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廉价用工时代的终结
2012-01-28叶剑峰
● 叶剑峰
(作者系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副秘书长、本刊副主编)
近年来,“用工荒”呈现出向全国多地蔓延的趋势,不但珠三角、长三角等沿海发达地区劳动力短缺,在内地一些省份如湖北、安徽、河南同样如此。面对严重缺工问题,许多企业以涨工资来应对。今年以来,全国17个省份先后上调最低工资标准,收入分配“提低”进程加速。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16个省份最低工资标准平均增幅接近20%,高于GDP增速和劳动生产率增速,也高于“十二五”规划目标。这预示着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长期存在的廉价劳动力时代,已经进入了逐渐终结的进程。
我国出现“用工荒”并不断蔓延,其成因是多方面的。从劳动者来看,既有收入高低问题,也有比较利益问题;既有当前需求问题,也有长远发展问题;而新生代农民工的目标与其父辈相比,又有很大的不同。从企业来看,既有雇佣观念问题,也有利润空间问题;既有自身发展问题,也有社会责任问题;而当前企业的发展环境,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从政府来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把握宏观调控的方向、重点、力度,做好就业这篇大文章,更不是一件易事。
面对廉价用工时代的终结,就企业来说,仅仅依靠提高工资已经不足以吸引工人,必须革新传统的“用工模式”,从生产、培训、管理、社会保障等方面全面规范用工环境、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最重要的,是努力实现企业经济结构转换和产业结构升级,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就政府来说,要给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政策条件,要从社保、子女就读、户籍等方面给予农民工和城市人同样的权利,使之能够真正地逐步融入城市。显然,这需要党和政府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深化体制改革,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强化人力资源开发,提高每个企业和整个国家的创新能力。
实际上,告别廉价用工时代是一件好事。它有利于推动我国的产业升级,有利于提升人民群众的购买力。从全球经济发展史来看,劳动力价值的提高是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而告别廉价劳动力时代的本质是购买力的提升。政府应当推动这个趋势的发展,在坚决治理通胀的同时,努力推动劳动者实际购买力的提升,使劳动者的生活状况得到持续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