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野生观赏植物资源调查、评价及园林应用研究进展

2012-01-25张佳平丁彦芬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12年6期
关键词:野生植物园林植物

张佳平,丁彦芬

(1.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园林研究所,浙江杭州 310058;2.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江苏南京 210037)

植物种质资源关系国计民生,掌握种质资源相当于掌握未来。我国学者对其进行了大量研究,方向涉及药用、食用、工业用途等。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和风景园林设计等人居环境科学的迅猛发展,对植物在室内外的美化效用提出了愈来愈高的要求。传统的观赏植物资源有限,已不能满足需求;外来品种的大量引进又易造成乡土资源被漠视,植物景观千篇一律,并产生严重的园林植物物种“少样性”问题[1]。因此,学者们愈加重视本土野生植物的观赏价值,以园林开发利用为目标的野生观赏植物资源研究,正作为一个新的方向如火如荼地开展。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百姓生活水平和审美意识的提升,在以物质性利用为主的植物种质资源研究中,满足精神文明需求的野生观赏植物资源研究所占的比重愈来愈高。

我国野生观赏植物资源的园林开发利用研究的文章很多,整理、分析难度大,综述性文章少。本文以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的几个主要环节为顺序,以点带面地综述了野生观赏植物资源的调查、评价、引种、抗性生理和应用研究,以及近些年较热门的野生植物群落模拟设计的代表性研究成果;并结合自身经验,讨论了研究中需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1 资源调查研究进展

1.1 重点关注的区域

我国已记载的高等植物有300多科、3000多属、30000多种,一半以上具备可接受的观赏价值。大多野生种分布在自然保护区或风景名胜区,生态环境稳定、优越,是野生观赏植物资源调查研究的重点区域。

张佳平等在2009~2011年的春、夏、秋多次深入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精选出96种在不同季节观赏价值优秀的野生草本,以在原始生境中所呈现出的自然附生、岩生和湿生景观为根据,讨论了木本植物难以呈现的、具备草本特色的植物景观应用前景[2];亦对苏北云台山的草本资源予以了调研(待发表),以期引起对草本植物的重视,缓解我国园林植物造景中普遍存在的“重苗木、轻花卉”的弊端[3]。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是东北地区重要的植物种质资源库,周繇对其进行了长期调查[4],研究方向涵盖地被植物[5]、藤本植物[6]、芳香植物[7]等多种类型。北京百花山[8]、西藏色季拉山[9]、广东烂柯山[10]等皆是重点调查区域。

1.2 重点关注的植物类别

野生观赏植物资源的调查研究须以园林应用需求为导向。近些年,多年生、低成本、低维护、三至四季皆可观瞻、地域特色明显的植物种类受到普遍欢迎,故学者们在深入调查名山大川、茂林深涧时,对符合上述特征的资源尤其关注,可分为以下4个类别:

(1)形态或习性有特色者,如宿根花卉、蕨类植物、地被植物等;

(2)园林应用方式新颖者,如野生观赏草、岩生植物、附生植物等;

(4)生境特殊者,如高山花卉、岛屿植物、滩涂植物等。

宿根花卉生命力强,一次栽植多年观赏;管理简单,节省人力与经费,利于大面积栽培;种类繁多,利用方式多样[11]。综合来看,我国北方地区对野生宿根花卉资源的调查成果相对丰富,如内蒙古[11]、华北[12]、秦岭山区[13]、新疆自治区[14]等。于俊林经过3年的调研,首次报道了长白山野生宿根花卉77科、219 属、408 种[15];杨义波在资源调查的基础上,对28种长白山宿根花卉进行2年引种试验,试验地包括长春市的路边花圃、公寓小区和城市花园等,山鸢尾(Iris setosa)、长瓣金莲花(Trollius macropetalus)等13种野生宿根花卉适应性强,生长良好[16]。

蕨类植物茎叶柔美、形态多样,近些年颇为流行。王发国等对全广东省的野生观赏蕨类植物资源进行调查,分为陆生蕨类、树蕨类、附生蕨类、藤本蕨类、水生蕨类、石生蕨类,为模拟蕨类原始生境营造景观,或建造蕨类专类园提供了资料[17],可作为野生观赏蕨类资源调查的范例。申敬民等以类似方法调查并整理出贵州野生观赏蕨类50科、107属、272种[18];卢加举等筛选出贵州珍稀野生观赏蕨类资源19科28属57种,并提出了资源利用与保护建议[19]。

