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拟胃炎方治疗浅表性胃炎110例

2012-01-25张智英

中国民间疗法 2012年6期
关键词:高良姜皱襞胃体

张智英

(山西省洪洞县外科医院,041600)

自拟胃炎方治疗浅表性胃炎110例

张智英

(山西省洪洞县外科医院,041600)

浅表性胃炎是一种慢性胃黏膜浅表性炎症,是慢性胃炎中最多见的一种类型,是上皮细胞变性,小凹上皮增生与固有膜内炎性细胞浸润,有时可以见到表面上皮及小凹上皮的肠上皮化生,是萎缩性胃炎的一种前驱症状,最后可能导致癌变。笔者2002~2010年用自拟胃炎方加减治疗本病110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

110例中男性76例,女性34例;年龄20~60岁;病程半年到20年,多数在2年以上。

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胃肠道反应症状,多数以上腹部疼痛来就诊,一般为弥漫性上腹部灼痛、隐痛、胀痛等,并向背部放射。伴有嗳气、腹胀、恶心、反酸,主要通过胃镜检查诊断。

治疗方法

胃炎方组成:大黄3g,连翘12g,百合12g,乌药9g,丹参30g,元胡12g,木香12g,砂仁12g(后下),生蒲黄13g(布包),高良姜12g,香附12g,乌贼骨30g,五灵脂12g,甘草6g。若腹痛急暴,得温痛减,遇冷更甚,小便利,大便溏,苔白脉涩,可酌加干姜、紫苏、陈皮,温中理气止痛。腹痛拒按,胸闷不舒,大便秘结,或溏滞不爽,苔腻,脉濡数,酌加枳实、厚朴、陈皮,泻热破气导滞。腹痛绵绵,时作时止,喜热恶寒,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沉细,可加桂枝、黄芩、生姜、大枣,温中补虚。胃脘胀痛拒按,嗳腐吞酸,大便秘结,苔腻脉实,可加神曲、山楂、黄芩、泽泻,消食导滞,清热化湿。痛有定处,舌质紫暗,脉弦,可加肉桂、赤芍,养阴活血,化瘀止痛。上药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用,1周为1个疗程,一般治疗6个疗程,症状减轻或者消失后复查胃镜。服药期间忌生、冷、辛、辣及甜腻之品,忌饮酒。

治疗结果

疗效评定标准:显效:胃脘痛及其他症状消失,胃镜检查胃体黏膜慢性炎症明显好转达轻度,皱襞排列正常;进步:胃痛及其他症状减轻,胃镜检查胃体黏膜慢性炎症好转,红白相间,红相相对减轻;无效:胃脘痛及其他症状无改变,胃镜检查胃体、黏膜、皱襞及黏液池无改变。

结果:本组病例经6个疗程治疗后,显效56例,进步48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4.5%。

典型病例

患者,女,43岁,因平时生活习惯不良,饮食不规律,遇家中琐事,事后脘腹胀痛,嘈杂,不思饮食,便干,面白,舌紫暗,苔腻,脉涩。胃镜检查:胃体黏膜呈红白相间花斑样,红相为主,皱襞无改变,提示浅表性胃炎。拟方:乌药10g,丹参30g,百合10g,木香10g,砂仁10g(后下),生蒲黄10g(布包),高良姜10g,香附10g,乌贼骨30g,五灵脂10g,甘草6g。5剂后症状减轻,饮食渐增,舌色稍紫暗,于是在原方基础上加大黄3g,当归15g,川芎9g,继续调理2周后停药,症状全部消失。胃镜检查:胃体黏膜皱襞基本正常。

体会

慢性浅表性胃炎属中医“胃脘痛”、“嘈杂”、“痞满”范畴。多因情志异常,饮食生、冷、甜、腻,外邪损伤脾胃,致中焦虚弱,久则寒热内生,痰瘀互结,胃失和降,而表现出各种症状,但其发病机理有一共同之处,即“不通则痛”。治疗则以宽中理气和中、活血止痛为主。方中高良姜、砂仁温中;百合养阴;木香、香附行气;丹参活血;蒲黄、五灵脂祛瘀;乌贼骨抑酸。全方活血化瘀,补气和中,突出“痛”、“和”二法,使得脾胃气机通畅,升降自如,自然可以使邪祛正复,诸症得平。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大黄少量(3g左右)可以促进胃体血液循环,乌贼骨可以抑制胃酸,甘草可以保护胃黏膜,丹参、元胡具有良好的镇痛作用,共同起到抑酸、活血、止痛及保护胃黏膜的作用,故可收佳效。胃炎方治疗浅表性胃炎效果显著,依从性好,耐药性低,毒副作用小。

2012-03-06)

猜你喜欢

高良姜皱襞胃体
胃蛋白酶原在慢性萎缩性胃炎筛查中的价值
超声胃功能检测诊断糖尿病胃轻瘫的临床研究
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镜像与藏医四诊表现的相关性研究❋
治脾胃虚寒
治胃寒痛
膝关节髌内侧滑膜皱襞综合征的MRI诊断价值
应用rbcL条形码鉴别高良姜及其伪品大高良姜
治胃寒痛
股骨内侧髁骨髓水肿与滑膜皱襞综合征的相关性
关节镜治疗膝关节滑膜皱襞综合症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