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警务学术交流口译预测法探析
2012-01-28□张岚
□张 岚
(浙江警察学院,浙江 杭州 310053)
○警察教育训练
国际警务学术交流口译预测法探析
□张 岚
(浙江警察学院,浙江 杭州 310053)
本文从关联理论视角出发,根据国际警务会议口译语料,对口译的一些预测法进行案例研究,并提出了会前预测、会中预测的口译预测策略。
翻译;关联理论;预测;口译;国际警务学术交流
主持人:史荣华
一、引言
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间,翻译学界对于“口译”的关注日益增加。国内外学者从各个角度探索口译的类型、过程、策略等,主要目标在于解读口译的运作形式,而对警务会议口译预测法的研究却相当有限。其实,口译的预测有助于减轻口译译员脑力、心理负担,提高处理能力,以最终实现“忠实”、“有效”的交际目的。
关于口译,学者给出了不同的定义。钟述孔(1984)将口译定义为“将一种所讲的语言当场口头再现为另一种口头语言。”[1]黄为忻(1986)认为:“口译是从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的即席活动。”[2]而胡庚申(1988)则进一步指出:“口译可以看作是将口头表达的信息等价地从一种语言转换为另一种语言的过程,根本目的在于使交际双方或各方能即席地相互理解。”[3]
学者们在给出定义的时候都用了 “当场”、“即席”等字眼,因此,口译具有时效性和即时性的特点,要在短暂的时间之内完成听解、记忆、转换和口头表达等多项任务,是一种超强脑力劳动。Seleskovitch(1992)认为,口译的最大困难在于将正常交谈时应分别进行的理解和表达这两个过程重叠于一身,这就要求译员做出预测。[4]
关于预测,Kirchhoff(1976)认为:“预测是译员根据语言和语言外因素所建构的一些预期判断。”[5]Gile(1995)认为同传中的预测“不是讲话人词句的准确和一般性预测,而是在某一特定情景下对讲话人的反应和讲话方式的一种了解。”[6]
二、关联理论和预测
(一)理论回顾。1986年Dan Sperber和Deirdre Wilson在他们合著的 《关联: 交际与认知》(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ngnition)中提出了关联论。1991年他们的学生Ernst August Gutt在根据关联论对翻译进行了五年的研究之后出版了专著 《翻译与关联:认知与语境》(Translation and Relevance:Cognition and Context)。Gutt把翻译置于关联理论框架下进行研究,指出翻译能否成功主要是看译文能否通过最佳语境效果找到最佳关联。在关联理论模式下,翻译成为一种跨语言的两轮交际活动,第一轮由原作者与译者构成;第二轮由译者与译文读者构成。译者扮演着双重角色。在两轮交际活动中,最佳关联性都是交际成功的保证。第一步,译者要付出努力寻找原文的最佳关联,形成对原文的正确理解,同时要把自己对原文的理解以最佳关联的方式传达给译文读者,表达是翻译的第二步。因此,传递最佳关联性就成为翻译的原则。[7]
上文提到翻译的“时效性和即时性”的特点给译员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在口译中如何提高译员的理解速度和质量,减轻译员的心理压力一直是人们致力研究和解决的问题。Sperber和Wilson提出的关联理论(relevance theory)给我们提供了这方面的重要启示和帮助。关联理论认为,对话语的理解应依靠语境(也称语境假设)来寻找信息的关联,然后再根据话语与语境的关联情况进行推理,求得语境效果。也就是说,交际成功的关键在于参与交际的人对关联性的认识。何自然(1998)指出:“关联性指人们理解话语时在新出现的信息 (newly-presented information)与语境假设之间寻求关联。所谓关联就是指其中的认知与推理过程。”Sperber和W ilson的关联理论特别是其动态语境之说为口译预测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国内学者赵彦春(1999)给关联理论很高评价:关联理论是一个强有力的理论,能很好地解释翻译这一 “宇宙历史上最复杂的现象(Richards,1953)”。它给翻译提供了一个统一的理论框架。
以上理论回顾给我们一个启示:在翻译实践中,译员在说话人明示的基础上做出语境假设,从说话人的内容和交际线索中寻找最佳关联,给出口译译文。这一系列口译行为的可行性都是可以根据关联原则来加以解释的。
(二)口译中的预测。威尔斯(Wilss)认为:预测是译员提前一拍,对其所接收、处理的语言及非语言的刺激做出反应,并预先推测出原语中可能出现的信息,将其同时传译出来。(Wilss,1978[8])
Chernov(1979)认为构成人类语言交际的基本特征之一是语言交际中信息的冗余性(redundancy),而且话语越是接近标准化其冗余性越强。正是话语的冗余性给译员提供了预测的可能性。在这点上,郝斌(2008)也有相同的见解。他认为,发生联系的并不仅仅是两种语言,而是两种文化,而译员就相应地成为沟通两种语言和两种文化的桥梁。译员所掌握的相关专业知识越多,相应的发言对他来说冗余信息就越大,口译过程中灵活处理的可能性就越大。[9]
