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血液供应能力
2012-01-26王海弘杜方安林荣路王翠玲
◆王海弘 杜方安 林荣路 陈 琳 王翠玲
王海弘 杜方安 林荣路 陈 琳 王翠玲
潍坊市中心血站 山东 潍坊 261041
近年来,临床用血需求量不断增长与血液供应能力相对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如何在保证血液质量的同时,提高血站的血液供应能力已刻不容缓。山东省潍坊市中心血站在此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1 实行社会营销式献血招募
扩大和稳定献血者队伍,是提高血液供应能力的根本保证。目前,由于功用主义和慈善信任危机造成的冲击以及社会公众献血认知水平的局限,仅靠传统的献血招募,已远不能适应输血事业发展要求。为此,血站引进社会营销理念进行献血招募[1],以献血者为中心,最大限度地满足其需求,促其成为固定献血者。
1.1 坚持“四转”原则,突出“供应”重点
“四转”即:全站围绕质量转,提出“质量第一、全员参与”的原则;工作人员围绕献血者转,达到献血者满意;职能科室围绕业务科室转,强化时效性,变被动为主动;所有业务工作围绕血液需求转,确保血液供应。“四转”原则的确立与落实,保证了血液供应的数量和质量。
1.2 开展“四进”活动,扩大献血宣传
全方位开展“四进”活动,即进企事业单位、进医疗机构、进社区、进学校。通过印发针对性的宣传材料,开展形式新颖的宣传服务等,普及血液常识及无偿献血政策法规,增进公众与血站的交流,增加其认知度,扩大其知晓率,推进献血者队伍的多元化发展[2]。
1.3 对不同献血人群实行差别化管理
不同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等的献血者,献血需求不同;即使是同一献血人群,因献血动机、取向、心态等的差别,献血需求也不尽相同。对此,血站建立了献血者满意度评价体系,通过识别献血者人群结构、满意度等级结构和不满意因素等,对不同献血者采取不同的招募方式和针对性的特色服务。如献血服务热线、献血服务网、电话回访等,以提高不同献血人群的满意度,促其成为固定献血者。
2 建立血液动态库存管理制度
充足的血液库存和合理的库存结构,是提高血液供应能力的前提。血站血液供应与辖区内临床用血单位实现网络对接,血液库存实行联动管理。
2.1 库存数量控制
建立三级预警机制,规定血液库存最高和最低警戒线。由站长授权各级发放权限,保证及时、准确的掌握血液库存情况,适时调配资源,及时开展献血招募,避免“血荒”发生。当库存低于最低警戒线时,由血液供应部门负责人授权血液发放;当库存低于最低警戒线1/2时,由血液供应主管站长授权血液发放;当库存低于最低警戒线1/3时,由站长授权血液发放。同时,在临床用血单位建立基础库存制度,最低库存保证3天急症用血量,血站通过供应网络对辖区内血液库存进行实时调控。
2.2 库存结构调控
确保血液品种、血型和冰冻成分的结构平衡,实现库存周转期的科学化管理。在库存总量控制的基础上,根据季节用血规律和特点,规定红细胞、血浆、冷沉淀、血小板等的库存数量和血型比例,提升血液供应能力总体水平。通过血液供应部门下达采血计划和预约献血等,科学调控血液库存周转期,增加周转期2周以下库存量,减少周转期3周以上库存量,杜绝周转期4周以上库存量,尽量避免周转期过分集中现象,以免造成血液积压、浪费。
3 完善计划用血评估机制
3.1 建立计划用血流程,实行计划用血优先供应
计划用血流程为临床用血单位制定计划→提出申请→血站审批。计划执行原则为保证计划用血,满足急症用血,提供特殊用血;红细胞、血浆及其它相关成分实行按需配给,促进科学、合理用血。日常计划用血实行预约制。计划分周计划、月度计划和年度计划。计划实行年度总量约束制,年度计划原则上不超出上一年度增长量,月度计划和周计划可适度放宽浮动范围。对于增加床位和相关输血项目的,可提出增加用血申请。急救和特殊用血不受计划限制。
3.2 建立临床用血评价体系,规范用血行为
