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伍公山上话饮茶

2012-01-28翁礼华

浙江经济 2012年2期
关键词:茶坊普通百姓每斤

杭州人喝茶之盛始于南宋,不仅有固定的饮茶场所,还有提壶沿街叫卖的流动小贩。南宋时,出入茶馆的不仅有普通百姓、文人雅士,还有王公贵族,甚至连皇帝也会偶尔光顾

喝茶不像喝酒会有历史上鸿门宴、杯酒释兵权一类的阴谋诡计,它永远是平和、闲适的象征,是人们沟通和友谊的桥梁。今天,在人头攒动的杭州清河坊南侧的伍公山上,人们可以捧上一杯清澈的绿茶,随意遛鸟、打牌、下棋、唱歌、唱戏、打太极拳,逗留一整天,只花5元钱。伍公山低廉而又充满情趣的大碗茶成了无数杭州市民的好去处。

中国的茶,早先只是作药用,后来人们才用来佐餐和解渴。其饮用方式也并非像现在那样用开水冲饮而是杂以佐料调饮。例如,唐代流行煎茶法,煎时配以姜、盐。唐代的陆羽,从小是个孤儿,3岁时被天门县(今湖北天门县)竟陵龙盖寺住持智积禅师收留。当时禅师路过小桥时,听到群雁哀鸣和婴儿的啼哭声,走下桥去看,发现一个婴儿冻得瑟瑟发抖,啼哭不已,一群大雁惟恐婴儿受冻,都张开翅膀为婴儿遮挡寒风,于是禅师将婴儿抱回寺中抚养。后人把这座小石桥称为“古雁桥”。桥附近的街道,称“雁叫街”,街口的一座牌坊称为“雁叫关”。因为婴儿无姓无名也无法访得父母是谁,智积禅师便用《易经》卜卦,为婴儿取名,占得《渐》卦,卦辞是:“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于是,禅师按照卦辞为婴儿定姓为“陆”,取名为“羽”,字“鸿”。抚养长大后,禅师让他学习烹茶。在钻研茶艺的过程中,陆羽不仅学会了复杂的烹茶技巧,更学会了不少读书和做人的道理,成年后撰写了广为流传的《茶经》,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茶圣。陆羽烹茶水平之高,简直不可思议,在离开智积禅师多年后,他烹的茶还能为已经瞎了双眼的禅师所识别,以至于喝着茶的禅师断定陆羽已经回来了,因为他喝的茶是陆羽所烹制。唐代调饮的饮茶习俗到宋代仍然存在,后来经过了漫长的岁月,才逐步完全过渡到用开水冲泡的清饮,今天人们更喜爱清茶一杯,已经没有人知道调饮了。

宋以前政府把城市内的居住区和商业区,严格分开,分别称为坊和市。到了宋代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的扩大,彻底打破了坊、市界线,市内出现了称为“瓦子”的娱乐场所和称为“勾栏”的演出场所,伴随而来的则是大批与“瓦子”和“勾栏”配套的酒楼和茶坊。宋代城市中茶坊遍及大街小巷,而且随着社会的富裕和安定,逐步由城市普及到乡村。

杭州人喝茶之盛始于南宋,不仅有固定的饮茶场所“茶坊(今称茶馆)”,还有提壶沿街叫卖的流动小贩。流动的茶担、茶摊,称为“茶司”,其服务对象为普通民众。固定的饮茶场所叫“茶坊”,有茶楼、茶肆之分,茶楼设施豪华,茶肆则较为简陋,由于价格差异很大,不同身份的人各有其去处。在茶坊中所品之茶,价格也有高低之分,当时杭州城内最上品的茶叶为龙凤团茶,每斤售价高达黄金2两。根据1975年湖南湘潭出土的宋代嘉佑铜则推算,宋制1市斤为640克,每斤16两,1两折合40克,如每克金价为人民币280元(2009年9月价),每斤龙凤团茶价格高达22400元。

宋代茶坊中将那些烹茶技艺高超的人,称为“茶博士”。“博士”一词源于西汉,是指在经学上有师承造诣,策试又极其优秀者。被政府选任为博士的知识分子常常能入仕做官,在社会上颇有地位。

为了吸引顾客,宋代的茶坊十分重视摆设,到了南宋,“插四时花,挂名人画,装点门面”,精心布置,营造品饮环境。以至于苏东坡不由自主地写出了“尝茶看画亦不恶”的诗句。

南宋时,出入茶馆的不仅有普通百姓、文人雅士,还有王公贵族,甚至连皇帝也会偶尔光顾。只不过普通百姓的饮茶除消遣外,也注重消饥解渴,因此好调饮,喜加佐料,以求味厚香浓;士大夫则由于重意境,喜欢玩味于茗、水、器、境、人之中,崇尚“品味”之清饮。今天,杭州的大众茶馆既饮茶又有自助餐可就,可以说是宋代市民饮茶历史的回归。

猜你喜欢

茶坊普通百姓每斤
似淡却浓
冬储菜价格创5年最低 居民更爱新鲜菜随买随吃
让大米身价翻番的七种卖法
《水浒传》中的茶人茶事
游篁岭
大数据
PPP融资对于普通百姓生活的影响
白鸽探长
谁说贪官不知耻?
读者俱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