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壶揭盖法”临证体悟

2012-01-24鲍艳举花宝金

中国中医急症 2012年12期
关键词:表里伤寒论小便

鲍艳举 花宝金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 100053)

“提壶揭盖”原指盛满水的茶壶,要想使水顺利地倒出来,就必须在壶盖上凿个洞或把壶盖揭开,水才能顺利地流出来。中医学取类比象于这一现象,将其运用于临床实践中,丰富了中医学理论,鉴于其所蕴含的宝贵的学术内涵,现笔者结合临床实践,试将“提壶揭盖法”的理论源流及临床应用特征介绍如下。

1 “提壶揭盖法”源流

“提壶揭盖”法由来已久,最早见于朱丹溪的医案“一人小便不通……此积痰在肺,肺为上焦,膀胱为下焦,上焦闭则下焦塞。如滴水之器必上窍通而后下窍之水出焉。以药大吐之,病如失”。另又在其著作《丹溪心法》论治小便不通时具体阐述了该法“气虚,用参、芪、升麻等,先服后吐,或参芪药中探吐之;血虚,四物汤,先服后吐,或芎归汤中探吐亦可;痰多,二陈汤,先服后吐,以上皆用探吐。若痰气闭塞,二陈汤加木通、香附探吐之”。本法最初是朱丹溪治疗积痰于肺而导致小便不利之疾,为探吐法而设,将之比作滴水之器,闭其上窍则下窍不通,开其上窍则下窍必利。其实,“提壶揭盖”法的内涵早在《黄帝内经》即已提出,书中即有“病在下取之上”、“开鬼门”之法。如《素问·经脉别论》中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肺主皮毛,其气宣发肃降,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津液输布正常,故有“肺主行水”、“肺为水之上源”之说。临床上若寒邪犯肺,气失宣降,水津不得四布,不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则为小便不通而成癃闭、小便不利。《金匮要略·水气病》曰“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方如越婢加术汤、防己黄芪汤均为宣肺治上利水之剂。李用粹《证治汇补·癃闭》曰“一身之气关于肺,肺清则气行,肺浊则气壅,故小便不通,由肺气不能宣布者居多,宜清金降气为主,并参他症治之”。李中梓在《证治汇补·淋病》详细阐述了淋证的治法“治淋之法,在渴与不渴。热在气分,渴而小便不利者,肺中伏热,火不能降。宜气薄淡渗之药,清金泻火以资水之上源”。《血证论》曰“小便虽出于膀胱,而实则肺为水之上源,上源清,则下源自清”。反之,若下焦气化不利,肾与膀胱气化失职,则水液停滞,发为水肿,治疗上可“开上源以利下流”。

综上所述,“提壶揭盖”法即通过宣肺气而利水的一种治疗方法,由于肺为水之上源,能通调水道,水液可经过肺的宣发和肃降,使人体之水液宣降有度。现有学者巧妙地将“提壶揭盖”法广泛应用于臌胀、遗尿、淋证、癃闭、水肿、便秘[1-4]的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2 “提壶揭盖法”应用特征

2.1 体现了《伤寒论》表里同病治疗原则 肺主皮毛,其气宣发肃降,通调水道。若寒邪犯肺,气失宣降,水津不得四布,不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则为小便不通而成癃闭。若寒邪外束,肺气失宣,津液不布,水津直流膀胧,则成小便频数,甚则失禁。笔者认为所谓寒邪犯肺、肺失宣降、太阳经脉失利实为表证,而癃闭、小便不利、尿失禁为里证,“提壶揭盖”法正体现了《伤寒论》表里同病的治疗原则。在《伤寒论》中,仲景对于里证兼有的表证十分重视,并通过临床实践,确立了较为规范的表里同病的先后诊治规律,亦为中医临床各科提供了辨证和治疗的一般规律。《伤寒论》中所谓表里同病,主要包括太阳阳明合病和太阳太阴合病两端,仲景对此论述也较详[5]。

太阳阳明合病,太阳病明显,而阳明病初结不甚时,急则治其标,必先解表,表解方可攻里。如《伤寒论》第48条云“二阳并病,太阳初得病时,发其汗,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续自微汗出,不恶寒。若太阳病不罢者,不可下,下之为逆,如此可小发汗”。第234条云“阳明病,脉迟,法多汗,微恶寒者,表未解也,可发汗,宜桂枝汤”;第235条云“阳明病,脉浮,无汗而喘者,发汗则愈,宜麻黄汤”。阳明病较甚,而太阳表证不解时,当表里同治。若只顾解表,会使津液伤而使阳明里热更甚;若只攻里,则虚其里而引邪入里致变证百出。故太阳阳明合病之表里同病时,当先解表,或表里同治,但决不可不解表而攻里。若里虚寒之太阴病而有太阳表证时,治疗必须扶里之虚,才解外之邪。若单治其里,也不能解除疾病,因为表不解则里不和。若只着眼于表证不解,连续发汗,表证虽得一时减退,但不久反复如故,因为患者本有里虚、寒之证,若发汗解表则更伤津液、阳气,正气无力抗邪,必使里更虚而表不解。此时,必须急救里之虚、寒,扶助正气,兼顾解表,方可驱邪外出。第163条云“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下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参汤主之”。若太阳表证兼有厥逆、下利等阴寒重证时,更应先救里,里和方可救表,此亦为仲景表里同治之定法。如《伤寒论》第91条云“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救里宜四逆汤,救表宜桂枝汤”。

