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的茶人茶事
2018-01-27修俪丹
修俪丹
摘要:《水浒传》中描写了诸多“茶坊”,将“茶坊”作为一种文学素材被引入《水浒传》,其中不仅涉及了宋代“茶坊”、“茶品”、“茶博士”、“献茶”、“请茶”、“拜茶”和“吃茶”等有关茶人茶事的描写,这些描写都对水浒人物形象塑造和文章情节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水浒传》;茶坊
四水潜夫《武林旧事》卷一“四孟驾出”中有“茶酒班”以及“茶酒班殿侍”[1]4的记载,《东京梦华录》卷三云:“今世俗客至则啜茶。去则啜汤。此俗遍天下。”[2]118拓展了茶的社会功能和文化层面,为文学作品的创作提供素材和借鉴。《水浒传》中涉及“茶坊”以及诸多“茶人茶事”的描写,烘托设定英雄人物,丰富了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目前学者对《水浒传》茶文化的研究方面相对较少,为此,笔者对《水浒传》中体现的独特的“茶文化”作了参考和研究。
“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城中好广眉,四方且半额;城中好广袖,四方全匹帛”[3]316,水浒故事的传播有了“茶坊”这个传播媒介之所,更易被大众理解和接受。《东京梦华录》云:“其御街东朱雀门外,以南东西两教坊,余皆居民或茶坊。”[2]59再有《梦粱录》“铺席”条所记,南宋时杭州“处处有茶坊”,[3]118《清明上河图》更是描绘了汴河沿岸的繁华,沿岸商铺多是饭馆、茶肆。
一、《水浒传》中诸多茶坊
第七十二回,“见往来锦衣花帽之人,纷纷济济,各有服色,都在茶坊酒肆中坐地”。[4]298 据《大宋宣和遗事》记载徽宗微服走访,“犹豫间,见街东一个茶肆,牌书‘周秀茶坊,遂入茶坊坐定。”[5]45再看第七十二回说宋江等人在对门茶坊中,由此可以看出宋江等人进入的亦是“周秀茶坊”。北宋时期,最著名的茶当属“龙团凤饼”,如《李师师外传》中宋徽宗赏赐给李师师的有“月团、凤团、蒙顶等茶百斤,又赐黄白金各千两,时宫中已盛传其事”,[5]27 第七十二回中李师师亲自换盏招待宋江等人吃茶,“不必说那盏茶的香味,细欺雀舌,香胜龙涎”,[4]300 通过“茶坊”与饮茶的描写既反映了李师师与宋徽宗的特殊关系,又能体现出宋江为受招安精明的打算和安排。
第十八回郓城县县衙对过茶坊,“何涛走去县对门一个茶坊里坐下吃茶相等。吃了一个泡茶”,“只见这何观察当街迎住,叫道:‘押司,此间请坐拜茶。”此处茶坊是专供官员人等相谈正事的特定场所。何涛在此“茶坊”相等宋押司,传递官文信息。
第二十四回“只见西门庆一转踅入王婆茶坊里来,便去里边水帘下坐下”,利用“茶坊”这个“障眼法”,王婆撮合西门庆与潘金莲苟且之事。
二、通过描写“茶坊”塑造人物形象
“茶坊”中一般配有“茶博士”,《梦粱录》记载顾客进店,“茶博士”便应“近前唱喏,小心供过”,[3]142 《东京梦华录》卷三云:“今世俗客至则啜茶。去则啜汤。此俗遍天下。”[2]118《水浒传》多次出现“拜茶”和请人“吃茶”的“茶人茶事”描写,使得英雄人物的形象特征更加具体、生动。
《东京梦华录》卷四记载:“或有从外新来邻左居住,献遗汤茶。更有提茶瓶之人。每日邻里,互相支茶,相问动静。”[2]131第二十四回中,“自从武松搬将家里来,取些银子与武大,叫买餠撒茶果请邻舍吃菜”。塑造了武松热情好客,尊重兄长、遵守礼节的性格。第二十四回潘金莲请武松饭后“吃茶”,表达潘金莲对武松的仰慕之情,形象地将潘金莲不守妇道的性格烘托出来。
三、“茶坊”促进情节发展
《水滸传》中相关“茶人茶事”以及“茶坊”的描写都对水浒故事情节展开有巨大推动作。
第二十四回王婆茶坊在描述西门庆潘金莲苟且之事以及陷害武大郎的阴狠毒辣情节之中,穿插着打虎英雄武松的故事情节展开。
第七十二回提及“李师师住所对过茶坊”,为宋江成功接受招安,带领梁山好汉奉诏破大辽、打蓟州、大战独鹿山等情节展开作了铺垫。作者通过这一番“茶人”、“茶事”的描写既暗含了对以宋江为代表的有志之士悲剧性结局的哀叹又揭露了对黑暗社会现实的无情揭露和讽刺寓意。
综上所述,《水浒传》堪称我国文学历史上第一部描写涉及朝野官司和饮茶之风内容的长篇小说,既为水浒故事展开提供了一个固定场所:“茶坊”,又塑造了大量丰富、生动的英雄人物形象,推动故事情节展开。更为后人研究宋代“茶坊”与相关“茶人”、“茶事”的水浒故事、影视剧作等提供了珍贵的文学素材和借鉴。
参考文献:
[1]周密.武林旧事[M].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1984.
[2]孟元老.东京梦华录[M].邓之诚,注.北京:中华书局,1982.
[3]曾枣庄.宋代文学与宋代文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3]吴自牧.梦粱录[M].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1981.
[4]施耐庵.水浒传[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6.
[5]朱一玄,刘毓忱.水浒传资料汇编[M].北京: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
[6]鲁迅.中国小说史略[M].北京:中华书局,201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