形式进行采访。如果采访对象比较健谈,文化水平又较高,这时你就可以开门见山地说明采访意图,对方就会根据你说的题目来回答问题。而对一些胆小而又不善言谈、文化水平又较低的采访对象,你就要先同他聊些人们愿意接受的话题,打消彼此之间的陌生感,开启他说话的愿望。同时,你还要尽量引导或启发他谈些与你采访主题有关的东西。

在实践中,笔者认为采访的技巧和艺术非常重要。同样的问题,你用不同的方式提问,取得的效果不同;同样的问题不同的人问,取得的效果也不同。因此,记者应该根据不同的情况,侧问、反问,也可以追问、设问等。这就要看记者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研究问题的能力如何,看记者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的本领如何了。

猜你喜欢

对象事物情况
涉税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以纳税人举证责任为考察对象
判断电压表测量对象有妙招
美好的事物
另一种事物(组诗)
脱发 养“老金”
一周融资融劵情况
攻略对象的心思好难猜
区间对象族的可镇定性分析
特殊情况
TINY TIMES 3: A REAL H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