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双提升”专题培训的调研与思考*

2012-01-27中共南京市委党校教务一处

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 2012年5期
关键词:班次党校干部

中共南京市委党校教务一处

为深入了解我市各级领导干部的培训需求,探索干部培训的相关规律,教务一处对今年4月份在我校举办的5期“双提升”专题培训班的学员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对象为市管干部、市级机关职能处室处长、市属企业中层领导、区县部委办局和街镇主要负责人。问卷采用单项选择、多项选择的题型,以无记名方式向被调查者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900份,收回885份,下文对问卷统计结果、形成原因及引发的思考提出我们的看法。

一、关于“双提升”专题培训调研的量化分析

(一)对“双提升”专题培训的总体评价

1.关于“培训满意度”。认为“满意”的653人,占73.8%;认为“比较满意”的214人,占24%;认为“一般”的18人,占2%。

2.关于“您对这次专题培训班的授课质量评价”。①认为“信息量大”的723人次,占81.7%;②认为“联系南京实际紧密”的622人次,占70.3%;③认为“重点难点问题突出”的477人次,占53.9%;④认为“注重启发引导”的401人次,占45.3%;⑤认为“交流互动好”的212人次,占24.0%;⑥认为“实战方法多”的211人次,占23.8%;⑦认为“比较平淡”的28人次,占3.2%。

3.关于“培训收获”。①认为“引发对某些问题思考”的728人次,占82.3%;②认为“获得一些新知识”的679人次,占76.7%;③认为“了解一些新信息”的619人次,占69.9%;④认为“更新了思想观念”的581人次,占65.6%;⑤认为“学到了新方法”的331人次,占37.4%;⑥认为“记住震撼心灵的话语”的132人次,占14.9%。

4.关于“对短期集中培训的看法”。①认为“能激发、促进思考”的659人次,占74.5%;②认为“主题明确,针对性、实效性强”的621人次,占70.2%。③认为“学习效率高”的557人次,占62.9%;④认为“知识强化作用大”的503人次,占56.8%;⑤认为“想碰撞、交流作用显著”的304人次,占34.4%;

5.关于“研讨交流”的效果。①认为“好”的357人,占40.3%;②认为“较好”的417人,占47.1%;③认为“一般”的102人次,占11.5%;④认为“不太好”的9人次,占1.0%。

6.关于“培训成果转化”。①认为“迅速将‘双提升’落实到工作实践中去”的689人次,占77.9%;②认为“结合本部门、本单位实际对标找差距”的677人次,占76.5%;③认为“将所学所思的成果转化为工作的措施和行动”的613人次,占69.3%;④认为“改进领导方法、工作方法”的438人次,占49.5%;⑤认为“制定和完善强化执行力的举措”的405人次,占45.8%;⑥认为“组织开展全员学习、讨论和动员”的226人次,占25.5%;⑦认为“先冷一冷,放一放,谋定而后动”的27人次,占3.1%。

(二)关于培训内容需求的调研及量化分析

大培训采用专题培训的形式,一个月内共举办了5个专题班,他们分别是“创新型经济与‘人才特区’建设”专题班、“新兴产业发展与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专题班、“城市规划管理与生态文明建设”专题班、“加强社会建设与创新社会管理”专题班,“人文都市打造与文化产业建设”专题班。由于各个专题班开设的课程不同,选择的教员也不同,培训内容也各有个性化的需求。虽然不同的专题班在培训内容的选择上没有可比性。但从问卷统计的结果看,在培训内容需求的取向上,还是有一些共同点的。

1.凡是和南京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紧密联系的课题,各专题班需求的向性明显。按上述办班序列,选择南京创新型经济和“人才特区”建设、南京新兴产业发展与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南京城市规划管理与生态文明建设、南京社会建设和管理、南京文化产业发展专题课的分别占所在班次的62.4%(列第3位)、63.7%(列第1位)、64.8%(列第2位)、59.9%(列第3位)、52.9%(列第4位),除“人文都市打造与文化产业建设”专题班列第4位外,其余均列前3位;

