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瘫康复患者的护理体会
2012-01-24柴士花李俊华王会丽
柴士花 李俊华 王会丽
(河南省驻马店市中医院,463000)
目前对于康复的概念不再是单单进行肢体活动的训练,而是转变为融合心理、肢体活动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等全方位的康复,使患者回归家庭或回归社会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医护人员担任的是第一线的工作,先进的理念和康复技术将极大地改善患者的预后。只有对住院患者进行较适宜的肢体康复训练及心理康复。才能缩短住院天数,降低住院费用,为患者及社会节约资金,减轻社会负担。
心理护理
良好的心理状态可促进疾病的恢复,通过对病人的心理状态进行分型,并针对性进行护理,调整了病人的心理因素,形成良性循环,促进心理和生理的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1.焦虑型:年龄在60岁以下,由于生活工作紧张或意外事故,突然发病,出现偏瘫或截瘫、大小便失禁、吞咽障碍、语言障碍等各种功能障碍,生活的突然改变,出现紧张、担心、疑虑、求医心切。医务人员应积极主动地介绍医院环境,耐心解答病人的疑问,积极主动帮助患者,使病人焦虑情绪放松,讲解疾病的有关知识及注意事项,让康复效果好的患者现身说法,使患者树立信心,安心住院,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早日康复。
2.抑郁型:女性较多,病人由于疾病的影响对生活失去信心,压抑自己的情感,产生被生活遗弃的心理,喜怒无常。采取倾听,提供生活护理,保护其安全,不勉强其做事,让其发泄心中的苦闷,给予一定的心理支持,情绪稳定后征得病人同意后再做各项治疗护理。重视家属的作用,在病人情绪不稳定时适当放宽探视要求,允许家属陪护,是一种有效的心理支持和感情交流,可使病人获得慰藉,减轻孤独感。
3.乐观型:60岁以上病人偏多。部分病人能认识自身疾病,只需医护人员给予一定的指导,病情会得到好转和控制。另一部分盲目乐观者,没有认识到疾病的危害性,不能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给疾病治疗和护理带来影响。向病人及家属讲明,引起病人重视从而改变对疾病的认识,听从医生和护士的安排,积极配合治疗。
4.依赖型:70岁以上老年人偏多,处于康复期间最多。在康复期,病人的体能锻炼、功能恢复非常重要,病人依赖家人及护士过多,缺乏独立性。医护人员首先要多与病人交谈了解心理特点,把恢复期的功能锻炼重要性说明,还要取得家属的积极配合,让病人从思想上认识功能恢复的重要性,有恢复健康的愿望。提供指导和维护,增加安全感,消除顾虑。
肢体护理
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神经疾病症状不再进展后48h,即可给病人进行早期康复锻炼。早期康复的内容有:保持良好的肢体位置、体位变换、关节被动运动、床上移动、床上运动训练、起坐训练、坐位平衡训练、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等。
1.良肢位的摆放:①患侧卧位:即患侧肢体处于下方,患侧肩关节向前平伸,上肢和躯干呈90°,肘关节尽量伸直,掌心向上,患侧下肢髋关节伸直,膝关节略弯,健侧下肢保持踏步姿态,放于枕头上,膝关节和踝关节略屈曲。②仰卧位:患侧肩关节垫枕头上,使肩上抬,肘关节伸直,腕关节背伸,手指伸开,患侧髋关节、膝关节下垫枕,足下蹬枕,使踝关节保持90°。③健侧卧位:即健侧肢体处于下方,患侧肩关节和躯干呈100°,上肢伸直,手指伸展,手心向下,患侧下肢垫枕,保持屈髋屈膝位,足蹬枕头上。
指导病人家属在床上进行偏瘫肢体各部位的被动运动,先从大关节开始,逐步至小关节。
被动活动1个疗程后,指导病人在床上做桥式运动,十指交叉握手,床上做起、翻身等主动运动,鼓励病人用健肢活动,应协助患肢进行主动或被动运动活动。
病人肢体恢复到一定程度后,指导其进行日常生活能力的训练,如穿脱衣服和鞋、进食、洗漱等基本技能,注意要循序渐进。
2.加强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由于康复病人肢体活动障碍,又长期卧床,护理患者时应做到六勤:勤翻身、勤按摩、勤擦洗、勤更换、勤观察、勤整理,翻身时避免拖、拉、拽等动作,保持床铺及皮肤清洁干燥。预防褥疮发生,病人床边要加床挡,防止坠床。能下地的穿大小合适的防滑软底鞋。活动区域要保持地面干燥平整,无障碍物,而且要有家人陪护。有感觉障碍者防止外伤,如烫伤、刺伤、碰伤等。定时检查各种管道,防止压在身下,患肢抬高20°~30°,远端高于近端,并加强活动,避免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结果
通过上述康复护理,大大缩短了住院时间和卧床时间,患者的复发率、致率残及死亡率明显下降。从心理康复、肢体康复等方面给予正确的指导和精心护理,帮助患者减轻因疾病造成的身心伤害,使患者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恢复,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大大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