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心集医案》之湿热腰痛病案的临床应用
2012-01-25邹来勇汤群珍
邹来勇,汤群珍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江西 抚州 344000)
谢星焕(1791~1857),字斗文,号映庐,旴江(现名抚河)流域南城人,清代著名医家。谢氏精通医术,善治疑难奇险、误治失治之症及诸医束手之病。其博采众长,结合自己几十年积累的临床经验,编纂成《得心集医案》。笔者根据书中诸痛门(手足肩臂肘膝腰胁心腹)记载的一湿热腰痛病案,结合临床实际病情进行诊治,其效果较佳,现报道如下。
1 书中原案
徐伯昆,长途至家,醉饱房劳之后,患腰痛屈曲难行。延医数手,咸谓腰乃肾府,房劳伤肾,惟补剂相宜,进当归、枸杞、杜仲之类,渐次沉困,转侧不能,每日晡,心狂意躁,微有潮热,痛楚异常。卧床1个月,几成废人,余诊之,知系湿热聚于腰肾,误在用补,妙在有痛,使无痛,则正与邪流,已成废人。此症先因长途扰其筋骨之血,后因醉饱乱其营卫之血,随因房劳耗其百骸之精,内窍空虚,湿热扰乱,血未定静,乘虚而入,聚于腰肾之中。若不推荡恶血,必然攒积坚固,后来斧斤难伐矣,以桃仁承气汤加附子、玄胡、乳香数剂,下恶血数升而愈。注:桃仁承气汤(仲景)为桃仁、大黄、芒硝、甘草、桂枝。
2 临床应用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有关湿热腰痛条件制定诊断标准:(1)有长期腰痛史,反复发作;(2)一侧或两侧腰骶部酸痛不适,时轻时重,缠绵不愈。劳累后加重,休息后减轻;(3)一侧或两侧骶棘肌轻度压痛,腰腿活动一般无明显障碍;(4)痛而有热感,炎热或朗雨天气疼痛加重,活动后减轻,尿赤、舌苔黄腻、脉濡数。收集近1年来我校附属医院门诊就诊且符合上述诊断要求的36例患者。其中男21例,女15例,平均年龄27岁±4岁;病程最短10d,最长5个月。治疗以桃仁承气汤为主方进行加减,结果治愈21例,好转1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2%。
3 典型验案
案1:周某,男,26岁,外出务工人员,2011年2月21日就诊。自述20d前连续2d骑摩托车回家,并于15d前结婚。婚后5d腰部疼痛不适,且房室不如意。而后到药店购买了补肾壮阳类药物服用至今不见好转,故来我院就诊。患者为建筑工人,形体较结实,自述腰部腹部疼痛,活动不利,咽干口苦,小便刺痛,大便2d未解。检查其腰部压痛明显,面色晦暗,痛苦表情,舌紫暗、苔黄厚腻、脉滑数,诊断为劳累使精血亏损而致腰痛,证属瘀湿热三者互现。治以活血祛瘀、清热利湿通便,方用桃仁承气汤(张仲景)加减配伍:桃仁 20g,大黄 15g,芒硝(兑服)10g,桂枝 10g,甘草 5g,加乳香 10g,丹参 20g,玄胡 10g,三七末(冲服)3g。3剂水煎服,每天1剂,注意饮食及休息。3d后复诊:服药后大便每日1次,量多而臭秽,腰痛及少腹部痛减明显减轻,口干口苦有所好转,湿热减退,原方去乳香、玄胡加薏苡仁20g、苍术10g,续服3剂。再诊症状基本痊愈。为巩固疗效守上方去大黄、芒硝、三七,继服3剂,随访3月未见复发。
