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木棉叶化学成分研究

2012-01-25王国凯林彬彬秦民坚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12年6期
关键词:谷甾醇药科柱层析

王国凯,林彬彬,秦民坚*

(1.安徽中医学院 药学院,现代中药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安徽 合肥 230031;2.中国药科大学中药资源教研室,江苏 南京 210009)

木棉叶为木棉科木棉属植物木棉(Bombax ceiba)叶,木棉科约有20属,180种,主要分布于热带地区特别是热带美洲。其中木棉属(Bombax)种类最多,约50多种,主要分布于热带美洲,少数分布于热带亚洲、非洲和大洋洲。中国目前原产及引进栽培的木棉科植物6属11种。其中木棉分布最广,在海南、云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江西、福建、台湾等地均有,而海南、广东、广西、云南一带,是其分布中心。木棉多用来清热利湿、祛风除湿、活血消肿、散结止痛[1]。近年来木棉科植物因其在抗炎、抗肿瘤、肝保护等方面研究具有良好的活性而受到关注[2]。随着研究的深入,木棉越来越受到关注,但对木棉叶的化学成分研究较少[3]。为此本研究对木棉叶进行了化学成分研究。通过硅胶、MCI及凝胶柱色谱分离,从木棉叶提取物中分离并鉴定了8个化合物,分别为亚油酸(1)、棕榈酸(2)、desmoic acid(3)、月桂酸(4)、壬酸甲酯(5)、正十五烷酸(6)、β-谷甾醇(7)、胡萝卜苷(8)。除化合物7,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

1 仪器和材料

木棉叶2009年7月采自云南红河州,经中国药科大学秦民坚教授核实为木棉科植物木棉属植物木棉Bombax ceiba的干燥叶。凭证标本保存在中国药科大学中药资源学教研室。

熔点用X-4型双目镜显微熔点测定仪(温度未校正,北京泰克仪器有限公司制造)测定;UV用Shimadzu UV-2501PC型可见-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ESI-MS用Agilent LC-MSD-Trap-SL-01100测定;NMR用Bruker ACF-500型核磁共振仪测定,内标TMS。

薄层层析硅胶和高效薄层析预制板(青岛海洋化工厂);Sephadex LH-20(瑞典Amersham Biosciences公司);MCI树脂(日本三菱公司);Chromatorex C-18(40-75 μm,日本 Fuji Silysia化学公司);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

2 提取和分离

木棉叶8 kg充分干燥后粉碎,95%乙醇渗漉提取,合并提取液,浓缩后采用硅胶柱层析,氯仿-甲醇梯度洗脱(99∶1~50∶50),合并为 8份(Fr1~Fr8),Fr3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纯化,得化合物1(23 mg);Fr4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纯化,得化合物2(68 mg)和化合物7(142 mg);Fr5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纯化,得化合物3(5 mg);Fr7硅胶柱以及MCI层析、Sephadex LH-20纯化,得化合物4(32 mg)、化合物5(45 mg)和化合物6(9 mg);Fr8硅胶柱以及MCI层析、Sephadex LH-20纯化,得化合物8(130 mg)。

3 结构鉴定

化合物1 无色油状物;分子式C18H32O2,易溶于石油醚、氯仿等有机溶剂。1H-NMR(CDCl3,500 MHz)谱显示 δ∶5.36(4H,m,)为烯氢信号,2.78(2H,m,H- 11),2.35(2H,t,J=7.2Hz,H- 2),2.04(4H,m,H-8,H-14),1.62(2H,m,H-3),1.30,1.28(10H,s,5 × CH2),0.90(3H,m,CH3)。参考文献[4],以上1H-NMR数据与文献报道的亚油酸数据一致,确定该化合物为亚油酸。

化合物2 白色粉末;mp 66~67℃,分子式C18H32O2。1H- NMR(CDCl3,500 MHz)谱显示 δ∶10.5(1H,s,- COOH),2.36(2H,t,J=7.2 Hz,H-2),1.63(2H,m,H-3),1.25(24H,brs,12 × CH2),0.88(3H,t,J=6.8 Hz,H- 16)。13C- NMR(CDCl3,125 MHz)δ∶179.3(C-1),33.9(C-2),31.92(C-3),29.6(C-4 ~13),24.7(C-14),22.7(C-15),14.1(C-16)。参考文献[5],以上数据与文献报道对照基本一致,故确定该化合物为棕榈酸。

