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柴瑞霭治疗卑惵症的临床体会

2012-01-25李鹏涛指导柴瑞霭

中国民间疗法 2012年6期
关键词:心气心血运城市

柴 岩 李鹏涛 指导:柴瑞霭

1.山西省运城市中心医院,044000

2.山西省运城市中医医院

3.山西省运城市中医药研究院

柴瑞霭治疗卑惵症的临床体会

柴 岩1李鹏涛2指导:柴瑞霭3

1.山西省运城市中心医院,044000

2.山西省运城市中医医院

3.山西省运城市中医药研究院

柴瑞霭老师出生于中医世家,主任医师,系第三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笔者作为柴瑞霭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的成员,有幸跟随导师学习,侍于师旁,对其治疗卑惵症略有所悟,现将其经验整理如下。

历代论述

卑惵症,历代医家论述甚少,后世医家对其论治既少且略,明代以前仅《灵枢·本神》篇云:“是故怵惕思虑者则伤身,神伤则恐惧自去流淫不止……恐惧者,神荡惮而不收”。此非明言卑惵,但已寓恐证与卑惵合论之。迄至明代,戴思恭《证治要诀·惊悸怔忡》指出:“痞塞不饮食,心中常有所怯,爱处暗室,或倚门后,见人则惊避,似失志状,此名为卑惵,以血不足故”。不仅首次提出“卑惵”之病名,形象地描述了本病的症状特点,而且强调其病机与血不足有关,为后世辨治本病奠定了理论基础。嗣后,《杂病源流犀烛·怔忡源流》亦谓:“卑惵,心血不足病也,与怔忡病一类。其症胸中痞塞,不能饮食,如痴如醉,心中常有所歉,爱居暗室,或倚门后,见人即惊避无地,每病至数年。”此除说明其病机特点、补充其临床表现外,还提示了该病病程较长,治疗较为顽难。卑惵症虽历代记述不多,但也陈述了其基本概况。

临床表现

柴老师认为,虽然戴思恭在《证治要诀·惊悸怔忡》中作了描述:“痞塞不饮食,心中常有所怯,爱处暗室,或倚门后,见人则惊避,似失志状”,但老师通过对本病的临床观察,认为卑惵症的症状正如卑惵之病名一样主要表现为自卑愧疚,惊恐胆怯,神情疑虑,精神惶惑,胡思乱想,不能自控,自责自詈,不能自主,而且经常心胸痞塞、心烦少寐,舌苔白或白腻,脉象以弦滑为主。卑惵,亦称卑怯。卑为自卑愧疚之感,惵即思惧怯懦之貌,以卑惵命其病名,揭示了本病的临床表现及其精神状态的特点。在临床中,卑惵症与惊悸怔忡虽有相似之处,但两者的鉴别在于卑惵症之胸中不适由于痞塞,并有明显的自卑、无语、赧颜、胆怯,见人则惊避,而惊悸怔忡之胸中不适缘于心跳,虽有坐卧不安,并不避人。卑惵临床脉象多见弦滑,而惊悸怔忡一般多伴有促、结、代、疾、迟等脉象出现。

病因病机

柴老师认为,古代医家认为本病的病因是“心血不足病也”,治疗仅从虚证立论,似太粗略。临床通过对证、舌、脉的分析,可知卑惵的病因病机较为复杂,其发病与情志所伤或精神刺激、暴受惊骇等因素亦密切相关。虽然卑惵症多为因虚致实的虚实夹杂症,虚者责之心血不足,心胆气虚;实者责之痰瘀内阻。临床证型随辨证而确立,但临床遇见最多的还是心血不足,痰浊内阻,心气失养,滞碍神机这一证型。《灵枢·邪客》谓:“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证治汇补·惊悸怔忡》所谓:“心血一虚,神气失守,神去则舍空,舍空则郁而停痰,痰居心位……”即形成了心血不足,痰浊内阻,心气失养,滞碍神机的病理机制。若病程日久可进一步导致心胆气虚,使心神失守,胆失决断,痰浊内阻日久或气滞血瘀,每使痰瘀互结,乘虚而内阻神舍,痰瘀内阻,神不得归,而使本病进一步加重。

