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农村居民储蓄率与城乡收入差距关系研究——基于我国1985—2010年度数据的实证分析

2012-01-26彭梦霞董炳南

当代经济 2012年15期
关键词:储蓄率纯收入因果关系

○彭梦霞 董炳南

(青岛理工大学经贸学院 山东 青岛 266520)

我国农村居民储蓄率与城乡收入差距关系研究
——基于我国1985—2010年度数据的实证分析

○彭梦霞 董炳南

(青岛理工大学经贸学院 山东 青岛 266520)

本文运用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方法,利用1985—2010年的年度经济数据对我国农村居民储蓄率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农村居民储蓄率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关系,即农村居民储蓄率的增长会导致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鉴于此,完善农村居民生活保障制度,改变农村消费观念,降低农村居民储蓄率对缩小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

农村居民储蓄率 城乡收入差距 协整检验 因果关系检验

一、引言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步入持续增长的发展轨道,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均有很大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从1978年的343.4元和133.6元,提高到了2010年的19109.4元和5919元,人民的生活水平均得到了较大的改善。然而,在收入水平提高的同时,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也由1978年的209.8元拉大到2010年的13190.4元。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为了保证经济的发展效率,产生收入差距是难以避免的,但过度的收入差距则会影响劳动者的积极性,威胁社会稳定和经济的健康运行。因此,统筹城乡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构建和谐社会成为十二五规划的一个重要课题。

同时,近年来,中国居民的储蓄率明显高于世界其他主要经济体(Horioka&Wan,2007)。占据了中国大部分人口的农村居民由于受传统消费习惯及各种社会保障制度等因素的影响,将大部分收入转化为储蓄,从而使得农村居民的储蓄率高于城镇居民(Kraay,2000),且一直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进入21世纪以来,农村居民储蓄率更是持续增长,在2010年已达到26%。

表1 1985—2010年中国农村居民储蓄率及城乡收入差距

参考其他学者的研究方法,本文用农村居民家庭一年的人均纯收入减去平均每人总支出得到农村居民人均储蓄,农村居民人均储蓄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之比即为农村居民的储蓄率,而城乡收入差距则用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水平之比来衡量。

二、我国农村居民储蓄率与城乡收入差距关系实证研究

1、数据的选取与变量说明

本文实证分析部分采用年度数据,样本区间为1985—2010年,共26个样本,数据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1》和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经济统计数据库相关数据统计得出。变量SR表示农村居民储蓄率,用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与农村家庭平均每从总支出的差额比上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来衡量;变量IG表示城乡收入差距,用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水平的比来衡量,如表1所示。为了消除数据中可能存在的异方差问题,本文对农村居民储蓄率(SR)和城乡收入差距(IG)进行了对数变换,分别记为lnSR和lnIG。

2、数据的平稳性检验

为保证时间序列的平稳性,在进行数据协整分析之前需要对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本文利用Eview5.0软件,对lnSR和lnIG两个变量的时间序列进行单位根ADF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lnSR和lnIG的单位根ADF检验结果

由表2可知,取对数后的农村居民储蓄率(lnSR)和城乡收入差距(lnIG)在水平情况下都是非平稳序列,而其一价差分变量的单位根ADF统计量都小于5%的临界值,说明两个变量的一价差分是平稳的。

3、协整检验

在只有两个时间序列的情况下,只可能存在一个线性的协整关系,而在两个时间序列存在唯一的协整关系时,EG两步法非常有效。因此,本文对都是一阶单整的时间序列lnSR和lnIG采用EG两步法进行协整关系检验。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LS)对时间序列lnSR和lnIG进行回归拟合,得到:

再对回归方程的残差序列ut做单位根检验,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ut单位根检验结果

由表3可知,残差序列ut的ADF值小于临界值,所以ut是平稳的,从而我国农村居民储蓄率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利用方程(2)求出lnSR与lnIG之间的长期关系式:

lnIG=1.790429+0.4243InSR (3)

