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遗留症50例
2012-01-25莫立斌
莫立斌
广西壮族自治区容县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广西 容县 537500
部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可能仍有相应腰脊神经根受压所表现出的相应神经支配区域症状,或术后出现腰腿痛及下肢酸胀麻木或术后单独的腰痛及下肢局部的麻痛等术后遗留症,临床治疗较为困难[1]。本院采用中药内服与外用并配合功能锻炼的中医综合疗法治疗50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00例经后路髓核摘除术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病人均为本院住院患者,所有患者术前均明确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腰腿疼痛等主要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但术后仍有腰及患肢部酸胀麻痛、肌力减弱及腰腿功能活动受限等遗留症状,并同时排除有再次手术指征及椎间隙感染者。将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病人的性别、年龄、术前病程、术后病情及突出节段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性 (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采用内服与外用中药,并配合功能锻炼;对照组仅采用功能锻炼。
(1)中药内服:方选通脉活血汤[2],药物组成:黄芪30g,鹿角霜20g,狗脊、丹参各15g,泽兰、赤芍、当归、杜仲、地龙、苏木各10g。水煎服,每日l剂。
(2)中药外用:将伸筋草、透骨草、三棱、红花、威灵仙、防风、桂枝、泽兰、姜黄、独活、羌活等中药按一定比例配方后,将之装入直径约20~30 mm的布袋中,扎紧袋口,放入锅中加水至浸没整个药袋,加热至药液沸腾后改用小火煎煮半小时以上,然后取出凉至50℃左右后即可熨烫患者腰骶部,当烫包温度高时采用上下快速轻轻拍打的方式进行烫熨治疗,待温度适宜而不甚烫时则改用“压包”,即将烫包压在腰骶部压痛明显处,湿热敷40~50min,观察患者感觉耐受情况,随时翻换接触面,每日2次。同一药包可在同一个病人身上反复加热使用,2~4天更换1次。
(3)功能锻炼:两组患者均于术后逐渐开始康复功能锻炼[3],具体方法:①术后2~3天开始下肢直腿抬高练习和伸屈髋、膝关节活动,以防止神经根粘连。每日20~60次。②伤口愈合后进行5点式腰背肌锻炼,每天60~100次。③背伸肌群和腰方肌锻炼每天60~100次。
(4)疗程:以上治疗4周为1个疗程,共6个疗程。
1.3 疗效标准
参照文献[4]标准进行评定。优:腰腿疼痛、麻木症状缓解,腰椎活动度正常,直腿抬高试验70°以上,神经功能恢复 (下肢皮肤感觉正常,踇母趾背伸肌肌力正常5级,跟腱反射正常),并能恢复原来的工作和生活;良:腰腿疼痛、麻木症状部分恢复,腰椎活动度基本正常,直腿抬高试验60°以上,神经功能部分恢复 (下肢皮肤感觉减弱或中踇母趾背伸肌肌力减弱5级以下,或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不能恢复原来的工作和生活;差:治疗无效或症状加重,有关体征无改善,需要进一步诊治。
2 结果
观察组50例中,优45例,良5例,优等率90%;对照组50例中,优32例,良18例,优等率64%。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1),观察组优于对照组。
3 讨论
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行髓核摘除术后,患者往往腰腿痛症状很快缓解,但麻木、肌力减弱等症状恢复缓慢,甚至不能恢复,有一些病人术后短时间内仍有腰腿酸痛等症,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残留症状的恢复成为骨科临床较为棘手的问题[5]。
引起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遗留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6]:手术分离粘连过程中有可能损伤了部分神经根;部分患者神经根长期受压后受损,手术切除了压迫的突出物,但已损害的神经根可能已无法恢复;此外,在手术摘除椎间盘时,由于分开、牵拉神经根,可能引起神经根的水肿,术后症状可能加重。
本症属中医学痹证范畴[7],为手术致气血亏虚,脉络受损,血行不畅,气血凝滞所致,证属气血瘀滞、经脉失养。因此,治宜行气活血、化瘀止痛。通脉活血汤是李同生骨伤科的祖传验方[2]。方中鹿角霜、杜仲、狗脊能补肾阳、填肾精和强筋骨,黄芪补气利水,泽兰、苏木行气,当归补血,丹参、赤芍活血,地龙通络,全方共凑补肾通督、行气活血之功。方证相合,故能取效。
中药湿热敷法是传统的中医疗法,本方法作为一种特殊的治疗方法早在《内经》中就已经提出来了,如《灵枢·病传》曰:“或有导引行气、蹻摩、灸、熨、刺、饮药之一者”,其中的“熨”就是指中药湿热敷法。《灵枢·寿夭刚柔》也提出了以药熨温散寒邪之法:“寒痹之为病也,留而不去,时痛而皮不仁,……刺大人者,以药熨之。”中药局部热敷方中,伸筋草、透骨草能通舒筋活,三棱、红花、泽兰能活血祛瘀,桂枝、防风、姜黄温经通络,散寒除湿;独活、羌活、威灵仙祛风除湿,通络止痛。诸药合用,具有消散瘀积,疏通经络,行气活血,解痉止痛之功。所采用的湿热外敷既有药物的治疗作用,热敷时药物气化为药物分子经皮吸收直达患处,发挥药物作用;又有热的效应,使局部皮肤充血、血管扩张,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松弛骨、关节,促进局部代谢,有利于炎性物质吸收、消散。本临床观察采用整体治疗与局部治疗相结合、中药内服与外用相结合,既能补肾通督、行气活血,又能祛寒除湿、化瘀止痛,达到标本兼治的治疗目的,因此能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曹贺,忻志平.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综合征的临床研究概况[J].中医正骨,2009,21(9):76-78.
[2]张丰强,郑英.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定首批国家级名老中医效验秘方精选[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6:220-221.
[3]王庆,徐峰,刘曦明.功能锻炼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康复,2006,21(2):117-118.
[4]杨惠林,马宏庆,王根林.全国腰椎退行性疾患座谈会会议纪要[J].中华骨科杂志,2006,26(10):711-716.
[5]鲍自立,朱金华,周国柱,等.五物五苓汤加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残留症疗效分析[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1,19(10):60-61.
[6]王少纯.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遗留症42例[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 (医学版),2009,27(1):53-54.
[7]李向东,陈雪林.补气活血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顽固性下腰痛36例[J].河北中医,2010,32(10):1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