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胃手术后残胃癌的实验研究

2012-01-25程金玉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4期
关键词:肠液癌变胆汁

程金玉

(河南省商丘市第三人民医院普外科,河南 商丘 476000)

残胃癌指的是胃部分切除术后极易发生的残胃病变,亦称胃手术后胃癌。1922年由Balfour首次提出,国内则于1974年由陈寿康首次报道。近年来,国内大量临床资料显示,残胃癌发病率呈现逐步增高趋势,发病率为0.9%~20.1%[1-3]。现结合国内外文献,将我院1990至2010年收治的30例残胃癌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胃癌患者的常见症状,残胃癌患者的组织部位以及发病的可能因素,并以鼠为例,进行相应的实验研究。

1 资料分析与结果

1.1 残胃癌病资料

一般资料:本组35例,其中男21例,女14例。年龄35~72岁,平均年龄为52.8岁。全部患者均经胃黏膜活检及胃镜确诊。首次胃切除情况:因良性病变所进行的胃切除28例,十二指肠溃疡11例,胃溃疡17例,因胃癌所进行的胃切除7例;Billroth Ⅱ式27例;Billroth I式胃切除术8例;症状出现至确诊时间长短不一,在15d~1年之间。临床症状表现为:消瘦、贫血3例,进食梗噎感8例,上腹隐痛伴饱胀感6例,黑便6例,恶心、呕吐12例(呕血5例)。按照残胃癌所发生的部位分析,整个残胃3例,弯侧贲门部8例,吻合口16例。残胃癌的病理类型具体包括低分子腺癌l8例,高、中分化腺癌6例,印戒细胞癌4例,以及黏液腺癌7例。

1.2 残胃癌病结果

本组中有20例发生术后并发症,其中胸腔积液7例,肺部感染6例,切口裂开1例,食管空肠吻合口瘘6例院。本组35例均经治愈后出院,其中32例经电话联系及定期复诊方式获得随访,3例失访。行剖腹探查术的10例出院后生存时间为5~19个月,平均6.4个月;行姑息性切除的12例出院后生存时间为8~19个月,平均11.7个月;行根治性切除的13例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5.9%、69.6%、45.2%。

2 胃癌患者的常见症状

残胃癌患者较为多见,已被公认为发生率较低的癌前状态,但近年来残胃癌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增高趋势。残胃癌的主要症状因癌肿部位而有所差异,主要表现为胃切除术后综合征、溃疡复发症状以及晚期癌症状等,这使得此病临床上容易与消化不良、胃切除后综合征等混淆,导致治疗延误而失去手术机会。残胃癌患者早期无明显的特异性,临床表现为上腹腹痛不适、胸骨后具烧灼感以及呈现反酸、黑便等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一般逐渐出现面色苍白,较严重患者则出现贫血、恶液质等症状。检查残胃癌的主要手段为钡餐及胃镜检查,一般X线钡餐造影检查时,如观察到边缘不整齐、结节状,贲门部缺充盈或者吻合口狭窄等情形,均可能提示残胃癌的存在。

3 残胃癌患者的组织部位和发病原因

3.1 残胃癌患者的组织机制

幽门的闭与张都是依靠“幽门括约肌”完成,即位于胃肠交界幽门部的一束强力肌肉。一般情况下幽门呈现紧闭状态,以阻止肠腔内的肠液、胆汁等液体倒流至胃内,同时也防止胃内尚未消化完全的食物进入十二指肠。当食物在胃内消化完全后,幽门开放,使得食物单向由胃流入肠道。如此一来,可以在食物在胃肠道消化与吸收完善的基础上,有利于胃内酸性环境的保护。但在进行胃大部切除手术之时,因重建消化道与切除病灶的各种因素需重建新通道,常在必须切除幽门区域的前提下,将存留的残胃与空肠或十二指肠吻合起来。于是幽门括约肌不复存在,吻合口长期开放,导致肠道内的肠液以及分泌至肠道内的胆汁,更甚者部分毒素、废物等都存在倒流至胃内的可能性。残胃长期浸泡在具刺激性的碱性肠液中,使得内部环境发生巨大的变化,可能逐渐引发炎症、萎缩性胃炎等症状,严重者可发展为癌前病变甚至癌变。此外,这种胃内环境将促进化学致癌物亚硝胺的合成,导致胃内亚硝胺的浓度逐步升高,增加诱发癌症的概率。

3.2 探析残胃癌病的发病原因

残胃癌病的发病原因可能包括:①十二指肠胃反流:胃大部切除后,由于碱性胆汁、肠液等的长期反流、浸泡破坏胃黏膜,引起吻合口附近胃黏膜发生一系列病理变化,如肠腺化生、残胃炎、不典型增生腺、瘤样变腺体囊性变等,最终导致癌变。②残胃过大:残胃过大导致术后的胃酸分泌过多,对吻合口进行反复刺激,也有可能促使吻合口发生溃疡癌变。③胃内细菌生长过度:胃内较高的pH值使下消化道的厌氧菌、粪链球菌及硝酸盐还原菌等得以定居。而其中的亚硝酸胺为致癌物。④改变胃黏膜细胞营养环境:胃窦切除后的胃泌素分泌水平明显下降,残胃黏膜和壁细胞丧失大部分胃泌素的营养作用,造成胃黏膜的抗损伤机制削弱,易发生癌变。

4 残胃癌患者的(以鼠为例)实验研究

本文假设导致胃手术后残胃癌发生的最主要机制可能为与胆汁反流有关,报告此实验研究。将265只Wistar鼠作胃手术,分别分为Billroth I式、Billroth II式、Billroth II式加Braun吻合、Billroth II式伴Roux-en-y胃肠吻合以及单纯胃肠吻合五组进行手术,术后定期观察癌变的发生与否。其中,30只发生胃癌。实验结果显示,Billroth II式伴Roux-en-y胃肠吻合组无胃癌产生,Billroth I式胃癌发生率为15%,Billroth II式加Braun吻合为25.1%,Billroth II式为30%,而单纯胃肠吻合为1.5%。因此,作者认为本文假设成立,而Billroth II式伴Roux-en-y为最有效手术方法。

[1]阳凡,余传定.术后残胃病变633例临床分析[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1,18(5):300.

[2]李子禹,胡元龙.残胃癌[J].临床外科杂志,2003,11(1):47-48.

[3]陈俊青.残胃癌早期诊断与现代外科治疗[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4,24(7):394-395.

猜你喜欢

肠液癌变胆汁
自拟和胃镇逆汤对寒热错杂证胆汁反流性胃炎胆汁反流和胃肠激素的影响分析
1例770克早产儿肠穿孔的护理体会
伊马替尼与金匮金肾气丸在人工胃/肠液中的相互作用研究
辨证分型指导下不同清肠液温度对清肠效果的影响
《癌变·畸变·突变》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收录证书
胆汁瘤的介入治疗
程良斌教授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临床经验
《癌变 ·畸变 ·突变》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收录证书
小儿结肠镜检查前分次口服磷酸钠盐清肠液行肠道准备的效果及其不良反应观察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癌变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