观赏草是新兴植物素材,其以叶丛、茎杆、花穗为观赏部位,具有独特质地、形态与色彩;观赏草景观具备回归自然的效果,节省水源[20]。我国目前多引进国外观赏草品种,但亦有学者逐渐开始注重本土观赏草资源的开发。赵岩等在山东省的禾本科、莎草科、灯心草科等近百种野生观赏草中,筛选出雀麦(Bromus japonica)、画眉草(Eragrostis pilosa)等13种,详细论述其生物学性状、生态习性和园林应用前景[20];岳锋等对昆明的45种观赏草进行评价,金猫尾(Saccharum fallax)、蔗茅(Erianthus rufipilus)等观赏价值较高[21]。

耐盐碱植物多生长于荒漠或滨海区域,往往兼具多种抗性,如耐寒性、耐干旱贫瘠性、耐潮湿性、耐风性等,受到广泛关注。王玉珍等对7种滨藜属植物进行耐盐性观测,得出中亚滨藜(Atriplex centralasiatica)耐盐性最强,其为泌盐植物,可吸收土壤盐分,通过老叶的分泌盐点排出,具备盐碱地改良作用[22];安添喜等统计出呼伦贝尔草地盐生植物共52种,斜茎黄耆(Astragalus adsurgens)、砂蓝刺头(Echinops gmelini)等观赏价值与药用价值兼高[23];张佳平等对连云港云台山的草本植物进行调查,结合评价筛选出30多种适合滨海地区开发利用的耐盐碱草本,如珊瑚菜(Glehnia littoralis)、海滨山黧豆(Lathyrus japonicus)、滨海前胡(Peucedanum japonicum)等(待发表)。

高山植物[24]、岛屿植物[25]、滩涂植物[26]的调研可为山城、岛城和滨海城市的植物选择提供更多素材。地被植物景观兼具美化和生态效用,野生地被的调查一直颇受重视[2,5];而地被植物和草坪草的大量使用,使得植物耐践踏能力逐渐受到重视,但研究材料大多为已使用植物[27],野生植物资源的耐践踏研究很少。中国古典园林在建造假山时与西方园林不同,仅重视假山自身美,忽视假山与植物的有机结合,岩生植物的调研可为解决该问题建立基础,但成果较少[2,8],抗性生理研究相对较多。附生植物是垂直绿化的新类型,包括附生蕨、附生兰[2]、附生凤梨等,但以园林视角研究附生植物的文献很少[2,28]。

1.对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工作认识不到位。一些党组织和培养联系人对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在发展党员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认识不到位,认为培养工作无足轻重,关键在于入党积极分子自身努力。多数基层党组织除了要求入党积极分子参加党课和上级要求的一些政治理论学习、培训和活动外,基本没有“自选动作”,对培养联系人的工作没有检查指导,没有分析总结,个别基层党组织甚至对积极分子不按时上交思想汇报的现象既不及时催要,也很少加以追究。长此以往,很难形成良好的培养氛围。加之培养联系人责任意识不强,对入党积极分子只讲成绩、优点,很少讲问题和缺点,使培养教育工作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

1.3 重点关注的科属

观赏植物资源在各个科属中并非均衡分布,一些“名门望族”,如兰科、蔷薇科、百合科、木兰科、杜鹃花科等,成为重点关注的对象。

兰科植物大多具备美丽的花形、素雅的花色、秀丽的叶片,因采挖严重、生境狭窄,所有野生种都在《野生动植物濒危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的保护范围[29],“身兼”观赏植物和濒危植物“二职”,受到学者的高度关注[29-30]。在严格保护野生兰花的基础上,可逐渐将其开发至园林中,营造附生、地被景观或盆栽观赏,从而数量得以扩充;适当的时候开展“回归引种工作”[30],可同时满足观赏和保护的目的。

蔷薇科[31-32]、木兰科[33]、杜鹃花科[32]具备大量观花和香花树种,多种已成为城市美化的主力军,野生种仍在不断挖掘中;苦苣苔科多含花色瑰丽、花形奇特的岩生或湿生植物[2],亦多有耐寒、耐旱、耐盐碱的种,其调查研究工作于近些年来“逐渐走俏”[34];紫金牛科[35]多种植株矮小、叶果秀丽,开发为观赏地被的前景良好。