2.凡是与各班次专题紧扣的国内外先进地区成功经验的介绍专题需求的向性也很大。该课程的需求在上述5个班次中分别占74.6%(列第1位)、57.5%(列第3位)、70.9%(列第1位)、62.6%(列第2位)、67.8(列第2位),除“新兴产业发展与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专题班列第3位外,其余4个班,两个列第1位,两个列第2位。

3.凡是“具有可操作性的措施和办法”研究的专题,需求向性也较集中。该课程的需求在上述5个班次中分别占68.8%(列第2位)、60.6%(列第2位)、57%(列第3位)、54.9(列第4位)、77.6%(列第1位),除“加强社会建设与创新社会管理”专题班列第4位外,其余4个班均进入前3位;

4.对前沿理论和纯理论的学习需求较少。该课程的需求在上述5个班次中分别占27.2%(列第7位)、34.2%(列第7位)、48%(列第5位)、37.9%(列第6位)、57.5%(列第3位)除“人文都市打造与文化产业建设”专题班列第3位外,其余各班均列末位或倒数第2位。

(三)关于授课教员类型需求的调研及量化分析

我们依据不同的专题班次,就大致相同的问题在不同班次分别对授课教师的类型向学员进行了问卷调查,五个专题班的调研结果如下:

1.创新型经济与“人才特区”建设专题班(173人)。认同“专家型官员”授课的97人次,占56.1%(列第1位);认同“科技创业家”授课的66人次,占38.2%(列第3位);认同“研究型学者”授课的89人次,占51.4%(列第2位);认同“科技专家”的17人次,占9.8%(列第4位)。

2.新兴产业发展与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专题班(193人)。认同“专家型官员”授课的80人,占41.4%(列第2位);认同“科技创业家”授课的104人,占53.8%(列第1位);认同“研究型学者”授课的39人,占20.2%(列第3位);认同“科技专家”授课的28人,占14.5%(列第4位)。

3.“城市规划管理与生态文明建设”专题班(179人)。认同“党政领导干部”授课的44人,占24.6%(列第2位);认同“从事某方面工作的专家”授课的122人,占68.2%(列第1位);认同“研究型学者”授课的42人,占23.5%(列第3位)。

4.加强社会建设与创新社会管理专题班(181人)。认同“党政领导干部”授课的12人,占6.6%(列第3位)、认同“从事某方面工作的专家”授课的99人,占54.7%(列第2位);认同“研究型学者”授课的103人,占56.9%(列第1位)。

5.人文都市打造与文化产业建设专题班(174人)。认同“专家型官员”授课的26人,占14.9%(列第3位);认同“文化创业家”授课的138人,占79.3%(列第1位);认同“研究型学者”授课的57人,占32.8%(列第2位)。

从上面5个班次的学员对授课教员类型需求的问卷结果看,对“专家型官员”“党政领导干部”授课的总体认同不错,从五个班的统计结果看,一个班次列第一、两个班次列第二、两个班次列第三;“科技创业家”或“从事某方面工作的专家”或“文化创业家”类型的教员授课的认同度最高,有三个专题班都列为第一,其余两个班分列第二、第三;“研究型学者”的授课教员在5个专题班中的认同率与“专家型官员”“党政领导干部”一致。在5个班次中,前两个班次聘请了“科技专家”授课,从问卷结果看都不尽如人意。创新型经济与“人才特区”建设专题班,认同“科技专家”授课的17人,占9.8%,新兴产业发展与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专题班认同“科技专家”授课的28人,占14.5%。在两个班次的排名中均列末位。

二、对“双提升”专题培训的实效分析

(一)满意度高。从问卷调查看,这次“双提升”专题培训中满意、比较满意的达到了98%。分析问卷的有关数据,我们认为满意率高来自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对培训形式的满意率高。这次培训采用“三位一体”联动培训的组织形式。“三位一体”即市委组织部、各主办部门、市委党校共同组织培训事宜。市委组织部总牵头,负责五个专题的整体谋划和方案制定,常委组织部长先后4次参加听课、研讨和大会交流,相关人员全程组织指导;各主办部门根据市第十三次党代会部署,结合当前正在做的重点工作,负责专题课程设置,使培训内容更加贴近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市委党校负责培训的教学组织教学管理和后勤保障等工作,在校园小、硬件设施陈旧的情况下,举全校之力做好各项工作。

