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gate”看全球化时代英汉媒体新词的特色
2012-01-28郑晶俞碧芳
郑晶,俞碧芳
(福建师范大学 福清分校外语系,福建 福清 350300)
一、引言
自从1972年的“Watergate Scandal” (水门事件)之后,“gate”就成为一个能产性极强的后缀,出现在英文媒体中。而与其汉语意思相对应的“门”语言也在汉语媒体中铺天盖地地传播开来,历久不衰,各种各样的“门”事件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本文拟从英文中的“gate”后缀和其相对应的汉语中的“XX门”表达法入手,从词汇学角度剖析全球化时代背景下的英汉媒体新词的特色。
二、“XX门”词族的兴起与发展
众所周知,“gate”在英语中本是一个实词,表示“门”的意思,而在“Watergate”中,它经历了词素化,成为一种词缀。什么是词素化呢?词素化指原是能独立运用的单词,因语言表达需要在构词上表现出词缀的行为,能与许多词组合构建出许多新词,具有很强的构词力[1](P335)。因这件丑闻发生在“Watergate”(水门),尼克松总统因此而被迫辞职,所以随后出现的一系列政界丑闻或具有国际轰动效应的事件都冠以“-gate”后缀。如,Irangate(伊朗门事件)指的是美国政府与伊朗之间以武器换人质的秘密事件,该事件经揭露后对里根政府造成严重的政治危机。Whitewatergate(白水门事件)矛头直接指向美国的克林顿总统,这件丑闻源于美国的“白水门开发公司”,因该公司涉嫌“银行诈骗”而破产,致使美国的一些纳税人损失惨重。FBI在调查中怀疑克林顿总统夫妇从中获得过一笔可观的非法红利。为调查此案件,美国政府花费了约七千万美元巨资,耗费了七年时间,最后因证据不足而不了了之。而Climategate(气候门)则是学术上的造假行为,剑指多位世界顶级的气候学家,他们的邮件和文件经黑客公开后,显示一些科学家在操纵数据,伪造科学流程来支持他们有关气候变化的说法。
由此可见,“-gate”这个独立后缀的语义也渐渐发生了变化。当它首次出现在“Watergate scandal”中,“-gate”是“Watergate”这个专有名词的不可分割的一个复合成分。而在“Irangate”,“ Climategate”中,“-gate”就具备了“scandal”的涵义了。在“Whitewatergate”中,尽管“Whitewatergate”也是专有名词,可是跟“Watergate scandal”相比,它少了“scandal”这个词,可见在这个表达法中,“-gate”也具有“scandal”的意思了。
“-gate”这个外来词缀在进入汉语之后,其生命力就更加旺盛了,形形色色的“门”事件层出不穷,而其语义也得到了扩大,出现泛化(generalization)现象,几乎渗透到了各行各业。它所表达的不仅仅是一件丑闻,或是一件具有新闻效应的事件或风波,甚或是引人关注或有争议的事情。“门”几乎成了丑闻、风波、闹剧、绯闻、纠纷、事件等的同义语[2](P83)。
“-gate”词缀汉化之后,先是表示一些“消极的、不太光彩的新闻事件”,具有贬义色彩。如“婚礼门”,这是日本生产的“本田雅阁”婚车在婚礼当天造成的一起三死一伤、车身解体的特大交通事故,由此引发了人们对该牌子的汽车的质量的质疑。“LG翻新门”,家用电器行业的丑闻,指的是LG电视、空调以旧翻新冒充新机出售、欺骗消费者的丑闻。“虎照门”则是科学界的造假行为,以图片冒充真实的虎照,这种行为为国人所鄙视。随着大众媒体的进一步传播以及媒体语言的发展,“-gate”词缀在汉化之后出现了词义扬升的现象,即从原来单纯的贬义词变成了中性词,即“门”事件不仅有负面的新闻事件,也有一些起积极影响的事件,如“捐款门”,曾经有多位名人身陷此门,如杨澜、章子怡等,但经过调查取证,捐款属实,最终起的是积极的影响。
三、全球化时代英汉媒体新词的特色
全球化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一种潮流或趋势,即以资本扩张与科技革命的交换影响为根本动力和基础,以世界各地域、国家和民族之间的经济、政治、文化等交往与互动为核心内容[3](P97)。对经济学家来说,全球化指的是一种特殊形式的跨国生产和自由贸易。然而,多数情况下,这个术语已不仅仅意味着这些。它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主题——一个世界就在我们门口的时代[4](P2)。也就是说,全球化的新形势已经使地球成为全人类共有的家园,千丝万缕的经济、文化交流已使我们和世界各国人民彼此相连,多国间在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开展的交流、沟通、学习和借鉴对语言这一重要的交流工具的全球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媒体新词,不管是英语,还是汉语,在这全球化时代,都担负着向全世界各国人民传递信息的重要任务。因此,一个新词或词缀一经诞生,就能在全球范围迅速得到传播,且语义得到扩大,被广泛地应用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呈现出强大的构词能力和生命力。随着各国人民交往的日益频繁和网络的普及,吸收外来词已经成为媒体新词形成的一种重要途径。科技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使人们对媒体新词在形式上的简洁性要求更高了。