1.4 重点关注的观赏价值

最受重视的自然是观花价值,故观花植物的调研成果很多,涵盖花色、花形、花香、园林用途,涉及广泛地区和大量科属种。刘艳等重点关注了湖南壶瓶山野生樱花类和杜鹃类资源[32];何桂芳等仅研究地稔(Malastoma dodecandrum)一个种,认为其生长速度快,耐旱耐瘠,管理粗放,观花效果好,适宜作先锋种植材料,应用于边坡、路缘、岩石圈[36];黄清平将三明市野生观花植物分为花萼瓣化类、辐射形类、蝶形花类、唇形花类、观花序类等,并按花相分为线条型、星散型、团簇型、覆被型和密满型5类[37],角度新颖。

稀缺的蓝色花卉一直是观花植物中的宠儿,为了增加园林中蓝色花卉种类,并为研究其系统进化、着色机理和遗传育种奠定基础,庄小锋[38]、杨少勇[39]等分别对北京山区和云南省的蓝色花卉资源进行调研,主要分布于毛茛科、十字花科、龙胆科、桔梗科、川续断科、紫草科等,草本要比木本丰富;田朝阳等则筛选出以芫花(Daphne genkwa)、华北忍冬(Lonicera tatarinowii)等为代表的河南紫花木本植物共 56 种[40]。

干燥花是将植物材料经脱水、保色和定形处理而形成的具有持久观赏性的植物制品,自然、质朴、耐久,愈加受到青睐,市场潜力大。林萍整理出昆明49种具有开发为干燥花潜力的植物,并对干燥时期和方法、观赏器官和用途分别展开讨论,并认为禾本科是开发野生干燥花资源的主要科,其花穗或果穗多具天然的色彩和光泽,只需稍加工就可变成独具魅力的干燥花[41]。该研究角度新颖,为观花植物资源的调研开辟了新方向。

观叶[42-43]、观果植物[44-45]也颇受重视;可为园林冬景增添色彩的野生观枝干植物,如紫茎(Stewartia sinensis)、大叶桂樱(Laurocerasus zippeliana)等[46],资源调查成果很少,需要引起重视。

2 园林开发利用评价研究进展

野生植物的观赏价值和适应能力有高低之别,开发前景良莠不齐,故须有重点、有先后地开发,而非随机、无序的过程,故园林开发利用评价是衔接资源调查与园林应用的中间过程之一。一般评价程序多为建立评价体系、选择评价指标、规定评分标准、判分并划分等级等,常用方法有层次分析法、灰色关联度法、心理物理学法、模糊评价法等。

层次分析法(AHP,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是我国学者评价野生观赏植物使用最多的方法,其把思维过程层次化、数量化,并用数学方法为分析、决策、预报提供定量依据。丁一巨等在1993年将AHP应用于将石自然保护区的275种野生观赏植物的开发利用评价,得出红凉伞(Ardisia crenata var.bicolor)、锈毛铁线莲(Clematis leschenaultiana)等41个综合评价值大于3.7的种,认为其值得大规模推广。这是将AHP应用于野生观赏植物资源开发利用评价的最早研究成果之一,体系和权重的建立具备示范性意义。黄清平[47]、胡秀[48]、武旭霞[49]等亦通过层次分析法,对不同区域和类别的野生观赏植物进行了评价。

灰色关联度法(Grey-correlation Analysis)与层次分析法类似,但仅有一个评价层次,而非AHP的多个层次,如准则层、因子层等。该法经指标选取、分值赋予、主客观判分、公式计算,获得评价种与理想种的关联度,愈接近则评价愈高。该法在石蒜属[50]、野生观赏草资源[51]评价中多有运用。

心理物理学法(Psychophysics Method)是对野生植物照片进行室内幻灯评判,以美景度作为衡量标准,建立相应评分等级。每张幻灯片以随机排列的顺序播放,评判者按幻灯片次序记录对每种植物美感度的反应值;对不同评判者的评判结果进行公式计算,得到标准化分值。王建文[52]、方燕鸿[53]等皆用此法对野生观赏植物进行评价,获得了满意的效果。模糊评价法[54-55]亦有应用。