因此,“提壶揭盖法”体现了仲景表里同病的治疗原则,或先表后里,或表里同治,若只顾里证忽略表证,表邪不解,玄府不开,则药力难达病所,恐难获效。

2.2 体现了以调畅气机为先的原则 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而气又是运动的。如《素问·六微旨大论》云“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气只有在不断的升降运动中,才能激发和推动人体各脏腑的生理活动,使人的生命得以延续,故气机升降出入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如气化失司,气机不畅,则百病皆生。

肺位居上焦,为五脏六腑之华盖,位置至高,其气以下降为顺。“肺金清肃之令不和,升降之机亦窒”指出了肺气肃降功能失常,肺气布散功能阻滞而气机不得升降导致气机郁滞。一则肺失宣降,通调失职,水液代谢障碍,故见小便频数或小便不利,甚至水肿、尿少、尿闭。另则肺之宣降亦可调节五脏气机,如《素问·灵兰秘典论》曰“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故日久可致肾不纳气,加重宣降失司,出现喘促、气短、端坐呼吸等证。可见肺气的条畅疏布对人体气机的正常升降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因“诸气贲郁皆属于肺”,“提壶揭盖法”中“揭盖”即是开玄府法[6],就是通过开宣肺气,开启人体气机,使气机通达,表解里和,疏上源以利下流,启上焦之塞而下焦自开的道理,以升降相因。董廷瑶所著《幼科刍言》,其治风水浮肿、血尿患者所用越婢加味汤着重开玄府,因肺为水之上源,水湿祛,表气通,肺复宣降则水津可以四布,水道得以通畅,源清则流洁,故能每每获效。清代《石室秘录·大便闭结》曰“大便闭结者,人以为大肠燥甚,谁知是肺气燥乎?肺燥则清肃之气不能下行于大肠”。开玄府法,从调节机体气机入手,使清者能升,浊者自降,而不强责求汗而使汗出于自然。其临床治疗很多内科疾患时,常用生麻黄、桔梗、枳壳等,轻而扬之,上达上焦开达肺卫肌表气机,使水道通调,邪气外发。此即《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治》所谓“大气一转,其气乃散”也,明此则可应于无穷。

3 验案举隅

病案1:闭经案。陈某,女性,35岁。初诊日期:2011年8月9日。主诉:闭经3个月。3个月前,患者因外出受寒后出现腰背疼痛,时有恶风,此后患者经常感觉腰背部疼痛、恶风,似“未穿衣服”,无汗,渐出现闭经,偶有少腹部不适,患者曾就诊于某医院妇科,经各项检查均未见明显器质性病变,曾就诊于某中医院妇科,服用活血化瘀调经中药汤剂,月经均未至。刻下症见:晨起口干,月经3个月未至,右侧少腹隐痛,腰背疼痛,时有恶风,经常感觉腰部似“未穿衣服”,无汗,纳可,眠可,大便略干,2 d一行。舌红,苔白,脉浮滑有力,以寸脉为著。中医诊断:闭经。辨证:风寒束表兼下焦蓄血。治法:解表散寒,清热祛瘀。方选葛根汤合抵当汤加减。处方:葛根15 g,生麻黄10 g,桂枝10 g,白芍10 g,炙甘草5 g,生姜3片,大枣3枚,水蛭6 g,土鳖虫6 g,桃仁15 g。5剂,水煎服,每日1剂。忌食烟酒、辛辣、刺激、肥甘、油腻、生冷之品。二诊(2011年8月12日):患者来电诉服药第3剂时,即来月经,当时排出了很多黑色血块,并伴随有一过性的腹痛,腰背部疼痛消失若无。嘱患者坚持服药,继续把瘀血多排出一些。二诊后,笔者予柴胡剂合桂枝茯苓丸、当归芍药散、四逆散、逍遥散等,调理1个月,随访1年,患者月经周期及月经量基本正常,无明显不适。