二是对培训专题设置的满意率高。归纳分析问卷调查结果,有74.5%的学员认为专题设置“能激发、促进思考”;有70.2%的学员认为培训专题设置“主题明确,针对性、实效性强”;有62.9%的学员认为专题设置“学习效率高”;有56.8%的学员认为这样的专题设置“知识强化作用大”。培训专题设置是增强培训效果,实现培训目标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好的专题设置将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专题设置没有满足培训需求的要求,则可能“事倍功半”。本着这样一种精神,在专题的设置上,主办方拿出初步意见后,广泛听取多方面的意见,反复斟酌后决定。五个专题班具体课程的设置,都紧紧围绕市十三次党代会精神,体现南京率先基本现代化的迫切需求,较好地体现了理论与实际的结合,这是大培训满意度高的重要因素。

三是对授课质量的满意率高。授课质量的满意度是综合因素所致,一堂好课不仅要有好的讲题、丰满的内容、紧扣当下的实际情况,而且还需要教员有高超的授课技巧。这次培训,学员对授课质量的满意是体现在多方面的。从收回的885份问卷中看,认为“信息量大”的占81.7%;认为“联系南京实际紧密”的占70.3%;认为“重点难点问题突出”的占53.9%;认为“注重启发引导”的占45.3%;认为“实战方法多”的占24%。

(二)针对性强。表现在培训内容紧跟时代脉搏,紧贴南京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紧扣党员干部认知中的一些困惑问题。

一是体现在课程设置的针对性上。课程设置坚持了市委要求什么就培训什么,干部干什么就学什么,突出培训内容实战化,五个班的课程设置全部围绕专题开展,既有前沿理论、国内外成功经验,又有南京现实问题的研究和具体操作性的办法。比如:学员对“中关村科技园区的创新与发展”这一课的满意率达到81.9%,就是因为教员不仅讲了中关村科技园的崛起,还讲了他们具体的做法,对大家很有启发;“文化产业的创新与发展”课程的满意率达90.2%,“文化产业前沿问题与发展模式”课程的满意率达85%,都是因为课程内容的设置都是大家关注的热点,都是大家正在做或准备做的事;此外,“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现代服务业,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社会转型时期的公共危机处理”、“社会转型发展与社会管理创新”等课程的设置紧贴时代脉搏,紧密联系南京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认同率均达到了70%以上。

二是体现在教员授课的针对性上。这次专题培训,在授课教员的聘请上尽量选聘对所讲内容拥有“话语权”的专家型学者、专家型官员、学者型企业家等“两栖人才”。如:关于“中关村科技园区的创新与发展”,就请中关村管委会原副主任来讲授他们的发展历程这一课;关于“文化产业前沿问题与发展模式”,则邀请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教授来讲授;关于“文化产业的创新与发展”,请江苏一德集团董事长来介绍经验;关于“科技创新—南京发展的必由之路”,请市科委领导讲解;关于“电子商务发展”,请清华大学教授来给大家做介绍。这些教员既有理论又有领导实际工作的经验,授课的针对性、生动性都比较好,用学员的话说,不仅“食材”选得准,而且“厨师”挑得好,为大家献上了一份丰盛的精神大餐。

三是体现在研讨问题的针对性上。每期专题班都安排了一个晚上的分组研讨交流,研讨的问题都围绕教学内容展开,并提前“安民告示”,制作好《小组讨论发言提纲》空白表于开班时下发,要求学员边学边思考,小组讨论前写出书面发言提纲,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推出代表在全班交流。由于学习思考在前,提高了研讨问题的质量和针对性。从问卷情况看,认为分组研讨交流“好”和“较好”的达到了87.4%,还有34.4%的干部认为分组研讨起到了“思想碰撞、交流显著的作用”,24%的干部认为“交流互动好”。象这样全市性短期大规模轮训,安排研讨交流环节,让市级机关部门、区县和街镇及相关企业的领导在一起交流学习体会、互通信息、介绍经验,是增强培训效果的重要环节。

