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索美拉唑与阿莫西林、呋喃唑酮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观察
2012-01-25伦志彩
伦志彩
(山东省日照市莒县中医医院,276500)
埃索美拉唑与阿莫西林、呋喃唑酮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观察
伦志彩
(山东省日照市莒县中医医院,276500)
消化性溃疡是指酸性胃液(胃酸、胃蛋白酶)对黏膜消化作用所形成的溃疡,主要是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因溃疡形成与胃酸、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而得名。消化性溃疡的发病原因及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其原因有幽门螺杆菌(HP)的感染、药物的滥用、精神因素、饮食无规律、吸烟、饮酒等,其中幽门螺杆菌的感染是消化性溃疡的主要发病原因。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治疗消化性溃疡的关键是根除幽门螺杆菌,因此治疗主要手段就是抗酸、保护黏膜和抗感染。
一般资料
90例消化性溃疡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均来自我院消化内科,治疗前进行电子胃镜检查,排除其他消化系统疾病。以上患者均对本实验知情同意。将以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男22例,女23例;年龄20~60岁,平均39.5±4.6岁;病程6个月~5年;其中胃溃疡21例,十二指肠溃疡24例。对照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18~59岁,平均40.2±6.3岁;病程4个月~8年;其中胃溃疡24例,十二指肠溃疡21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平均病程及溃疡类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
治疗组患者给予埃索美拉唑40mg口服,每日2次;阿莫西林1000mg,每日2次;呋喃唑酮200mg,每日2次。连续服用3周。
对照组患者给予奥美拉唑20mg,每日2次;克拉霉素500mg,每日2次;甲硝唑400mg,每日2次。连续服用3周。
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禁食生、冷、硬、辛辣食物,治疗前后均完善相关辅助检查,停药4周后复查电子胃镜,评价观察两组药物治疗消化性溃疡幽门螺旋杆菌根除率。
治疗结果
两组停药4周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我院进行电子胃镜复查,并在胃窦部活检组织尿素霉试验。
疗效判断标准[1]:临床痊愈:临床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胃镜复查溃疡愈合进入瘢痕期。有效:临床症状及体征减轻,胃镜复查溃疡缩小≥1/2,胃黏膜变薄。无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无明显改善,胃镜复查溃疡缩小<1/2。
HP根除判断:快速尿素霉试验阳性患者确诊为幽门螺杆菌感染,试验结果阴性患者则判定为幽门螺杆菌根除。
两组治疗3周后疗效观察:治疗组45例,临床愈合32例,有效1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3.3%;对照组45例,临床愈合28例,有效10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4.4%。两组总有效率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讨论
目前,幽门螺杆菌菌株对甲硝唑的耐药率正在迅速上升,而呋喃唑酮抗幽门螺杆菌作用强,不易产生耐药性,可替代甲硝唑[2]。胃溃疡(GU)和十二指肠溃疡(DU)统称消化性溃疡,本病可以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主要以中年最为常见。而治疗消化性溃疡主要是根除幽门螺杆菌。幽门螺杆菌致病消化性溃疡主要有两方面根据:①消化性溃疡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检出率约为90%。②临床研究,成功根除幽门螺杆菌后溃疡患者复发率明显下降,常规抑酸治疗后愈合溃疡年复发率为50%~70%,根除幽门螺杆菌可使溃疡复发率降低,表明去除病因后的消化性溃疡可获治愈[3]。
由于抗生素、抑酸药物的选择居多,而且疗效已得到肯定,而呋喃唑酮抗幽门螺杆菌在国内报道较少。呋喃唑酮为毛茛科植物黄连根茎中所含的一种主要生物碱,可由黄连、黄柏或三棵针中提取,也可人工合成。呋喃唑酮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有抗炎作用,对幽门螺杆菌有抑制作用,作为一种生物碱在我国是应用很久的一种中药。本研究说明,埃索美拉唑与阿莫西林、呋喃唑酮三联疗法在治疗消化性溃疡中有显著效果,且临床观察中无明显不良反应,食用安全,值得推广应用。
[1]李宝生,高海丽,杨智华.奥美拉唑、克拉霉素、甲硝唑三联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性溃疡.中国医药导报,2005,2(12):75-76.
[2]李俊.临床药理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50.
[3]陆在英,钟南山.内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92.
book=44,ebook=297
2012-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