按:此例乃是长期劳作且长途骑车劳累所致,加上结婚饮酒及饮食肥厚,房室易损耗人体精华,故患者气血运行不畅,瘀积精室,湿热内生,损伤血络,蕴结腰部,而腰部经络不通,故而腰腹拘急疼痛。而大肠传导失司,湿热之邪不能下泻,故大便不通。方中滑利之品桃仁活血祛瘀、润肠通便;大黄苦寒,芒硝咸寒,泻热破结通便,祛瘀生新;乳香调气活血、定痛;玄胡活血散瘀、行气止痛,两者使气血通顺,通则不痛;丹参、三七活血化瘀而止痛;桂枝辛温通阳理气,通阳可行阴;甘草调胃缓其泻。复诊患者气血畅通,故去调气行气之乳香、玄胡,加之薏苡仁健脾渗湿;苍术健脾燥湿,加强脾胃功能,使湿热之邪从小便分消,前后分消,共奏泄热导滞之功。
案2:赵某,女,25岁,纺织工人,2011年3月7日初诊。自述产后1个月开始工作,10d前弯腰后腰部突然剧烈疼痛,某医院以急性腰扭伤治疗,治疗期间还服用大量强肾健腰补品使用,但疼痛未减轻,故来本院就诊。自述腰痛疼痛不敢久站,小腹部胀痛,食欲不佳,白带量多、味臭、小便黄,大便 2d未解,舌苔黄腻、脉象滑数。初诊为腰痛,劳累加之产后瘀血、服用大补滋养之物,使气血互结,湿热滋生,不通则痛。治宜活血祛瘀、清热利湿,原方加乳香10g、玄胡 10g,当归 15g、白芍 10g、丹皮 10g,共 3剂。3d后复诊:腰痛及少腹部痛明显减轻,大便通畅,白带量减少,原方去乳香、玄胡加香附15g、黄柏15g,续服3剂。再诊:症状基本痊愈,为巩固疗效守上方去大黄、芒硝、桃仁、桂枝继服3剂,随访3月未见复发。
按:此例乃是劳累加之产后不久,大补油腻之物,致使瘀血内生、湿热下注、蕴结腰腹,故见上述症状。原方加乳香、玄胡调气散瘀止痛,配伍女人要药当归调经,使气血各有所归。白芍养血调经、缓中止痛,丹皮清热凉血、活血散瘀,诸药合用,共奏祛瘀止痛、清热利湿、调经和血之功。复诊加香附理气解郁、调经止痛,黄柏清湿热调带下,加强调经止痛之功。
4 讨论
旴江流域历代名医辈出,如南宋妇产科专家陈自明、元代骨伤科专家危亦林、明代“医林状元”龚廷贤、清代脉学及药学专家黄宫绣等,而临床高手谢星焕为其杰出代表之一。
谢氏临证治病相体,体证合参,炉冶诸家,创制新说[2]。本案术者认为“误在用补,妙在有痛”,腰痛病人必须正确辨证施治,而许多患者以为腰痛就是肾虚,服用大量补益之品,导致失治致病情延误“几成废人”,后悔莫及,值得注意。谢氏熟读经典,博览群书,临证很少临时拼凑成方,多采用古人名方,其中以经方最多[3]。如本案采用桃仁承气汤(张仲景)加味,达到“下恶血数升而愈”之效果。方中取大黄之苦寒荡实除热,芒硝之咸寒入血软坚,桃仁之辛润破血消瘀,加桂枝调营而解外,直达瘀所而行之也,甘草之甘缓缓和药势,诸药共成荡实通瘀之缓下剂。明·方贤编定的《奇效良方》指出,桃仁承气汤“治伤寒蓄血,热结膀胱,其人如狂,但小腹结血,下者愈”。
探讨古代病案,更是为了今用。谢氏代表作《得心集医案》使用大量经典方剂及时效病案,创制新方治疗疑难杂病,许多医案对现代临床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13-214.
[2]张志敏.谢映庐临证学术思想探微——《得心集医案》特色浅析[J].江西中医药,2004,35(8):7.
[3]刘更生,高曌《得心集医案》辨治急难证的思路与方法[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0,24(3):215-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