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进法治文化建设创新机制的探索与思考

2012-01-28宋雨声北京市朝阳区司法局副局长北京100026

中国司法 2012年3期
关键词:朝阳区普法法治

宋雨声 (北京市朝阳区司法局副局长 北京 100026)

张 静 (北京市朝阳区司法局 北京 100026) ■文

推进法治文化建设创新机制的探索与思考

宋雨声 (北京市朝阳区司法局副局长 北京 100026)

张 静 (北京市朝阳区司法局 北京 100026) ■文

Exploration and Reflection on Promoting the New Mechanism of Legal Cultural Construction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进一步推动我国文化建设提出明确的要求。在迎接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之际,重视和加强法治文化建设是当前普法工作的重要任务。北京市朝阳区“六五”普法规划把“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作为“六五”普法的一项重大任务。在“六五”普法期间,如何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六五”普法规划,大力推进法治文化建设,笔者认为关键要坚持以人为本,进一步创新内容、创新机制、创新载体,努力形成具有时代特点的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氛围。

一、推进法治文化建设应在贴近百姓工作和生活上取得新进展

法治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融注在人们心底和行为方式中的法治意识、法治原则、法治精神及价值追求。一个国家的“法治文化”,就是这个国家的法律制度、法律机构、法律设施体现出的文化内涵和公民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所持有并遵循的以法律价值观为核心的心理意识与行为方式。法治文化具有宣传、教育、引导、激励、娱乐等多种功能,是思想领域、文化领域、法治领域的重要工作,这决定了推进法治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三贴近”,即: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

(一)强化法治文化的群众性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贯彻以人为本,就是要用以人为本这一核心理念审视、反思我们的法治建设,切实把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利、促进人的自由平等发展作为社会主义法治的灵魂,贯穿于法治工作全部过程及其各个环节。“文化搭台、法治唱戏”,法治文化建设本质上就是以法治精神塑造人、以法治信仰引导人,以法治实践提高人,以法治文化熏陶人。要运用法治文化的特有功效,渗透到人民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成功架起法与群众之间的桥梁,以寓教于乐、润物无声的力量传播法治理念,以其独特优势与魅力体现法治文化的人本意识和人文关怀。当前形势下,要把满足人的需要、增强人的需求、促进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推进法治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如:“五五”普法以来,朝阳区针对不同时期的工作重点,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法治文艺汇演活动。发挥法治文艺融知识性、文艺性、娱乐性于一身的特点,组织全区各级法治文艺队伍、群众文化组织和广大群众,深入生活,从身边具体的、典型的人和事中提炼主题,创作出一批主题鲜明、寓意深刻的小品、相声、戏曲、舞蹈、歌曲、快板书等法治文艺作品,将与广大群众工作、生产、生活等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生动地诠释,寓教于乐,融法制教育于文艺作品之中,既激发了广大干部群众崇尚法治、共创和谐的热情和参与普法的积极性,又增强了普法工作的感染力和影响力,弘扬了现代法治观念和法律文化。“五五”普法期间,全区社会治安形势持续保持平稳,全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不断提升。

(二)强化法治文化的创新性

一是加强法治文化理论研究。理论是实践的指导。法治文化理论目前还属于初创阶段,法治文化体系更是一个创新的概念。法治文化理论的研究决不仅仅是法学家的事,还需要从事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普法一线的工作者共同探讨。笔者认为,应采取举办“法治文化论坛”、 “法治文化讲座”等形式,加强法治文化理论研究和解决现实问题的应用对策研究;注重在法治实践中丰富和发展法治文化理论,更好地指导法制宣传教育和法治实践;鼓励引导支持法治文艺创作,努力为广大群众提供丰富的法治文化产品。

二是构筑法治文化人才高地。推进法治文化建设,要有一批在法治文化事业各方面有号召力的领头人和专家、学者、能工巧匠,并以此形成有特色的法治文化人才队伍。在此基础上,成立法治文化创作队伍,组建法治文学、法治曲艺、法治美术等创作基地,有计划地组织法治文学艺术作品的创作和生产;应组织力量集中攻关,重点推出一批反映时代精神、富有生命力、具有鲜明地域文化特色、群众喜闻乐见的法治文化精品,努力提高作品的影响力和震撼力;加强执法机关法治文化人才的培养,分期分批组织培训和采风活动;加强基层法治文化骨干的专业辅导,积极为人才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建立和完善优秀法治文化人才脱颖而出的激励机制,将成果突出的优秀人才纳入“六五”普法表彰奖励范围。