3 引种驯化、抗性生理和园林应用研究进展

野生资源经过调查整理、评价筛选后,可于科研苗圃或城乡绿地中进行引种驯化试验,抗性生理和园林应用研究往往渗透其中。

为了给2008年奥运会期间的北京选择合适的乡土地被植物材料,赵晓燕等在北京各公园及城市绿化带、居住小区绿地中,对北京周边山区的107种野生地被植物开展交叉应用试验,以“多年生为主,一、二年生为辅;地面覆盖速度快,便于生产繁殖;夏季开花为主,兼顾其他季节,在奥运期间具有良好的景观效果;节水,养护成本低;高度60 cm以下”为标准,筛选出大叶铁线莲(Clematis heracleifolia)、多花胡枝子(Lespedeza floribunda)等 16 个优秀种[56];陈志萍等从庐山地区引入黄水枝(Tiarella polyphylla)、长籽柳叶菜(Epilobium pyrricholophum)等数10种野生地被植物,在上海松江区进行4年引种试栽,多表现出较强耐寒性、耐阴性、耐瘠薄性和与杂草竞争的能力,1~2年内即可形成相当的覆盖面积,适于在城市绿化中推广应用[57]。西宁园林植物园经过多年引种,已经成功引进蓝玉簪龙胆(Gentiana veitchiorum)、羽裂叶蟹甲草(Cacalia tangutica)等10余种青海省野生宿根花卉,并将未来引种重点确认为“高原四大名花”中的绿绒蒿类、龙胆类与报春类花卉[58]。

野生植物的耐寒性[59]、耐热性[60]、耐盐性[12]、耐旱性[61]等抗性生理研究,在引种驯化与胁迫实验的结合中进行,评价指标多为叶绿素、丙二醛、可溶性糖、过氧化物酶、游离脯氨酸等含量随胁迫强度的变化,或活细胞膜透性、相对含水量、相对电导率的测定等。多种野生观赏植物已大范围推广应用,如沈阳市已利用21科31属33种[62];西宁市已利用野生地被植物达61种[63]。

4 基于园林视角的野生植物群落调查及模拟设计研究进展

随着园林绿地规模愈来愈大,植物造景中的个体、组群的搭配已不能完全符合要求,整体性强的植物群落景观正不断涌现。植物之间存在共生、竞争和寄生关系;不同生长速度、分枝和根系的蔓延程度会彼此影响;植物分泌物和挥发性物质亦会相互影响,如胡桃(Juglans regia)分泌的胡桃醌会毒害附近的苹果(Malus pumila);桃(Amygdalus persica)与茶(Camellia sinensis)混种会导致茶树叶枯萎、死亡;病菌易以冬孢子或担子孢子在圆柏(Sabina chinensis)上过冬,使得附近的石楠(Photinia serrulata)或梨属植物产生锈病[64]。若忽视了此类关系而将上述植物一同配置,随时间积累,初期美观、稳定的群落景观将无法长期保持稳定,观赏效果不断贬值。

野生植物群落的植物种类、数量和比例,群落外形、色彩和质地皆历经多年自然选择,是设计人工植物群落景观的可以信赖的模拟源泉。以园林应用的视角研究野生植物群落,是近些年的热门方向。其不拘限于具体的某一个或某些“种”的范畴,而是将整个群落作为研究对象,经林业测量、数据分析,以小则配置模式、大则植物群落为单位,集团式地将野生植物模拟应用至园林中。但该方向研究多为理论分析,尚未升至实践阶段。

20世纪80年代,苏雪痕曾对广州鼎湖山的野生植物群落进行了细致研究。他以植物造景为目的,对各类野生植物组合、搭配进行了分析,以期能够为广州市园林植物造景提供参考。这是我国最早以野生植物群落为素材,探讨城乡园林植物造景的研究[65]。

在此后的近30年中,该方向研究成果较少。林学工作者的研究多偏重于森林群落特征分析,有关植物造景设计的实际应用层面论述,多是点到为止;景观设计学者强调城乡园林植物造景应当施法自然,提出了众多建议,但成果大多建立在景观规划设计的宏观泛论上,缺少对野生植物本身的分析。可见,野生植物群落在城乡园林植物造景中的模拟应用研究,需要园林和林学相关原理的高度结合,也是该方向研究的难点所在。

