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不同岗位的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2012-01-26刘学平
刘学平
(营口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辽宁营口 115000)
目前,以多种经济成份为主体的工商企业,对会计人才的数量需求呈上升的趋势,各类企业对会计人才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能胜任本企业财会岗位的工作,还要懂得企业经济、企业管理知识,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作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就是要满足社会各类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社会经济实体对所需会计人才提出的高标准,为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选择、课程体系的改革指明了方向。各高职院校只有不断改革,探讨不同岗位的高职会计人才的培养模式,才能满足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
一、以岗位需求为导向,创建技能教学新课堂
(一)根据岗位需求设置会计学专业方向,增加实用的课程内容
高职会计的专业设置区别于普通本科的专业设置,应体现专业的技能性、实用性、针对性。专业方向设置要以社会需求为指向,以“岗”定方向,“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要深度对接与融合”[1],在专业方向设计上应更多地满足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会计部门的岗位的需要。中小企业会计工作岗位一般包括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出纳,稽核,财产物资核算,工资核算,成本费用核算,财务成果核算,资金核算,往来核算,总分类账,财务报告编制,会计档案管理等。高职会计专业方向可对接开设如中小企业会计出纳、中小企业成本会计核算、薪酬与材料会计核算、会计制度设计与报表分析等课程内容。各类人才市场招聘会上,所招聘的人才大都是以岗位来招聘专门人才的,因此,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会计专业毕业生,能否胜任企业某一会计核算岗位是用人单位招聘的金标准。
(二)结合岗位业务要求确定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练相结合
高职会计专业课堂教学要以岗位业务讲授为主要内容,可借鉴校外培训机构的一些教学实用的好方法,破除传统教材内容的束缚。教师要熟悉企业岗位业务,把备课、教研活动放在企业岗位之中,观察企业岗位业务的新情况、掌握实际发生经济业务的案例,丰富教学内容。在会计技能教学上,要把“教、学、练”融为一体。在“教”上,讲清原理和方法等知识点,以岗位业务目的来指导课堂教学的开展。按照提出岗位业务问题到岗位经济业务如何操作的教学思路,进行启发式教学。在“学”上,要使学生虚拟成为会计岗位的会计人员,真正弄清业务职责,按其经济业务处理方法熟练地进行角色学习。这种学习方式能够强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记忆深刻,真正把自己与岗位业务融合在一起,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参与性。在“练”上,教师要成为“经济业务的发生器”,为学生提供各项经济业务,熟练核算内容,使学生切实掌握所学的专业知识。
二、以增强岗位能力为目标,构建“岗位教学”新模式
针对不同会计岗位的需要,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要程序化。坚持课堂、模拟实验、企业顶岗“三位一体”,并把它贯穿于全部教学活动之中,真正体现出“岗位教学”。
(一)围绕各种会计岗位的业务知识点,实现课堂多元化教学
高职会计课堂教学应围绕企业各类会计岗位业务知识点辅以多种手段施教,使其呈现多元化教学。目前高职院校使用的教材大都不能满足这种教学手段,有必要重新制定教学大纲、修订教学计划。学校可以组织有丰富教学经验的高职会计教师和企业注册会计师、高级会计师共同编写教材,使业务知识点清楚、简洁、有条理、实用,易于高职学生掌握。多元化教学可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如启发互动式教学,可以向学生提出各种经济业务问题,引导学生利用掌握的知识点,对每笔经济业务的发生有一个准确的处理核算结果。教师可以采用案例教学,运用中小企业实际案例进行讲解,分析其账务对应关系、记账原理,鼓励学生对企业会计核算中经济业务的难点进行思考。运用多媒体教学形式,形象讲解企业经济业务核算全过程及各会计业务核算岗位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对中小企业采取什么样的会计核算组织程序、设置哪些会计岗位有一个清楚的理解。
(二)强化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模拟实验教学是强化实践性教学有效手段之一,通过模拟真实的岗位,仿真处理经济业务,能够提高学生的岗位动手能力,掌握好所学专业技能。高职会计专业要围绕企业会计岗位建立模拟实验室,主要以中小工业企业为例,配备一套完整的企业生产经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资料,在模拟实验教学中,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全套的基本经济业务的核算过程,同时又要重点完成好会计各个岗位的经济业务的处理并轮换岗位加以训练。手工操作的同时还要上机操作,做到手工操作与电算化操作的统一,相互参照印证,对各种财务软件的安装使用要熟练。教师要在实验中指导学生完成各项会计核算过程,不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开展校企合作,实现学生的顶岗学习
高职院校办学要服务于地方经济,只有开展校企合作才能做到双赢。学校要选择经济业务量较大的工业企业作为学生实训基地,选配富有经济业务核算经验的高级会计师为实训教师。在实训中安排好学生顶岗学习,将学生分配到会计核算各个岗位中去,在工作中进一步掌握、提高会计凭证的填制、成本计算、登记账簿、会计报表制作等业务处理能力。同时还要按时轮换工作岗位,真实处理会计核算业务,使学生在顶岗工作中得到全面的锻炼。校企合作、顶岗学习不仅“实现了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与企业岗位之间的‘零距离’对接,”[2]还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锻炼了沟通能力、增长了才干。可见,企业是培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现实场所。所以“高职院校要进一步探索和实施学院与企业共建专业、共建系部、共建分院的办学新体制、新路子。”[3]
