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益气化瘀汤治疗胸痹心痛

2012-01-25李建功李雪山

中国民间疗法 2012年6期
关键词:仙鹤草面色心脉

李建功 李雪山

(广东省中山市中医院,528400)

益气化瘀汤治疗胸痹心痛

李建功 李雪山

(广东省中山市中医院,528400)

胸痹心痛为中医内科临床常见病,其临床表现与西医所称的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相类似。是由多种原因导致心脉痹阻,以心胸部满闷疼痛,甚则胸痛彻背、喘息不得卧为主症的一种疾病。其中,胸痹以胸膈部位的痞窒满闷为主;心痛以心膺部疼痛为主。胸痹心痛两者往往相兼为病,因此常常合并论述。其主要病机为心脉痹阻,主要表现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发作期以标实表现为主,主要是气滞、寒凝、痰浊、血瘀痹阻心脉;缓解期主要以气血阴阳亏虚为主,主要是气血阴阳亏虚,血脉失于滋养、温煦而痹阻不通。临证应分清标本虚实,治疗上应补虚不留邪,祛邪不伤正,不可滥补、猛攻,以防虚虚实实之误。本人以我科益气化瘀汤(组成:五指毛桃、三七、丹参、土鳖虫、仙鹤草)临床加减辨治胸痹心痛,取得较好效果,现将其中典型病例简单介绍如下。

典型病例

例1.患者,女,70岁,2010年11月12日就诊。既往有高血压、冠心病病史8年,2010年6月因心慌胸闷、胸痛加重而在我科住院,出院诊断为“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心功能Ⅱ级”。因近1个月来心前区疼痛,每天发作2~4次,每次持续2~3min,伴有心慌、胸闷、气短、乏力,面色晦暗、神疲、形体肥胖,舌质暗淡、舌体偏大、苔厚腻、脉象沉弦滑。心电图检查示:窦性心律,心肌缺血。诊断为胸痹心痛,证属气虚血瘀、痰湿闭阻。治宜益气活血、化痰通络。方用益气化瘀汤加减:五指毛桃20g,三七10g,丹参20g,土鳖虫10g,仙鹤草15g,太子参15g,陈皮10g,薤白15g。共5剂,日1剂煎服。二诊:心前区闷痛明显好转,l周发作4~5次,每次持续1~3min,心慌、胸闷、气短明显改善,面色仍晦暗,神志清楚,声音清晰,舌质偏暗,舌体偏大,舌苔薄腻,脉象弦滑。心电图检查示:心肌缺血改善,T1、T2倒置1~2mm,TaVF(动静脉瘘)平坦。考虑患者心气渐复,痰湿渐消,胸气渐展,诸症得以改善。面色晦暗虽减仍存,为脾虚失运待复,气机尚不畅顺。原方去太子参,加黄芪20g,郁金10g,共7剂。三诊:患者面色转红润,精神体力较前明显恢复,心前区疼痛控制,心慌、胸闷、气短未发作,舌淡红,苔薄白,脉弦。考虑患者心气得复,血瘀得活,脾健湿化,病情转机良好。上方继服7剂,以巩固疗效。

按:患者形体肥胖,胖人多痰多湿,加之劳伤心脾,情志过极,气机紊乱,气血运行不畅,阻滞心脉而发病。“血为气之源,气为血之帅”,心脾气虚,气血乏源,帅血无力,化气无源,故心慌气短乏力;瘀血阻滞心脉,瘀而不通,胸气郁闭,故胸闷、心痛;舌暗淡、苔厚腻、脉沉弦滑皆为气虚血瘀、痰湿闭阻之象。《灵枢·五邪》有云:“邪在心,则病心痛。”心气不足,鼓动无力,心脉不畅则见心胸隐痛、气短乏力,神疲懒言。该患者其病机为气虚血瘀、痰浊内阻,其实质是虚实夹杂、本虚标实。临证施以益气活血、祛痰行气之法,用药切合病机,故可取得良效。

例2.患者,77岁,2011年3月15日就诊。既往有糖尿病、高血压病史10余年,冠心病病史5年余。近2年因心胸部闷痛曾先后2次在我科住院治疗,诊断为“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高血压性心脏病,心功能Ⅲ级”。近日因再发心胸部闷痛于当地医院住院治疗,出院后胸闷心痛症状改善不明显,自诉症状发作较频繁,严重时每天发作4~6次,每次持续5~7min,常伴有短气乏力,失眠,面色黯淡,舌唇紫暗,当时患者拒绝再次住院,要求中医治疗。结合患者苔少,脉沉细,诊断为胸痹心痛,证属气虚血瘀、胸阳闭阻。方用益气化瘀汤加减:五指毛桃20g,三七10g,丹参20g,土鳖虫10g,仙鹤草15g,太子参15g,桂枝10g,薤白15g,琥珀粉5g(冲服)。共3剂,日1剂煎服。第四日复诊:患者心胸部疼痛减轻,胸闷次数减少,睡眠改善,继续给予原方7剂。三诊:心痛发作减少,每周3~5次,每次持续不超过5min,夜间睡眠可达6h左右,面色、舌唇逐渐转红润,苔少,脉沉弦。查心电图示:心肌缺血。考虑患者目前气血渐复,血瘀渐化,心阳渐展,在原方基础上去除仙鹤草,加用炙甘草10g,再进10剂。半月后四诊:患者自诉心痛发作不明显,半月来共发作2次,持续时间2min左右,无胸闷出现,面色红润,舌唇淡红。患者要求继续中药治疗,考虑中药效果明显,患者依从性好,故再给予上方10剂巩固疗效。

按:患者年高体弱,基础较差,病程长久,久病必虚。心主血脉,经脉闭阻,气血运行不畅,瘀血随之而生,气滞血瘀,血瘀气滞,恶性循环。气血阻滞,胸阳不展,闭阻于内,心失所养,故胸痹心痛、失眠等症缠绵不休。气血亏虚则需补益气血,瘀血阻滞则需活血通络,胸阳不展则需通阳宣痹。《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有云:“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通。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再者,胸痹心痛日久,恶血涩滞难祛,故用虫类搜剔通络之品每可有良效。

胸痹心痛患者往往年老体弱,不耐猛攻劲补,故治疗本病,当补益血气以治其本,化瘀祛痰以治其标。化瘀祛痰的同时勿忘理气,因“气可行血,血能化气”,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气行则血和瘀化,气行则滞消,滞消则痰化。此属动静结合、相辅相成之理。故在临床应用时应根据症情变化随症加减,方能达到最佳效果。切不可偏执一方,而犯“虚虚实实”之错。

2012-01-09)

·穴位贴敷·

猜你喜欢

仙鹤草面色心脉
仙鹤草活性成分的提取及其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
心脉隆注射液治疗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心功能不全的临床研究及经济学评价
仙鹤草主要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重用仙鹤草治眩晕
心脉隆注射液热原检测方法的比较
了解社会底层心态为精准扶贫把“心脉”
仙鹤草的妙用
Nida’s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 and Its Application in Oliver Twist
心脉隆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
论新课程下小学语文的教学模式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