治则选方

柴老师认为,临床通过“审证求因”已求证本病的基本病机是心血不足,痰浊内阻,心气失养,滞碍神机,或心胆气虚,心神失守,胆失决断,或痰居日久,痰瘀互结,乘虚而内阻神舍,痰瘀内阻,神不得归。因此又根据“审因论治”拟定出:养心血、化痰浊、通心气、畅神机为其基本治疗原则。基于此原则拟定出加减十味温胆汤治疗卑惵症。基础方:茯神12g,清半夏10g,陈皮10g,炒枳壳10g,炒酸枣仁20g,柏子仁12g,炒远志6g,石菖蒲8g,郁金10g,合欢花10g,当归12g,太子参12g,浮小麦30g,生甘草10g,炒谷芽15g。若痰湿内阻较重者,去太子参、生甘草,加胆南星、炒莱菔子涤化痰浊;若脘痞纳呆、舌苔厚腻者,加苍术、厚朴、神曲燥湿和胃;若神志惊恐明显者,酌加紫贝齿、珍珠母、龙齿镇惊定怯,若偏痰瘀内阻者,可加丹参、红花、凌霄花活血散瘀。方中柏子仁、茯神、炒酸枣仁、当归养心血,安心神;半夏、陈皮、胆南星、郁金、石菖蒲化痰浊,开心窍;浮小麦、生甘草、炒远志、合欢花养心气,畅神机;枳壳、谷芽宽中下气,苏胃醒脾,以除痞塞。全方共奏养心血、化痰浊、补心气(通心气)、畅神机之效,不失为治卑惵症之良方。

病案举例

患者,女,40岁,已婚,2011年8月31日初诊。

患者2009年冬季因白带量多在某医院诊为宫颈糜烂,行TCT检查,因TCT检查结果1周才能回报,患者害怕自己患有恶性疾病,常胡思乱想,睡眠极差。1周后虽TCT回报结果正常,但患者出现轻微的自卑、寡言、疑虑、胆怯,不愿见人。2010年5月又因生气致腹胀如鼓,大便7~8天一行等,经治疗症状反增不减。又在某医院行胃镜检查示:胆汁反流性胃炎;结肠镜示:结肠息肉。并行结肠息肉病检。患者又疑自己患恶性疾病,1周后虽病理回报良性息肉,经治疗胃肠症状好转,但患者胡思乱想,不能自控,在原有经常自卑、寡言、疑虑、胆怯、不愿见人的基础上,病情复又加重,出现神情疑虑,害怕独处,自卑自怜,惊恐胆怯,心胸痞塞,心烦少寐,2011年2月在某市医院行结肠息肉切除术。术后患者又开始胡思乱想怀疑自己患绝症,此后以上症状不断加重,而且伴有彻夜不眠,失去工作能力。虽未间断治疗,但症状缓解不明显。来诊时:自卑愧疚、寡言简出、喜欢幽居、不愿见人、惊恐胆怯、神情疑虑、害怕独处,常需家人陪伴,胡思乱想,害怕自己患有重病,不能闭目,闭目胡思乱想愈甚,不能自控,心胸痞塞,不思饮食,心烦焦虑,彻夜难眠。舌苔白微腻,脉象弦细滑。中医诊断:卑惵症;辨证属:心血不足,痰浊内阻,心气失养,滞碍神机;治宜:养心血,化痰浊,补心气(通心气),畅神机;方用:柴师自拟加味十味温胆汤化裁。处方:茯苓15g,清半夏10g,陈皮10g,胆南星10g,炒枳壳10g,炒酸枣仁60g(捣),夜交藤30g,柏子仁12g,茯神12g,炒远志6g,石菖蒲8g(后入),郁金10g(捣),合欢花10g,浮小麦30g,生甘草10g,炒谷芽15g,炒神曲15g。每日1剂,水煎服,连服15剂。

9月15日二诊:药后睡眠好转最为明显,每晚能安睡6h;自卑、愧疚、惊恐、胆怯之象显减,渐愿与人接触,不需家人陪伴;痞塞、纳呆明显好转,心胸渐宽,神思渐清,思维已能自控,舌苔转薄白,脉象弦细略滑。至此痰浊之象始退,当增养心血之品,原方减炒酸枣仁为30g,去夜交藤、胆南星,加当归12g,太子参12g。每日1剂,水煎服,继服15剂。

9月30日三诊:药后睡眠正常,自卑、愧疚、惊恐、胆怯之象尽释,心胸痞塞亦除,纳食正常,心胸宽畅,神思豁朗,余症悉除。再损涤痰开窍诸药,略加养血安神之品,继服30剂,巩固疗效。

2012-02-01)

猜你喜欢

心气心血运城市
运城市农业农村局:“双减双抢”确保秋粮颗粒归仓
运城市:有机旱作农业将成为农民增收致富新路子
水管通了 心气顺了
运城市盐湖区:“三抓三消除”激励党员干部担当作为
南仁东 用心血铸造“天眼”
南仁东用心血铸造“天眼”
暖“心气”,聚“人气”,接“地气”
心气不够要慢养生
“心气”不够要懂慢养生
“五老”倾注心血 呵护“幼苗”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