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持民企技术创新需转变思路——关于民营企业技术创新情况的调查
2012-01-28黄辉严士凡
□文/黄辉 严士凡
最近,省政府研究室调研组赴台州市、椒江区、天台县对部分企业技术创新情况进行调研。调查中,有关部门、企业也提出了当前企业创新中存在的困难问题和意见建议。
要扶持有实力的企业建立面向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中试平台。星星集团有限公司是以生产冷柜冰箱等家用电器起家的企业,目前企业将部分冷柜生产线迁至外省,想利用部分资金、空余厂房建立一个民营企业的中试平台,吸纳其他技术创新项目企业入驻。对一些好的研发项目,星星甚至可以投资入股或收购。考虑到针对单项技术的前期合作成本较高,为了集约利用资源,企业有意一揽子引入北京大学某科研团队的相关技术,并聘请该校科研人员到台州开展研发、中试等活动。星星希望政府对企业建立系列技术的中试平台给予税收、政策等相关支持。
加大对科技小项目的研发经费扶持,改事后补助为事前支持。一直来,国家都有针对小科技项目扶持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对许多小企业发展起到了有力推动。从椒江区近10多年28家上市公司的成长经历看,有一半得益于创新基金的支持,基金在企业起步阶段最需要的时候发挥了最关键的作用。但目前除了国家创新基金的省里配套外,中小企业创新项目申报的数量非常有限,省里加大对重大科技创新项目的扶持后,县区对中小企业创新项目的扶持资金盘子反而减少了。椒江区科技局认为,一些扶持、奖励的大企业其实并不缺研发资金,给予奖励仅仅是锦上添花,而真正迫切需要又无力依靠自身力量解决研发经费的恰恰是广大的中小企业,这才是真正的雪中送炭。另外,政府现有技术扶持都是项目研发成功后,才允许企业开始申报研发项目并实施补助,虽有一定的事后激励作用,但无法激励和帮助企业开展首次研发投入,而这恰恰是最需要帮助的环节,因此需要改变科技研发事后申报为事前支持。
严格高新技术企业的准入门槛,加强高新技术企业的规范管理。根据现有政策,高新技术企业通过政府税收减免、成本加计抵扣等途径可以享受较大的优惠政策,因此企业申报的积极性很高。但少数企业由于重申报形式,轻实质管理,在通过高新企业审核后,由于可能存在的财务管理不规范、账目不实问题,没有信心或不敢主动申报高新企业税收减免手续。一些企业入驻高新区或申报高新企业后,重税收减免等政策待遇,而对自身进一步技术创新要求并不迫切。
尽快改变以论文论英雄的职称评价制度,将技术转化应用实绩纳入评价范围。浙江大学台州研究院紧扣当地产业特点和需求,组织建立汽车零部件、缝制设备、汽摩配等技术服务平台,五年来先后承担国家级项目4项、省级项目5项,开展横向合作和自主科研项目75项,整合科研经费2004万元。为此,浙江大学常年派驻台州的十多位教职员工克服远离家庭的生活不便,付出了辛勤劳动。台州研究院负责人反映,这些教师都是研发运用的骨干,由于大量精力投入技术运用推广等实务工作,很难有时间精力撰写理论性文章,按照现行的职称评审标准,即使再多的技术转化实绩,也难以符合晋升的要求,下派科技人员普遍面临着职称晋升的困难,建议能否依有关规定按工程师序列给予评定职称。
建立吸引科技人才到二线城市或偏远地区工作的综合机制,切实解决“引人才难,留人才更难”的实际问题。星星集团与北大的合作,有望通过建立技术中试平台,吸引北大教授带领的20余名博士硕士团队来台州开展研发活动。但企业负责人诉苦,该企业邀请高校高学历人才来企业实习相对容易,邀请从事单项、阶段性研发工作也能做到,但想长期留住这类人才非常困难。过高的工资也会引起其他员工的攀比和不满,难以平衡,希望有更灵活的吸引人才政策。
加大对中小企业创新宣传,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切实提高产业链上游企业、配套企业的创新动力。台州现有块状或形成产业链的企业主要有医药、冷柜冰箱、汽摩配等。在产业链布局中,龙头企业通过订单的方式,委托上游或配套的中小企业提供初级品,在质量、标准、价格固定的情况下,加工企业往往处于被动生产和供货的地位,缺乏主动改进产品质量的积极性。近年来,一些中小企业虽创新意识有所提高,但更多地是通过复制策略,或引进新设备等快捷、直观、可控的方式更新技术,不重视原始创新、集成创新能力的培育。一些企业虽然引进了国外先进的设备,但对设备涉及的技术等消化吸收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