三、以胜任岗位为目的,培养懂业务、会管理的新型人才
(一)培养“2个能力”
企业会计是经济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培养会计人才不能脱离企业管理的需要,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者必须注重“2个能力”的培养,即专业业务能力和企业管理能力。众多的中小企业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要比大型企业差,财务会计人员要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成为企业抵御经营风险的排头兵,要为企业创造出良好的理财环境。因此,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会计人才不仅要能向管理者反映、提供经济信息,还要能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在当前人才市场上,企业对各种人力资源的利用和选择空间比较大,用人单位都想把人力资源转化为各种人力资本。作为培养高职会计人才的教育机构,要采取各种手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企业培养出更多技能型、实用型人才。
(二)设计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
高职院校应开设其他相关经济类课程,如工商管理、税收、报关、物流、营销等供学生选学,使学生掌握岗位业务技能的同时能够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熟悉办理企业工商注册、纳税、物流、商贸等业务,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还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参与社会实践,鼓励学生走向社会,了解社会经济现象。例如,组织大学生帮助企业开展各项营销活动等,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够掌握一定的业务处理能力和管理能力,为今后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鼓励学生参加技能资格认证考试
学校应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国家不同岗位业务技能的认证考试,取得相应技术等级证书,具有更多的竞争优势。同时通过考取技术等级证书,增强学生的岗位技能、业务管理能力。
四、以岗位招聘为标准,建立专业考核新机制
高职全日制会计专业的学生考核要做到分类考核,不同岗位要有不同的考核标准。要把岗位招聘标准作为学业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使学生能在企业岗位竞聘上具有竞争力。考核应立足岗位业务,能保证学生毕业“出口”的质量,向社会输送合格的会计专业人才。
(一)构建符合岗位要求的考核体系
考核内容包括岗位基础理论课、实验操作、顶岗工作。岗位基础理论课的考核要采取“开放式”考核方式,便于学生有更多的答题选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非逻辑思维方式,也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该项考核内容应是岗位基础理论知识,如会计学原理、会计核算准则、会计核算方法、会计法规、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等。实验操作考核要看学生能否完成会计岗位业务核算的全过程、是否达到模拟实验的目的,由实验室教师根据学生对企业经济业务的发生能否正确地进行核算处理进行综合考评。顶岗工作考核,由责任教师会同企业会计岗位部门负责人制定“社会实践考核方案”,主要考核学生在岗工作的业务操作水平,对该企业生产经营所发生的经济业务是否能够进行准确的记录和核算,对各个会计工作岗位能否胜任等,综合评出学生专业课程学习的总成绩。
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的考核,要形成毕业环节社会实践性考核,如要求应届毕业生到企业完成一个月的经济业务核算工作,形成原始凭证、记账凭证、所有账簿、会计报表等毕业作业交由毕业作业答辩委员会审核、验收、通过答辩。学生毕业考核,要“请‘企业考官’,使学校产品的使用方企业有发言权。”[4]毕业作业答辩委员会应由学校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业教师、企业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和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经理组成。答辩委员会根据学生完成毕业作业的情况提出问题,对学生综合能力给予评价,最后给予答辩总成绩。
(二)对毕业生的工作成绩进行抽样调查
随机抽选若干名毕业生为样本,对他们就业后能否适应所在单位专业岗位工作的情况进行走访,看其专业岗位工作能力、创新能力、综合管理能力等能否得到发挥。对于调查中搜集到的毕业学生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研究解决,以便对不同岗位会计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修正,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需求。
总之,只有基于不同的会计岗位,创建会计人才培养新模式,才能提升高职院校办学的核心竞争力。
[1]李剑平.鲁昕:职业教育要学会与行业企业对话对接[N].中国青年报,2010-09-13(11).
[2]龚传庆.如何加强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下顶岗实习学生的德育教育[J].职业技术教育,2011(2):13-14.
[3]邹伟.关于高等职业教育体制改革的思考[J].辽宁高职学报,2010(10):1-3.
[4]邱白丽.高职院校评估企业应有话语权[N].中国青年报,2011-05-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