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头位难产358例临床分析

2012-01-28姜自凤李春萍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2年22期
关键词:头位胎头难产

姜自凤 李春萍

(吉林省白山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白山13430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产科自2006年1月至2008年9月共收治住院分娩产妇2452例,发生头位难产358例,发生率14.6%。头位难产病例中,初产妇284例,经产妇74例;孕周37~42周,平均孕周39周;孕妇年龄24~41岁,平均年龄27岁。其中发生新生儿窒息138例,发生率为5.6%。

1.2 导致头位难产的主要原因 胎儿异常 (包括胎头位置异常)、巨大胎儿、产道异常是导致头位难产的最主要因素。其中胎头位置异常248例,占69.3%。其中持续性枕横位138例,占38.5%;持续性枕后位102例,占28.5%;额位、前不均倾位及额后位8例,占2.2%。巨大儿28例,占7.8%;脐带绕颈引起胎头不衔接及产程延长12例,占3.4%;宫缩乏力49例,占13.7%;软产道及骨产道异常9例,占2.5%。

1.3 头位难产的临床表现及特点

1.3.1 胎膜早破 胎头位置异常时,胎头与骨盆之间有空隙,前后羊水相交通,致使前羊水囊压力不均。当宫缩时,胎膜囊压力过大而过早破裂。本研究中170例发生胎膜早破,占47.5%。胎膜破裂后使羊水量减少,降低了宫壁对胎儿压力缓冲作用,使胎儿受力不均,易导致产程延长;脐带受宫壁及胎体双方挤压,可致脐带血循环障碍,胎儿宫内窘迫,使手术产率增加;突然的胎膜破裂,可使胎头衔接不良,如以枕横位、枕后位或高直位衔接,可使胎头衔接不良,如以枕横位、枕后位或高直位衔接,可致头位难产。

1.3.2 宫缩乏力 多因为头盆不称,胎头位置异常,如持续性枕横位,特别是持续性枕后位,由于胎儿枕部较早持续位于骨盆后方压迫直肠,使产妇自觉肛门坠胀及排便感,至使宫口尚未开全时过早使用腹压,过早用力,导致宫颈前唇水肿和产妇疲劳,使体力消耗过大,发生宫缩乏力。本研究中有49例发生宫缩乏力,发生率为13.7%。

1.3.3 产程延长 一般为潜伏期延长、活跃期延长或停滞第二产程延长。本研究中潜伏期延长152例,占42.5%;活跃期延长或停滞198例,占55.3%;第二产程延长,停滞8例,占2.2%。

1.4 心理护理 产妇的精神状况是影响分娩的重要因素。如果产妇精神紧张,能够导致子宫收缩乏力、产程延长、疼痛敏感度升高等。首先要为临产产妇营造一个良好的分娩环境,鼓励产妇进食和充分休息,保持体力和精力。助产护士应当向产妇讲解生产过程,包括产程、子宫收缩原理、婴儿娩出的过程,并指导产妇正确的分娩体位及宫口开全后屏气用腹压的方法,减轻分娩痛苦[1]。

2 结果

自然分娩78例,占21.8%;阴道助产分娩128例,占35.8%;剖宫产152例,占42.5%。发生新生儿轻度窒息97例,占27.1%;重度窒息6例,占1.7%。

3 讨论

3.1 胎头位置异常的处理方法 本组资料表明:头位难产以持续性枕横位及枕后位多见,所以正确处理持续性枕横位及持续性枕后位,是处理头位难产的关键。第一产程:潜伏期,需要保证产妇充分营养与休息。若有情绪紧张、睡眠不好可给予哌替啶或地西泮。让产妇向胎腹的方向卧,以利胎头部转向前方。若宫缩欠佳,应尽早静脉滴注缩宫素。活跃期,宫口开大3~4厘米,产程停滞除外头盆不称,可行人工破膜,使胎头下降,压迫宫颈,增强宫缩,推动胎头内旋转。若产力欠佳,静脉滴注缩宫素。掌握时机,徒手旋转胎头至枕前位,使胎头以最小径线通过骨盆平面娩出,是降低剖宫产率的有效方法。宜在宫口开大6~7厘米,胎头在坐骨棘下1厘米为宜,在宫缩间歇时,医生将右手食指和中指伸入产妇阴道内,与矢状缝平行,食指与中指成30度,钳住胎头,在宫缩时缓慢旋转至枕前位,右枕后位及右枕横位应做握时针方向旋转,左枕后位及左枕横位应做逆时针方向旋转。操作时如感到头盆紧贴不易转动时,可将胎头稍向上推,使其松动,然后再转,待旋转成功后再将手抽出。同时右手放置产妇腹壁上,推送胎儿至脊前方位,按压胎肩以协助胎头旋转和固定。操作时动作要轻柔,切记粗暴。若宫口开大>每小时1厘米,伴胎先露下降,多能阴道分娩。在试产过程中。出现胎儿窘迫征象,应行剖宫产结束分娩。若经过上述处理效果不佳,每小时宫口开大<1厘米或无进展时,则应剖宫产结束分娩。第二产程:若徒手旋转成枕前位有困难时,可向后转成正枕后,娩出时,需作较大的会阴后-侧切开,以免造成会阴裂伤,行产钳助产。若胎头位置较高,疑有头盆不称,需行剖宫产术。

3.2 避免头位难产发生的方法 头位难产是产力、产道、胎儿及产妇精神心理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多发生在分娩过程中,因此,只有密切观察产程,才能及时发现导致头位难产的因素及相互关系,及早识别异常情况,做出正确判断,进行恰当处理,可使难产转化为顺产。提倡一对一导乐分娩,医护人员要认真细致地观察产程,解除产妇的紧张心理,及时补充营养,注意休息,尽早发现难产的早期征象,及时处理以促进分娩的顺利进行,从而降低剖宫产率及围产期母儿并发症。

[1]王焱.头位难产的原因分析及临床护理[J].吉林医学,2011,32(6):1226-1227.

猜你喜欢

头位胎头难产
体位及上推胎头时机对胎头深陷骨盆转剖宫产术患者取胎头成功率及手术并发症的影响
先娩后肩法在肩难产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158例头位难产产妇的临床分析
用三棱镜改善头位
胎头吸引术对母儿的影响
影响荷斯坦牛产犊难易的原因分析
胎头旋转法治疗枕后位难产的临床效果研究
头位难产产妇助产护理中应用徒手旋转的可行性研究
奶牛难产的诊断及助产
“土管修法”难产的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