(三)学有收获。从问卷调查情况看,这次“双提升”专题培训的收获是多方面的。

一是认可培训有成效。有82.3%的干部认为“引发对某些问题思考”,有76.7%的干部认为“获得一些新知识”,有69.9%的干部认为“了解一些新信息”,有65.6%的干部认为“更新了思想观念”,有37.4%的干部认为“学到了新方法”,还有14.9%的干部认为“记住震撼心灵的话语”。这些数据表明,干部培训的成效是体现在多方面的,培训成效的大小是根据受训干部工作岗位特点和自身培训需求的差异来决定的,不能一个标准衡量、一个数据决定。

二是着眼思考成果转化。培训过程中,不少领导干部已经在思考如何将这次培训成果转化到实际工作中。从问卷情况看,占77.9%的干部表示“迅速将‘双提升’落实到工作实践中去”,76.5%的干部认为将“结合本部门、本单位实际对标找差距”,69.3%的干部表示要“将所学所思的成果转化为工作的措施和行动”,有49.5%的干部感到要通过培训“改进领导方法、工作方法”,45.8%的干部表示回去后要“制定和完善强化执行力的举措”。

三是更加关注重大现实问题。通过这次集中的专题培训,进一步激发了领导干部对推进南京经济社会发展等重大问题的深度关注。在问卷调查中,有70%的干部希望进一步学习研究“南京经济社会发展相关方面的问题和对策”,有74.6%干部希望了解“国内先进地区的相关成功经验”,有68.8%的干部希望学到“具有可操作性的措施和办法”,等等。这些情况表明,我市各级领导干部通过培训,充分认识自身肩负的责任和使命,更加关注改革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眼界的拓展,责任心的加强是学有所获的具体体现。

三、“双提升”专题培训对党校培训的借鉴与思考

(一)培训模式是组织好干部培训的重要前提。“双提升”专题培训采取“组织部门、主办方、党校”三方联合办学,各司其职。好处是;组织部门点名调训,组织程度高,抽调干部学习的力度大;主办方的办学主旨明确,课程设置能较好地体现组织需求、岗位需求和干部需求;党校负责教学组织管理和后期保障服务,能充分发挥党校的办学资源和丰富的办学经验的作用。这样一种培训模式最大限度地有效调动了三方的资源优势,能很好地围绕培训目标将三方面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培训组织模式更具活力。我们认为可以考虑将这种培训模式引入党校常态的专题班办学中:理由之一,可以较好的解决培训的“供给与需求”的矛盾,由主办方提出“需求”,党校按需组织供给。理由之二,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学员的工学矛盾,主办方主办的培训,是部门内的统一行动,培训期内培训即工作,工作即培训,不存在工学矛盾的问题。理由之三,党校具有沟通组织部与主办方的渠道、具备组织教学、服务教学的水平和能力。引入这一模式,是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办学功能,对培训组织模式的探讨应成为组织好培训干部的重要前提。

(二)统筹组织教学环节是提高培训质量的关键。培训质量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包括培训计划的制定、培训框架的设计、课程安排、教学组织、教师选择、授课质量、教与学的互动、研讨交流等诸多环节。只有统筹组织协调好教学的每个环节,才能从总体上保证培训质量的提高。这次大培训之所以获得培训对象的高度认同,根本原因是培训质量到位。整个培训期间,我们对上述关系培训质量的方方面面都仔细规划,认真工作,抓好每一个环节。我们知道任何时候培训质量都是培训工作的生命线,这引发我们对如何提高培训质量的思考。我们认为:提高培训质量,对我校来说,一是培训框架设计要更加突出服务全市大局特色。做到紧扣市委中心工作,贴近干部履职要求,将推进率先基本现代化过程中各级干部特别关注的问题尽快形成专题进课堂,我们应有专人长期跟踪研究南京,加快“南京通”教师的培养工作,让南京题材的系列课成为南京党校的特色课、优质课,在此基础上打造一批精品课。二是师资选配上在“专”的基础上突出“通识”。这次大培训中,普遍受欢迎的教员都是“两栖型或复合型”的教员,他们或是“专家型官员”或是“学者型企业家”,在专的基础上或有领导工作的经历经验所谈,或有创业感悟创业启示所讲。现代领导对知识的贯通性相容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因而对教员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各类知识的融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基于这一点,党校教师的基本功除了精通理论外,还要了解国情、市情,要有计划的将中青年教师选送到实际部门挂职锻炼,在实践中增加阅历增长才干。同时,拓宽视野、放眼全国选聘兼职教师,增加师资库中的“专家型官员”、“学者型企业家”“科技文化创业家”“研究型学者”的分量,以适应现代教学对师资的需求。三是教学目标设计要更加突出党校办学特色。目前,我市的干部教育培训已经形成党校(行院)、国(境)外、网络在线、高校听讲座和国内培训机构五大培训平台。在这多元化格局中,党校(行院)应突出培训特色,使培训内容和培训方法与其它四大培训平台错位、互补,按照“坚持党校的科学定位,发挥好党校教育的自身优势,突出服务大局的特色、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的特色、思想库的特色”要求,着眼于增强党员领导干部的“忠诚度”、提高综合素质和执政能力,发挥党校(行院)在干部教育培训中的主渠道作用,共同形成具有南京鲜明特色、优势互补、功能完备的全市干部教育培训大格局。