1.新词及新词缀能产性极强
“新词的生命力是各不相同的,有的新词可能昙花一现,有的新词可能在语言中活跃一段时间……[5](P133)”英汉媒体新词及新词缀多数属于后者,不仅经久不衰,而且能产性极强,呈强势传播之态势。“-gate”就是一个典型的后缀,除了前面列举那些词汇以外,在各大媒体上还可见到不少这类单词,如Camilagate(英国查尔斯王子与卡米拉的桃色新闻),Zippergate/Monicagate(因被指控与莱温斯基有染,克林顿总统面临被弹劾的危险),Telephonegate(电话录音爆出意甲球队尤文图斯打假球事件),Billygate(美国前总统卡特之弟比利.卡特涉嫌收受利比亚政府的贿款),不胜枚举。汉语中的“XX门”事件也同样举不胜举,如狂妄地叫嚣“我爸是李刚”的“李刚门”,黄健翔的“解说门”,文静的“哈欠门”,肯德基的“秒杀门”、“豆浆门”,家乐福的“价签门”,一度沸沸扬扬的“艳照门”。在百度搜索一下,可得到上千个相关的词条。随着电脑和因特网的普及,表示“与电脑或因特网”有关的词缀也大量涌现,如cyber-,electronic(缩写为e-),net-,web-等。相关的词汇有cyberspace(网络空间),cyberslacking(网络摸鱼),cyberwidow(电脑寡妇),e-mail(电子邮件),e-commerce(电子商务),e-wallet(电子钱包),netbar(网吧),netsurf(网络漫游),netspeak(网络语言),website(网址),webmaster(网管),webpage(网页)等。
不仅是词缀的能产性强,具有实词意义的自由语素也呈现出相当强大的能产性。如英语中的“green”,“show”,“collar”,“bar”;汉语中的“绿色”,“、秀”,“领”,“吧”等等。
从严格意义上说,“green”并不是新词,只是旧词获得新义。在媒体新闻中,不单单表示“颜色”,还泛指“健康的,无污染的”,如,green revolution(绿色革命), green food(绿色食品),green Olympic(绿色奥运),Green Party(绿党),green tourism(绿色旅游业)。
“show”既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新词,也不是旧词获得新义,但它与其它词组合起来成为词组,就能表达各种新的概念、新鲜事物,汉语采用音译法译成“秀”,其实是“表演”的意思。国人第一次听说了“Talk show”(脱口秀),就发明了“Talent show”(达人秀)、模仿秀、时装秀、幸福秀等多姿多彩的节目秀。
“bar”在《新英汉词典》中的解释是:(旅馆、饭店)的酒吧间,现在进入了“泛化”阶段,泛指“提供某种服务的休闲场所”如,“netbar”(网吧)就是为顾客提供上网服务的休闲娱乐场所。汉化之后,在汉语中表现出极强的能产性,如,书吧、氧吧、冰吧、茶吧、剪吧、休闲吧、静吧、音乐吧等。
再如“collar”(领子),英语中最早有“white collar”和“blue collar”之分。自从这个词汉化之后,通过类比手段衍生出了一系列的“XX领”。如“灰领阶层”(grey collar, 从事维修保养技术的人),“粉领阶层”(pink collar,指从业人员多半为妇女的职业人),“铁领阶层”(iron collar,指的是机器人),更新鲜的还有“open collar”(开领工人:在家工作的人,可以随意穿着、不必在乎领子的人)。
为什么这些媒体新词有如此强大的能产性呢?首先它跟媒体的强大的宣传作用是分不开的。另外,我们也可以从模因论的角度来分析。模因(meme)最早由牛津大学的著名动物学家Richard Dawkins 提出,这是一个与基因相对应的概念,可以用于说明文化的传播,被定义为:文化传递的单位[6](P71)。新词的传播也是这个道理,它就像生物基因一样,经过复制,迅速地从一个宿主传到另一个宿主。而媒体新词则通过网络和报刊、杂志等传输工具的传输,不断感染新宿主,生成新的词组或表达法。作为强势模因的“-gate”“show”,“collar”,“bar”等在新闻媒介的推动下,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
2.外来词互相兼容、互相渗透
“英语给予外来语的‘欢迎’使它与其他把这些词语拒之门外的语言(尤其是法语)形成鲜明的对比,并赋予英语全球性的特征,这一特征被许多人认为是英语成为一种全球语言的一大优势[7](P16)。”正是英语的这种对外来语兼收并蓄的态度,使其不断发展壮大,以致成为世界性的语言。在媒体英语新词中,这种传统被不断地发扬光大,越来越多的外来语出现在英语媒体中。如,来自日语的fugu(河豚鱼)、nori(海苔片)、karaoke(卡拉OK)、anime(动画片)、karoshi(过劳死)、tsunami(海啸)、来自意大利语的opera(歌剧)、piano(钢琴)、solo(独奏)、源自法语的saloon(沙龙),yoga(瑜珈)来源于印度语,taimen(哲罗鱼)源于俄语,tuna(金枪鱼)出自西班牙语,perfecto(雪茄烟)来自意大利语,yogurt(酸奶)来自土耳其语……
随着全球汉语热的兴起,越来越多的汉语词汇或是表达中国所特有的事物、概念的词汇出现在英语媒体中,如,maotai, taichi, kongfu, Confucius, three represents, one country with two systems, three-good student, long time no see.
