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洪涛教授治疗多囊肾的经验
2012-01-25丁建伟杨洪涛
丁建伟 杨洪涛
1.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 300073;2.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病科,天津 300073
多囊肾病是一种遗传性肾囊肿性疾病,包括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和常染色体隐性多囊肾病,以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最为多见,其患病率约1‰-2‰,其中60%患者有家族遗传史,其余40%系患者自身基因突变所致。该病是一种系统性疾病,可引起心瓣膜病,脑动脉瘤,肝、胰及脾等器官囊肿。60岁以上患者50%将发展至终末期肾衰竭,占终末期肾衰竭病因的5%-10%[1]。根据临床表现,多将本病归于“积聚”、“腰痛”、“血尿”等范畴。吾有幸拜杨洪涛教授为师,长期随其出诊,现将其治疗多囊肾的经验介绍如下:
1 病因病机
根据疾病的特点分析,属于中医积聚范畴,并认为本病的形成多因先天禀赋不足,加之劳倦过度,饮食不节,情志不舒,或感受六淫之邪,致肝脾受损,气机失调,造成肝失疏泄,脾失健运,胃失和降,湿浊内停,凝结为痰,痰瘀交阻,脉络不畅,瘀血及痰浊搏结于肾,凝聚不散,而成积聚,本病的特点为虚实夹杂,以肝脾肾虚为本,水湿、痰浊、血瘀为标,早期为气滞血瘀,肾气不固,下焦湿热;中期则多以瘀血内阻,肝阳上亢,精血不足,湿热下注;晚期以正虚瘀结,肝风内动,湿热关格为主。
2 分期辨证施治
2.1 在病变早期 积块初以积块囊裹积于肾中为特征。其病机要点为气滞湿阻,故治疗重在理气化瘀、软坚散结、清利湿热、兼以健脾补肾以达祛邪不伤正。或表现为软而不坚,以邪气盛为主,病机特点为气滞血瘀,治应理气活血、健脾祛湿、化痰通络以消积块。
2.2 病至中期 积块渐硬,瘀血内结,正气亦伤,治应祛瘀软坚,益气健脾补肾。
2.3 病之后期 病程日久,积块坚硬,且正气大伤,虚损之势必现,滋补肝肾、补益气血、化瘀软坚、清利湿热。
3 重视饮食起居心情调节
因本病多因情志内伤,过度劳累或饮食失节等因素而使病情加重,故老师常告诫患者要保持情志舒畅,提高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以免气郁致气滞痰瘀之势加重。饮食清淡,少食生冷辛辣油腻食物;注意劳逸结合,消除各种诱因,对于稳定病情,减轻症状,避免病情恶化,十分重要。
4 医案举例
患者闫某,女,64岁,主因血肌酐升高5年前来就诊,5年前因体检发现血肌酐升高,B超检查为双侧多囊肾,家族史未有多囊肾患者,经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情持续进展,就诊吾师门诊时肾功能:BUN:7.0mmol/L,Scr:249umol/L,UA:387umol/L,血压160/90mmHg,尿常规:蛋白质:1+,隐血:+,症状:易疲劳,腰疼,夜尿多,小便泡沫,舌红苔少,脉细涩。诊断为:多囊肾,慢性肾功能不全,高血压,高血压肾损害。中医辨证为气血不足,肝肾亏虚,瘀血阻络,治以:补益气血,滋养肝肾,活血化瘀。处方如下:生黄芪30g,太子参15g,生地25g,山茱萸15g,淮山药 15g,丹皮 10g,茯苓10g,泽泻 10g,丹参30g,坤草15g,乌药10g,益智仁10g,土鳖虫10g,鬼箭羽15g,14剂。并嘱患者保持情志舒畅,饮食清淡,少食生冷辛辣油腻食物,注意劳逸结合。二诊,前症略减轻,大便难下,舌红苔少,脉细涩,前方加土茯苓30g、酒军10g、增鬼箭羽30g、坤草30g,14剂。三诊:夜尿及小便泡沫均减少,疲乏减轻,舌红苔薄,脉细涩。前方加水蛭10g,14剂。四诊,复查肾功能,BUN:8.5mmol/L,Scr:213umol/L,UA:382umol/L,夜尿减,小便泡沫消,效不更方,继服前方4月余,五诊,时有疲劳,余证均无,舌红太薄,脉细涩,复检肾功能:8.3mmol/L,Scr:161umol/L,UA:392umol/L,继续前方加减调理,现病情稳定。检查肾脏略有缩小。
按语:本案症见易疲劳,腰疼,夜尿多,小便泡沫,舌红苔少,脉细涩。既有气血不足,肝肾亏虚之候,又有瘀血阻络之征,正虚与血瘀是发病的关键,二者相互促进病情逐渐加重,本病病位在肝脾肾,其病机关键在肾。《医醇賸义》指出:“虚劳内伤,不出气血两途。治气血虚者,莫重于脾肾。”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一般本病先有肾虚,之后肝脾失调,导致湿浊、瘀血内生。因而本病的治疗,扶正重在益气、补肾,祛邪重在健脾益气、活血祛瘀。本案以健脾益气、补肾活血法。药用生黄芪、太子参、生地、山茱萸、淮山药、丹皮、茯苓、泽泻扶正培本,强腰健肾;丹参、坤草、鬼箭羽,活血祛瘀,消癥散结;乌药、益智仁缩尿。由于本病迁延日久,久病入络,多兼瘀滞,故加用土鳖虫、水蛭活血化瘀之品。同时加用土茯苓、萆薢利湿,据老师经验二药合用降尿酸效果较佳,以方药对证的原则,循序渐进。诸药消补兼施,扶正祛邪,因此临床疗效显著。
[1]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主编.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11.6ISBN 978-7-117-12443-0(1)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