熄风蠲痛汤治疗偏头痛45例
2012-01-26迟彩霞李晓明李学诚
迟彩霞 李晓明 李学诚
(山东省安丘市中医院,262100)
偏头痛是临床常见病。近年来,笔者用自拟方熄风蠲痛汤治疗偏头痛45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一般资料
45例均为门诊病例。其中男性12例,女性33例;发病年龄15~56岁,平均32.3岁;病程最短半个月,最长21年。患者均于发作期内前来就诊,多数患者发作较频繁。
诊断标准:①头痛部位多在颞侧,也可向眼眶、前额放射。②头痛多呈发作性,搏动性跳痛,或钻痛、胀痛。③头痛发作与血压、气温、月经和情绪有关。④发作前常有视觉障碍。⑤头痛严重时常伴有恶心呕吐。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部分患者作颅脑CT检查无异常发现。
治疗方法
熄风蠲痛汤方药组成:生石决明30g,白蒺藜12g,川芎15g,天麻9g,蔓荆子15g,龙胆草6g,延胡索15g,蜈蚣1条,生白芍15~30g,僵蚕9g,甘草6g。水煎服,每日1剂。注意调情志,禁食辛辣刺激物。
加减:痛处灼热感,伴口苦目赤者加栀子、黄芩;心烦易怒、掣痛明显加珍珠母、钩藤;久痛不愈加全蝎、炒没药;恶心呕吐加半夏、竹茹;遇寒痛甚者加白芷、细辛。
治疗结果
疗效标准:基本治愈:头痛及伴随症状消失,停药半年未复发。好转:头痛及伴随症状消失,停药后半年内复发,但次数减少。无效:治疗后头痛及伴随症状无明显改善。
治疗结果:基本治愈28例,好转1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3.3%。
体会
偏头痛又称血管性头痛,古称“头风”,以周期性、搏动性、剧烈的头痛为特征。反复发作,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经多年临床观察,笔者认为,肝阳风火是本病的主要病机。本病发作及消退迅速,具备“风”的特性,临床观察,多数偏头痛患者是在精神刺激及行经期易发。肝体阴而用阳,若情志不舒,肝郁化火,风火上扰清空则诱发头痛,伤及脑络则持续作痛,阳亢风动,发作时呈胀痛、掣痛。病久入络,气滞血瘀,则头痛更为剧烈。针对这一病机而拟熄风蠲痛汤,临床疗效显著。方中石决明、白蒺藜平肝潜阳、熄风止痛;天麻、川芎、僵蚕祛风活血止痛;龙胆草清肝泻火;白芍、甘草酸甘化阴,缓急止痛;延胡索活血止痛;蜈蚣通络搜邪,共奏平肝潜阳、熄风蠲痛之效。本组病例大都病程较长,反复发作,用本法治疗取得了不同程度疗效。对其他原因引起的头痛(肝阳风火型)及三叉神经痛也有较好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