盛大勇[66]、储亦婷[67]、林源祥[68]等人的研究较为突出。任斌斌等对陕西[69]、常熟[70]、邯郸[71]地区的野生植物群落进行取样调查,测量乔木、灌木、草本的形态学指标,如株数、株高、胸径、冠幅等;计算相对重要值,利用TWINSPAN分类得出不同类型的植物群落;对群落进行优化、提炼,得出野生乔灌草的搭配模式,并对应用前景进行分析。该研究以林业调查作为开端,以园林美学和植物造景原理为指导,并有测量数据的支持,是将园林和林学的充分结合、共同指导城市园林设计的一次尝试。张佳平等对江苏云台山的4类野生植物群落进行林调,重点关注糙叶树群落,分析了物种重要值与多样性、季相结构、水平空间结构、垂直空间结构、建群种龄级结构等,展示了群落中的“主角”与“配角”、季节性观赏价值的变化、植物的空间分布格局、群落的未来发展趋势等,以期为该方向研究提供新颖而全面的分析指标(待发表)。

5 存在问题

5.1 调查、评价研究与实际应用脱节

我国野生观赏植物资源的调查与评价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往往到此为止,后续研究衔接不上。筛选、整理出的优秀乡土资源,大多仅以罗列资源的论文形式予以展示,植物本身仍被置之深山;缺少引种驯化和应用研究,无法将纸面成果转为实际效益,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野生观赏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既要带来科研效益,更要带来社会效益,增加调查研究之后的引种驯化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5.2 研究的广度与深度有待继续扩充

草本植物种类繁多、分类复杂、识别困难,研究难度较大,其研究成果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比木本植物相差甚远,故需加强对草本植物研究的重视,包括常绿草本、附生草本、野生观赏草等特殊类别。

笔者通过野外调查和文献查阅,发现诸如列当(Orobanche coerulescens)、野菰(Aeginetia indica)等寄生植物(待发表),水晶兰(Monotropa uniflora)等腐生植物,以及部分菌类和苔藓植物,拥有很好的观赏价值和奇特的生长习性,却长期得不到园林界的重视,几乎没有任何以园林利用为目的的研究成果。这些特殊类别的资源值得尝试开发利用于园林中,增加生物多样性;从细节上雕琢植物景观,使其更接近自然的原貌。

蓝色花卉、双色叶植物、观枝干植物、以花相的角度研究观花价值、基于园林视角的野生植物群落研究等,亦需继续深入。

5.3 园林工作者须更多参与野生观赏植物资源的一线调查

目前,我国从事野生观赏植物资源调查的学者中,园林植物和园林设计工作者所占比重虽逐渐增多,但工作于调查一线的学者,更多还是出身于林学、植物分类学、植物保护学、园艺学、生物学甚至中药学。该现象会产生两个问题:一是研究者多以非专业的视角评判野生植物的观赏价值和园林应用前景,易导致研究成果在园林设计中赋予实践时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二是部分园林植物研究者和园林、景观设计者,仅拘限于“室内科研”或“电脑制图”的工作方式。园林植物研究者若想加深对植物科研和应用的理解,深入高山茂林中探究野生植物的生长原貌是非常必要的;园林本身是一门“在自然上创造自然”的学科,因此,园林设计者,尤其是植物景观设计者,不能只满足于在钢筋混凝土堆砌的城市环境中寻找灵感,应深入自然,探寻、汲取设计源泉,观摩野生植物的生境和天然造景效果,以其为模板,才能设计出更多具备自然风貌的植物景观作品。

[1]陈俊愉.新形势下中国城镇绿化展望——为实现城镇绿化物种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应加强树种规划与苗圃建设[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1(S2):140-143.

[2]张佳平,丁彦芬.武夷山自然保护区草本植物资源及园林应用展望[J].中国园林,2011(6):71-76.

[3]夏宜平.花卉产品结构调整与现代园林建设新需求[J].新农村,2010(6):5-7.

[4]周繇.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观赏植物资源及其多样性[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4(6):45-50.

[5]周繇.长白山区野生地被植物资源的研究[J].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4):332-336.

[6]周繇.长白山野生攀援绿化植物资源的调查研究[J].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155-159.

[7]周繇.长白山区野生芳香植物资源评价与利用对策[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4(2):212-218.

[8]李冲,郭燕,董丽.北京百花山野生岩生植物资源及其开发利用[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11(1):14-19.