不同学者根据不同的角度进行了预测的分类,Lederer(1978)将预测分为纯预测、自由性预测和结构性预测;Gile(1995)分为语言性预测和非语言性预测;国内学者王铁梅(2007)将预测分为两大类,即话题预测和语言预测。[10]笔者倾向于Gile的分类,在下面的分析中将采用此方法。
前人的研究证实了口译中预测的可能性和重要性,在关联论的关照下快速、准确地预测可以为译员及时处理信息并组织译语进行表达赢得了时间,也为获取讲话者接下来表达的信息减轻了压力,这也为提高口译质量做好了铺垫。
三、国际警务学术交流的口译
(一)语料说明。本研究语料根据浙江警察学院(以下简称“我院”)承办的2004至2010年“警察与科学”国际讲坛录像录音材料整理,内容涉及七届会议,其中三届采用同声传译方式,四届采用交替传译的方式。
(二)口译预测策略。笔者认为,为了做好国际学术交流的口译,可以做以下两方面的预测。
1.会前预测。关联理论认为,关联性是个相对的概念。关联性的强弱取决于两个因素:处理努力(processing efforts)与语境效果(contextual effects)。在同等条件下,处理努力越小,则关联性越强;语境效果越大,则关联性越强。[11]根据这一理论,译员头脑中是否拥有与话语信息发生联系的语境假设是理解话语的前提。因此,要做好口译,译员应该尽量建立和寻找与话语信息密切关联的语境假设。会前预测就是基于这样的理论得出的一个策略。学者对此也有研究,Rost(2005)认为:听前预测信息或内容是成功策略之一。桑力攀、温晓龙(2006)提出三种预测策略,其中一种就是“通过知识的积累和会前常识性的准备”途径。[12]而李坤(2006)认为要对口译主题本身、话语双方各自的背景信息(如讲话人的语音、语速、专业背景、现场情绪)作译前的充分了解。在此,笔者结合2004年至2010年由我院承办的国际警务学术交流口译的实际情况来分析。
从语类上来分析,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开、闭幕式,二是正式会议。开、闭幕式属于礼仪祝辞类口译,开头和结尾部分都有固定的表达方法,译员可以通过熟悉各种表达方式来预测。
例:……借此讲坛开幕之际,我谨代表浙江警察学院全体师生,并以我个人的名义,向各位专家、来宾表示诚挚的欢迎。在此,首先,我要衷心感谢公安部给我校提供的这个机会,同时也要感谢第九届西湖博览会组委会,感谢远道而来的各位专家对本届讲坛的大力支持。举办“大型活动·危机管理”国际讲坛旨在以国际讲坛为平台,通过国内外专家、学者面对面的交流,探讨当前世界各国举办大型活动的最新理念和工作模式,学习和借鉴国内外相关大型活动的经验和做法。本次讲坛提供了很好的相互学习、交流的平台,我们相信通过研讨,我们在“大型活动·危机管理”方面将进一步形成共识。浙江地处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杭州更是以美丽的西湖而闻名世界。希望在座的各位朋友能在杭州度过愉快、难忘的时光。最后,衷心祝愿讲坛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①
我们可以看到,这个致辞由5个部分组成,涵盖欢迎、感谢、讲坛简单介绍、本地情况介绍、祝愿等内容。“向……表示诚挚的欢迎”、“向……表示衷心的感谢”、“祝愿……”这一类结构的句子,多为会议致辞中的常用客套话,格式相对固定,译员可以在欢迎、感谢的对象出来之前提前翻译,以免遗漏。
根据关联理论,译员在口译准备阶段,可以就会议主题等做充足的准备,提前使自己的认知和会议发言建立起一种关联。译员对话语和语境的假设、思考越成功,话语内在的关联就越清楚,在正式会议上就无须付出太多努力就能取得较好的语境效果,从而正确地理解话语,从容地进行现场口译。
我院从2004年至2010年国际讲坛的主题涉及大型社会活动安全保卫、法医学、情报信息主导警务、危机管理、国际刑警追逃、执法规范化、反恐等。话题涉及从一般的社区警务服务、紧急救助、安全检查、反恐工作到现场的观察、证据的收集、网上追逃、讯问程序、应对高智商犯罪等各类警察活动。主题的宣讲人有来自一线的联邦警察、国际刑警、爆破专家、安保专家、法医等,也有来自院校的教授。专家、学者分别来自于英、美、法、澳、德、巴西、泰国等国家。
国际讲坛交流的目的是介绍和讨论国内外最先进的理念、最新的研究成果、在实践领域最富有成效的技术,是专业性较强的会议,因此专业交流中的专业术语较多,发言人的演讲会涉及警务领域的最新专业术语。译员对主题越了解,知道的信息越多,他的认知语境与交际双方的认知语境越接近,越容易确定原交际者的意图。当译员认知语境中的主题知识与交际时所涉及主题知识相吻合时,译员就能进行积极的思维推理,对说话人即将转达的信息做出相对准确的预测。如果不做这方面的准备,可能会出现听错词、会错意的现象。例如,2006年的会议主题是法医学,有位专家提到了“muzzle marks(枪口印痕)”,乍一听到“muzzle”这个词会以为是“muscle(肌肉)”,如果这样认为那就和议题南辕北辙了。