临床用血评价目的是确保用血科学、合理,并符合输血指征和有关法律法规要求。评价过程实行临床用血科室、输血科、血站三级把关。临床用血实行准入制,用血单位取得输血资质后方可开展输血业务。用血申请实行核准制,将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划分为少于800毫升、800~1600毫升和超出1600毫升3个档次,一律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并根据用血档次由低到高分别经上级医师、科室主任、医务部门核(批)准签发后方可备血。用血单位成立用血评价机构,建立用血规范或指南,每季度对用血行为进行评价和通报。血站积极配合当地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做好临床合理用血的监督检查和指导。
4 健全特殊用血应急预案
建立健全包括RhD阴性用血、外调用血和大量急症用血的特殊用血应急预案,保证区域内用血安全[3]。首先是充分发挥政府作用,成立各级行政部门参与的专门组织,负责血源动员和招募,保证政令畅通。其次是预案的流程化和标准化,建立健全血液从招募、采集、制备、检验到供应的与预案相配套的程序和作业文件,保证执行力。如在RhD阴性用血供应时,品种顺序按照先新鲜库存、后预约、再冰冻库存的原则进行。最后是预案的定期模拟演练与持续改进,以保证突发事件时来者能战、战则能胜。
5 结论
目前,各地血站在血液供应方面采取了诸多措施,但总体思路不外乎在加大献血招募力度的同时加强安全合理用血推广[4]。本站实行的社会营销式招募、血液动态库存管理、计划用血评估机制、特殊用血应急预案是相互依托、相互支撑的,库存调控和特殊用血靠献血招募实现,保持库存平衡离不开计划用血评估。
首先,献血招募对提高血液供应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现有采血结构是街头献血一枝独大,由于献血人群结构不稳定,易受交通、季节、气候、人流量等的影响。相对于街头献血,团体献血的献血人数及献血量较多,献血者满意度较高,但组织团体献血存在诸多困难。建立无偿献血长效机制是保证用血安全的唯一途径。对此,各地血站采取了很多措施,也收到了一定效果[5],但“血液紧张”仍频见于报端。开展有效的无偿献血招募是建立无偿献血长效机制的关键环节。引进成熟的社会营销理念进行无偿献血招募,迎合了不同献血者的心理,体现了献血者的社会价值,激发了人群的献血热情[6]。了解和利用好献血者献血取向,解决了献血的随意性,使得大量预约献血成为可能,解决了库存周转期的不稳定性和成分、血型等结构的不合理性问题。其次,根据各类用血结构特点,科学制定血液库存警戒线,严格执行血液出入库制度,按采血日期发放、储存,使血液库存始终保持动态平衡。再次,计划用血评估机制的建立,从血液供应角度,实行红细胞、血浆和其它成分按需配给以及用血核准制、临床血库最低库存制,解决了血液偏型和血浆滥用等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最后,识别特殊用血,分为RhD阴性用血、外调用血和大量急症用血,根据不同用血的规律和特点,建立特殊用血应急预案[7],确保了应急特殊用血的科学性、预见性和可操作性。
[1]张 清,周延风,高东英,等.献血者招募 从社会营销中获益[J].中国输血杂志,2007,20(3):179 -180.
[2]刘美红,蔡新华.无偿献血者队伍建设与招募保留探讨[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2,19(2):13 -15.
[3]孙 森,赵 林,李英兰,等.新形势下的血液应急保障[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1,18(2):17 -18.
[4]陈善华,朱丽莉,吕红艳,等.保证临床用血的应对措施探析[J].中国输血杂志,2011,24(8):695 -696.
[5]孟庆丽,安万新,梁晓华,等.建立无偿献血长效机制的探讨[J].中国输血杂志,2011,24(3):188 -190.
[6]王 静.无偿献血招募中的心理学反应[J].中国输血杂志,2011,24(8):710-711.
[7]杨 洋,朱国标,彭 涛.突发事件救治用血量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09,22(2):148-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