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专利立国”路 志做中国的“乔布斯”——记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范朝来
2012-01-27◎甄严
◎ 甄 严
范朝来,男,1939年生于江苏镇江,1963年毕业于大连交通大学机械系。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是中科院长春光机所的“仿生载重步行机器人研究”课题(该课题指导老师是原所长王大珩院士)的负责人,这个课题中,他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可载重400公斤的石油勘探用“四足遥控仿生载重步行机器人”,填补了国际机器人发明史上如何在载重400公斤以上的重载荷条件下,成功实现模仿人腿足行进的踏步、进、退、左、右及原地360度转向等步行动作的世界空白。从1991年起去研究“专利立国战略”议题的“社会科学”,期间的“范氏快速螺纹”获巴黎国际发明展金奖。
1980年经长春光机所时任所长王大珩推荐,范朝来调到该所刚成立的“机构学(机器人)研究室”,从事资源卫星姿态控制研究,不久又接受了(与原石油工业部合作的)野外作业用“载重式仿生步行机器人课题研究”。该载重步行机器人课题在指导老师王大珩和张作梅院士的指导下,其机构学设计原理方案经雷天觉、沈鸿、侯祥麟三位院士的推荐,通过了国家论证,立项为中科院国家重点攻关课题,并获一次性的课题立项经费50万元,建立了现代化的“载重步行机器人实验室”。在长春光机所各级领导全力配合指导下,范朝来刻苦攻关,终于又以“4个一次设计成功”的优异成绩,成功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可载重400公斤的“四足遥控仿生载重步行机器人”,通过了雷天觉和张作梅主持的国家科技成果鉴定会,鉴定为自主创新国际领先,填补了国际机器人发明史上如何在载重400公斤以上的重载荷条件下,成功实现模仿人腿足行进的踏步、进、退、左、右及原地360度转向等步行动作的世界空白;获1985年中国专利局首批申请的发明专利证书;多次获国内国际发明金奖;获中科院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他还接受了原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武衡院士的委托,成立了“中国机构创造发明学会”,并担任理事长,雷天觉和武衡及专利局局长黄坤益兼任名誉理事长,挂靠在长春光机所,每年召开一次“全国机械机构学学术论文”年会,他们三位名誉理事长经常出席年会并亲自宣讲专利法。为推动中国发明事业,1985年,武衡按党中央要求筹建中国发明协会,推荐由钱学森、王大珩、袁隆平、沈鸿、雷天觉、侯祥麟、严东生、胡锦涛等134位知名人士做创建成立发起人时,范朝来也被推荐为发起人之一,并被选为第一届全国发明协会委员,该协会首任会长是武衡,名誉会长是聂荣臻元帅。
在1989年举行的法国第80届巴黎国际发明展上,“范氏快速螺纹”发明荣获金奖,该发明属于关键的高科技精密配件,可改善传统台钳、汽车螺纹千斤顶等类似螺纹工具的操作方便性,大大提高工作效率。被誉为是攻克了“世界机械螺纹史上的百年世界难题,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原创性发明”,轰动了西方,国内外媒体都作了报道,这也引起了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同志的注意。江泽民在1991年与范朝来和时任原国家轻工部部长曾宪林同志会面,使范朝来有机会聆听江泽民有关专利立国的下列一席谈话和嘱托,又因下列因素使范朝来接受了江泽民的建议,从此也就引起了他后半生研究方向的突变。
1991年,江泽民听取了范朝来和原国家轻工部部长曾宪林的汇报后,针对当时我国广交会上存在的问题,如我国高新专利产品几乎为零;而传统工业的产品虽品种齐全,有上百个行业协会,产品种类上万种,但因其创新专利产品很少,造成了在本国同质产品的同行企业之间都为了生存而一窝蜂廉价出口,无序竞争,打价格战,逐渐丧失出口定价权,外商从中渔利,最终造成低利润超低价出口,大家都没饭吃;同时,不少企业毫无环境保护意识,缺少资源及能源的保护整体意识,“崽卖爷田心不疼”并非个例,为避免这种严重后果,我国曾采用凡同一行业协会的企业都必须遵守“自律约束”的政策,又因“自律”缺乏法律依据而失败……江泽民提出了只有采用发达国家的“专利立国”的战略,才是中国的未来发展方向的设想。他谈到,必须学习发达国家,搞原创性发明专利的创新,组建“发明专利型3个1模式龙头大企业”,最终依靠专利法来实行“六统一”的出口方式,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出口的无序竞争和打价格战的现象。