综上所述,在译前进行有效预测可以促进口译进行过程中的信息理解,并为信息重构打下良好基础。
2.会中预测。关联理论产生之前,各种翻译观点采用静态描述的方法来建构自己的翻译理论。而在关联理论下,把翻译看成是一个由三方交际者参加的明示推理交际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认知过程。关联理论下的口译预测包括译员在动态层面上对语境假设的分析,从而实现对讲话的超前理解。而译员对语境假设的动态把握,往往对译员在储存解码、编码转换过程中形成全面准确的思维理解和流畅的语言表达有至关重要的作用。[13]
笔者拟从语言性和非语言性两方面来分析译员在翻译过程中对语境假设的动态把握。
(1)语言性预测。
例1原文:Generally,removable proceedings are open to the public,but there’re certain reasons which may cause a removable proceeding to be closed.One of the important reasons is the foreign national contends that he qualifies as a refugee and applied for asylum,which is not open.
译文:一般情况下,递解出境的审理是公开进行的,但由于某些特定原因也不一定全部公开了。例如,某外籍人声称自己有难民资格并申请避难。碰到这样的情况,审理就不公开了。
例2原文:Then the immigration judge will ask the foreign national to plead to the factual allegations and legal charges in the“notice to appear”,that is,whether the foreign national agrees or denies those facts.
译文:移民法官还会征询被控人的意见,就这个出庭通知里面陈述的事实和法律指控进行作答。也就是问他是承认还是否认我们的指控。②
英文中的连接词是串接句子的逻辑桥梁,是整个语段、语篇的结构框架,通过连接的把握,译员可以做出动态联想。例1中的generally和but给出了强烈的暗示,听到but时,就很自然地可以推理出下文是刚才听到信息的相反意思。而例2中的that is,即in other words,是对刚才听到信息的解释,应该具有相同的意思。通过对源语的逻辑结构发展的假设,译员能完成有效预测,从而达到缓解记忆负担的目的。
(2)非语言性预测。
例1原文:At the end of the hearing,an immigration judge decides whether the foreign national is removable from the United States,and,if removable,the judge also determines the alien qualifies for any form of relief from removal.The decision of an immigration judge is based only on the evidence produced at the hearing and admitted into the official record of the case.You can not base your decision on any other external information.
译文:在听证会进入最后阶段,移民法官会做出裁决,该外籍人是否(从美国)递解出境。如果该外籍人被裁决递解出境,法官还能就该外籍人是否有豁免资格做出裁决。移民法官的裁决仅凭听证会上提供的并被记录在案的证据与证词做出,而绝对不能依据外部信息做出裁决。
听到“at the end of the hearing”,译员已经可以预测到后面的意思是“法官要做出裁决了”,因为前面的话提供了“听证会接近尾声”的语境假设。而听到下文的“is only based on”,译员根据常识都可以抢译出下句“不根据外部信息判案”。
例2原文:There are different types of relief from removal available to foreign nationals.One type of relief is asylum.If a foreign national can show that he or she is a refugee,then the alien is eligible for asylum.U.S.Law defines a refugee is the person who is outside of his/her country’s nationality,and who is unable or unwillingly to return to and is unable or unwilling[to]avail himself of the protection of that country.