同样,汉语媒体新词中也不乏英语外来词,如,血拼(shopping),吐司(toast),桑拿(sauna),酷(cool),丁克(DINK),托福(TOEFL),粉丝(fans),派对(party),黑客(hacker),MBA(工商管理硕士),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CEO(首席执行官),APEC(亚太经济合作组织),Lohas(乐活族)。来自其它语种的新词汇也屡见不鲜,如,来自日语的寿司(sushi),来自法语的比基尼(bikini)。
在全球化这个大背景下,由于各国、各族人民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语言是没有国界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由于来自不同语种的外来词互相兼容、互相渗透,词汇的表达能力越来越强,沟通的渠道越来越畅通。
3.形式趋向简洁化
“Brevity is the soul of wit(言贵简洁。)”媒体语言很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简洁,尤其是新闻的标题,只有具备了简洁的特点,才能让人印象深刻。英汉媒体新词正是朝着简洁化这一倾向在飞速地发展着。如前面提到的“-gate”就比“scandal”简洁易懂,汉语中相对应的“门”也比“丑闻、事故”形式简单。同样,“show”代替“performance,program”,“秀”代替“节目、表演”也是简洁化的体现。不仅如此,媒体新词中还有大量的缩略语。如,SOHO(居家办公)的四个字母分别来自Small Office Home Office,指的是那些自由职业者;NEET(啃老族)是Not in Employment, Education or Training的缩写,指的是那些毕业后没有找工作,仍然依靠父母在经济上资助的年轻人[8](P78)。缩略语的大量使用,不仅使读者一目了然,而且也能大大增加新闻的信息量。早在1948年,美联社就曾发起了一场“易读”运动(Reading Ease),要求记者使用通俗易懂的文字和简洁有力的句法,写出易懂易读的新闻报道[9](P25)。在这全球化时代,时间就是金钱,信息就是生命,对于作为大众传媒的报刊、杂志、电视、网络来说,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准确地提供最大量的最新的信息,就显得尤其重要了。
四、结语
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世界就在家门口,我们通过新闻媒介这个窗口了解世界、增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因此,媒体新词的发展应该紧跟时代的潮流,及时地为我们呈现多姿多彩的世界,媒体语言的发展应该打破国界,海纳百川,对外来语采取兼收并蓄的态度,进一步丰富语言的表达能力。掌握英汉媒体新词的发展趋势,有助于我们通过新闻媒体更好地了解全球化时代,加快全球化的步伐,促进全世界各国、各民族之间的进一步的融合。
参考文献
[1]王文斌.英语词法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2]刘云.说X门[J].汉语学报,2008,(4).
[3]王瑜卿.论全球化视野中民族文化的和谐发展[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8,(4).
[4]斯科特.塞诺著.汪立华,孟卫军等译.捆绑的世界—生活在全球化时代[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
[5]汪榕培.英语词汇学高级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6]刘桂兰,李红梅.从模因论角度看“XX门”现象[J].外语学刊,2009,(2).
[7]Crystal, David. The Cambridge Encyclopedia of the English Language[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5.
[8]刘大燕,张大鹏.英语新闻报道词汇特点[J].宜宾学院学报,2010,(11).
[9]陈明瑶.新闻英语特殊词汇探讨[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