三是创新法治文化的表现形式。推进法治文化建设要采用接近大众、群众喜闻乐见的法治文化表现形式,依托各种媒介,如公益广告、手机短信、普法网站,运用图片、文艺节目、法制动漫等多种形式开展工作,增强法治文化的渗透力。“五五”普法期间,朝阳区在加强法治文化建设中,涌现出许多新亮点,如:继续打造“法律图书馆”和“朝阳普法广场”这一品牌,使之成为广大群众学习法律知识、感受法律文化的窗口;借助党员信息服务平台,通过发送手机短信或语音呼叫的方式向全区的党员定期发送有关法制宣传教育内容的短信,对全区的党员进行宣传教育;依托紫光影城建立了法制电影教育基地,开展法制电影放映月活动;与数家电影院线公司、区文化馆合作,开展万场法制电影进学校、进社区、进乡村活动,免费在全区的高校、中小学校、社区和农村等放映法制电影,使广大群众在休闲中学习法律知识,在娱乐中感受法治精神,在欣赏中解读法律文化;与法制日报社合作,建立“法制新闻研究实践基地”;拍摄《一家人的故事》、 《殇》等法制影视剧,与北京电视台合作,走进社区拍摄辨别真假商标、辨别食品安全节目;与中央电视台合作拍摄《今日说法》新年特别节目“新年说新法”。两会期间《小撒探会》节目组到社区拍摄关于居民关心热点问题专题片等,积极打造了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法治文化品牌,各具特色的法治文化实践呈现出异彩纷呈的态势,形成具有特色的法治文化。

(三)强化法治文化的实践性

要支持和引导法治文化建设朝着促进依法行政、服务大局等方向发展,努力推动经济社会的法治化,形成崇尚法治的社会氛围和文化导向,使之作为新时代深入推进平安朝阳建设的“倍增器”,成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助推器”。“五五”普法期间,朝阳区把普法教育与依法治理同规划、同实施、同检查、同评比,逐步形成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与依法治理工作齐头并进的格局。围绕基层平安建设、和谐社区、和谐乡村建设以及群众关注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深入开展专项治理活动。继续推进“民主法治示范村”和“民主法治社区”创建活动,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区依法治区领导小组相关成员单位紧密结合法治实践开展创作和演出活动。如:区法院创作和演出的小品《回家》,宣传《婚姻法》等法律法规;区公安分局编排的独幕剧《向日葵》,揭示了毒品对人们心灵及其家庭的伤害,教育群众学法知法守法,远离毒品;区教委编排话剧《我是小队长》,反映了从青少年开始就要培养知法守法的良好习惯……这些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为朝阳区营造了良好的法治氛围。

二、推进法治文化建设应在建立和完善长效机制上取得新进展

(一)建立领导责任机制

推进法治文化建设离不开强有力的组织领导。 “五五”普法期间,朝阳区构建完善了以“一个机制,四个体系”为主要内容的法制宣传教育体系,健全了实行区委书记、区长“双组长”负责,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实施、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六五”普法规划也明确提出:“健全完善工作机制……继续实行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责任制”。为了在“六五”普法期间更好地推进法治文化建设,朝阳区还将研究制订《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区法治文艺宣传活动的实施意见》、《建立和实行法制宣传工作责任制的实施办法》等,以构建推进法治文化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框架。

(二)建立经费保障机制

推进法治文化建设必须有必要的经费保障。在政府加大经费投入的基础上,还应采用财政支持与社会化、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方式保障法治文化建设所需费用。法治文化是政府应当向全社会提供的公共产品,但法治文化同时也是一项集公众性、知识性、服务性于一体的综合性工作,蕴涵着产业化发展的巨大潜力。应积极鼓励运用社会化、市场化办法筹集法治文化活动经费,将法治文化宣传过程自然生成的各种产业化资源充分开发利用起来。

(三)建立资源整合机制

推进法治文化建设是一项综合性、全局性工作,需要发挥各行各业的资源优势开展工作,发动全社会参与和支持法治文化活动,积极构筑各级“积极参与、优势互补、有序运行”的法治文化工作联动机制。司法行政机关应积极履行区依法治区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职责,充分发挥协调、指导和监督的职能,强化统筹协调,凝聚全社会力量开展法治文化活动,为政府各职能部门开展法治文化活动搭建平台。注重整合区域资源,鼓励各类文化团体和艺术工作者深入社区和乡村,创作演出群众喜闻乐见的法治文艺作品,开展丰富多彩的法治文化活动,实现法治文化工作主体多元化、内容专一化、方式协同化、效益最大化,实现由一两个部门“主演”到“导演”,由“独唱”到“合唱”的转变。