译文:我们知道有免于被遣返的若干不同种类。其中之一是避难/庇护。当然,如果这个人可以证明自己是一个难民的话,他/她完全有资格去申请避难。美国的法律对于难民的定义如下:首先,这个人是在其国籍国以外的另外一个国家,但是他/她又不能够或不愿意回到自己的国籍国,因为他/她不能或不愿意受到那个国家的保护。
在会议继续进行、话语不断延续的过程中,对话语的预测是不断往前推进的。一旦译员的语境假设成立、预测的信息被予以证实,又将成为下一句话或下一段话的新的语境假设,并且为新的预测活动提供帮助。接着前一个例子,我们来看后面的话:
原文:And the reason for that unwillingness or unable to is because of persecution or a well founded fearofpersecution on accountofrace,religion,nationality or membership in a particular social group or political opinion.
译文:他/她之所以不愿或不能回去,正是因为有种族、宗教、国籍或特殊社会团体身份、不同政见等原因,他/她可能遭受迫害,或者他/她可能有遭受迫害的、并有充分证据的恐惧。
译员一听到“reason”这个单词马上可以根据上文预测出是“unwillingness or unable”的原因,根据该语境假设判断出后半句的内容是 “对……怀有恐惧”,继而推定此类人员会“申请避难/庇护”。事实上,利用上下文进行意义预测的过程,就是寻找话语信息与语境假设的关联过程。译员如果善于创造和寻找关联性语境,就可以在说话人还没说完的时候,根据关联原则对后面的话语信息进行推理,从而迅速而准确地获得话语双方交际的最佳关联。这正是关联理论对口译预测的强大作用力。
综上所述,语言性预测和非语言性预测相辅相成,紧密联系,贯穿于整个口译过程。译员通过对语境假设的动态分析,激活自己的语言和信息库[14],调动认知资源,从而获得口译中的最佳关联。
四、结语
Gutt把关联理论的核心观点移植到翻译研究中来,给口译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在关联理论的视角下,通过关联性做出预测是口译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或技巧。随着国际警务交流的日益频繁,我国的涉警口译工作将相当活跃。探讨口译预测及其他方法、策略,可以提高国际警务交流效率和质量,从而有效完成交际目的。
注释:
①根据2007年“大型活动·危机管理”警察与科学国际讲坛开幕式上的致辞录像整理。
②原文与译文根据2008年警察与科学国际讲坛录像记录整理。
[1]钟述孔.实用口译手册[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4.
[2]黄为忻.也谈口译[J].上海科技翻译,1986(4).
[3]胡艮申.关于口译效果评价的构想[J].中国科技翻译,1988(2).
[4]Seleskovitch D,Lederer M.口笔译概论[M].孙慧双译.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2.
[5]Kirchhoff,H.,Simultaneous Interpreting: Interdependence of Variables in the Interpreting Process.The Interpreting Studies Reader [C].Eds Franz Pochhackerand Miriam Shlesinger Routledge London and New York,1976.
[6]Gile,D.Basic Concepts and Models for Interpreter and Translating Training[M].Amsterdam and Philadelphia: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1995:176.
[7]Gutt,E.A.Translation and Relevance——Cognition and Context [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4.
[8]Wilss,W.Syntactic Anticipation in German-English Language Interpretation and Communication[M].Plenum:New York,London,1978.
[9]郝斌.同传的特点及其教学[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8(5).
[10]王铁梅.浅谈同声传译中预测技巧的先占性[J].广州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3).
[11]林克难.关联翻译理论简介[J].中国翻译,1994(4).
[12]桑力攀,温晓龙.浅谈同声传译中的预测技巧[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3).
[13]李坤.由关联理论看口译预期[J].中国科技信息,2008(23).
[14]袁艳玲.语料库翻译研究综述[J].新西部,2010(4).
H059
A
1674-3040(2012)02-0103-04
2011-10-20
张岚,浙江警察学院基础部讲师。
(责任编辑:荣 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