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腕踝针治疗手-口综合征1例

2012-01-24郭家奎

针灸临床杂志 2012年7期
关键词:腕踝针卫气进针

侯 燕,孙 阁,郭家奎△

(1.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300193;2.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天津300193)

患者,男,58岁,主因“口周右侧、右指尖麻木伴右上肢感觉障碍10天”于2011年3月5日8:30收入院。患者于入院前10余天无明显诱因晨起后突发口周右侧、右指尖麻木伴右上肢感觉障碍遂于西医医院治疗,经脑电地形图、头颅CT等检查考虑为手-口综合征,予抗凝及营养脑神经之药物治疗后未有改善,故转至我院治疗。患者入院时神清,精神可,四肢活动可,语言流利,智能正常,无头晕头痛,无胸闷憋气及心前区不适,纳可,寐安,二便可,舌质暗,苔薄黄,脉沉弦。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存在,心肺(-),腹部(-),四肢肌力、肌张力、肌容量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征未引出。既往高血压、冠心病、高脂血症史。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心电图示:左前束支传导阻滞。脑电地形图(BEAM)中央区θ频带高功率,体感诱发电位(SEP)未见异常。头颅CT示:左丘脑可见低密度灶。脑血管造影示:大脑后动脉梗塞。

入院后以腕踝针治疗,取穴: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19部分:腕踝针》[1],取患侧上1、上2、上3、上5进针点;操作方法:右侧腕部常规消毒,用三指持针柄,针体与皮肤呈30°角,用拇指轻捻针柄,使针尖快速刺入皮肤。针尖通过皮肤后,即将针放平,贴近皮肤表面,循纵的直线方向沿皮下进针,针刺进皮下的长度约为30 cm,要求不出现酸、麻、胀、痛等感觉,把针体留在皮下组织的浅层,不提插捻转,进针处用消毒干棉球加胶布固定。每日上午1次,留针5~6 h,14天为一疗程。依此两疗程后患者右口角、右拇指、食指指尖麻木感减轻、右上肢感觉障碍消失。继续治疗两疗程后患者右口角、右手指尖、右上肢感觉障碍消失。出院两月后随访诉右口角、指尖及右侧肢体麻木感均消失。

按:1914年Sittig首次报告一种以口周围为中心的半侧面部和上肢远端独特分布的感觉障碍综合征,称其为手-口综合征。病因主要为丘脑腹后外侧核(VPL)的下内侧都和腹后内侧核(VPM)的外侧部损害,有的是大脑皮层手口感觉区的损害,亦可由于桥脑出血或结核瘤所致。本例患者为左侧丘脑损害。近年来关于手-口综合征国内陆续有报道,治疗主要以抗凝、溶栓、营养脑神经为主,疗效不佳。手-口综合征归属中医“麻木”、“不仁”等。《黄帝内经》认为“卫气、荣气运行涩滞”为手-口综合征发病的病机关键。腕踝针通过针刺腕踝部针刺点以畅通人体卫气及荣气,发挥卫气卫护人体、避免外邪入侵以及荣气营养全身的作用,激活人体相应区域感觉神经传导功能,从而改善病变部位组织和神经纤维的营养状态,促进神经感觉中枢及神经传导通路的修复及再生,发挥其治疗作用。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针灸技术操作规范 第19部分:腕踝针[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9:6-7

猜你喜欢

腕踝针卫气进针
肌骨超声引导针刀进针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腕踝针治疗疼痛的临床应用进展
从卫气与经脉关系论“审察卫气,为百病母”*
腕踝针疗法在骨伤科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论“卫出三焦”与脏腑的关系※
秋天失眠、嗜睡,《黄帝内经》提醒你注意肠胃保健
掌握这些窍门,打胰岛素不疼
掌握这些窍门,打胰岛素不疼
腕踝针配合中医特色护理治疗急性腰痛的临床观察
腕踝针通过提高血清β—内啡肽水平治疗腰肌劳损的研究