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部选法复位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
2012-01-24陈明强
陈明强
(江苏省赣榆县中医院,222100)
胸椎小关节紊乱是推拿科常见病,俗称“岔气”,本病可由急性或慢性损伤而发生。临床多以急性就诊。笔者采用分部位选法复位治疗本病,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
本组79例,男35例,女44例;年龄17~67岁;病程短者1天,长者10个月;错位位于胸椎上段者28例,胸椎中段者36例,胸椎下段者15例。
诊断标准:根据《中医骨伤科学》,胸椎小关节紊乱系指上个胸椎下关节突与下个胸椎上关节突构成的关节,因外力作用而发生旋转、侧方扭转,并受关节滑膜的阻碍不得复位,刺激压迫或牵拉相应的神经、血管而产生一系列症状。临床见有明显上肢用力不均的活动史或长时间体位不正、外力扭伤等原因,伤后出现背肌疼痛、肋间神经分布区疼痛;查体可见棘突偏歪或凹陷等异常变化,棘突旁或棘间压痛锐敏且与患者所诉疼痛部位相符,可触及钝厚之棘上或棘旁韧带,除外其他骨骼方面病变者,即可诊断为本病。
治疗方法
我们针对不同部位的错位选用不同的复位方法。我们把 T1~4分为上胸椎,T5~9分为中胸椎,T10~12分为下胸椎。对位于胸椎上段的错位,我们采用坐位复位,令患者坐一低凳,高度以医者感觉便于操作为准,医者站于其背后,先在背部疼痛部位及周边施以法、四指推法、局部弹拨,力度适宜,使局部肌肉放松约10min。然后令患者双手手指交叉置于颈部后方,双肘微向内收,全身放松,医者以右膝顶在患者压痛棘突旁,双手穿过患者两侧腋下,从肘间空隙伸出握于患者两前臂靠近腕关节处,在后上拉患者双肩同时右膝部前顶,一般可听到关节弹响或感到膝下震动即复位成功。然后于患处行揉法法、拍法,结束治疗。
对于胸椎中段的错位及坐位复位未成功者,采用卧位掌压法。放松局部方法同上,然后医者以右手豌豆骨处压住棘突旁患处,左手重叠放于右手背,令患者深呼吸,当其呼气末时,双手向前上方发力骤压,一般即可复位,然后放松局部同上。
对于下胸段的错位,我们参照改良的腰椎斜扳法来复位,只是加大下肢前拉的幅度。患者侧卧,患侧在上,身体尽可能放松。医者先用一侧肘臂控制患者骨盆,手的食中指分开按于病变棘突上下间隙,另一手拉健侧上肢向前,使患者上胸段慢慢前屈,至触于患椎棘突上间隙的食指刚刚感觉到其上一棘突随着脊柱的前屈而发生上移棘突间隙增宽时立即停止,然后拉上肢肘臂稳定患者上侧肩部,手的食中指分开置于错位椎骨棘突上下间隙。另一手拉健侧下肢慢慢前移,使髋关节逐渐屈曲,并带动骨盆后倾,腰椎前屈,至触于错位椎骨棘突下一间隙的食指刚刚感到下一棘突下移,棘突间隙增宽时,立即停止前移下肢并用肘臂稳定骨盆,保持脊柱下端的前屈幅度,再将食指抵住错位的偏凸的棘突,然后按斜扳法的操作要领在双肘相反方向推冲用力时,食中指顶推棘突予以复位。术前术后手法同上。
治疗结果
疗效标准:治愈:背痛消失,功能正常,随访1周以上无复发;好转:疼痛减轻,功能未完全恢复;无效:治疗前后症状无变化。
79例患者经治疗1次治愈者40例,2~3次治愈者19例,15例10次以内治愈。5例经常复发,经1~2个月治疗后治愈。
典型病例
患者,女,29岁。背部酸痛2天。一天前搬重物后出现背痛,活动及深呼吸均感加重,来诊。查:T5棘突左旁压痛,棘突右偏,局部肌肉紧张,X线片示胸椎无异常,诊为胸椎小关节紊乱。予以上法治疗,1次治愈,随访2个月未复发。
体会
胸椎小关节属微动关节,一般包括胸椎后关节和肋椎关节。由于本病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易与其他疾病相混淆,故临床首先应做好鉴别诊断,以防误诊误治。特别是要排除骨质(肿瘤结核)病变引起的胸背部痛,亦有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误诊为胸椎小关节紊乱症的报道。由于胸椎各阶段所波及组织不同,还可出现胸腹腔脏器功能紊乱和头颈部症状,也应做好鉴别。治疗本病关键是使错位关节复位。而复位成功与否与手法的选用及局部肌肉紧张程度有关,故于患部施轻柔的法、四指推法、振法、弹拨以期放松局部肌肉,为复位成功打下基础,引用苟亚博老师的话:“整骨不整肌根本不懂医,整肌不整椎病痛一大堆”。对于复位方法的选择,任何一种手法都不可能治疗所有的病。笔者体会到对于胸椎上段的错位用坐位复位法较好,中下段用卧位复位法较好,这主要是相应的方法能使患处肌肉的阻抗力最小,有利于医者操作,使力达患处,用最小的力量达到治疗效果,并使患者承受的痛苦及可能产生的损伤最小化。而选择手法不当患者痛苦较大,比如下胸椎掌压法复位病人就感觉很痛,不易接受。对于病程较长的患者,可采取配合走罐及针刀等方法松解局部数次,以解除肌紧张及痉挛方能治愈。病程越长、从事背部慢性受力工作的患者恢复较慢,其关节的稳定是随着局部肌肉及肌筋膜损伤的好转而逐步稳定,这就要求我们注重脊柱整体生物力学方面的改变,应注意同时对患者颈椎及腰椎疾患的治疗。长期从事特殊工作姿势的患者应改变工作姿势,方能稳定。另复位后患者自身要避免使受伤部位再次承受过重的外力,应嘱患者勿搬抬重物及卧软床,鼓励多做“飞燕式”锻炼及深呼吸等,进行肌肉锻炼,可加轻度单杠、引体向上锻炼。增强背部肌肉力量,加强关节的稳定性,防止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