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创新体制机制强化服务能力建设全面提升人口和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水平
2012-01-26贵州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贵州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十一五”巡礼·
着力创新体制机制强化服务能力建设全面提升人口和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水平
贵州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贵州地处云贵高原,全省辖9个市(州、地)、88个县(市、区),国土面积17.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 798万,有49个民族,18个世居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37.9%。“十一五”期间,全省着力创新体制机制,采取强有力措施,紧紧依靠科技进步提升整体服务水平,步入标准化建设、人性化服务、精细化管理新阶段,推动了人口计生事业跨越发展。
1 强化机制建设,全面推进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提质提速
一是强化目标责任机制。每年将优质服务纳入人口计生工作专项目标,签定责任状,层层以党政、人口计生责任目标作保障。二是强化督促评估机制。充分发挥专家作用,实行日常动态督查与年终评估相结合,突出动态和过程管理,分类定标,注重实效。三是强化动态管理机制。出台了《关于加强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动态管理的暂行规定》,对全省巩固创建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实行“国优”“省优”分层次动态管理。四是强化分级责任机制。出台了《关于巩固发展全国和全省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市、区)的四项制度》,即严格实行优质服务定期报告制度、督查通报制度、预警退出制度、考核评估制度,强化省、地、县分级责任。对全省66个“省优”“国优”县进行“回头看”,其中2个已获“国优”县被全省通报批评并责令整改,整改完成后按规定报省级复查确定保留荣誉称号。
通过机制倒逼,有力推进了各级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转变,创新服务理念,不断完善服务体系和服务模式,拓展服务内容,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全省优质服务工作不断深入发展,呈现竞争发展态势。“十一五”末,全省77个县(市、区)评为“省优”,占87.5%,其中36个为“国优”,占41%。
2 着力落实六项措施,加强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体系建设
2.1 着力加大科技投入
全省在财政较为困难情况下,举债兴业,实施分级配套投入,加大科技经费投入和政策支持。“十一五”期间,仅省级财政投入基本建设和相关人口计生科技事业经费近5亿元,较“十五”增加3亿元。地县乡三级科技总投入达18.17亿元。其中,基础设施建设投入11.7亿元,设备投入3.39亿元。
2.2 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以党政责任目标作保证,加快推进计划生育服务体系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坚持每年把人口计生经费纳入财政预算,调整财政投入结构,明确要求省地县按3:3:4的比例切实保证资金投入到位,每年将县、乡、镇计划生育服务站建设纳入省委省政府“十件实事”,予以落实。“十一五”期间,全省新建61个县级站、911个乡级站;改扩建10个县级站、302个乡级站。全省县级计划生育服务站平均业务用房面积超过1 500平方米;乡级计划生育服务站平均业务用房面积超过450平方米。全省有90%县站、60%乡级站达到了国家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标准。
2.3 着力加强人文关怀
积极引入玛丽斯特普以服务对象为中心理念,试点基础上形成具有贵州省特色的《贵州省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统一视觉形象规范手册》和《以服务对象为中心的技术服务工作指南》,推进创新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体系、服务模式,规范服务流程,为育龄群众营造温馨、舒适、科学、安全、非医院化服务环境。“十一五”末,20%以上的县级、乡级服务站达到标准化、规范化、人性化。2010年,全省9个县级、38个乡级计划生育服务站被评选为全国第一批优质服务示范站。
2.4 着力提升科技装备水平
加大科技经费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加快技术服务设备更新换代,为拓展服务领域创造条件。“十一五”期间,省级统一为1个市所、60%以上(45个)县级机构装备了腹腔镜、100%县级服务机构装备了彩色B超,为112个中心乡站装备了凸/线阵阴道B超。全省地、县、乡三级服务机构配齐了法定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设备,完善了优生监测、生殖健康服务设备。已建成省、地、县、乡四级互联互通人口计生广域资源网和全员人口信息系统,40%县乡服务机构建立了“数字计生”服务平台及生殖健康电子档案,为科技服务管理提供良好手段。
2.5 着力加强队伍能力建设
改革选拔任用机制、完善人才激励机制,从卫生系统选调技术骨干、面向医学大中专毕业生、社会公开招考,充实、优化、稳定基层技术服务队伍。全省地、县、乡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共有技术人员10 127人,占服务机构总人数的89.06%,较“十五”增加2.27%;其中,具有医学学历的占97.77%,较“十五”提高2.83%;平均每乡镇服务站有2名以上执业(助理)医师资格专业技术人员。强化人员培训,提升技术队伍整体素质和综合服务能力。各级落实专项资金1 000多万元,分级实施“科技大练兵”、“三千人才工程”、继续教育等强化相关知识培训,全省10 000多名技术人员参加了理论和技能练兵比武。“十一五”末,全省具有执业(助理)医师、护士执业资格技术人员65.8%,较“十五”提高5.48%;具有中级以上职称技术人员占14.96%,较“十五”提高2.18%。
2.6 着力改革服务管理体制,依法拓展公共服务
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乡镇机构改革中,整合公共卫生资源,改革服务管理体制,形成“一个体系、三块牌子”(一个体系: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体系,三块牌子:《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执业许可证》《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母婴保健技术服务证》)服务格局,依法拓宽计划生育生殖保健服务范围,提升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服务水平,激发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造血功能,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十一五”末,全省各级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人员均持有《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执业许可证》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人员合格证》;全省1 577个(省级1个、地级8个、县级89个,乡镇级1 479个)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均取得《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执业许可证》;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县、乡服务机构分别占94.32%、72.48%;取得《母婴保健技术服务证》县、乡服务机构分别占51.4%、10.07%;纳入城镇职工医保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机构县、乡服务机构分别占92.05%、59.84%。每年为近300万人次的已婚育龄妇女开展生殖健康服务,已为全省95%以上农村已婚育龄妇女建立生殖健康档案。
3 大力实施出生缺陷干预,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成立出生缺陷干预处,专抓出生缺陷干预工作。初步建立起省、地级和县、乡级出生缺陷三级干预监测网络,建立出生人口动态监测档案和出生缺陷病例登记报告制度。加强预防出生缺陷科学知识普及力度;制定了《贵州省孕前—围孕保健预防出生缺陷工作规范(试行)》,规范出生缺陷高危人群筛查与风险评估、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探索建立了符合贵州实际、具有贵州特色孕前—围孕保健预防出生缺陷工作模式;以实施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试点项目为依托,推进出生缺陷干预工作深入发展。全省出生缺陷发生率从2006年171.14/万下降到2010年140.3/万。“十一五”期间,增补营养素等预防神经管缺陷基本覆盖全省当年出生人口,神经管缺陷发生顺位从“十五”时期第二位下降到第五位,出生缺陷干预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责任编辑:董 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