[9]林玲.西藏色季拉山花卉资源与赏花旅游线路初探[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8(4):40-43.

[10]张运宏,戴瑞坤,欧世坤.广东省烂柯山自然保护区野生观赏植物资源调查[J].福建林业科技,2004,31(2):93-96.

[11]王贵锋,李铁牛.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野生宿根花卉资源的调查研究[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08(3):104-105,111.

[12]刘会超,姚连芳,孙振元,等.华北地区7种野生宿根花卉植物耐盐性研究[J].林业科学研究,2005(2):187-190.

[13]李艳.秦岭野生宿根花卉在城市园林中的应用[J].中国花卉园艺,2011(8):43-45.

[14]王磊,廖康,关雪莲,等.几种新疆野生宿根花卉的引种驯化初报[J].中国园林,1997(6):29-31.

[15]于俊林.长白山区野生宿根花卉资源的调查研究[J].北方园艺,2004(6):66-69.

[16]杨义波.长白山区野生宿根花卉引种与应用初报[J].北方园艺,2008(7):167-168.

[17]王发国,陈红锋,邢福武.广东乡土野生观赏蕨类植物调查及其开发利用研究[J].中国园林,2007(7):56-60.

[18]申敬民,李茂,杨成华,等.贵州野生观赏蕨类资源及园林应用前景[J].中国园林,2010(8):96-100.

[19]卢加举,崔百明,代正福,等.贵州黔西南州珍稀野生观赏蕨类资源的调查[J].贵州农业科学,2008(1):23-26.

[20]赵岩,戚海峰,张志国.山东省主要野生观赏草资源及其评价[J].中国农学通报,2006(11):263-266.

[21]岳锋,樊智丰,杨斌.昆明地区主要观赏草资源及其观赏价值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10(8):4007-4009,4025.

[22]王玉珍,侯相山.盐生植物——中亚滨藜的研究及用途[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5(1):36-37,40.

[23]安添喜,安满喜.呼伦贝尔草原药用盐生植物资源及利用[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10(1):25-27,31.

[24]张石宝,胡虹,王华,等.云南的高山花卉种质资源及开发利用[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5(3):19-22.

[25]陈斌,王国明,王美琴,等.舟山海岛野生地被植物资源及园林应用[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10(1):47-49.

[26]宋春涛,汤访评,陈晓艳,等.绍兴海涂湿地湿生植物的调查研究[J].华东森林经理,2008(4):22-25.

[27]常乐,夏宜平,楼建华,等.践踏胁迫对4种园林地被植物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J].园艺学报,2010(10):1673-1678.

[28]石雷,张宪春.海南岛的附生观赏蕨类植物资源[J].中国花卉盆景,1993(11):6-7.

[29]檀芙蓉.藤山自然保护区兰科植物物种资源及其保护[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6(3):23-26.

[30]刘江枫,胡明芳,黎维英,等.福州市野生兰科植物资源调查及其保育与可持续利用的探讨[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9,(4):20-24.

[31]吴小刚.福建省蔷薇科木本植物观赏资源调查分析[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3(3):388-392.

[32]刘艳,方晓燕,唐松元.壶瓶山野生观花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J].湖南林业科技,2009(2):47-52.

[33]钱迎新.楚雄州野生木兰科植物资源调查及分布研究[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6(1):37-38.

[34]张瑞麟,王磊,冯大千,等.新疆粉苞苣属植物的生境调查与园林应用评价[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6(2):23-25,44.

[35]杨妙贤,杨瑞香,许丽萍,等.广东紫金牛科野生观赏植物资源[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7(4):31-33.

[36]何桂芳,夏宜平.优良野生观花地被植物——地稔[J].北方园艺,2005(3):39.

[37]黄清平.三明市野生观花植物观赏性状分析[J].福建热作科技,2009(1):18-20.

[38]庄小锋,杨秀珍,张玉钧,等.北京山区蓝色草本植物资源调查与分析[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0(S1):177-182.

[39]杨少勇,樊国盛.云南省蓝色花植物研究初探[J].西南林学院学报,2002(3):11-15,19.

[40]田朝阳,胡颖,郭二辉,等.河南野生木本紫花观赏植物资源调查分析[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134-142.

[41]林萍,付惠,普晓兰.昆明野生草本干燥花资源及开发利用[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6(4):28-30.