三、推进法治文化建设应在拓展宣传阵地上取得新突破

拓展阵地是推进法治文化建设的有效手段和重要依托。应积极营造立体宣传载体的模式,通过它们发挥不同的普法效用,为工作的有效开展不断注入新的活力,努力形成法治文化建设的“阵地化”、“项目化”和“有形化”,增强渗透力和感染力,扩大法治文化的受众面。

(一)发挥电视专栏的普及作用

电视等大众媒体是面向百姓进行宣传最有效、最节约社会成本的方式,可快捷地传播法律知识,提供法律服务。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复杂的社会情况多变,群众接受信息最快的方式和渠道更多的不是在课堂里,而是在网络上、电视里、报纸杂志上。实践证明,由司法行政部门和电视台共同创办比较合适。电视台提供录制等设备,司法行政部门发挥法律人才优势,并提供相关报道线索,可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如:“五五”普法期间,朝阳区依法治区领导小组办公室、朝阳区司法局与朝阳传媒中心联合开办《与法同行》栏目,以发生在朝阳本地的法治事件为切入点,进行多层面、全视角的宣传报道,坚持正面引导,以案说法,以满足社会和市民对法律知识的现实需求为重点,大力宣传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努力提高市民的法律素质。

(二)发挥法制书刊的引导作用

法制宣传资料是传播法治理念、法治精神的有效方式之一。法治文化具有先导作用,唯有能够满足领导干部依法决策的需求、公务员依法行政的需求、青少年学生提高人文素质的需求、企业经营管理人员防范法律风险的需求、农民群众参与基层自治的需求及流动人口依法维权的需求,才能有效调动不同群体学法用法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有效增强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和渗透力。近年来,朝阳区针对不同对象印发了各类法治类书籍,较好地引导了不同重点对象的法治教育。如先后编印了适合“法律六进”各个层面、内容涵盖“五五”普法全部重点内容的普法书籍《生活与法》、《“五五”普法法律法规汇编》、《朝阳区法制宣传系列连环画》、《劳动保障政策汇编》等,面向全区免费发放,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有效引导了社会各界学法用法守法和护法,使推进法治文化建设这一“虚事”,变成了看得见的“实事”。

(三)挥普法广场、法律图书馆的互动作用

面对面为群众提供咨询等服务,可增强群众对政府的信任感,架起国家公职人员同群众联系的桥梁。多年来,朝阳区一直积极探索加强法治文化建设、传播法律知识和法律文化的新途径,不断总结、研究法制宣传教育的形式与内容的关系,提高法制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如:从2002年开始,朝阳区为满足群众法律服务需求,由政府引导,盘活朝阳图书馆等社会单位的公共资源,引入律师事务所等社会资源,打造了朝阳区法律资料服务中心和普法广场这一普法法治文化品牌阵地,明确了其“传播法律知识、弘扬法律文化”的社会服务职能。一是针对广大群众的法律需求,免费提供法律资料查询和借阅服务,使传统意义上的受众由被动服务变为自我服务。二是签约律师定期举办法律义务咨询活动。每周六下午,由签约律师定期为广大群众提供法律义务咨询。三是依托普法广场组织大型法律义务咨询活动,使大型普法活动经常化、规模化,并且达到预期宣传效果。四是坚持开展“百姓身边的案例”法律讲座。以发生在百姓身边的案例作为讲解的重点,针对与广大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进行讲解宣传,力求从法律的角度提供解决热点、难点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五是创新普法形式,开通网上法律咨询平台。利用区图书馆网站,开辟了法律咨询BBS论坛,很多市民足不出户就可以解决法律问题。六是走进社区、军营开展义务法律咨询,把法律知识送进居民、官兵的家门口。近十年来,普法广场、法律图书馆突出公益性、专业性、互动性,为群众提供各方面的法律服务,已经成为广大公民学习法律、宣传法律的第二课堂,成为传播法律知识、弘扬法律文化的有效载体。

综上,法治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六五”普法期间,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把培育社会法治文化作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握全社会对法治文化的根本需求,探索内在规律,转变工作观念,创新工作形式,努力提升法治文化建设水平。

(责任编辑 赵海鸥)

猜你喜欢

朝阳区普法法治
朝阳区成立街道快递外卖行业联合工会
明理博学 厚德尚美
——长春市朝阳区明德小学简介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上半年朝阳区服务业实现增加值2632.3亿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普法
普法
普法
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