方程(3)表明,从长期来看,我国农村居民储蓄率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即农村居民的储蓄率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弹性系数是0.4243,也就是说,我国农村居民储蓄率每变动1%,城乡收入差距就会同向变动0.4243%。

4、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协整检验的结果表明,我国农村居民家庭储蓄率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存在某种长期的协整关系。但是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还需要进一步检验。由于变量lnSR和lnIG都是一阶单整的,且存在协整关系,故可以对其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检验结果见表4。

表4 lnSR和IG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结果表明,在滞后阶数为1—2的情况下lnSR不是lnIG的格兰杰原因的概率很小,因为lnSR是lnIG的格兰杰原因,即两者之间存在单向因果关系。也就是说,农村居民储蓄率的提高加剧了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

5、误差修正模型

变量lnSR和lnIG的协整分析只是说明两者之间的一种长期的均衡关系,为进一步了解农村居民储蓄率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短期波动关系,需对两变量进行误差修正。令ECM=u^t,即将协整方程的残差序列u^t作为误差修正项,由统计软件Eview5.0计算,建立如下误差修正模型方程式:

从以上估计结果可以看出,误差修正项的系数为0.110211,表示当短期波动偏离长期均衡时,误差修正项将以0.110211的力度作反向调整,将非均衡状态拉回到均衡状态。

三、结论

第一,协整检验表明,我国农村居民储蓄率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农村居民储蓄率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弹性系数是0.4243,也就是说,我国农村居民储蓄率每变动1%,城乡收入差距就会同向变动0.4243%。这说明1985年到2010年间,我国农村居民储蓄率的提高加剧了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

第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表明,在计算期内,农村居民储蓄率与城乡收入差距存在单向因果关系,表明农村居民储蓄率的提高扩大了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

第三,在误差修正模型中,误差修正项的系数为0.110211,表明农村居民储蓄率对上一年非均衡的调整力度为11.0211%。此外,滞后一期的农村居民储蓄率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弹性为0.141334,正弹性说明农村居民储蓄率的提高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

四、建议

第一,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如教育、医疗等)的投入,并加强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如养老)的实施与完善,从根本上改变农村居民的消费与储蓄观念。农村居民作为目前中国社会中受传统消费观念影响程度很深的一个群体,一直比较崇尚节俭、谨慎保守,并积极储蓄以防范未来生活中可能出现的不确定性支出(如就医)或教育等大笔支出。所以从扩大农村居民消费需求,降低农村居民的储蓄率,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减小城乡收入差距的角度出发,各级政府应该更多地承担起农村教育、医疗的供给职能。

第二,引导并帮助农民投资发展具有科技含量的农业经济项目,利用科技的力量来提高农民收入,并提高农民对农业投资的积极性,使得农民进入一个收入增加—投资增多—收入更高的良性循环。

第三,改变初次分配的结构,统筹城乡劳动力就业,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从传统的农业生产领域转移出来,以进入城镇务工经商、非农经营等方式从事非农就业活动。同时,通过劳动力的自由流动来平抑区域之间的工资差异和收入差异,从而使得农民增加非农收入的同时因受城镇居民消费习惯的影响而改变消费习惯,降低储蓄率,进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1]杜江:计量经济学及其应用[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2]高铁梅: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与建模[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3]马从辉: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原因分析[J].经济学家,2002(4).

[4]张园园:广东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分析[J].特区经济,2011(1).

[5]高梦韬: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与农户储蓄[J].世界经济,2010(4).

[6]刘建国:我国农户消费倾向偏低的原因分析[J].经济研究,1999(3).

丁一)

猜你喜欢

储蓄率纯收入因果关系
玩忽职守型渎职罪中严重不负责任与重大损害后果的因果关系
◆2018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超14600元
做完形填空题,需考虑的逻辑关系
帮助犯因果关系刍议
居民持久收入水平对储蓄率影响的实证研究
介入因素对因果关系认定的影响
农民增收实现“十连快”城乡居民收入比连续4年下降
四川农民收入增速 连续四年高于城镇
前沿趋势
不能“妖魔化”中国储蓄率和投资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