(三)学员学习主动性的调动是实现培训目标的有效途径。学员学习的主动性既来自于学有所识,学了管用,也来自于不学不行的巨大压力。“双提升”培训之所以取得较好的效果,是课程的吸引力、刚性的调训、严密的组织、严格的管理和良好的保障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党校培训要从中汲取经验,既要激发“我要学”的动力,也要增加“要我学”的压力。具体做到:一要深化教学改革,增强“我要学”的吸引力。课程的吸引力来自于能否把握学员的关注点、兴奋点,一方面,要采取多种方式开展培训需求调研,了解干部对学习需求的关注点,用敏锐的眼光把握时代脉搏,掌握不同层次干部学习要求,紧贴中心工作综合设计,形成符合时代要求、紧贴干部岗位需求、满足干部内在修养的系列课程;另一方面,专题班可尝试纵向调训,不同层级的干部同班归类培训,这样既有共同话语,又有共同难题,学习交流的“兴奋点”比较集中,将学习与同行研究问题,学习与解决工作难题紧密结合起来,确实能做到学而管用,增强“我要学”的吸引力。二要严肃培训纪律,强化“要我学”的力度。这次“双提升”专题培训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干部主管部门严肃培训纪律,采取刚性点名调训、全程跟踪,不定时点名。严格的学习纪律给参训者巨大压力,出勤率高达98%。党校培训要借鉴这样的做法,要分析近几年来干部参加党校培训情况,注重各级领导干部进党校培训的覆盖面;要把好干部调训关,防止不按培训计划报名、报了名不报到等现象发生。三要强化培训考核,发挥考核的激励作用。努力做到学用结合、学用一致,建立有效的干部培训考核和评估机制,将干部参加党校培训情况纳入干部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干部任职晋升的重要依据,把学习激励机制在政策制度上体现出来。

(四)培训经费支撑是搞好党校培训的必要保障。开门办学、开放办学,聘请兼职教师、建设教学基地都离不开经费保障。领导干部随着学历的提升,对培训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高端培训更需要高成本支撑。目前,我校聘请兼职教师的经费来源是从党校办公经费支出中挤出来支付的,这样做虽然节俭,但从当前我校专题班聘请兼职教师达到60%、培训(进修)班次达40%左右的情况,以及培训市场聘请教师的成本不断提高的行情看,我们现在的经费来源难以满足干部企盼的经常听到名家大家的授课需求。同时,校内新专题的开发也需要一定的经费给予支持与鼓励。因此,建议由市委统一考虑,建立党校教学专项经费,用于聘请兼职教师、校内新专题开发、开展现场教学的建设等项开支。

(执笔人:吕耘耕;问卷数据统计:周贤山、周进萍)

猜你喜欢

班次党校干部
考虑编制受限的均衡任务覆盖人员排班模型①
晋源区委党校:历经四年寻访 赓续红色血脉
当干部切忌“打官腔”
公交车辆班次计划自动编制探索
客服坐席班表评价模型搭建及应用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共党校建设
协助党委创办高中学生业余党校
实现党校科研工作“四个服务”目标的几点思考——以昌吉回族自治州党校为例
干部任免
干部任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