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突发性耳聋27例

2012-01-25贺金华

中国民间疗法 2012年10期
关键词:通窍四物汤内耳

贺金华

(河南省驻马店市第二中医院,463000)

突发性耳聋是一种较常见的特殊类型的感觉神经性耳聋,起病急骤,来势凶猛,为耳科急症。对本病的病因及治疗,国内外文献报道颇多,但其病因不明,影响预后的因素较多,治疗意见分歧,尚无公认的有效疗法。笔者对54例突发性耳聋患者分别采用桃红四物汤加减与西药治疗(中西医结合的方法,简称治疗组)和西药疗法(下面简称对照组)各治疗27例,现将疗效对比分析如下。

一般资料

54例均为单侧发病,其中男31例,女23例;年龄最大67岁,最小14岁。28~50岁者37例;病程最短6h,最长3个月。发病就诊在7天内22例,8~14天13例,15~21天5例,20~30天2例,30天以上12例。1~14天就诊者35例,占64.8%。同时伴眩晕者16例。听力曲线呈高频下降型18例,低频下降型10例,平坦型20例。轻度耳聋8例,中度耳聋14例,重度耳聋26例,全聋6例。在分组前均进行纯音测听、内听道CT检查等以排除精神性耳聋、中耳及蜗后病变引起的听力骤降。随机分成两组,单数病例为治疗组,双数病例为对照组,两组的性别、年龄和病程及听力受损情况相仿,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

治疗组:(1)口服中药桃红四物汤加减。基本方:桃仁12g,红花10g,当归10g,赤芍10g,川芎10g,柴胡10g,石菖蒲15g,三棱9g,香附9g,郁金9g,葛根20g,地龙9g,路路通9g。随症加减:体质壮实者可酌加水蛭以助破血通经之力;若邪毒侵袭伴有头痛、恶寒、发热等外感表证酌加蔓荆子、荆芥、防风、菊花、板蓝根等以清热解表、散邪通窍;肝经郁热,肝火上扰而见口苦、咽干、心烦等症酌加龙胆草、栀子、黄芩、牡丹皮等以清热泻火,开郁通窍;痰瘀互结而见眩晕、恶心、呕吐、苔腻者加胆南星、竹茹、代赭石等以化痰降浊,泻火通窍。每日1剂水煎服。(2)西药:①10%葡萄糖注射液加入654-2针10mg;地塞米松针10mg静注。②低分子右旋糖酐注射液500ml加ATP针80mg,维脑路通针16ml静注,每日1次。部分病例应用抗病毒药物,10天为1个疗程,隔日测听力1次。根据听力恢复情况治疗1~3个疗程。

对照组:单纯西药治疗,药物与治疗组相同,亦以10天为1个疗程,依据电测听力检查恢复情况治疗1~3个疗程。

治疗结果

疗效标准:以500Hz、1000Hz、2000Hz、4000Hz听阈平均值计。治愈:听力恢复正常或恢复到原来水平,与健耳一致,耳鸣减轻以至消失;显效:听力提高20~30分贝或达到实用水平,自觉症状基本消失;好转:听力提高10分贝以上,自觉症状好转;无效:听力提高不足10分贝,自觉症状无好转。

治疗组治愈14例(51.9%),显效9例(33.3%),好转2例(7.4%),无效2例(7.4%),总有效率92.6%。对照组治愈8例(29.6%),显效10例(37.0%),好转4例(14.8%),无效5例(18.5%),总有效率为81.5%。两组显效时间、治疗长短、总有效率均无明显差异,但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治愈率有显著差异(P<0.01)。由此可知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疗效更佳。

讨论

突发性耳聋常伴有耳鸣及头晕目眩,属中医学“暴聋”范畴。西医学认为,突发性聋的原因不明,可能与病毒感染、内耳血管病变、变态反应、圆窗膜破裂、风湿等因素有关,并认为内耳供血不足的病理生理改变使组织细胞水肿,供氧量相对不足,细胞代谢紊乱,ATP水平下降。治疗以扩张血管剂和神经营养代谢药为主。目的是改善内耳微循环和局部代谢。

中医学对耳聋的认识以虚、风、火、痰立论,认为邪毒外袭,气滞血瘀,肝火上炎,痰火郁结;上犯耳窍,清窍被蒙而发病。中医经典的“肾开窍于耳”、“耳病当先责之于肾”的论述于本病不符,肾无实证,而本病的发病突如其来,发病早期全身也极少见到虚损之症。《素问·金匮真言论》说:“南方赤色,人通于心,开窍于耳。”《证治准绳·杂病》也曾说:“心在窍为舌,以舌非孔窍,因寄窍于耳,则是肾为耳窍之主,心为耳窍之客。”这些论述表明了古人也曾隐约认识到,心与耳在生理上是有一定联系的,心主血脉,在今天看来,中医所指“心”的概念,包括了西医部分的心血管系统的功能。清代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中更明确指出:“耳孔内小管通脑,管外有瘀血,靠挤管闭,故耳聋”。这是他在大量解剖基础上发现的,对我们认识和治疗本病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西医学认为本病的病理基础为内耳血管痉挛导致耳蜗微循环障碍的细胞代谢紊乱与中医的认识有相似之处。笔者认为,本病的主要发病机理为气滞血瘀,各种原因如外邪侵袭、肝火上炎、痰浊壅塞等均可引起人体气血运行阻碍,气滞导致血行迟缓,耳脉经气失充或气血壅滞,经气无以充养耳窍而致暴聋。治疗当以行气通窍、活血化瘀为主旨。笔者用《医宗金鉴》之验方桃红四物汤加减。通过治疗27例突发性耳聋患者疗效确切。方中桃仁、红花、川芎、赤芍、当归、三棱专于活血化瘀;香附、郁金行气通脉;柴胡为少阳经主药,轻清行气,配以石菖蒲、葛根行气通窍;地龙、路路通疏经通络。全方共奏行气活血、化瘀开窍之功。本方即可行血分之瘀滞,又能解气分之郁滞,是气血两相兼顾,重在化瘀活血养血而不伤阴耗血。寓祛瘀生新之意,使耳脉得以灌注,耳聋得以复聪。西医用654-2针与低分子右旋糖酐则具有扩张血管、降低血液黏度、减轻红细胞聚集作用。二者合用,能够增强改善内耳微循环,提高供血、供氧的作用。中西医合参,各显其能,相辅相成,故能受到良好效果。

病程的长短、伴随眩晕与否、听力下降程度对疗效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病程1个月以内的显效、痊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病程1个月以上者,伴有眩晕的痊愈率及总有效率远低于不伴有眩晕者。随者耳聋程度的加深,其疗效逐渐降低,听力轻度下降的疗效最好,而全聋患者,其治愈的可能性不大。总之,对于突发性耳聋应及早治疗,综合治疗。在西医治疗的同时,选择中药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本法简便易行,疗效可靠,适于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通窍四物汤内耳
泻火化瘀通窍法对感音性耳聋大鼠HMGB1/RAGE信号通路的影响
Comparison of mechanisms and efficacies of five formulas for improving blood circulation and removing blood stasis
基于基因表达谱相似性的四物汤重定位及抗乳腺癌有效成分群辨识
恐龙内耳的秘密
Comparison of mechanisms and efficacies of five formulas for improving blood circulation and removing blood stasis
变异性鼻炎应用通窍鼻炎片联合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治疗的效果观察
化瘀通窍中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
鼻舒通窍合剂制备工艺的优化
四物汤有效成分的关联性分析
基于Otsu法的内耳MRI图像三维快速分割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