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能力本位的英语自主学习模式研究
2012-01-28王在丽
王在丽
(烟台职业学院,山东 烟台 264670)
一、“能力本位”与“自主学习”的关系
在探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之前,有必要搞清楚“能力本位”与“自主学习”的关系。能力本位教育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一种较为高效、理想的职业教育教学体系,也是目前国际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其核心是由学校有关人员通过实践调查研究,从职业岗位的需要出发,确定能力目标;然后按照岗位群的需要,确定从事行业所应具备的能力,明确培养目标;再由学校组织相关教学人员,以这些能力为目标,进行课程设置、选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最后通过多元化评价体系考核是否达到这些能力要求。它提倡以能力为基础,获得岗位操作能力为目标。我国高职教育目前的改革趋势,正在从传统的“学科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从“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转变,尤其注重高职学生的能力培养。
最早开始自主学习研究的Henri Holec在其《自主性和外语学习》(1981)中认为自主学习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即:能够负责决策学习方面的问题。这种决策活动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确立学习目标;2)明确学习内容和进度;3)选择学习方法和技巧;4)监控学习过程;5)评估学习效果。Henri Holec首先将此概念引入外语教学,随后国内外很多学者和研究人员也投入到了对自主学习研究当中,其代表人物有Huttunen(1986)、LeniDam(1990)、Dickinson(1993)、D.Little(1994)、Nunan(1995)、彭金定(2003)、惠亚玲(2003)、李冰梅(2003)等。虽然有的学者认为自主是一种能力,有的学者认为自主是一种行为,但所有的学者都强调学习责任从教师向学生转移,是一种能力培养的模式,是“以能力本位”为前提的。学生面对学习要求和目标的态度是积极的,他们会时刻抓住学习机遇,不断产生新思想;他们不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探索知识。
根据以上分析不难看出,“能力本位”重视获得岗位操作能力,提倡以能力为基础,是高职英语教育的培养目标;而“自主学习”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体地位,主张学生积极、自发的学习,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潜能的发挥,并强调自我评价的重要性,是教学模式,是学习策略,是高职英语教育的一种能力培养模式。只有确定了培养目标,才能根据其教学要求选择合适的培养模式,从而达到高职英语教育的最终目的。
二、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本质是指教师能够使学生通过主动的发现、分析和理解来获取知识的能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包括:理解教学目标的能力、确立自己学习目标的能力、选择适合自己学习策略的能力、监控自己学习策略的能力和评价自己学习结果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能够把学生从被动服从的角色中解放出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和学习的全过程,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效能感。
(一)转变教学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根据“自主学习”培养模式的要求,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首先做到教师自主,教师自主是指教师进行自主教学、独立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发现并改进教学中存在的不足等能力,教师自主是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前提;其次做到角色的转变,由知识的传授者向参与者转变,创设“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为学生营造自主学习氛围。“以学生为中心”培养模式的特点在于学生主动接受信息、主动接受知识,能够学会反思他们已经学到的东西。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中心”说,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搭建自主学习平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品质和能力。
(二)激发自主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是影响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因素之一。一般情况下,学生的自我效能高,自主学习的倾向就强;学生的自我效能高低,自主学习的倾向就弱。因此,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就要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孙永华,2008)。
首先,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研究表明:自信心是一种心理品质,是人们通过内在的自我认识而产生的一种对自我能力的肯定心理。没有一定的自信心,任何实践活动都不可能获得成功。因此,在英语教学过程中适时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是成功教学的关键。教师应该尽可能做到:(1)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2)引导学生坦然面对失败;(3)鼓励学生接受挑战性任务等。(肖迎新,2006)只有尊重学生的学习习惯,为学生创造一种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善于发现学生在学习上取得的进步和亮点,并能及时给予肯定、鼓励和表扬,才能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其次,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认知心理学家Edward. Deci(1975)把动机分为内在动机(extrinsic)和外在动机(extrinsic)两种。外在动机是指学生受到外力推动,不是主观因素在起作用。学生的行为是基于某种工具型的目的;而内在动机是指动机的满足在活动之内,它不需要外界的诱因、惩罚来使行动指向目标,因为行动本身就是一种动力,即外语学习本身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愉悦。持有内在动机的学生认为学习英语是一种目标追求。因此内在动机和自主学习之间有很强的互动关系:一方面内在动机能给予自主学习行为以动力,促进自主学习,是自主学习的基础;另一方面,自主学习能给学生更多自由选择的空间,能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从而激发自主学习兴趣。学生学习兴趣越浓厚,其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就越强,开展自主学习的效果就越好。
