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东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研究:基于创新型人才开发战略视角

2012-01-28陈晶瑛贲雪峰张建国谢长青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12年11期
关键词:创新型创造性广东

● 陈晶瑛 贲雪峰 张建国 谢长青

广东省在 《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全国科学技术大会精神的通知》中提出:“创新型人才建设要有重大突破”,并指出“建设创新型广东,关键在于科技人才,特别是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要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引进、使用上有新的进展,在人才数量、质量上有新的突破。”广东作为我国经济实力最强、对外开放程度最高的地区,经过30多年的长足发展,已经形成了较强的科技创新能力和产业转化能力,其区域科技能力仅次于京沪,居全国第三,工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工业技术创新绩效位居全国第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猛,高技术产品已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3.5%,全省出口总额的32.3%和全国高技术产品出口总额的45%。但不容乐观的是,随着地缘和政策优势对经济发展影响力的减弱,广东的经济发展也出现了很多明显的隐忧,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企业缺乏创新能力,创新能力不强,发展后劲不足。造成这种局面的因素有很多,我们认为创新人才是影响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内在渊源。在自主创新作为我国重要发展战略背景下,如何构建广东创新型人才开发战略,如何通过创新型人才开发战略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等问题研究十分必要,对于进一步推动广东经济健康、可持续、跨越式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一、相关研究评述

创新型国家和创新型省的构建和实现的基础是创新型人才。国外学者主要从心理学角度研究创造性思维、创造性人格的特点,提出“ceativity”,“innovation thoughts ”, “inovation personality”,“inovative thinking和 innovative ability等概念,对于“创新型人才”并没有与之相应的提法。

在国内,上世纪80年代中期许多学者开始对创新型人才进行探讨和研究。但总体来看,目前对于创新人才的概念、内涵界定并没有统一的认识,研究各有侧重。根据对现有研究进行梳理和归纳,大致可分类如下:

第一类:强调创新人才应该具有较强的创造力。如冷余生(2003)认为创新人才是指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它是相对于不思创造、缺乏创造能力的比较保守的人而言的;张黎(2001)认为创新人才必须具有超常的健康人格、很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以及良好的社会适应性和充沛的精力;董喜林(2002)认为创造型人才是那些能够按照社会历史发展的需要,以科学的态度来表现和探索人类社会或自然发展变化规律,具有创新精神的人。

第二类:强调创新人才应该具有创新素质。曾红(2007)认为创新人才是指那些具有创造性思维,又同时具有完善自我实现的目标和被社会与他人接纳的目标的人。刘玉娟等人(2001)认为,创新人才是指具有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能力,掌握创新方法,并富有创造性成果的人才。张玉蓉(2004)认为创新人才主要是指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三方面素质的人才。

第三类:强调创新人才应该具有良好的个人品质。赵鹏大等(2006)认为创新人才的最根本的品质是具有自觉的创新意识、具有缜密的创新思维和具有坚强的创新能力。朱洪波(2003)指出创新人才是指那些具有优良品质,富有创新意识,具备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在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能够以自己的创造性劳动去认识世界或改革世界,对人类的和平幸福和社会的繁荣进步做出一定贡献的人。

第四类:以情感因素来定义创新型人才。个别学者认为“创新型人才”应要热爱祖国,崇尚集体主义,创新成果要有利于人类的和平与发展,有利于社会和企业的发展。

国内外都认为创新人才应具有创造性等素质,但在理解上也存在一些差异:一是我国明确提出了创新型人才的概念,而国外没有与之相应的提法,只有创造性思维、创造型人格等外延较窄的概念;二是国内对创新人才的理解较片面、狭窄和僵化些,大多局限于“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上,对创新型人才的情感、个性和品质等因素全面关注不够;而国外对创新型人才素质的理解比我们要全面、宽泛及灵活些,更关注人才的知识结构及个性品质,强调二者的综合性,这从目前国外有关大学教育培养目标的阐释中可以清晰地看出来。总之,国内学者的研究多从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新成果等角度阐释创新人才,而国外学者主要从心理学角度研究创造性思维、创造性人格的特点。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创新型人才”就是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并能够取得创新成果的人才。

二、自主创新能力与创新人才的关系

首先,创新型人才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经。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和竞争国际化加剧,经济组织之间的核心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科学技术实力的竞争,而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则是提升科技实力和水平的本质要求,然而自主创新主要靠创新人才的创新水平、意愿来实现,这无疑使得创新型人才成为提升广东区域自主创新努力的有效途经,是决定企业创新能力高低和创新工作成功与否的关键性因素。创新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地区创新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尺,它对一个国家、地区的自主创新能力的拉动和影响作用巨大。总之,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关键是创新人才,因为创新型人才是首要资源,谁拥有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谁就能在发展中独占鳌头。国内外无数的自主创新成功与失败的案例表明,重大科技项目和高科技产业的成功关键在于创新人才的选拔与使用。