按:女子属阴以血为本,“冲为血海,任主胞胎”,脾生血,肝藏血,精血互化等,均与妇女月经有着密切的关系,故中医学认为闭经重在调理肝脾肾冲任气血功能,或从养血调经,调理冲任,健脾调肝补肾着手,使血海满盈,胞脉通畅,经水自行;或峻用破气破血之药使祛瘀通经。该患者月经3个月未至、右侧少腹隐痛、口干、大便略干、脉滑,考虑有下焦瘀血,因患者患者病程较长,考虑该瘀血并非一般的瘀血,而是比较顽固胶结之瘀血,故首选抵当汤活血逐瘀。此外,患者因受寒后出现腰背疼痛、时有恶风、经常感觉腰部似“未穿衣服”、无汗、脉浮、以寸脉为著,考虑为风寒束表之伤寒表实证,故方选用葛根汤解表散寒。本案体现了“提壶揭盖”法的思想,用葛根汤宣肺解表,上焦之气通畅则下焦之血易下,即“开上源以利下流”。患者因受寒后出现闭经,前医仅关注于患者的闭经,忽略了外感外感表实证,单纯予活血化瘀调经的中药汤剂无效,说明了上焦气机郁滞、壅塞不通,则下焦之气机不畅而血难下,同时也可以理解该患者为表里同病,单纯治疗里证忽略表证,则里证往往不解。《伤寒论》中所述的伤寒表实证,与病程、时令无关,只要有“恶寒、无汗,或未发热,或已发热,脉浮紧”的症状,均辨证为伤寒表实证,均可以用麻黄汤或葛根汤散寒解表。

病案2:泌尿系感染案。张某,女性,45岁。初诊日期:2012年4月3日。主诉:间断尿频、尿急、尿痛2周。2周前,患者受寒后出现恶寒、发热、无汗、周身疼痛,体温最高达38.9℃,伴有尿频、尿急、尿痛,就诊于某医院急诊,诊断为泌尿系感染,予抗感染、退烧以及口服尿感宁颗粒等治疗,症状较轻好转,无已高热、恶寒,但仍有小便淋漓不尽感,为求中医治疗前来诊治。刻下症见:尿频、尿急,尿有灼热感,口干,恶风,汗出,无发热,纳可,大便调,舌红,苔薄黄,脉浮滑。西医诊断为泌尿系感染,中医诊断为淋证,辨证为营卫不和,湿热下注。方选桂枝汤合猪苓汤加减,处方:桂枝 10 g,白芍 10 g,生甘草 5 g,生姜 3片,大枣 3枚,猪苓 30 g,茯苓 30 g,泽泻 30 g,滑石 30 g,阿胶珠 10 g,金钱草 30 g。5剂,水煎服,每日1剂。患者服完3剂后,恶风、汗出症状消失,尿频、尿急、尿有灼热感、口干症状较轻好转,继服2剂,诸症消失,病告痊愈。

按:淋证多由湿热壅滞,砂石结聚,气滞不利等因素,使湿热蕴结下焦,膀胱气化不利,小便频数滴沥,艰涩疼痛。临床以热淋多见,治疗多以清热利湿通淋为主。该患者受寒后出现了无汗、恶寒、发热、身痛的伤寒表实证,经抗感染及服用退烧药后,症见:恶风、汗出、脉浮,考虑为营卫不和之太阳表虚寒证,方选桂枝汤调和营卫。尿频、尿急、尿有灼热感、口干、舌红、苔薄黄、脉滑,辨证为湿热下注,方选猪苓汤清热利湿,加用金钱草、生石膏加强清热利湿之功,方证对应,药后病愈。该患者此前亦服用了单纯清热利湿之尿感宁颗粒无效,笔者考虑前医忽略了该患者的太阳表虚证,不解表,单纯清热利湿于下窍,小便必不通利,今解表宣肺“揭盖”,上通下利,淋证自除。

[1]李国庆,王玉芬.提壶揭盖法临床应用举隅[J].四川中医,1995,1:29-30.

[2]刘鸿雁,杨慧艳,陈东晖.提壶揭盖法治疗女性泌尿系感染临床体会 [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20):75-76.

[3]朱振铎.提壶揭盖法治疗水肿[J].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94,18(6):380.

[4]任宏兵.“提壶揭盖”法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J].辽宁中医杂志,2009,36(6):960-961.

[5]鲍艳举,花宝金.浅议《伤寒论》表里同病诊治之先后[J].国医论坛,2007,2:4-5.

[6]牛学恩,李振华,高希言.开玄府法内科运用经验探讨[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2,27(5):1376.

猜你喜欢

表里伤寒论小便
《伤寒论》六经溯源与理论浅析
A Patient with End-stage Respiratory Failure Gets Recovery from Mechanical Ventilation by Utiliz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山河“表里”——潼关,岂止是一个地理的“关”
为什么人紧张的时候就想小便呢?等
制度框架:培育学生历史解释素养的新维度
大便便和小便便
曹永华
找棵树
《伤寒论》中甘草的运用探析
《伤寒论》少阴病预后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