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偏头痛78例
2012-01-24李晓涛
李晓涛
(吉林省吉林中西医结合医院,吉林132012)
偏头痛发病年龄集中在最有生产力的年龄段25~55岁。偏头痛发作时疼痛剧烈,影响病人的工作、学习及人际交往,极大地降低了病人的生活质量。世界卫生组织将偏头痛与痴呆、四肢瘫痪和严重精神病并列为人类四大致残性疾病。笔者2009年1月~2011年1月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本病78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
78例患者中男26例,女52例;年龄9~52岁,平均36.5岁;有家族史者46例;伴有视觉先兆或其他先兆者6例,伴有眼肌麻痹者2例,伴有一过性偏瘫者1例;病程1个月~6年,平均1.7年。
临床表现:头痛多在头部一侧额颞、前额、颞顶或左或右辗转发作,或呈全头痛,性质多为跳痛、刺痛、胀痛、昏痛、隐痛或头痛如裂,夜间加重,可伴呕吐。头痛每次发作可持续数分钟、数小时、数天,也有持续数周者,隐袭起病,逐渐加重或反复发作。其症状是一种主观感觉,缺乏客观体征及特异的辅助检查,且不会增加死亡率,但需进一步检查血常规、血压、头颅CT、经颅多普勒、脑电图或做腰穿、骨穿,以明确头痛的原因,排除器质性疾病。
治疗方法
1.发作期治疗:宜在光线较暗的房间内安静休息,消除或减少偏头痛的诱因,避免情绪紧张,尽量少服用血管扩张剂和利血平类药物,不饮酒精类饮料,不食奶酪、巧克力、柑橘等食品。
2.西医治疗:①头痛较轻时给予解热镇痛剂或类固醇类消炎药,如阿司匹林每次0.3~0.9g,每日3~4次(或布洛芬、消炎痛、萘普生);头痛较重难以忍受宜首选麦角衍生物类药物,如双氢麦角碱0.2~1.0mg或麦角胺咖啡因片1~2片,待0.5~1h后仍未控制可再服1~2片,1次头痛发作极量不超过6片,每周不超过12片(或曲普坦类如舒马普坦)。②伴恶心呕吐可予奋乃静6~12mg/日(或小剂量氯丙嗪、巴比妥类药物)。③眩晕或头晕予眩晕停每次25~50mg,每日3次,或东莨菪碱。
3.预防用药:①β受体阻滞剂:普萘洛尔30mg/d起,逐渐加至120mg/d,减少恶心、共济失调及肢体痛性痉挛等不良反应,以心率不低于60次/min为宜。②钙拮抗剂:氟桂利嗪5~10mg,每日1次,睡前服用,或尼莫地平20~40mg,每日3次。③抗组胺药:赛庚啶每次0.5~4mg,每日2~4次口服。④麦角胺衍生物:甲基麦角酰胺,每日1mg,缓慢增至每日4mg(或美西麦角、麦角胺、甲基麦角新碱)。⑤其他药物:抗抑郁药如阿米替林,75~150mg/d。
4.中医治疗以自拟头痛汤,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4周为1个疗程。方药组成:川芎15g,羌活10g,防风10g,白芷10g,荆芥10g,桃仁10g,全蝎5g,蜈蚣2条,蔓荆子10g,细辛5g,薄荷10g,甘草5g。
治疗结果
疗效评定标准[1]:治愈:头痛消失,各项实验室检查正常。好转:头痛减轻,发作时间缩短或周期延长,实验室检查有改善。未愈:头痛症状无变化。
经上述治疗1个疗程,按上述疗效评定标准评定,治愈62例,好转15例,未愈1例,总有效率98.7%。
讨论
偏头痛是一类有家族发病倾向的常见的慢性周期性发作疾病,病因不清,目前认为是多因素神经、血管疾病,以反复发作的头痛和植物神经系统功能异常为典型特征。本病中医学属“偏头风”、“头角痛”、“偏头痛”等范畴。首载于《内经》,《素问·奇病论》载:“人有病头痛,以数岁不已……当有新犯大寒,内至骨髓,髓者以脑为主,脑逆故令头痛。”《养生方·头痛论治》载:“凡头痛者,血气是虚,风、寒、暑、湿之邪伤于阳经,伏留不去者,名曰厥头痛。”总体看其病因有外感、内伤两端。外感六淫者,风、寒、湿、热均可致头痛,尤以风邪所致最为多见,风为百病之长,多夹时令为患,若风寒袭击,寒凝血涩,致头痛恶寒;风热上犯清空,则头痛心烦、身热;风湿袭表,上蒙清阳,则头痛而重;若湿邪中阻清阳不升,浊阴不降,亦可引起头痛。内伤所致者,因头为诸阳之会,精明之府,五脏六腑之气血皆上会于头。脏腑功能失常,内伤七情,肝失疏泄,郁而化火,上扰清空;脾失健运,痰浊内生,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肾虚精亏,脑失所养;肾水不足,水不涵木,风阳上扰,痰浊瘀血,痹阻经脉,致气血壅遏不行皆致头痛。本院自拟头痛汤,川芎为君,辛香行散,温通血脉,上行头目,中开郁结,功能活血行气,祛风止痛,善治血瘀气滞诸痛;桃仁活血化瘀;羌活、防风、荆芥、细辛辛温散寒,疏风止痛;全蝎、蜈蚣通络止痛,共为臣药。蔓荆子祛风止痛;甘草调和诸药,共为佐药。白芷引药上行,直达病所为使药。诸药合用,共奏活血化瘀、祛风止痛之效。中西医结合治疗取长补短,既提高和巩固了疗效又缩短了疗程,明显降低复发率,适于临床推广应用。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