(三)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策略。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主要途径。因此,教师要努力改进教学方法,不仅重视“授之于鱼,”更应该努力探讨如何“授之于渔”,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策略。教师应该大胆放手让学生独立学习,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己学习,自己观察、分析和思考,从而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应该加强对学习策略的指导,可以通过座谈和讨论,让学生介绍学习方法和心得,并帮助他们整理、提炼出适合不同个体的学习策略,即教师应该能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把具体的学习任务安排在宏观过程中,使自主学习在确立目标、制定计划、监控过程、评估得失和不断调整中得以实现。学会运用认知策略丰富自主学习方式,进一步增强自主学习信心。
(四)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促进学生自主学习。《高职英语教学要求》的课程设置与教学模式部分中指出:应积极引进和使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构建学生自主学习的新的教学模式;应充分利用多媒体等技术开展教学,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加强互动与协作学习;……。网络和多媒体教学的确具有教学环境的形象性、教学资源的开放性、教学内容的直观性等特点,能给学生提供图文声像并茂的学习资源,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习渠道,优化教学内容,提高学习效率。因此英语课堂教学应充分发挥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特点和优势,利用多媒体进行“人人交流”教学,利用网络达到网络环境下的“人机交流”教学,增加学生的学习背景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动机,从而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使英语教学朝着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的方向发展,开发并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个性化学习能力的不断提高。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拓宽自主学习时间和空间。英语第二课堂是指为学生在课外进行有序的语言实践活动提供环境和指导。英语第二课堂的充分开展不仅能拓宽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更能让学生融合第一课堂知识任务,设计出职业项目,模拟出职业任务现场,进入角色,让生活去影响他们的语言思维,刺激他们的语言欲望,在直接参与认识的全过程中学得语言,获得岗位语言操作能力。因此,教师要优化语言实践环境,精心打造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英语第二课堂内容和形式,结合第一课堂的教学内容,定期组织中外教师进行英语学习讲座、电影欣赏,成立英语俱乐部、组织英语角等,开展各类英语竞赛,为学生创造体验、感悟和应用英语的机会,使学生拓宽自主学习时间和空间,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六)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增强学生自主学习信心。根据Gardner(1993)多元智能观的教育理念,教学评价应以形成性评价为基础,结合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个人评价和群体评价等几对互为依存的评价形式以及终结性评价,形成多元评价体系。多元智能观强调应该在学习中评价,在评价中进行学习,特别重视语言的学习过程,而不是语言的学习结果;重视动态的进步,而不是静态的排名。多元化教学评价不仅评价学生对英语知识的掌握情况,更为重要的是对他们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来的情感、态度、学习策略等方面的情况进行评价。这样每个学生不管水平高低都能在学习活动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展示或提高各自听、说、读、写、译的能力,成就感油然而生,从而增强自主学习能力。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元化教学评价的激励作用,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动力,增强自主学习自信心,帮助他们成为真正的自主学生。
总之,在高职英语教学中采用“自主学习”、“自主培养模式”,将“知识传授型”教学转变为“能力培养型”教学,引导学生“善学”、“会学”,提高其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并非一日之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必须共同努力:英语教师要熟悉专业基本要求,不断充实新知识,增强实践动手能力,掌握以能力本位为内容的新教学手段,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教学经验,努力实现其角色的转变;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学生要将“老师要我学”、“家长要我学”的被动局面转变为“我要学”、“我想学”的主动求学局面,充分利用现代先进的多媒体及网络技术,进行有针对性、有计划、有成效的自主学习,真正建立起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为目的的自主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Henri Holec. Autonomy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M].Oxford: Pergamon Press.1981.
[2]Dickinson.L. Autonomy, Selt-directed Leaning and Individualization[M].London: the British Council.1978.
[3]Gardner.H. Multiple Intelligence: The Theory in Practice [M]. New York: Basic Books.1993.
[4]彭金定.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学生自主”问题研究[J].外语界,2003,(3).
[5]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6]孙永华.自主学习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成人教育,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