[42]刘晓燕,刘春,赵宁,等.贵州野生耐荫观叶植物资源调查及园林应用评价[J].贵州农业科学,2005(3):46-49.

[43]葛存梅.山西太宽河自然保护区野生观叶植物资源研究[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4):392-395.

[44]张存乐,韩福贵,于金平,等.江苏主要野生观果植物资源及其在园林中的应用[J].现代农业科技,2007(18):39-40.

[45]郝敏,赵旭,仰素琴,等.河北小五台山自然保护区野生观果植物调查[J].安徽农业科学,2010,35:20299-20301.

[46]吴棣飞.发现树木的另类美——园林中的观干观枝树种[J].中国花卉盆景,2007(5):14.

[47]黄清平.利用层次分析法评价三明市野生观赏植物的引种驯化效果[J].中国园林,2009(12):93-96.

[48]胡秀,吴志,刘念,等.基于切花育种的中国姜花属野生植物观赏价值评价[J].北方园艺,2010(9):90-93.

[49]武旭霞,游捷,林启美.观赏植物野生资源开发利用价值评价体系的建立及应用[J].中国农学通报,2006(8):464-469.

[50]李淑顺,赵九洲,袁娥.几种石蒜属花卉观赏性状的灰色评价[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1):69-72.

[51]胡静,张延龙.陕西省主要观赏草资源及其评价[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6):105-112.

[52]王建文.福建野生观赏植物资源评价及多样性研究[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05.

[53]方燕鸿.野生观赏植物观赏特性数量化评价[J].华东森林经理,2005(4):45-50.

[54]王庆海,袁小环,武菊英,等.观赏草景观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及其模糊综合评判[J].应用生态学报,2008(2):381-386.

[55]王晓红,陈训,耿芳.基于模糊相似优先比法对杜鹃花观赏性状的综合评价[J].福建林业科技,2009(3):190-195.

[56]赵晓燕,高大伟,周肖红.北京野生地被植物引种筛选及应用[J].中国园林,2007(8):10-16.

[57]陈志萍,虞志军,闵玮.几种野生地被植物的引种栽培[J].北方园艺,2011(20):92-94.

[58]杨春红.青海省野生宿根花卉的引种栽培与开发[J].青海农林科技,2010(1):63-65.

[59]何云.两种野生岩生植物抗寒性及应用研究[D].雅安:四川农业大学,2006.

[60]孙震,董丽,高大伟.四种野生地被植物抗热性的研究[J].中国园林,2007(8):24-27.

[61]孙震,高大伟,何文华,等.野生地被植物蛇莓和甘野菊的抗旱性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6(5):322-325.

[62]陈绍宽,李瑜明,李林业,等.沈阳市园林绿地中野生花卉应用现状调查[J].中国林副特产,2007(6):70-71.

[63]何桂芳.西宁地区野生地被植物应用现状调查[J].北方园艺,2010(8):52-55.

[64]陈有民.园林树木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77,273.

[65]苏雪痕.鼎湖山植物群落对广州园林中植物造景的启示[J].北京林学院学报,1983(3):46-54.

[66]盛大勇,刘克旺,侯碧清.长沙市自然植物群落在植物造景中的应用探讨[J].江西农业学报,2006(5):109-113.

[67]储亦婷,杨学军,唐东芹.从群落生活型结构探讨近自然植物景观设计[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04(2):176-180.

[68]林源祥,杨学军.模拟地带性植被类型建设高质量城市植被[J].中国城市林业,2003(2):21-24.

[69]任斌斌,李树华.模拟延安地区自然群落的植物景观设计研究[J].中国园林,2010(5):87-90.

[70]任斌斌,李树华,殷丽峰,等.模拟常熟地区自然群落的植物景观设计[J].林业科学,2009(12):139-145.

[71]任斌斌,冯久莹,李树华.模拟邯郸地区自然群落的植物景观设计[J].浙江农林大学学报,2011(6):870-877.

猜你喜欢

野生植物园林植物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投稿须知
保护野生植物的意义及路径
调整后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正式公布
清代园林初探
古代园林里的“美人”
和千年园林的今世之约
雪中园林的七个片段
内蒙古地区蒙古族常用野生植物相关传统知识研究
哦,不怕,不怕
将植物穿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