其次,创新型人才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根本保证。从自主创新的发展路径看,提升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需要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提供智力保障,即自主创新需要大量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人才是提升以上三个方面创新能力的根本保证。胡锦涛主席说过:“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重要举措,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目前我们最紧迫的任务就是加紧大力培养一大批创新型人才。自主创新有赖于各种创新资源,即资金、项目、市场、观念和创新人才,而创新人才资源是最关键的资源,是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性资源。

三、大力培养创新人才,提升区域创新能力

(一)宏观上开发

建设创新型广东的目标,实现创新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突破障碍,营造良好的创新型人才培养环境,要切实加大学科带头人、科技带头人和创新型人才梯队的培养力度,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着力培养造就一批具有世界顶级水平的领军型科技人才,为此应做好以下工作:

1.根据自主创新需要,有针对性制订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大胆创新创新型人才培养方式,不断开拓创新创新型人才培养渠道,组织一批具有一定发展潜能的科技人才到国外著名高校进修深造或研究所进行实践。

2.积极推进具有合作精神创新团队建设。积极依托重大科研建设项目、重点学科和科研基地以及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项目,加大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力度,积极推进创新团队建设,发挥创新型人才的总体优势。注重发现和培养一批战略科学家、科学管理家。对核心技术领域的高级专家要实行特殊政策,改进和完善高层人才激励制度,形成培养选拔高级专家的制度体系。

3.积极发展与其他省的合作与交流,采取项目合作、协作攻关、课题招标、访问交流等多种形式培养创新型人才,大力开拓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渠道,经常邀请国外优秀企业家、学者和创新型人才到广东进行创新专题研讨与交流,开拓视野,提升广东创新型人才素质。

(二)微观上培养

1.培养能把创新思路付诸于实施、具有创新精神和管理能力的企业家。未来广东企业家应具备以下条件:站在一定的高度,具有一定的战略思维具有审视和分析环境能力并能在环境中捕捉创新机会,判断创新成功与外部市场需求的结合点的概念技能;敢于冒险,敢为天下先并对创新活动进行有效管理的创新管理能力;对所发现的机会能进行投资,利用这种机会开发新产品、开发新市场等;具有积极变革企业的文化、制度和政策的管理能力。拥有技术素养的企业家更能领悟企业的创新项目、创新方案,更能与创新人才进行有效沟通,面对多变复杂的创新环境能做出正确的决策的能力,而企业家的创新素养更能获得创新人才对他们尊敬。

2.培养具有实践创新能力的技术研发人才。从广东自主创新的三种实现途经来看,创新人才可分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消化吸收再创新三方面的创新型人才。原始创新人才主要是从事基础科学研究和技术发明创造的创新型人才;集成创新人才是具有较高转化和应用能力的创新型人才;消化吸收再创新人才能对所引进的先进技术进行研究再创新的创新型人才。从广东目前情况看,应先大力培养消化吸收再创新人才。

3.培养创新中介机构服务人才。中介机构服务人才是创新活动的联系者,需要兼具高校和企业创新型人才的一些特点,有一定的专业技术背景,对自主创新有一定的敏感度,能有效挑选出具有应用转化价值的技术信息,对创新有一定的敏感度,能够有效沟通企业和科研机构及高校的创新行为。从目前广东的情况来看,应重点培养创新项目评价、监督、仲裁以及创新成果交流的服务人才,提供创新咨询、创新人才测评、培训等服务人才,以及能推广共性技术方面的服务人才。

1.萧鸣政:《关于更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思考》,载《中国人才》,2008年第1期。

2.冷余生:《关注前沿推进创新——关于高等教育学沿的几个问题》,载《云南教育》,2003年第12期。

3.董喜林:《创造型人才的培养与创新教育》,载《理论导刊》,2002年第12期。

4.曾红:《实验室开放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载《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6期。

5.刘玉娟:《创新人才素质结构与高师课程改革》,载《中国高等教育研究》,2001年第5期。

6.张玉蓉:《试论高校创新人才培养》,载《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

7.赵鹏大:《坚持教育改革 培养“五强”地学创新人才》,载《中国地质教育》,2006年第1期。

8.朱洪波:《高等学校创新人才培养研究》,载《武汉大学学报》,2003年第2期。

9.张家峰、赵顺龙:《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以江浙沪两省一市为例》,载《国际贸易问题》,2009年第7期。

10.魏守华、吴贵生、吕新雷:《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兼评我国创新能力的地区差异》,载《中国软科学》,2010年第9期。

11.王锐淇、张宗益:《区域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的空间面板数据分析》,载《科研管理》,2010年第3期。

12.沈春光、陈万明、裴玲玲:《区域科技人才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研究》,载《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0年第2期。

13.程雁、李平:《创新基础设施对中国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影响的实证分析》,载《经济问题探索》,2007年第9期。

14.郭国峰、温军伟、孙保营:《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载《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7年第9期。

15.刘润芳、杨建飞:《陕西省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影响因素分析》,载《统计与信息论坛》,2010年第11期。

猜你喜欢

创新型创造性广东
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高校实践教学模式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应用
巴斯夫推出创新型DURA-COLOR抗老化技术
不煲“仔”的广东煲仔饭
关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几点思考
广东舆情
保持创造性的29个方法,每天看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