化合物3 白色粉末,分子式C12H22O2;1HNMR(CDCl3,500 MHz)谱显示 δ∶5.34(2H,m,H-7,H-8),2.34(2H,t,J=7.2 Hz,H-2),1.63(2H,m,H-3),1.25(26H,m,13 × CH2),0.88(3H,t,J=6.8 Hz,CH3).13C- NMR(CDCl3,125 MHz)δ∶180.1(C-1),130.2(C- 7),129.7(C- 8),34.1(C-2),31.9(C-6),31.5(C-9),29.6 ~24.7(C-3 ~23),22.7(C-24),14.0(C-25)。参考文献[6],以上数据与文献报道对照基本一致,故确定该化合物为desmoic acid。

化合物4 白色粉末,mp 68~70℃。1H-NMR(CDCl3,500 MHz)谱显示 δ∶2.35(2H,t,J=7.6 Hz,H-2),1.63(2H,m,H-3),1.21 ~1.33(16H,m,6×CH2),0.88(3H,t,J=6.4 Hz,H- 12)。参考文献[7],以上数据与文献报道对照基本一致,故确定该化合物为月桂酸。

化合物 5 无色液体,1H-NMR(CDCl3,500 MHz)谱显示 δ∶3.65(3H,s,OCH3),2.41(2H,t,J=7.5 Hz,H-2),1.24 ~1.30(10H,m,5 × CH2),0.87(3H,t,J=6.4 Hz,H-12)。参考文献[8],以上数据与文献报道对照基本一致,故确定该化合物为壬酸甲酯。

化合物6 白色粉末,mp 50~52℃。1H-NMR(CDCl3,500 MHz)谱显示 δ∶2.33(2H,t,J=7.5 Hz,H-2),1.61(2H,m,H-3),1.21 ~1.33(22H,m,11 ×CH2),0.86(3H,t,J=7.0 Hz,H-12)。参考文献[9],以上数据与文献报道对照基本一致,故确定该化合物为正十五烷酸。

化合物7 无色针晶,mp 136~137℃,其TLC的Rf值及显色行为(10%硫酸乙醇)均与β-谷甾醇标准品一致,鉴定此化合物为β-谷甾醇。

化合物8 白色粉末,mp 307~309℃,其TLC的Rf值及显色行为均与胡萝卜苷标准品一致,鉴定此化合物为胡萝卜苷。

[1]《全国中草药汇编》编写组.全国中草药汇编:上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5,177-178.

[2]苏秀芳,黄长军.木棉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0,21(5):13-15.

[3]李明,刘志刚.木棉叶化学成分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6,31(11):934-935.

[4]胡幼华.宽果丛菔化学成分的研究[J].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1995,11(2):71-74.

[5]武斌,张朝凤,张勉.苣荬菜全草中的三萜类成分[J].药学与临床研究,2010,18(3):276-278.

[6]Suna N J,Hoa D K,X.Hu E,et al.New Cytotoxic Fatty Acid from Desmos cochinchinensis(Annonaceae)[J].Natural Product Letters,1995,7(1):35-41.

[7]刘荣华,梅崇烨,邵峰,等.唐古特瑞香化学成分研究[J].中药材,2009,32(12):1846-1846.

[8]Aldrich Library of13C and 1H FT NMR Spectra,1992,1,754B;923B;923C;1168B;1196A(nmr).

[9]闫兴国,冀保全,周渊,等.三角叶荨麻根的化学成分[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08,56(11):880-882.

猜你喜欢

谷甾醇药科柱层析
β-谷甾醇的生理功能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苦檀子中β-谷甾醇的含量
——基于正交试验优化的皂化反应法△
中国药科大学2020年1~7月获授权专利情况(3)
中国药科大学2020年1~7月获授权专利情况(1)
中国药科大学2020年1~7月获授权专利情况(2)
泥炭组成成分的GC-MS分析
β -谷甾醇的研究及开发进展
小蜡叶民间药用物质基础提取模式探索
中国药科大学2018年1~6月获授权专利情况
柱层析用硅胶对羌活中主要成分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