江泽民这些谈话使范朝来深受启发,印象最深的是下列几点:一、一个对“世界重大原创性发明”作出贡献较少的民族是不受人尊重的落后民族,我们中国近百年来的贡献很少,是耻辱,应“知耻而后勇”努力赶上去。二、专利法虽被世界各国公认为进步的法律,但具有两面性,进步的一面是:它主张谁的发明就保护谁,就允许谁去垄断市场10~20年,把研发费赚回来,过了垄断有效期,发明就归全人类所有,所以促进了发明和人类进步;但它另一面是垄断性,十分残酷。于是发达国家就利用专利法作武器来欺压不发达国家,这就是发达国家搞专利立国战略的本质。三、我们必须搞清楚专利法对于发达国家和不发达国家其实都是人人平等的,大家都可搞“专利立国战略”,但事实上为什么只见到发达国家在搞呢?其真实原因一定是:他们要搞出一项可垄断市场赚到钱的专利项目,一定是至少可垄断某一个行业的“原创发明专利”,一般的跟进型改进性发明专利肯定是不行的,是无法垄断的。那么这样的“原创发明专利”从何处可以征集到?为什么美国70%~80%的专利都来自有发明爱好的非职务发明人?即使有了这些“原创发明专利”,开始也仅是构思,一般要经过几个过程和步骤才能转化为生产力和商品。此外,发达国家在这些“原创发明专利”的转化过程中都会遇到十分艰难的5个共性规律——1.过程繁锁,都要经过发明构思、专利申请、样机试制、小试、中试、产业化、国际市场销售等6个过程和12个步骤;2.周期长,一般要几十年时间;3.花钱多;4.风险大,研发成功率很低,经常在5%左右;5.人才很特殊,要求发明人都有一干就是几十年的决心,坐得住冷板凳,并有物力财力的保障。这些难点,显然必须依靠国家的一整套公共财政支出、税收扶持、银行、中介、评估、上市金融等配套政策。发达国家对每一个难点都是怎样解决的,他们往往对我们不发达国家往往是保密的,我们必须努力去探索设法搞清楚来龙去脉。例如他们创建“发明专利型3个1模式”和“六统一”的高科技企业是很有特色的,值得我们研究学习。四、江泽民提出最好要选搞工业研发的能长期坚持又淡泊名利潜心研发的优秀科学家到基层一线去开展“专利立国战略”、创建“专利型3个1模式”和“六统一”的示范企业的探索和科学实验,要有紧迫感。为此,江泽民指示轻工部:将刚获得法国国际发明金奖的原创发明“范氏快速螺纹”项目作为我国开展“专利立国战略”和创建“专利型3个1模式”和“六统一”的示范企业的探索和实验的第一个示范试点项目;并指示曾宪林部长,申报国外发明专利,由原国家轻工部立项,给立项费,将发明人范朝来从中国科学院借出来,深入到改革前沿广东基层一线去试点,帮助成立以发明人为主体的自负盈亏的“范氏台钳公司”,作为我国第一家“原创发明专利如何转化为生产力”的示范试点单位,帮助他向银行贷款。“范氏公司”现已完成12个步骤的前10个步骤—成立公司、已获美国4代、中国8代“发明专利证书”及其他20多个国家的PCT的“发明专利证书”,先后5次获美法等“国际发明金牌奖”、对原创发明的核心专利技术“机芯”、专利载体产品“范氏快速台钳”和“范氏快速汽车千斤顶”等经10多年的艰苦研发和数千次的研发实验,建立了小型生产流水线,通过了“小试”和“中试”的国家科技成果的专家鉴定,完成了的10种产品的主要研发工作,“中试”产品出口到14个国家和地区,取得初步经济效益。经10~20年实践,嘱托一定要完成两个预研任务:第一个嘱托是交一份国外国内有关“专利立国战略”的探索研究报告和建议;第二个嘱托是要力争建成中国第一个具有下列具体内容的“原创发明专利型3个1模式”示范实验企业。
江泽民的一席谈话和嘱托,使范朝来深受启发和教育,深感责任重大,自觉地看成是江泽民同志代表党和国家赋予中国科学家的“使命”,现在国家需要改行,进入到“专利立国”新领域去探索和实验,用满腔热血面对未来的挑战,按新确定的后半生的全新奋斗目标前进。为探索“专利立国”路,矢志不渝十九年,到目前为止己完成“嘱托”任务约80%的工作量,他今年虽然已是73岁的多病缠身的老人但仍在为尚未完成的任务而到处奔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